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 白素贞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以全国27省市为样本,选取数字经济产业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电子商务销售额等10项经济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省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广东、浙江等地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而甘肃、陕西等地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政策建议
在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政府
工作报告,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
规模不断扩大,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
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
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大力发
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创新增长方式、注入经
济新动力的共识。
一、文献综述
数字经济一词最先源于美国商人Tapscott
Don(1996),被公认为是“数字经济之父”。
他指出数字经济的未来由电子商务的发展所
决定,着重论述了互联网给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但是并没有对数字经济进行量化研究 [1]。此后,
很多学者对数字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补充,认为
数字经济还应包括信息技术 [2]、信息通信基础
设施[3]等。而Bo Carlsson则将数字经济称为
一种新经济,认为其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是一种关于新的活动和新产品的经济,正是
数字经济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劳动
力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4]。电子商务与信息技
术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IT
革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有学者指出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是信息的
数字化及相应的ICT基础设施,将从根本上改
变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6]。数字经济的本质是
信息化[7]、数字化[8],在数字技术催化作用下,
以数字化形式表现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9]。而
刘荣军则从经济哲学的思维认为,数字经济目
前来说还只能是一种以资本为主导前提的新
经济形态[10]。
数字经济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具有渗透
力强、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等优势,是数字经
济发展的基础,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对于数字经济产业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G20峰会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国信通院将数字经济分为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两方面进行核算数字经济的规模与指数;学者康铁祥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总和,将数字经济对应的各项基础产业称为数字经济产业,为单一产出数字产品或数字服务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综合[11],
并结合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指标,将数字经
济产业进行了划分(见表1),本文对数字经
济产业的研究分析也是基于此原则进行。
二、评价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评价指标选取
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数字经济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在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数据的
可获得性原则的前提下,借鉴各位学者对ICT
产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基于
数字经济产业较强的技术创新性产业特征以
及当前我所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选取了
代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10项指标,构
建了数字经济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本文主要从规模与效益、技术创新能力
以及渗透和应用水平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经
济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共有3个
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衡量指标。
(二)数据说明
表1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分类
数字经济产业产业内容数字经济产业产业内容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移动及固定通信、互联网信
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
务、卫星传输服务
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
理、软件业、计算机维修
其他计算机设备制造
业
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计
算机外部设备制造
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传输、通信终端和交换
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电子器件制造、印刷
电路板制造、电子元
件及组件制造
其他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他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设
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
家用影视、音响设备
制造
表2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衡量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计算方法变量单位
规模与效益
企业数量数字经济产业企业数量X1个
固定资产投资数字经济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资
产投资比重X2亿元
利润总额数字经济产业利润总额X3亿元技术创新能力
研发强度数字经济产业R&D经费支出/GDP X4%
技术专利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数X5件
软件研发人员软件研发人员总数占就业人员比重X6%
新产品研发项目数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开发
数目X7项渗透和应用水平
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服务收入X8万元
互联网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X9%
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X10公里/百平
方公里
表3 总方差解释
成分
初始特征值提取载荷平方和旋转载荷平方和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
17.72877.28377.2837.72877.28377.283 4.02440.24040.240
2 1.06310.62987.912 1.06310.62987.912 3.17031.70371.943
3.611 6.1119
4.023.611 6.11194.023 2.20822.07994.0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