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疗效

阅读: 评论:0

无焰泄放装置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3期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3-0397-03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药学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疗效
林育珠萧锦联祝日华曾建华梁金旺
(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内一科东莞523000)
摘要:目的:探究联合应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某院66例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患者,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3例,单一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后,联合组的Ang-H水平低于单一组,VEGF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单一组(81.82%),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06%)低于单一组(2424%)P<0.05)结论: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的疗效良好,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颅内血循环,从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替格瑞洛;阿司匹林;颅内大动脉狭窄;小血管病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1.03.035
饱和聚酯
颅内大动脉狭窄主要是因颅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所致,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若不能予以有效干预,可引发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脑血管事件[]。脑小血管病则是指颅内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微静脉等血管病变,可引发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等症药。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需及时行有效,改善动脉供血情况。目前该疾病的机制主要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毗格雷等。而用药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疗效,有研究发现,在该类疾病的中,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优于单一用药[]。基于此,本研究对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现报道如下。电动粉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66例颅内大动脉狭窄并小血管病患者,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3例。单一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0.37士2.67)岁;体重48〜78kg,平均体重(63.57士163)kg。联合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0.61士2.88)岁;体重47〜77kg,平均体重(63.57士1.63)kg。此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知晓研究,均属自愿参与。纳人标准:经CT、核磁共振等检查颅内大动脉狭窄> 50%,存在3个及以上腔隙,Fazckas评分42分;患者近2周内未行其他相关。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疾病、肿瘤、颅内出血等其他严重疾病者以及对研究用药过敏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改善循环、调节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护脑等常规及对症。单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331,规格:50mg X100s),用量为75mg/d。联合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1079,规格:90mgX14s),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单一组一致,替格瑞洛为口服给药,用量为90mg/d。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Ang_II);(2)观察3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脑梗死等。
疗效评估:若后患者症状消失,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度较前改善80%以上则为显效;若患者症状改善,动脉血管狭窄度较前减轻60%〜80%,则为有效;若症状改善不明显,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度较前改善不足60%,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以X士s表示,行t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
后,两组患者的VEGF.Ang-H均较前明显改善P< 0.05);联合组的Ang-H水平低于单一组,VEGF水平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单一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33例患者中共有2例(6.06%)出现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复发脑梗死1例。单一组33例患者中共8例(2424%)出现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复发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联合组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24,P< 0.05)。
收稿日期:2020-02-19
作者简介:林育珠(1985-)女,广东惠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
・397・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ol.34No.32021
表1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x士S}
组别时间VEGF(ng/L)Ang-IK/ig/L)
单一组(”=33)前380.15士30.2288.71士5.12后419.42士31.5460.23士411a
联合组(”=33)前383.56士31.0587.67士5.02后460.33±30.80心53.11±413心
注「与同组内前对比,P<0.05;与单一组后对比,P<0.05。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单一组3317(5152)10(3030)6(1818)27(8182)联合组3320(6061)12(3636)1(303)32(9697) X2400 P<005
3讨论
颅内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其危险性较高,合并脑小血管病,可引起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增加各类危险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由于两种疾病合并时病情更为复杂,临床难度较高,在用药方案上仍存在一定争议。
在该疾病发展中,脑供血不足是引起症状、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因此,时应扩张动脉血管,改善血循环。本研究以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单一组(8182%)(P<0.05),说明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李欣等[•的研究中,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颅内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其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0.00%),其结果与本研究较相似,进一步证明了该用药方案的有效性。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均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临床常用药物,前者属于新型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阻断该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其释放、黏附和聚集功能。该药物还可通过提高腺苷浓度、提升循环祖细胞CI34表达等方式间接地促进细胞内皮功能改善。此外,该药物本身具有活性,无需经肝脏激活,对肠胃影响小,且药效具有可逆性,药物代谢后,其抑制作用即消失,对患者正常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阿司匹林则是通过降低环氧化酶1活性的方式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效果,其抗氧化效果也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生长和修复,疗效良好,但长期用药易引起抵抗效应,使药效逐渐降低药。联合两种药物进行,能够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血栓效果,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本研究结果中,
