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甲基化检测方法
软件测试的结束标准如何判定?这10个原则帮你确定在软件发布之前,如果没有测试的结束点(或称为 软件测试的结束标准),那么软件测试将永⽆休⽌。软件测试的结束点,要依据所在公司具体情况来制定,不能⼀概⽽论!
认为软件测试的结束点可以由以下10个原则(条件)确定:
1、基于“测试阶段”的原则
每个软件的测试⼀般都要经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分别对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制定详细的测试结束点。每个测试阶段符合结束标准后,再进⾏后⾯⼀个阶段的测试。举个例⼦来说:单元测试,我们要求测试结束点必须满⾜“核⼼代码100%经过Code Review”、“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代码⾏覆盖率不低于80%”、“不存在A、B类缺陷”、“所有发现缺陷⾄少60%都纳⼊缺陷追踪系统且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等等标准。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结束点也应这样制定。 2、基于“测试⽤例”的原则
测试设计⼈员设计完测试⽤例,并邀请项⽬组成员参与评审,测试⽤例⼀旦评审通过,后⾯测试时,就可以作为测试结束的⼀个参考标准。⽐如说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测试⽤例通过率太低,可以拒绝继续测试,待开发⼈员修复后再继续。在功能测试⽤例通过率达到100%,⾮功能性测试⽤例达到95%以上,允许正常结束测试。循环氢压缩机
使⽤该原则作测试结束点时,把握好测试⽤例的质量,⾮常关键。
氨基丙醇>全息打印>油管吊卡
3、基于“缺陷收敛趋势”的原则
软件测试的⽣命周期中随着测试时间的推移,测试发现的缺陷图线,⾸先成逐渐上升趋势,然后测试到⼀定阶段,缺陷⼜成下降趋势,直到发现的缺陷⼏乎为零或者很难发现缺陷为⽌。我们可以通过缺陷的趋势图线的⾛向,来定测试是否可以结束,这也是⼀个判定标准。
这个原则对迭代测试版本控制有较⾼的要求,如不建议超过5次迭代,否则在时间上得不偿失。
4、基于“缺陷修复率”的原则
软件缺陷(bug)在测试⽣命周期中我们分成⼏个严重等级,如:致命级、严重级、主要、较⼩和测试建议5种。那我们在确定测试结束点时,严重bug和致命bug的缺陷修复率必须达到100%;主要bug和较⼩bug的缺陷修复率必须达到85%以上,允许存在少量功能缺陷,后⾯版本解决;测试建议的缺陷修复率最好达到50%~70%以上。
该原则的使⽤,按具体公司具体项⽬的实际情况⽽定。⽐如测试建议,有的公司(或项⽬)相当重视,可能会有较⾼修复率的要求,⽽⼀些公司(或项⽬)可能不会做要求。bug等级划分上,各公司的划分也不尽相同。
5、基于“验收测试”的原则
很多公司都是做项⽬软件,如果这种要确定测试结束点,最好测试到⼀定阶段,达到或接近测试部门指定的标准后,就递交⽤户做验收测试。如果通过⽤户的测试验收,就可以⽴即终⽌测试部门的测试;如果客户验收测试时,发现了部分缺陷,就可以针对性的修改缺陷后,验证通过后递交客户,相应测试也可以结束。
此原则适⽤于⾮⾃主性开发项⽬,或有明确客户的项⽬。
6、基于“覆盖率”的原则
对于测试“覆盖率”的原则,个⼈觉得只要测试⽤例的“覆盖率”覆盖了客户提出全部的软件需求,包括⾏业隐性需求、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等等,只要测试⽤例执⾏的覆盖率达到100%,基本上测试就可以结束。如果你不放⼼,⾮得要看看测试⽤例的执⾏效果,检查是否有⽤例被漏执⾏的情况,可以对常⽤的功能进⾏“抽样测试 ”和“随机测试”。对于覆盖率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每个阶段都不能忽略。
