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阅读: 评论:0

40POCUS聚焦■电子制造
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编者按:1对2021年形势的基本判断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电子信息发展及应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是电子
制造行业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各种电子仪器及设备、与电子设备相关的 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的制造生产满足人们对于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的需 求。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前沿性、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业蓬勃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也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立足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 政策供给,先后出台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 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建 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了《电子信息领域“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 建设方案》持续推动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产业规模、结构化调整、自主创新等 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人口红利日趋消失,高质量、低成本需 求曰益强烈,也推动制造领域的技术革命,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升级 迫在眉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电子信息制造业仍保持稳定 增长。2021年已过去三分之一,“十四五”也在陆续启动,在这个新阶 段,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迎来哪些挑战和机遇?未来电子信息制造将会 怎样发展?本期《自动化博览》与读者分享一篇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基 于2020年中国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举措及全球 产业、技术、工业经济现状,分析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基本形势,探 讨行业关键问题和应对策略。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技术摩擦
等重大外部挑战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了平
稳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均于5月率先转正,成为我
国工业经济的增长支柱。展望2021年,“十四五”
即将启动,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
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更为荆棘却更为坚
(1)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稳定,总体呈现 增长态势
全电子供尊产&势头A好,薑体定
茌罐办公»动
it緯机市《
出货置»
繼全n
蓽雪
BMHMttsmn _
=拳戴《貧量■累时_« «場占賓舉
4K U I2W
U tU722U
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加速、美国大选反复等系列“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仍然保持着平稳增长态势。由于疫情带来的全球家庭在线办公浪潮驱动,计算机 和平板电脑一扫多年的低迷态势,转而实现正增长。据咨询机构IDC数据,计算机领域,上半年全 球计算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龙头企业纷纷取得 较快增长,三季度联想、惠普实现超过10%增长,苹果甚至实现近40%超高速增长,预计将逬一步呈 现正增长态势;平板电脑领域,三季度全球增速近 25%,苹果、三星、华为、联想等龙头企业分别实 现15%-90%不等的较高速增长,新品发布和在线教 育需求
双轮驱动有望推动平板电脑产品继续增长。手机领域,2020年为5G手机元年,处于4G手机换机 需求下降与5G手机换机需求有待幵启的夹缝期,全 球手机出货仍处于负增长,前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 量达9亿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同比增幅分别 为-11.7%、-16%、-1.3%,负增长幅度不断收窄,随着苹果、华为等5G旗舰机问世,有望拉动新一
定,唯有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将基础设施优势延 展到电子信息领域,构筑更为紧密关联的产业链体 系,才能抢占布局、强化优势、实现跃升。轮换机浪潮。半导体领域,全球半导体保持平稳较 快增长,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总计1136亿美 元,同比增长5.8%, 9月以来美洲销售强劲(
增速超
2021.04 AUTOMATION PANORAMA41
20%),中国市场也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展望2021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将维持更为稳 定局面。在2020年的系列不确定性“大考”面前,全球产业体系体现出了韧性和稳定性,未来也将进 一步加强调整和适应,进一步提升产业稳定性。在 5G、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先进计算等新技术引领下,2021年有望出现更具市场影响力的新兴产 品,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增长。
(2)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低开高走,为后疫情 期工业经济发展贡献稳定力量
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我国工业经济面 临严峻发展形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贡献了重要力 量,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逆势增长”,为我 国工业经济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行业增加值自5月转正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1〜10月,行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6.9%,较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 速(1.9%)高出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高技术制造 业增加值增速(5.9%) 1个百分点,将进一步保持对 工业的增长领先优势。营业收入增长实现逆势增长,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 7.4%,较2019年同期(5.4%)提升2个百分点,高出 2019年全年收入增速(4.5%)近3个百分点,预计行 业发展将维持良好势头。利润额在2019年较低基数上 实现快速增长,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高达15.5%, 较去年同期(3.6%)迅速提升11.9个百分点,利润增 长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经营扩张和创新加速。
展望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国内市场 拉动下有望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全球疫情蔓延 对供应链分工体系不造成根本性影响、中美技术产 业不出现对立、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分工不颠覆的前提 下,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甚至出现 较快增长,预计行业增加值增速维持在5%〜10%范 围。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引领下,半导体 等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设备等领域有望实现 加速增长,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夯实,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形成由点及面的网络体系。
