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炮对正工装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武器装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火炮对正工装。


背景技术:



2.火炮由炮身和炮架组成,炮身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装置等组成,身管是炮身的主体,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线膛炮身管使弹丸旋转以保持弹丸飞行的稳定,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通常用镍铬钼系列的高级合金钢制造,炮尾用来安装炮闩并将身管与反后坐装置连成一体,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半自动炮闩一般为楔式,发射后借助炮身复进运动打开,装填炮弹后自动关闭,装填炮弹和发射均由人工完成。
3.现有的火炮在进行炮弹填装时,通过编码器来控制装填装置的旋转角度,但在旋转后无法得知托盘轴线和炮膛轴线之间的夹具(即误差),需要对正工作来检测托盘轴线于炮膛轴线是否重合,以保证弹丸是否能正确的送入炮膛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火炮对正工装。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火炮对正工装,包括托盘定位器和炮膛定位器,所述托盘定位器外表面与装填装置的托盘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的外表面与火炮的炮膛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的后端设置有有激光接收板,所述托盘定位器的后端设置有与激光接收板配合的激光发射器。
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测角器和第二测角器,所述第一测角器设置于火炮后端,所述第二测角器设置于装填装置上,所述第一测角器用于检测炮膛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测角器用于检测托盘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
8.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火炮的后端的炮尾检查座和设置在装填装置上的装填检查座,所述第一测角器可拆卸设置于炮尾检查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测角器可拆卸设置于装填检查座的上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测角器和第二测角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炮尾检查座和装填检查座的上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定位器和炮膛定位器均包括中心轴和三个连接环,三个连接环沿轴向设置于中心轴的前端、中部和后端;
11.所述托盘定位器的中心轴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激光穿过的通孔。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可以检查填装炮弹时炮膛轴线与托盘轴线是否重合,便于将托盘和炮膛进行对正,以保证弹丸安全的送入炮膛内,具体为:将托盘定位器放置于填弹装置的托盘上,将炮膛定位器放置于火炮的炮膛内,并通过激光发射器向激光接收板发射激光,通过激
光接收板来接收激光,根据激光射在激光接收板上的位置来判断托盘的轴线和炮膛的轴线是否对齐;若炮膛轴线和托盘轴线之间的角度相差太远,通过第一测角器和第二测角器检测炮膛轴线和托盘轴线之间的角度,以来修正托弹槽和炮膛之间的角度。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于火炮上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定位器和炮膛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8.1、托盘定位器;11、中心轴;12、连接环;2、炮膛定位器;3、激光接收板;4、激光发射器;5、第一测角器;6、第二测角器;7、炮尾检查座;8、装填检查座;9、火炮;10、装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火炮对正工装,包括托盘定位器1和炮膛定位器2,所述托盘定位器1外表面与装填装置10的托盘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2的外表面与火炮9的炮膛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2的后端设置有有激光接收板3,所述托盘定位器1的后端设置有与激光接收板3配合的激光发射器4。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测角器5和第二测角器6,所述第一测角器5设置于火炮9后端,所述第二测角器6设置于装填装置10上,所述第一测角器5用于检测炮膛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测角器6用于检测托盘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火炮9的后端的炮尾检查座7和设置在装填装置10上的装填检查座8,所述第一测角器5可拆卸设置于炮尾检查座7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测角器6可拆卸设置于装填检查座8的上表面。
2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测角器5和第二测角器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炮尾检查座7和装填检查座8的上表面。
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托盘定位器1和炮膛定位器2均包括中心轴11和三个连接环12,三个连接环12沿轴向设置于中心轴11的前端、中部和后端;
26.所述托盘定位器1的中心轴1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激光穿过的通孔。
27.具体的,托盘定位器1的连接环12的外径与装填装置的托盘的内径相互配合;炮膛定位器2的连接环12的外径与炮膛的内径相互配合。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角器5和第二测角器6的型号均为ui s32通用型双轴角度传
感器,该传感器可检测水平平面和竖直平面的角度,但本实施例中只涉及竖直平面的角度;
29.激光发射器4的型号为ujgfs-01s,激光接收板3的型号为ujgjs-01s。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1.检测时,将火炮的装填装置旋转,使装填装置为待填装状态,将托盘定位器1放置于托盘内,将炮膛定位器2放置于炮膛内,通过激光发射器4向激光接收板3发射激光,激光接收板3接收激光信号,且根据光斑在激光接收板上的位置(即激光射在激光接收板上的光斑与激光接收板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来检测炮膛轴线和托盘轴线是否重合;
32.若炮膛的轴线和托盘的轴线之间角度过大时,通过第一测角器5检测炮膛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通过第二测角器6检测托盘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且可根据对正工装公式来进行炮膛和托盘的对正,对正工装公式为:(高低测角器读数—编码器读数)—(炮膛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托盘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角度)。
3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炮对正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定位器(1)和炮膛定位器(2),所述托盘定位器(1)外表面与装填装置(10)的托盘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2)的外表面与火炮(9)的炮膛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2)的后端设置有有激光接收板(3),所述托盘定位器(1)的后端设置有与激光接收板(3)配合的激光发射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炮对正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测角器(5)和第二测角器(6),所述第一测角器(5)设置于火炮(9)后端,所述第二测角器(6)设置于装填装置(10)上,所述第一测角器(5)用于检测炮膛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测角器(6)用于检测托盘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旋转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炮对正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火炮(9)的后端的炮尾检查座(7)和设置在装填装置(10)上的装填检查座(8),所述第一测角器(5)可拆卸设置于炮尾检查座(7)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测角器(6)可拆卸设置于装填检查座(8)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炮对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角器(5)和第二测角器(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炮尾检查座(7)和装填检查座(8)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炮对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定位器(1)和炮膛定位器(2)均包括中心轴(11)和三个连接环(12),三个连接环(12)沿轴向设置于中心轴(11)的前端、中部和后端;所述托盘定位器(1)的中心轴(1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激光穿过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炮对正工装,包括托盘定位器和炮膛定位器,所述托盘定位器外表面与装填装置的托盘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的外表面与火炮的炮膛的内壁配合,所述炮膛定位器的后端设置有有激光接收板,所述托盘定位器的后端设置有与激光接收板配合的激光发射器。本实用新型可以检查填装炮弹时炮膛轴线与托盘轴线是否重合,便于将托盘和炮膛进行对正,以保证弹丸安全的送入炮膛内。以保证弹丸安全的送入炮膛内。以保证弹丸安全的送入炮膛内。


技术研发人员:

张国柱 潘福泉 赵江鸿 刘兵团 陈远江 刘俊邦 张鹤 李果 李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69243部队

技术研发日:

2022.05.29

技术公布日:

2022/10/4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10:0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0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定位器   托盘   所述   轴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