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14

阅读: 评论:0

一、A型选择题
1.F因子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个细胞的基因转移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2.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3.溶原菌是指:
  A.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整合了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C.含有独立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D.含有独立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E.含有独立噬菌体和质粒基因组的细菌
4.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
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转座
E.接合
5.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同源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6.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
A.位点特异的重组
  B.非位点特异的重组
  C.基本重组
  D.随机重组
  E.人工重组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5' 磷酸基和3' 羟基基团的末端
  B.3' 磷酸基和5' 羟基基团的末端
  C.5' 磷酸基和3' 磷酸基团韵末端
  D.5' 羟基和3' 羟基基团的末端
  E.以上都不是
8.可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称:
  A.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非限制性核酸外切酶
  D.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DNA酶
9.限制酶的识别顺序通常是:
A.聚腺苷酸 
B.聚胞苷酸
C.RNA聚合酶附着点
D.回文对称序列
E.甲基化“帽”结构
10.限制酶:
  A.从噬菌体中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任意切开
  C.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D.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E.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11.限制酶的作用特性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同时切开双链DNA
  C.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D.酶切后的DNA片段多具有粘性互补末端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12.限制酶的特点不包括:
  A.只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其识别不受DNA来源的限制
  C.不同生物的DNA经相同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相同末端
  D.对双链和单链DNA同样切割
  E.同一限制酶在一DNA分子上可有数个切点 
13.关于限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识别DNA特定的碱基顺序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开DNA
  B.切割点附近的碱基顺序一般呈回文结构
  C.它能专一降解经甲基化修饰的DNA
  D.是重组DNA的主要工具酶
  E.主要从细菌中获得
14.在重组DNA技术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是DNA的:
A.聚合酶
B.解链酶
C.连接酶
  D.拓扑酶
  E.内切酶
15.在重组DNA技术领域所说的分子克隆是指:
  A.建立单克隆抗体
  B.建立多克隆抗体
  C.构建重组DNA分子
  D.无性繁殖DNA-
  E.有性繁殖DNA
16.无性繁殖依赖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
  A.青霉素抗性
乙基氯化物  B.卡那霉素抗性
  C.自我复制能力   
  D.自我转录能力
  E.自我表达能力
17.重组DNA技术领域常用的质粒DNA是:
A.细菌染体DNA的一部分
  B.细菌染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D.真核细胞染体DNA的一部分
  E.真核细胞染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18.pBR322是:
  A.天然的酵母质粒
  B.经人工改造的酵母质粒
  C.天然的大肠杆菌质粒
  D.经人工改造的大肠杆菌质粒
  E.经人工改造的噬菌体
19.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B.分、切、接、转、筛
  C.将重组体导人宿主细胞,筛出含目的基因的阳性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接合成重组体
  E.限制酶的应用
20.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B.限制酶的切割
  C.DNA重组体的形成及转化
  D.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E.重组体的序列分析
21.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
  A.分子尽可能大
  B.有适宜的限制酶切割位点
  C.含有多个耐药性基因
  D.不易在宿主细胞间转移
E.能整合于宿主细胞DNA,并随其复制
2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能作为基因(克隆)载体:
  A.质粒 
  B.λ噬菌体
  C.M13噬菌体
  D.病毒RNA
E.逆转录病毒DNA
23.用于转化哺乳类动物细胞的常用载体是:
  A.质粒 
  B.λ噬菌体
  C.M13噬菌体
  D.逆转录病毒DNA
  E.大肠杆菌基因组
野葛根提取物24.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特定组织中提出mRNA
B.将特定细胞的DNA用限制酶切割后,克隆到噬菌体或质粒中
C.用逆转录酶合成mRNA的对应单股DNA
D.用DNA聚合酶,以单股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
E.加SAM,以使新生的DNA双链甲基化
25.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C.所有结构基因
D.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E.内含子和调控区
26.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5' …GGGGGG  AATTCC…3' 序列后产生:
A.5' 突出末端
  B.3' 突出末端
C.5' 及3' 突出末端
D.5' 或3' 突出末端
E.平头末端
27.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不涉及:
A.限制酶
B.单链核酸酶
C.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D.DNA连接酶
E.核酸外切酶
28.理想的宿主细胞不应有下列哪种特点:烧结线
A.易接纳重组子
B.对载体的复制扩增无严格限制中式汉堡包
C.不存在特异的限制酶体系以降解外源DNA
D.不对外源DNA进行修饰
  E.含有载体的筛选标记基因
29.基因工程中不需要:
  A.限制酶 
  B.基因载体
  C.DNA连接酶
  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E.核酶
30.重组噬菌体DNA转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属于:
  A.转化
  B.转导
  C.转位
  D.转染
  E.转录 
31.有关重组体转化及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宿主细胞经CaCl2处理后对重组体的通透性增加
B.电击法也可增加宿主细胞的通透性
  C.噬菌体为载体的重组体必须以体外包装的方式转化宿主细胞
  D.真核基因难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E.转化生殖细胞可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
32.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不能采用:
  A.粘端连接
  B.平端连接
  C.尾接法
  D.人工连接器
  E.非共价键连接
33.直接针对目的DNA进行筛选的方法是:
A.青霉素抗药性
B.氨卞青霉素抗药性
C.分子杂交
D.分子筛
E.电泳
34.“克隆”某一目的DNA的过程不包括:
  A.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B.外源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C.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D.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 
  E.表达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35.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A.Ecoli表达体系
B.原核表达体系
C.酵母表达体系
D.昆虫表达体系
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
36.不能用作克隆载体的DNA是:
A.质粒DNA
B.噬菌体DNA
C.细菌基因组DNA
D.腺病毒DNA
E.逆转录病毒DNA
37.克隆的真核黄素基因组DNA可在多种系统表达,例外的是:
A.Ecoli表达体系
B.酵母表达体系
  C.昆虫表达体系
  D.COS细胞表达体系
  E.CHO细胞表达体系
双人自行车38.原核生物的粘端连接方式不涉及;
A.质粒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核酸外切酶
D.退火
E.DNA连接酶
 