7、基于“项⽬计划”的原则
⼤多数情况下,每个项⽬从开始就要编写开发和测试的计划,相应的在测试计划中也会对应每个⾥程碑,对测试进度和测试结束点做⼀个限制,⼀般来说都要和项⽬组成员(开发、管理、测试、市场、销售⼈员)达成共识,团队集体同意后制定⼀个标准结束点。如果项⽬的某个环节延迟了,测试时间就相应缩短。⼤多数情况下是所有规定的测试内容和回归测试都已经运⾏完成,就可以作为⼀个结束点。很多不规范的软件公司,都是把项⽬计划作为⼀个测试结束点。
如果把它作为⼀个结束点,测试风险较⼤,软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种情况,建议遵循“2·8”定律,优先级较⾼的功能模块测试覆盖率应尽量达到100%。
8、基于“缺陷度量”的原则
这个原则也许⼤家⽤的不是很多,了解⽐较少。我们可以对已经发现的缺陷,运⽤常⽤的缺陷分析技术和缺陷分析⼯具,⽤图表统计出来,⽅便查阅,分时间段对缺陷进⾏度量。我们可以把 “测试期缺陷密度”和 “运⾏期缺陷密度”作为⼀个结束点。当然,最合适的测试结束的准则应该是“缺陷数控制在⼀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说:⼀万⾏代码最多允许存在多少个什么严重等级的错误,这样⽐较好量化,⽐较好实施,成为测试缺陷度量的主流。
9、基于“质量成本”的原则
⼀个软件往往要从“质量、成本、进度”三⽅⾯取得平衡后就停⽌。⾄于这三⽅⾯哪⼀项占主要地位,
就要看是什么软件了。⽐如说是:⼈命关天的航天航空软件, 那还是质量重要些,就算多花点钱、推迟⼀下进度,也要保证较⾼质量以后才能终⽌测试,发布版本。如果是⼀般的常⽤软件,由于利益和市场的原因,哪怕有bug,也必须得先推出产品。通常最主要的参考依据是:“缺陷耗费的代价和这个缺陷可能导致的损失做⼀个权衡”。
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定义什么样的情况下算是“测试花费的代价最划算、最合理”,同时保证公司利益最⼤化。如果bug的成本⽐⽤户发现bug的成本还⾼,也可以终⽌测试。
10、基于“测试⾏业经验”的原则
耵聍钩很多情况下,测试⾏业的⼀些经验,也可以为我们的测试提供借鉴。⽐如说测试⼈员对⾏业业务的熟悉程度,测试⼈员的⼯作能⼒,测试的⼯作效率等等都会影响到整个测试计划的执⾏。如果⼀个测试团队中,每个⼈都没有项⽬⾏业经验数据积累,拿到⼀个新的项⽬,⾃然是⼀头雾⽔,不知道从何处开始,测试质量⾃然不会很⾼。因此通过测试者的经验,对确认测试执⾏和结束点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
这条原则谨慎使⽤,在创业性项⽬可以考虑。
通常⾃主产品研发项⽬会采⽤1、2、4、6、9;⾮⾃主产品项⽬会采⽤1、2、4、5、6、7;以前的传统模式开发项⽬还会加上3。当然,这些原则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组合的。希望能帮到你。
下⾯我收集和整理很多资料,整体是围绕着【软件测试】来进⾏整理的,主体内容包含:python⾃动化测试专属视频、Python⾃动化详细资料、全套⾯试题等知识内容。
对于软件测试的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最完整的⾯试备战仓库,为了更好地整理每个模块,我也参考了很多⽹上的优质博⽂和项⽬,⼒求不漏掉每⼀个知识点,很多朋友靠着这些内容进⾏复习,拿到了BATJ等⼤⼚的offer,这个仓库也已经帮助了很多的软件测试的学习者,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关注【程序员⼆⿊】即可领取Python⾃动化测试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