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_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阅读: 评论:0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原理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2MnSO4+4NaOH=2Mn(OH)2↓+2Na2SO4
  2Mn(OH)2+O2=2H2MnO3
  H2MnO3十Mn(OH)2=MnMnO3↓+2H2延时开关电路O
                                       (棕沉淀)
  加入浓硫酸使棕沉淀(MnMn02)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也就越深。
  2KI+H2SO4=2HI+K2SO4
  Mn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二、实验用品:
  1、仪器:溶解氧瓶(250ml)  锥形瓶(250ml)    酸式滴定管(25ml) 
移液管(50m1)  吸球
  2、药品:  硫酸锰溶液   碱性碘化钾溶液 浓硫酸  淀粉溶液(1%) 
硫代硫酸钠溶液(0.025mol/L)
三、实验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与固定
  1、用溶解氧瓶取水面下20—50cm的河水、池塘水、湖水或海水,使水样充满250ml的磨口瓶中,用尖嘴塞慢慢盖上,不留气泡。
  2、在河岸边取下瓶盖,用移液管吸取硫酸锰溶液1ml插入瓶内液面下,缓慢放出溶液于溶解氧瓶中。
数码理疗仪  3、取另一只移液管,按上述操作往水样中加入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紧瓶塞,将瓶颠倒振摇使之充分摇匀。此时,水样中的氧被固定生成锰酸锰(MnMnO3)棕沉淀。将固定了溶解氧的水样带回实验室备用。
(二)酸化
  往水样中加入2ml浓硫酸,盖上瓶塞,摇匀,直至沉淀物完全溶解为止(若没全溶解还可再加少量的浓酸)。此时,溶液中有I2产生,将瓶在阴暗处放5分钟,使I2全部析出来。
三)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1、用50ml移液管从瓶中取水样于锥形瓶中。
  2、用标准Na2SN2O3溶液滴定至浅黄。
  3、向锥形瓶中加入淀粉溶液2ml(此时确芤合岳渡?。
  4、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蓝变成无为止。
  5、记下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 
  6、按上述方法平行测定三次。
(四)计算
   溶解氧(mg/L)=CNa2S2O3×VNa2S2O3金属净洗剂×32/4×1000/V水
   O2―→2Mn(OH)2―→MnMnO3―→2I2―→4Na2S2O3
   1mol的O2和4mol的Na2S2O3相当
  用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数乘氧的摩尔数除以4可得到氧的质量(mg),再乘1000可得每升水样所含氧的毫克数:
   CNa2S2O3——硫代硫酸钠摩尔浓度(0.0250mol/L)
自行葫芦    VNa2S2O3——硫代硫酸钠体积(m1)
   V水——水样的体积(ml)
 (具体公式同学们也可见教材123页)
(五)参考资料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以每升水中含氧(O汽车半轴套管2)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空气中氧的分压及水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1.013×105Pa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含氧气20.9%时,氧在不同温度的淡水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如果大气压力改变,可按下式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S1=SP/1.013×105
  式中S1——大气压力为P( Pa)时的溶解度(mg/L);
  S——在l.013×105Pa时的溶解度数(mg/L);
  P——实际测定时的大气压力(Pa)。
  氧是大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地面水敞露于空气中,因而清洁的地面水中所含的溶解氧常接近于饱和状态。在水中有大量藻类繁殖时,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出氧,有时甚至可以含有饱和的溶解氧。如果水体被易于氧化的有机物污染,那么,水中所含溶解氧就会减少。当氧化作用进行的太快,而水体又不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来补充氧的消耗,溶解氧不断减少,有时甚至会接近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厌氧细菌繁殖并活跃起来,有机物发生腐败作用,水体产生臭味。因此,溶解氧的测定对于了解水体的自净作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一条流动的河水中,取不同地段的水样来测定溶解氧。可以帮助了解该水体在不同地点所进行的自净作用情况。
 
(六)试剂的配制
  l、硫酸锰溶液。溶解480g分析纯硫酸锰(MnS04· H20)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稀释成1L。
  2、碱性碘化钾溶液。取50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蒸馏水中(如氢氧化钠溶液表面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钠,此时如有沉淀生成,可过滤除去)。另取得气150g
碘化钾溶解于200ml蒸馏水中。将上述两种溶液合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L。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溶解6.2g分析纯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于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然后在加入0.2g无水碳酸钠,移入1L的溶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0.0250mol/L)。为了防止分解可加入氯仿数毫升,储于棕瓶中用前进行标定:
  1)重铬酸钾标溶液:精确称取在于110℃干燥2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蒸馏水中,移入1L的溶量瓶中,稀释至刻度(0.0250mol/L)。
  2)用0.025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硫代硫酸钠的浓度。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g固体碘化钾及50ml蒸馏水。用滴定管加入15.00ml 0.0250mol/l重铬酸钾溶液,再加入5ml l:5的硫酸溶液,此时发生下列反应:
