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项检测试题 种数量变化_2

阅读: 评论:0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种数量变化03
1.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徽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等特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人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 
  (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 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肉模  实验步骤: 
  ①材料准备:在装有7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⑦培养液配制:           
  ③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         
  ④接种与培养:   
  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    算平均值.比较两组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答案】 
(1)个体小  世代周期短 无性生殖
(2)光照  无机营养 二氧化碳
(3)②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②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
④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徽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d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华形成的原理及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1)由于铜绿徽囊藻个体小、时代周期短且进行无性生殖,所以短时间内产生大龄个体而形成水华。  (
(2)当着两种藻类在一起时,为了争夺光照、无机营养和二氧化碳等而进行竞争。
(3)要探究粉绿狐尾藻是否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徽囊藻的生长,可用粉绿狐尾藻的培养液培养铜绿徽囊藻,看其生长情况,如假设成立则对照组中铜绿徽囊藻能生长,实验中受抑制。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照原则,既要有对照组,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2.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长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 
(2)调查棉蚜种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增长量最大。 mide-277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少)
答案:(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3.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数量变化如下表:
    该种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一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4. 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a代表的种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密度不宜过大 
D. 种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b,种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D项中种密度越大,种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
5.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
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C  )
6. 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oadm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efactor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必修3第四章种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一个新的种引入到一个新
环境中,开始的适应期种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这时幼年个体多,种处于增长型。当种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 
答案:C
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8.(14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9.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时经调查该种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
C.300只
D.400只
答案:D
10、下列有关种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跳线帽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增长率为零
C、种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解析】A项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的数量增长都要达到最大值,因此自然界中的种增长曲线通常呈美光隐形眼镜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然后种的增长率随种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增长率降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种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种数量的增长速度是先逐渐升高,当种数量大于K/2时,种增长速率开始降低。
11.某山地进行植树造林后发现一种昆虫数目大增,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为探究昆虫数目大增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
【答案】
天敌对昆虫数目影响的研究。(3分)(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21:2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1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种群   数量   增长   铜绿   曲线   密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