(3)重点产品生产率先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迎 来难得发展窗口期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贯穿2020年的关键词,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就目前趋势 看仍将成为2021年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从各季 度数据看,我国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从疫情中逐渐恢复,逐渐实现从负增长转向正常状态。以计 算机、手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三大产品为主,从季度累计产量增速看,实现正增长的产品不断拓展,一季度只有集成电路产品实现正增长(16%),二季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分别实现 1.6%和16.4%增长,三季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 机、智能手机分别实现14.7%、5.6%和3.4%增长,主要产品将逐渐实现正增长;从单月产量增速看,集成电路成为年内增长引领力量,截至10月有4个月 实现15%以上快速增长;计算机设备实现波动式增 长,其中3个月增速超过20%;智能手机于5〜9月连 续止增长,其中6月实现26%报复式反弹,随着中国 对新冠疫情的率先控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 状态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基地更为稳定,将迎 来全球疫情下的难得产业窗口期。
展望2021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有望迎来辞旧 迎新之年。“十三五”期间,主流电子信息产品形 态未出现较大变化,虽然在计算和通信设备的功能 上实现了不断迭代,但未出现类似智能手机或平板 电脑的重要新型产品。2021年,随着5G、人工智 能、VR/AR、超高清视频等大批新技术应用日趋广 泛和成熟,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行 业电子等领域有望孕育出现颠覆式、前沿型、集成 化的新型产品,再次激起一轮消费热潮。
2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国外技术打压对我国信息技术创新造成系 统性压力
典对我值息技术出口m日敲严企愈滴維持t x
拉长
42
F o c u s 聚焦•电子制造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广泛国家和地区,对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创新限制不断增强。2019年底, 美国积极推动缔约国在《瓦森纳协定》军民两用清单 中增加了 “计算光刻软件”、“12英寸晶圆技术” 等条款内容,进一步加大对我国芯片技术围堵力度; 2020年以来,美国对华为多轮禁令调整和9 . 15禁令 正式实施,对我重点信息技术企业发展形成精准打 击;美商务部出口管制名单持续发布,涉及信息技术 的范围和机构/企业名单不断拉长,对我信息技术国 际交流和合作形成强大压力。
(2) “新基建”为信息技术加速赋能提供新契机
主要省份纷纷发力“新基f t ",倌息技术*齙广度深度拓展
—H
——
M M J
山觚霄山东
矚遘》• qaiffM IA nKW M Bk. fr«食t :罈
n »K »«
is , -
W s c h S.
*-Kl«+cs
«*«*»« d li 4**
________'iMMan»i  >_________
r ~w w *e *»s T iF »i i W F »a r T n B i n w n n f S T i F i n r 一•膂化嫌aiMB
»*».
l .k fA khi *.
>u ¥««f iS "e >a 9〇v .K .
f c j t s TI»«¥*;*U . I
*SH«. ffttil*.
K««a. I t^la in i. «*KH.,
»«丨禱d 龜«ilia
年行翁
U «>c ^nartc . ««-€. i »«k .in »4£
♦.* >. •aitU ltrtitYM a *. trlt (C «w «*. Mk^KiBd
锶挪f f B W j g g u -.心一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 “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将我国基 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拓展到信息技术领域,提升信息 技术赋能范围和深度,应关注“新基建”有别于与传 统基建的三点特征。一是“赋能”,“新基建”以产 业作为赋能对象,促进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要求加快形成并完善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环境。 二是“治理”,“新基建”更加突出政府、企业和社 会组织的多主体协同,而非传统基础设施倚重的单向 型、行政化管理方式。三是“整合”,“新基建”中 最重要的资源要素是数据,对于数据资源的整合与传 统基础设施要素的整合具有根本性差异。
(3)全球疫情反复对电子信息供应链造成持续影响
电子信息产业是供应链高度全球分工的典型行 业。2020年以来,产业先后经历了“中国-日韩-欧美- 全球”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于供应链分布于全 球的电子信息产业而言,二月底前主要风险点在于人 流、物流限制带来的产能供给不足,而三月后则转向 曰韩的短暂波动,随着日韩疫情的稳定四月又转向欧 美市场大爆发,自下半年以来印度、拉美、非洲等地 也出现疫情爆发趋势。目前全球及我国疫情仍面临着
期限拉长和反复的考验,要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此 做好持续跟踪、长期应对,做好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供 应链的衔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十四五”规划需再把握我国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定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确 定,对我国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确立了历史方位, 也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遵 循。未来五年,国际产业发展环境预计仍将呈现重大 不确定性,国内产业发展面临着规模大而缺乏增量、 体系全而缺乏生态、技术进步而创新不足等难以绕过 的核心问题,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需准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定位和方向,指导和推动产业向发 展质量发展迈进。
3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 持续攻坚基础技术以保障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系统梳理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基础技术,按照保
障产业安全的底线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选择有限目标,集中资源持续投入,发挥新型举国体 制优势,加快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坚定走以自主 创新推动我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 搭建密切协作的产业网络以应对供应链风险 持续跟踪、关注全球疫情发展最新趋势和特征,研判供应链“断链”,风险程度,针对国内外停 工停产或复工复产动态形成行业工作方案。构建更为 密切的产业网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搭接, 以网络化、系统性的产业体系应对供应链风险。
(3) 推进“新基建”有效建设以增强信息技术
赋能
夯实新基建技术基础,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对 全社会发展的赋能。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 新基建,打通基础瓶颈。利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IIs )等新型金融工具,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 升金融体系与产业部门精准对接。
(4) 紧抓前沿领域创新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紧盯5G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量子计算等技术热点,鼓励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行业电子产品 和服务创新,做好新兴技术和产品超前布局,发挥大 国大市场优势,引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EE
(报告来源:赛迪智库)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2:0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96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增长   电子信息   全球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