  K2Cr07十6KI十7H2S04=4K2S04十Cr2(S043十3I2十7H20
在暗处静置5分钟后,由滴定管滴入硫代硫酸钠溶液至溶液呈浅黄,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刚退去为止。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标定应做三个平行样,求出硫代硫酸钠的准确浓度,较准0.0250mol/L。
  CNa2S203=15.00×0.0250/VNa2S203
碘量法
  一、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放出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据滴定溶液消耗量计算溶解氧含量
  二、试剂
钙锌复合稳定剂
  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称取150g碘化钾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层清液,贮于棕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应不呈蓝。
  3、1+5硫酸溶液。
  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防腐。
  5、0.02500mol/L(1/6K2Cr2O7)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于105—110烘干2h,并冷却的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6.2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瓶中,使用前用0.025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7、硫酸,ρ=1.84。
  三、测定步骤
  1、溶解氧的固定:用吸液管插入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入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一般在取样现场固定。
  2、打开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硫酸。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摇匀,至沉淀物全部溶解,放于暗处静置5min。
  3、吸取100.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刚好退去,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
  四、计算
  式中:M——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五、注意事项
  1、当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时会干扰测定,可加入叠氮化钠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分解而消除干扰。其加入方法是预先将叠氮化钠加入碱性碘化钾溶液中。
  2、如水样中含Fe3+达100—200mg/L时,可加入1mL40%氟化钾溶液消除干扰。
3、如水样中含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等),应预先加入相当量的硫代硫酸钠去除。
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溶解氧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水中溶解氧量是水水质重要指标之一。
  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耗氧,生物呼吸耗氧;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
  若以CH2O代表有机物,则有机物氧化分解反应式为:
  CH2O+O2→CO2+H2O
  如果水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其耗氧速度超过氧的补给速度,则水中DO量将不断减少,当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时,水中溶解氧量甚至可接近于零,这时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就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
  天然水体中DO的数量,除与水体中的生物数量和有机物的数量有关外,还与水温和水层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地表水中溶解氧量为5-10mg/L,在有风浪时,海水中溶解氧可达14 mg/L,在水藻繁生的水体中,由于光合作用使放氧量增加,也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
状态,地下水中一般溶解氧较少,深层水中甚至完全无氧。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地面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称生化需氧量,通常记为BOD,常用单位为毫克/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一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程度同温度、时间有关、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从理论上讲,为了完成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需要无限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实际应用,可以认为反应可以在20天内完成,称为BOD20,根据实际经验发现,经5天培养后测得的BOD约占总BOD的70~80%,能够代表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为使BOD值有可比性,因而采用在20条件下,培养五天后测定溶解氧消耗量作为标准方法,称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BOD反映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量,以每升水中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来表示。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的污染。但BOD的测定时间长;对毒性大的废水因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而难以准确测定。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21:5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1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解氧   溶液   加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