二、X型选择题
1.自然界基因转移可能伴发基因重组的有:
A.接合作用
B.转化作用
C.转导作用
D.转座
2.基因组通常是指:
  A.一个病毒所含的全套基因
  B.几个基因组成的DNA片段
  C.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所含的一整套基因
  D.一条染体上所含的全部基因
3.基因工程的特点:
A.在细胞水平上操作
  B.在分子水平上操作
  C.在细胞水平上表达
  D.在分子水平上表达
4.基因工程过程涉及: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
  B.限制酶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
  C.DNA重组体的转化与表达
  D.DNA重组体扩增、筛选与鉴定
5.限制酶:
A.能识别并切开DNA分子中某些碱基序列
B.酶辨认的碱基序列具有回文结构
C.酶辨认的碱基序列不具有倒转的重复顺序
D.能切断DNA的一条单链
6.限制酶作用于DNA;
A.可将单链DNA特异切开
B.可将双链DNA任意切开
C.酶切后可产生粘性末端
D.酶切后可产生平头末端
7.经限制酶切割的DNA,可产生:
A.粘性末端
B.平头末端
C.带有5' -磷酸基的末端
D.带有3' -羟基的末端
8.目的基因的获得,可以:
  A.直接从染体DNA中分离
  B.利用已知序列人工合成
  C.提取mRNA,逆转录合成cDNA
  D.利用探针自基因文库中“钓”取
9.在分子克隆中,目的DNA的获取途径有:
  A.基因组DNA文库
  B.真核细胞染体DNA
  C.真核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
  D.聚合酶链式反应   
10.从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扩增某一感兴趣基因的过程就是:
  A.基因克隆
  B.分子克隆
C.重组DNA技术 
  D.构建基因组DNA文库
11.可用作克隆基因载体的DNA有:
A.细菌质粒DNA
B.噬菌体DNA
C.病毒DNA
  D.酵母人工染体(YAC)
12.基因工程的载体有:
  A.pBR322
  B.大肠杆菌
  C.M13噬菌体
  D.昆虫病毒DNA
13.多拷贝质粒是指:
  A.细菌中存在多个同种质粒
  B.质粒中存在多个目的基因
  C.细菌中存在多种质粒
  D.在细菌中可自我复制的质粒
14.具有互补粘性末端的载体与目的基因组连接,需经:
A.变性
B.混合
C.退火
D.DNA连接酶催化
15.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的重组体:
  A.有独立的繁殖能力
  B.无独立的繁殖能力
  C.两者用DNA连接酶连接
  D.连接键为非共价键
16.“尾接法”的连接方式涉及:
二次沉淀池  A.polyG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17:3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0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因   重组   载体   目的   细胞   表达   序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