联合组的Ang-H水平低于单一组,VEGF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可见该用药方案效果良好。八ng_II可促进血管紧张、收缩、痉挛,其水平增高,可加重血管狭窄,加重脑组织供血不足的情况。VEGF则对于血管的修复再生有促进作用,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加,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改善颅脑供血情况。联合两种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减轻颅内动脉收缩痉挛,改善颅内供血,从而改善症状,降低患者发生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本研究中,联合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06%)低于单一组(2424%)(P<0.05)可见联合用药对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对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预防血栓,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颅内供血情况,从而减轻症状,有效预防脑血管事件。
参考文献
1丁玲玲,彭斌.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脑微出血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017,0(3):231〜234
2李欣,侯金宇,田月明,等.替格瑞洛片脑动脉狭窄伴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4(23):2690〜2692;2696.
3顾江涛,孙景生,温克,等.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急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019, 36(5):600〜603.
4杨书英,王勇强,王兵,等•替格瑞洛与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VEGF.MMP-9.
Ang-n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17,6(12):744〜747. 5李欣,曹亦宾•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片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4):319〜322.
6李媛,边洋,刘建国,等.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氯毗格雷和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年的疗效观察:J].中国卒中杂志,018,3(8):773〜779.
Effect of Ticagrelor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nd Small Vascular Disease
Lin Yuzhu,Xiao Jinlian,Zhu Rihua,Zeng Jianhua?Liang Jinwang
・398・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3期
河道生态护坡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3-0399-05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药学研究•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对剖宫产患者
术后瘙痒的影响
多功能冷饮机冯艳12李军13
(1.温州医科大学温州325000;2.台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台州318000;
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温州325000)
摘要: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术中静脉注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瘙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某院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静脉注射分为2组,(K组)及对照组(C 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瘙痒发生情况,评价对术后瘙痒的影响。结果:共有510例患者符合纳人标准,
对照组372例,组138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许多变量(如年龄、体重、血压等)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saba-018
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组118例患者与K组118例患者配对成功,两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使用倾
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K组有13例患者出现了术后瘙痒(占11.1%),主要为轻中度瘙痒组有41例患者出现了术后
瘙痒(占347%),除轻中度瘙痒患者外,尚有146%的重度和极重度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注
射可以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后瘙痒的发生率及瘙痒程度。
关键词:;瘙痒;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1.03.036
椎管内予以能为腹部手术包括剖宫产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但该镇痛方式会导致瘙痒这一并发症高发。瘙痒症是一种主观的不适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可引发搔抓意愿及搔抓反射。有研究显示存在剂量依赖,硬膜外腔予0.〜0.2mg的导致瘙痒的发生率在70%〜90%,其中50%达中重度瘙痒,5%患者需要进行[]。瘙痒产生包括中枢和外周机制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虽有效应,但同时导致镇痛作用消失;抗组胺药、5-HT抑制剂和丙泊酚的效果也较差。因此致瘙
痒需引起重视药。动物实验发现,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和选择性NR2B拮抗剂-艾芬地尔均可缓解小鼠椎管内瘙痒的行为学评分,且对镇痛效果无影响。小鼠鞘内注射引发瘙痒行为的同时,脊髓背角ER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和艾芬地尔缓解瘙痒行为学的同时,也抑制了ERK的磷酸化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假设静注可降低术后患者瘙痒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旨在回顾性分析静注对术后瘙痒的影响,为前瞻性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huicciang Central Hospital,Dongguan52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cagrelor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nd small vascular disease.Methods:66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nd small vascular disease in a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7to December2019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ingle group(33cases)and a combination group(33cases)by lottery.The singl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while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ticagrelor,the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clinical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Ang-II level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group, and the VEGF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group(P<0.05).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96.97%)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
he single group(81.82%),and the incidence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6.06%)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group(424%)(P <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ticagrelor and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andsma l vasculardiseaseise f ective,whichcanimprovevascularendothelialfunction,improveintracra-nialbloodcirculation,andreducetheincidenceofcerebrovascularevents.
Key words ticagrelor;aspirin;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small vascular disease
收稿日期:2020-09-14通信作者:李军
作者简介:冯艳(1988-)女,汉族,江苏邳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
•399•

本文发布于:2023-05-15 05:4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00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治疗   血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