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在室内敷设

阅读: 评论:0

电缆在室内敷设 
568 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 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569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 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5610 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 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5611 钢索上电缆布线吊装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
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5612 电缆在屋内埋地穿管敷设时,或电缆通过墙、楼板穿管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5613 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5614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5615it运维系统详细设计 电缆明敷时,其电缆固定部位应符合表561的规定。 
电缆的固定部位 5615 
敷设方式 构架型式 
电缆支架金属导电膜 电缆桥架 
垂直敷设 电缆的首端和尾端 电缆的上端电缆与每个支架的接触处 每隔1.5~2m处水平敷设 电缆的道端和尾端 电缆的道端和尾端电缆与每个支架的接触处 电缆转弯处电缆其它部位每隔5~10m  
5616 电缆桥架内每根电缆每隔50m处,电缆的首端、 尾端及主要转弯处应设标记,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5617 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17的规定。
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m)表5617 
名称: 黄曲霉毒素测定电缆隧道 电缆沟 沟深0.6m及以下 沟深0.6m以上 
通道宽度 两侧设支架 1.0 0.3 0.5 
一侧设支架 0.9 0.3 0.45 
支架层间垂直距离 电力线路 0.2 0.15 0.15 
控制线路 0.12 0.1 0.1 
5618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5%,并应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5619 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 
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5620 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350mm;在隧道内不宜大于500mm。 
5621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621的规定。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m)表5621 
敷设方式 塑料护套、铝包、铅包、钢带铠装 钢丝
铠装 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 
水平敷设 1.0 0.8 3.0 
垂直敷设 1.5 1.0 6.0  
5622 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 
5623 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不应设在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地段。 
5624 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kg。 
5625 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 局部或与管道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14m。 
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 
5626 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 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 
5627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5628 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免隧道局部下降。 
)电缆埋地敷设 
5629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 
5630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 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mica martinez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5631条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一、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二、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三、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 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5632条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32的规定。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m)表5632 项目敷设条件平行时交叉时建筑物、构筑物基础 0.5 电杆 0.6 乔木 1.5灌木丛 0.5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之间,以及与控制电缆之间 0.1 0.5(0.25)
通讯电缆 0.50.1 0.50.25
热力管沟 2.0 (0.5)
水管、压缩空气管 1.00.25 0.50.25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 1.0 0.50.25
铁路 3.0(与轨道) 1.0(与轨底)
道路 1.5(与路边) 1.0(与路面)
排水明沟 1.0(与沟底) 0.5(与沟底)
注:1、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
2、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3、电缆与铁路的最小净距不包括电气化铁路。 
5633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 
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5634 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当采用电缆穿隔热水泥管保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采用隔热保护层时,其长度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5635 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5636 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宜超出接头保护盒
两端0607m。 
5637 电缆带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 5m。 
5638 带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其最大允许高差应符合表5638的规定。 
敷设电缆最大允许高差表5638 
有无铠装 最大允许高差(m) 
铅包 铝包 铠装 25 25 
无铠装 20 20  
注:当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高差超过要求时,可采用不滴流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 
5.6.39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6.39的规定。 
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比值 5.6.39 
电缆护套类型 电力电缆 其它多芯电缆 
单芯 多芯 
金属护套  25 15 15 
 30 30 30 
纹铝套和纹钢套 20 20 20 
非金属护套 20 15 无铠装10
有铠装15  
注:1、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
2、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塑绝缘电缆,其它电缆指控制信号电缆等。 
5. 6. 40 电缆在拐弯、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上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宜为150mm。 
)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5641 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 
5642 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
5643 当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5644 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高温瞬时灭菌。 
5645 电缆排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 
二、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时不应小于05m: 
三、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垫层。 
5646条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 
5647 在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改为直埋或电缆沟敷设时,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 
5648 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 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时子环7m
第七节 竖井布线 
571 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的敷设。 
572 竖井垂直布线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顶部最大垂直变位和层间垂直变位对干线的影响; 
二、导线及金属保护管自重所带来的载重及其固定方式; 
三、垂直干线与分支干线的连接方法。 
573 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容量单芯电缆、大容量母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载流量要留有一定的裕度;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03:5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1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缆   敷设   隧道   小于   保护   采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