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
摘要: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度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1995年-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在GVC中的地位尽管有所提升,但仍处在相对低端的位置;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GVC地位,整体来讲呈现出与装备制造业整体相同的变化特点;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在GVC 中的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且除“金属制品”外,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行业与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家相比,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距。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GVC);GVC地位指数;增加值贸易(TiVA);垂直专业化
一、引言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垂直一体化分工、产业外包等一系列国际产业新形势而产生的,密切贴合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当今的国际分工更加强调价值链条,基于价值链跨国分割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分工演化的最新成果。而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被喻为“工业之母”,是制造业的
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对提升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全球生产垂直专业化(或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过去30多年来,全球经济正经历生产垂直专业化蓬勃发展时期(Baldwin and Lopez-Gonzalez 2013),我国通过“进口-生产”和“进口-出口”等模式,1引进外资在国内生产、销售或出口(包括加工出口),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最大的参与者,或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厂经济体”。从行业看,我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制造业行业广泛,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参与度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行业,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参与度超过35%,1“进口-生产”模式也称I2P,指企业为生产在本地销售的产品进口中间品。“进口-出口”模式也称I2E,指企业为了出口,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
以电子和家用视听设备最高,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参与度可以超过40%,而一般传统产业的参与度在10%左右。2
垂直专业化是一个先进的、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参与这一过程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有巨大的挑战,也是极大的机遇。挑战主要体现在这一生产模式对于国内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冲击。对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另一个担心是国内的产业将趋于低端倾向。Kaplinsky 和Morris (2006)指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分“低端路径”和“高端路径”两种,只有“高端路径”的嵌入方式才可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而“低端”嵌入的路径将使经济陷入贫困式增长的困境。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研究。除Linden 等(2009,2011)、Xing and Detert (2010)以“苹果”智能产品为例,对中国厂商的分工地位和所获分工利益进行的案例研究外,施炳展(2010)采用同一产品内部,出口产品价格的跨国比较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研究,得出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处于低端位置,且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中国分工地位逐渐恶化的研究结论。胡昭玲、宋佳(2013)也通过研究出口价格的变化,从产品及产品内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还偏低,但“入世”以后有所改善,低技术产品的分工地位要高于中高技术产品。黄先海、杨高举(2010),杨高举、周俊子(2012)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从1995 年以来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明显进步而快速提高,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郭晶,赵越(2012)运用相同模型,通过构建“完全国内增加值率”指标来衡量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却得出了不太一致的结论:1995-2005 年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经济体,而且出现明显下滑趋势。邱斌等(2012)利用出口复杂度指数(ESI),计算了中国2001-2009 年24 个制造业行业在GVC 中的分工地位,结果显示: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提升,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在技术
2根据Richard Upward et al(2012)垂直专业化测度方法,应用2011年WIOD和中国海关数据计算得到。
密集型行业提升作用明显,而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一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文献较少,陈爱贞和刘志彪(2011)利用四个年份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各行业投入的消耗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资源密集型倾向,而对生产性服务的依赖较少。从这一结果中他们的推断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林桂军和何武(2015)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
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中国各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对于认识和判断中国产业参与GVC分工地位及其变化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但是,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一方面现有文献大多是以传统国际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无法消除“重复计算”可能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虽然部分学者都从参与GVC的“增加值”贡献角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或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考察,但尚未涉及中国制造业的具体行业,而且也得出了相互有差异的研究结论。
因而,本文利用基于TIVA统计标准的GVC地位指数,考察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生产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地说,是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现状及变化趋势进
行评估。一是研究方法能有效避免消除“重复计算”;二是研究对象深入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具体行业。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是第二部分对本文采用的方法和数据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进行评估,并同世界装备制造业强国进行比较;第四部分是结论与思考。
二、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1.测算方法
Daudin(2009)等提出了对于一国出口产品全部价值按照全球价值链(GVC)进行“增加值”分解,在此基础上,Koop man等提出测度一国某产品在GVC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指标“GVC 地位指数”,该指数是用一国某产业“中间品”
出口额(用于它国生产和出口“最终产品”),与该国该产业的“中间品”进口额(用于本国生产和出口“最终产品”)进行比较。即一国某产业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中间品对数值,与本国该产业出口品中使用的进口中间品的对数值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GVC_ Position ir=ln1+IV ir
E ir
−ln(1+
FV ir
E ir
)
上式中,GVC_Positionir代表r国i产业在GVC国际分工中的地位;IVir表示r
国i产业间接增加值出口,即r国i产业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中间品贸易额,该指标衡量的是有多少价值增加值被包含在r国i产业的中间品出口中,经一国加工后又出口给第三国;FVir则表示r国i产业出口最终产品中包含的国外增加值,即r国i产
业出口最终产品中包含的国外进口中间品价值;Eir表示r国i产业以“增加值”统计的出口额。
Koopman (2010)等认为,如果一国处于某产业GVC的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创意、研发、设计、品牌、零部件生产供应等“任务和活动”),它会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中间品参与GVC生产。对于这样的国家,其间接价值增加值(IVir)占总出口(Eir)的比例,就会高于国外价值增加值(FVir)占总出口(Eir)的比例;相反,如果一国处于某产业GVC的下游(主要指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
就会使用大量来自别国的中间品来生产最终产品,此时IVir会小于FVir。因此,GVC_Positionir数值越大,表明一国某产业在GVC上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就越高;该指数越小,则表明一国该产业在GVC上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就越低。
2.数据来源
为推动国际贸易统计方式改革,支持TiVA测算方法与统计数据库的建立,WTO于2010年发起了“世界制造”倡议(Made in the World initiative - MiWi),并与OECD联合进行“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利用各国的投入—产出表,建立起包括41个经济体、35个行业、18个产业的生产、贸易、就业等数据。其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详细刻画了各国国内和国家之间的中间投入品和最终消费品
的行业数据、各国各行业的生产增加值、所有国家每个行业的总产出等数据。依据该数据库,采用TiVA测算方法,计算了世界56个主要经济1995-2011年的TiVA 贸易值及其构成,并于2013年5月在OECD官方(/)正式发布。
本文考察各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GVC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所需原始
贸易增加值数据,来自OECD正式发布的TiVA数据库。中间品进出口额采用的数据来自UN Comtrade 2002-2011年STIC3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
3.数据处理
关于中间品的进出口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本文借鉴Upward (2010)的方法,将BEC编码中111、121、21、22、31、322、42、53类数据归
类为中间品。按照我国投入产出表,将按GB /T分类的30个行业汇总成投入产出表的16个行业。归并后的16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通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参考盛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的行业代码关联表,将装备制造业六个行业转换为对应的STIC编码。进一步参照UNSD发布的BEC与STIC对照表(UN Statistics Division website,http: / /unstats.un.org /unsd /cr /registry /regdnld.Asp),将BEC分类的中间品贸易数据归类到STIC编码。
OECDTIVA贸易增加值数据将装备制造业分为金属制品、机械与设备(其他)、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运输设备五类。按照盛斌的行业代码关联表,以STIC3编码在UNComtrade获取中间品进出口额数据时,将装备制造业分为金属制品业、通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装备制造业七大类。本文以TIVA分类为标准,将通用机械、专用
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归为机械与设备(其他)一类中。最终,按STIC3编码在UNComtrade获取装备制造业五大行业354种中间品数据。
三、测算结果及分析
1.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在GVC地位的变化
表1是根据Un Comtrade 数据库以及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所计算的,2011年列世界前10位国家,在1995-2011年期间装备制造业整体GVC地位指数。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1)GVC 地位指数列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发展中经济体且这些国家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说明一国的经济发达水平会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