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分析

阅读: 评论:0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分析
摘要: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城市居民人口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越来越高。生活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相当高,垃圾渗滤液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置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严苛排放标准和处理技术导则,垃圾渗滤液合法合规全量化处置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了环保督察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办法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推动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
引言: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主要利用到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这三种主要处理方法,和其他两种方式对比,填埋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次性能够处理的垃圾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泛,处理成本相对比较低。城市生活垃圾中存在着大量污染物,填埋过程中在物理压力、微生物分解的作用下,会有部分污染物流出或渗透到土壤中,形成黑臭废水。根据调查,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垃圾中本身含有大量水分;二是填埋过程中微生物降解生成水分;三是自然降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目前全量化处理方法,在城市生活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较为突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和难点需突破。
1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及处理难点
1.1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性质多变、组分复杂、难生物降解的污水,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成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金属元素、植物营养素、污染物等;(2)金属离子的类型比较多样,多达数十种;(3)受季节影响比较严重,夏天、高温环境下,浓缩液中的污染物含量比较高。
差速防坠器1.2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高炉喷煤
1.2.1单一处理方法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种类多,水质变化比较大,如果仅使用单一的处理方式,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常用的比如生物处理法,虽然成本比较低、效率高,但受地区因素影响比
微生物发酵床
较严重,在水质水量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并不适用。物理或化学处理法一般包括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等,前期处理效果突出,但需要持续性的投入化学药剂,成本投入大、也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因此,想要保证良好的处理效果,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多种不同的组合处理工艺进行应用。
1.2.2高氨氮浓度   
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含量非常高,远超城市污水中的氨氮含量,而且由于垃圾填埋量呈持续扩增趋势,氨氮含量也会进一步增长,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1.2.3水质变化大
    受地区、季节等因素影响,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在强降雨时期变化更大,污染物的浓度也会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慢慢增加,给后期处理带来了极大阻碍。
1.2.4金属含量高
    众所周知,重金属是影响土壤肥力、造成环境破坏和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垃圾渗滤
液中的金属离子多达数十种,铁离子、锌离子在酸性环境中的浓度比较高,不仅会增加后期的处理难度,还会让生物处理法难以发挥其作用。
2 垃圾渗滤液处理历程及现状
2.1垃圾渗滤液处理发展历程
毛发湿度计
垃圾渗滤液处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7年以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借鉴生活污水的处
理工艺,出水排放的标准一般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由于对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工艺设计时对垃圾渗滤液随垃圾填埋场“场龄”变化的规律研究不深入,导致设计工艺正常运行的年限较短,当水质 变化时,工艺出现不适应性,处理效果降低。
第二阶段是1997年至2008年,国内对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出水 排放的标准一般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1997)。在2003年以前,国内对
玉石板垃圾渗滤液处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3年后,膜生物反应器在渗滤液处理方面的应用逐渐成熟,成为目前渗滤液处理生化工段的主流工艺。抑制贴
第三阶段是2008年后,国家环保部颁布实施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
标准》(GB16889-2008)标准,对垃圾渗滤液的出水排放做出了严格的限值,标 准中取消了 GB16889-1997 中出水一级、二级及三级的划分,用表2和表3 污染物排放限值代替,并要求2011年7月1日后,国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排放 限值执行表2标准,环境敏感地区执行表 3 排放标准。为了配合新国标的执行, 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3月发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 行)》(HJ564-2010),于2010年4月1日实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 年7月23日发布《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于2011年1月1日实施。规范中对渗滤液处理技术做出了指导。
2.2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
目前,垃圾渗滤液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为生化法+膜处理,通过各种生物处理单元的组合处理后,渗滤液的CODCr与BOD5只能分别降解到500~800 mg/L和200~300mg/L,达不到国
家现行排放标准,只能在后端通过膜处理工艺来实现出水水质达标的需求。但是膜处理工艺产生的浓缩液水量较大(产生约20-30%的浓缩液),属高浓度盐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目前膜滤浓缩液的主要处理方法为回灌和蒸发。回灌法会使难降解污染物循环积累,渗滤液电导率升高,降低膜处理系统的寿命和产水率,并有可能使填埋场提前进入“老龄化”,不利于系统可持续处理;蒸发法由于能耗高、设备昂贵、尾气处理难度大,暂时难以推广。因此,探寻经济、有效、节能的浓缩液处理方法显得迫在眉睫。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水质随填埋年龄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中晚期水样中有机物浓度远远高于早期水样中的有机物浓度,因此不同填埋龄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工艺也有所不同。
3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产生及处理
3.1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产生
利用生物降解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之后,经过纳滤膜或反渗透的残余液,就是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膜过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其主要原理如下:渗析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水分可以顺利通过渗析膜,但是其他物质的通过率不高,会被膜拦截,这样
就可以得到两种物质,一是经过处理之后的清液,二是浓缩液。大量难降解有毒污染物被富集转移至浓缩液中,其毒性和污染性大大高于垃圾渗滤液原液, 目前受处理技术及经济合理性制约,处理难度很大。缩缩液可生化性很差,主要成分基本不能作为营养源参与生物反应,主要含有难生物降解的腐殖质类大分子物质和大量的盐分,颜呈黑棕,同时浓缩液也具有COD、重金属离子含量高等特点。目前国内渗滤液处理后产生的浓缩液根据膜处理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纳滤浓缩液及反渗透浓缩液。纳滤浓缩液主要特点如下:主要污染物为难降解有机物,其他污染物包括少量氨氮、硝态氮以及盐分;其中盐分主要为二价离子及高价离子,pH值基本在中性左右。纳滤浓缩液具有COD 高、难降解、易结垢等特点。反渗透(接纳滤出水)浓缩液主要污染物为盐分,含量高达 4%,其他污染物的含量不大。反渗透(接纳滤出水)具有含盐量高、有机污染物(COD、BOD5) 和氨氮等含量低、易结垢等特点。 如果处理不当随意排放,会给人们身体健康、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本文发布于:2023-05-16 00:2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1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处理   垃圾   浓缩液   污染物   生活   排放   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