usb暖手鼠标垫
摘要: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设备,而套管又是变压器最重要的附件之一。目前,几乎所有变压器都使用油纸绝缘套管,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套管漏油,甚至套管损坏,极大程度上威胁着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本文浅析110kV主变套管漏油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关键词:变压器套管;故障诊断栓剂模具
引言 变压器套管是将变压器内部高、低压引线引到油箱外部的绝缘套管,不但作为引线对地绝缘,而且担负着固定引线的作用。套管按结构可分为电容式、充油、纯瓷套管和合成套管。纯瓷套管多用于110kV及以下变压器,它是在瓷套管中穿一根导电铜杆,瓷套内为空气绝缘,其作用是将设备引出的导电杆与安装在底座的法兰盘隔开,即发挥绝缘作用。红外监测技术作为带电检测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随时监视大多数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具有非接触式测量、不受电磁干扰、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利用红外检测的远距离、不接触、准确、实时、快速等特点,在设备不停电、不取样、不解体的情况下,能快速实时地监测和诊断电力设备的大多数故障,能发现套管缺油、主绝缘介损偏大等各类发热缺陷, 成为当前开展状态检修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电力设备乃至电网的安全运行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1故障现象 某110kV变电站共有2台110kV主变。某日,发现#2主变高压侧A相套管漏油,目测漏油速度大约为110~15滴/秒,主变本体及油池内有大量漏油痕迹。套管型号为BRDLW-126/630-4,随主变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试验人员对主变本体油进行油谱检测,并对比主变投运后的试验数据。并对比主变投运后的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乙炔严重超标,氢气含量急剧上升,同时各特征气体均有大幅上升。通过三比值法算出C2H2/C2H4∶2,CH4/H2∶0,C2H4/C2H6∶2,故障类型属于低能放电。 2故障原因分析 2.1漏油原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套管漏油及主变油谱异常原因,对主变进行了吊罩检查并对A相套管进行解体分析。在拆卸套管时发现,套管浸在主变本体内部的均压帽脱落,挂在高压绕组上,套管油室与主变本体相通。从现场看,主变套管的均压帽是通过螺纹旋在套管的导管 上,并将瓷套、均压筒紧紧压在套管的下法兰上,通过均压筒两端的密封圈与均压帽上的密封圈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同时将套管的油与主变本体的油隔绝开来。由于导管在螺纹根部断裂,使得均压帽、瓷套、均压筒全部脱落。综合上述情况可知,套管漏油的原因是套管下部的均压帽、瓷套、均压环脱落,套管内部原本密闭的空间与主变内部空间连通。由于主变油枕油位高于套管,且套管将军帽与瓷套密封开裂,油枕高油位产生的压力使得油从密封开裂部位渗出,造成漏油。试验数据显示主变油样中有乙炔成分,也就说明主变一定存在放电现象。
2.2放电原因分析
将套管导管以及包着的油纸绝缘层从瓷套中抽出。拆卸套管导管过程中,发现末屏引线与末屏已经完全断开,末屏上的引线焊点已经完全烧黑,并在焊点周围形成了大约60×50mm宽度的烧损痕迹,末屏外的油纸绝缘已严重烧损。将套管的油纸绝缘层一一剥开,发现末屏的铝箔纸已有烧融痕迹。为确定放电烧损对套管绝缘的影响,技术人员对主变套管的主绝缘层进行电容量与介质损耗试验,试验数据如表2所示。
音视频切换器
试验数据显示:套管电容量变化不大,介损值偏高(拆卸与运输过程中受潮),可以
中频加热断定套管的绝缘层没有大面积的损坏。屏与屏之间的电容量均为8.3nF左右,从套管厂家人员处得知套管的油纸绝缘层共有28屏,假设屏与屏之间电容量相同,则等同于27个8.3nF的电容串联,其总电容为307pF,与套管铭牌电容相符,说明套管绝缘层的均压效果较好,除去末屏,其余屏与屏之间的绝缘没有较大的破坏。为确认放电痕迹是由末屏往里还是零屏往外,试验人员一层一层地剥开套管的绝缘层,检查各屏放电痕迹的大小,如表3所示。
