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一、概述
本项目临洮县红旗乡巴下至扎马圈公路改建工程,是红旗乡连接G212的重要乡道,其中达板乡达板料场路段,因承受周边多个大型项目用料运输,交通量较大。工程位于定西市临洮县境内,起点位于临洮县红旗乡巴下村;终点位于临洮县红旗乡扎马圈村,路线由南向北布设,全长25.730Km。 二、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说明
由于全线里程较短,且地形较平缓,施工难度小,因此将全线划分为一个施工标段,见下表:
施工标段 表1.1
本项目 | 第一标段 |
起讫桩号 | K0+000~K25+730 |
| |
三、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 1、路基设计原则
1.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度及耐久性;
1.2、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路基设计应贯彻“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
1.4、对路基工程提倡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1.5、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6、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排水系统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1.7、为保证路基稳定,设置必要的防护类型,尽早恢复原有地貌。
2、施工图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和规程
2.1、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2、 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2.3、 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2.4、 部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J 006-98)
2.5、 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
2.6、 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2.7、 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8、 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2.9、 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
2.10、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04-2011)
2.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30-2003)
2.14、其它有关规程、规范。
3、旧路概况
3.1 路面、排水状况
现有公路路面采用3cm沥青表处+16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或为18cm混凝土路面,其下为土基,绝大部分路段运营良好,行车畅通,部分路段受修建时财力、物力及地质等条件限制,龟网裂、坑槽、剥落严重;沥青路面部分路段已完全消失,形成严重的街道化路基,行车颠簸,通行能力差。
全线排水设施不完善,局部路段排水不畅,积水渗入路基,形成翻浆。全线绝大部分排水设施进行重新设计,局部路段设施进行修补处理。
3.2 缺少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
沿线安全设施较少,安全隐患较多,部分路段位于小半径急弯处,存在反向弯道,司机驾
车时易判断失误,导致车辆冲出路基,形成车祸。局部路段位于山道陡崖处,临洮河沿山路线未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护栏。
4、路基横断面设置
4.1 本项目按时速20Km/h进行设计,顺旧路展线,路基宽度与旧路一致。路基宽度为10m、6.5m、4.5m路基,路面7m、6m、3.5m。
起讫桩号 | 路基宽度(m) | 路面宽(m) | 路肩(m) | 行车道(m) | 备 注 |
K0+000~K0+100 | 10 | 7.0 | 2×1.5 | 2×3.5 | 沥青混凝土路面 |
K0+100~K8+270 | 6.5 | 6.0 | 2×0.25 | 2×3.0 | 沥青混凝土路面 |
K8+270~K18+850 | 6.5 | 6.0 | 2×0.25 | 2×3.0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K18+850~K19+200 | 4.5 | 3.5 | 2×0.5 | 1×3.5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K19+200~K22+900 | 6.5 | 6.0 | 2×0.25 | 2×3.0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K22+900~K25+730 | 4.5 | 3.5 | 2×0.5 | 1×3.5 | 水泥混凝土路面 |
| | | | | |
4.2 路拱横坡
全线行车道、土路肩横坡均采用2.0%。
4.3 路基边坡
边坡设计突出“安全、经济、环保、舒适”的设计理念,在安全的前提下,体现经济性与环保和舒适 性的平衡统一,力求与周围景观相协调,避免大填大挖。
4.3.1 填方路基
路线沿旧路爬行,因此,基本无高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以沿线的黄土为主,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借鉴临近公路的经验积累,采用工程类比法,填方边坡率采用: 1:1.5。路基填筑时,与桥涵相接处,必须清除表层浮土、草皮、树根,横坡陡于1:5时严格开挖台阶,分层碾压,达到不小于85%的压实度。为保证路基压实及强度的要求,路基拓宽处填筑时必须两侧增宽填筑0.3m,路基施工完成后应予以清除。
4.3.2 挖方路基
根据沿线地质调查及地质勘探等资料掌握的岩土类别、岩性、风化程度、岩体产状及其与路线的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产状、夹层性质等,结合路堑边坡高度、地形、气候条件,考虑本路段挖方段落较短、保证行车的安全性,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力学验算法,依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规定,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路堑边坡型式及坡率:对于全线黄土路段,均采用 1:0.50。
4.4 公路用地界
填方坡脚以外1m,设置排水沟路段为排水沟外侧1m;挖方坡口外1m。
4.6 加宽、超高方案
加宽:本项目当平曲线半径≤150m,在平曲线内侧加宽,采用第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超高:全线设计速度为20Km/h、平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在曲线上设超高。
四、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1、一般路基设计
1.1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
本项目根据填土高度及填筑材料进行计算,填方路基均属于干燥类型。
1.2 路基设计标高
路基设计标高:路基加宽超高前路基中心位置。
1.3 填 料
填方路段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cm。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不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泥炭、淤泥、千枚岩、有机质土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