调盘
当试验人员剥到第23屏时已无放电痕迹,所以可以肯定放电痕迹是从末屏往零屏发展,直到第23屏处。将将军帽拆开,发现顶盖已变形鼓包。原因是在末屏引线断裂后,末屏因通过屏与屏之间电容与套管芯线连接,当与接地线断开后,末屏形成高压,并对末屏引线(地)放电。同时又因为套管油室是一个封闭油室,在油中放电势必产生气体,形成高压,高压达一定强度后,使得将军帽顶盖鼓包,并使均压帽断裂。分析套管受力图,见图1所示。
将主变吊罩后检测器身及绕组等,未发现异常。综合上述分析,套管漏油缺陷发展过
程应为:套管末屏焊接不良,正常运行时产生放电,进而产生气体,密闭空间内部的压强增大,巨大的压力将将军帽顶盖顶起,同时将套管导管往上拉,在导管强度的薄弱处(螺纹处)断裂,导致套管内部原本密闭的空间与主变内部空间连通。由于主变油枕油位高于套管,且套管将军帽与瓷套密封开裂,油枕高油位产生的压力使得油从密封开裂部位渗出,造成漏油。主变本体油谱异常的原因是套管内部放电产生了乙炔等特征气体,同时套管下部均压帽断裂,使得套管油腔与主变本体相通,套管油污染主变本体油所致。
3缺陷处理
为消除缺陷,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对该相套管进行了拆卸处理,套管拆下来后,发现该故障是因厂家在出厂安装时用力不均造成套管底部破裂,发生过热现象,导致该相套管顶端的密封胶垫老化造成漏油,与分析相吻合。更换的新套管投运后,热像正常。同时,油化验专业人员对主变本体油做了全项目化验,化验数据均合格;高压试验人员对1号主变也做了诊断性试验,试验数据全部合格。至于掉入变压器内部的套管底部破裂碎片,鉴于瓷套本身为绝缘件材料,低压部分正对下节油箱平台部位,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等变压器有机会吊罩大修的时候,再将残留在变压器内部的碎瓷片取出。
结束语
模拟社区
套管是主变重要部件之一,其质量好坏严重影响到主变的安全运行。(1)主变是一个整体,套管漏油,主变本体油谱异常2个缺陷均由同一个原因导致。因此在分析缺陷时应综合考虑。(2)套管厂家应严格控制制造工艺及质量,严格控制螺纹的车削深度与进刀量,同时应对加工后的导管进行强度测试;套管组装时有可能使得弹簧受力过大,存在安全隐患。(3)应加强设备的出厂监造和交接验收,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薄弱点。验收交接时要求套管厂家提供此批次套管的试验数据,包括其套管材料的成份、强度等。(4)红外测温技术是发现电网设备热缺陷的有效手段,利用横向、纵向比较,可以及时发现热像异常设备存在的隐患、缺陷。(5)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与安装工艺守则操作,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安装质量问题,防止用力不均,并在有胶垫处不可拧得太紧以致变形而缩短使用寿命,出现泄漏问题,提高现场安装质量。(6)加强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对变压器套管定期开展红外测温及油谱分析等方法,综合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确保不发生类似现象。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规范[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2]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培训教材[M].北京:国网技术学院,2017.
[3]毛长庚,阳涛,洪宇,梁伟峰,110kV主变套管漏油故障的分析及处理[J].湖南•国网娄底供电公司,2016(23).
[4]赵晓东,张登宇一起110kV侧主变套管过热及漏油故障的诊断[J].国网朔州供电公司,2017(6).
[5]王建红,车少臣,邵金丽,110kV主变套管漏油故障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电力出版,2018(1):48-50.
[6]赵淑珍,张义勇,孙柱彪,110kV主变套管漏油故障的分析及处理[J]..国网朔州供电公司,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