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床上用品生产工艺研究

阅读: 评论:0

纤维床上用品生产工艺研究
刘泽桢,马艺华,甘世定,刘学军
(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31)
    【摘要】选用竹浆纤维纯纺、混纺纱线为原料,解决不同品种的织物组织、规格、床上用品款式等产品设计、阔幅织物高效织造、染整、床上用品制作等关键问题。竹纤维床上用品使用性能优良,外观档次较高,仍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其尺寸稳定性等问题。
 
    本项目采用竹浆纤维纯纺、竹棉混纺纱、细特精梳棉纱为主要原料生产床上用品面料,再通过阔幅织物研究及床上用品设计,制作床单、被套、床罩、枕套等床上用品。产品具有吸湿透气、手感柔软,光泽好,滑爽耐磨、华贵高雅、天然保健、使用性能极佳等特点,项目解决了竹纤维织物设计、高效织造及染整技术、床上用品设计等关键问题,开发的床单、枕套、被套、床罩等床上用品等都是贴近人们生活的日用纺织品,经初步投放市场,较受欢迎,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均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有着客观实在的市场导向性,将有较好
的市场前景,现将研究过程及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床上用品设计
1.1  中厚型床单枕套系列
    该类产品主要适合春冬季及秋夏零空调房用,要求床单成形好、强力高、耐磨性好,有较好的悬垂性、丰满度及保型性,触肤舒适,吸湿透气,外观大方新颖.采用的原料主要有中粗特纯竹纤维纱线:29.5tex×2、28tex×2、14.8tex×3。床品设计尽可能突出贴身使用的舒适性、保健性能及优雅外观等特点;采用多种大、中提花织物为主,其中有大回型、铜钱币、步步高、小回型、小方格等提花组织,织物设计中突出流行、线条、图案、组织等风格,外观厚实.手感柔软丰满。同时确保竹纤维床上用系列产品如枕套等合理性选择,辅以新颖的款式设计等。
1.2高支高密型床单、枕套、被套系列
    选择了13tex纯棉精梳纱、14.8tex纯竹纱做经、14.8tex纯竹纱及竹棉纱做纬交织,密度达到了680×470根/l0cm,产品综合了高支精梳棉纱的柔软、舒适及高档性能,再突出
细特竹棉纱的柔软、滑糯及优良吸放湿性能,加之竹棉纤维都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贴身舒适性,特别适合各个季节的床上用品。被套采用花边镶嵌、折皱相间的设计手法,以高档高品质的风格进行产品设计与制作,有大中规格,适合不同用途的床上用品需求。被面采用竹棉织提花面料,被里选用竹棉平纹增白织物。
2织  造
2.1织花型的选择
    结合当前国内床品旺销的花、花型,针对竹纤维床上用品特点,中厚型竹纤维床上“三件套”采用明快大方的“回形格”、“细方条”、“小方块”、“步步高”和“古钱币”等花型,细薄型有大提花、小提花、平纹织物。
2.2竹纤维织造工艺路线的选择
2.2.1  中厚型织物
    以竹纤维纯纺纱线为主,即采用28tex纯竹股线研制床单凉席。
    竹纤维染线→分条整经→穿综→
                                →宽幅剑杆织造→修、验布。
    竹纤维筒子染纬纱—————→
2.2.2细薄型织物
    细薄型织物:采用9.7 tex(60s)纯棉作经纱、14.6tex(40s)纯竹纤维单纱做纬来研制高支高密的床罩、被套用布。   
经:精梳棉纱(染浆纱)→分条整经→穿综筘→
                                                →宽幅剑杆织造→修布整理→验布。
纬:纯竹纤维纱→络筒———一—————→
2.3坯布主要规格及织造工艺见表1。
表1坯布规格及织造工艺
 
l#竹纤维床单布
2#竹纤维床单布
3#棉竹交织布
经纱
纬纱
坯布门幅(cm
成品门幅(cm
密度(根/10cm
总经(根)
边经(根)
筘号(齿/10cm
筘入数(入/筘)
筘幅(cm
纬向织缩率(%
29.5tex×2纯竹
29.5tex×2纯竹
275
260.00
300×170
7808
12×2
69
4
283
2.8
28 tex×2纯竹
28 tex×2纯竹
281
260.00
312×180
8112
12×2
70
4
281
2.9
CJ9.7 tex
14.8 tex/棉(或纯竹)
277
260.00
681×472
17708
24×2
155
4
286
2.9
2.4准备工序
2.4.1.整经:  要片纱张力均匀.导纱通道光洁,减少新增毛羽的形成。合理配置张力圈重量,分条整经要严格掌握好条与条之间的生头距离,避免条与条生头间隔太小产生凸环,或问隔太大产生凹陷。细特纱品种的整经速度应控制在200—230r/min,减少条与条之间的张力差异,力求经轴纱线张力、排列、卷绕均匀一致。
2.4.2  穿综:  对于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各种提花织物品种,穿综工序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有错纱错综出现。练丝杆耍光滑,综丝移动要灵活,综丝杆与外框联结要适中,综框稳固。细特高密特宽幅织物可选用直径较小的综丝。
2.5织造工序
    竹纤维纱对织造车间温湿度很敏感,相对湿度较低时,纱的强力好,弹性好,耐磨性好,但过小,断头也会增加,一般车间温度控制在26~30℃,相对湿度在64%~68%之问为宜。此外,竹纤维织造生产易产生边疵,如烂边、边撑疵点等,因此要增加边摊握持力。
2.5.1  竹28tex×2/竹28tex×2  大回型竹纤维床单布上机工艺
    整经机器型号  GD203型大卷装分条整经机
    总经根数8112根    整经张力片13.2g
    上机筘号70#(T/10(cm)穿法    4入/T
    穿筘幅  289.7cm  下机幅    28lcm
    成品幅宽260cm
    组织内经3/l右斜,3/l左斜联合
    边组织2/2经重平
    经x纬密度300×169.3根/10cm
    纬向织缩率2.9%
2.5.2  竹29.5tex×2/竹29.5tex×2  小方块竹纤维床单布上机工艺
    整经机型号  GD203型大卷装分条整经机
    总经根数7808根    整经张力片  13.8g
    上机筘号69#(T/10cm) (35T/2inch)
    穿法    4人/T
    穿筘幅  282.9cm  下机幅    275cm
    成品幅宽260cm   
组织内经3/1右斜,3/1左斜混合
边组织2/2经重平
经×纬密度300×169根/10cm
纬向织缩率2.78%染整缩率5.5% 
2.5.3  CJ9.7tex(60s)×竹/CJ 14.8tex(40s)棉竹交织布上机工艺
整经机型号GD203型大卷装分条整经机
总经根数  17708根
整经张力片8~10g
上机筘号    155#(T/10cm)穿法    4入/T
穿筘幅    286 cm    下机幅277cm
成品幅宽  260cm
组织  内经3/1右斜,1/3左斜联合
边组织2/2经重平
经×纬密度  680×470根/10cm
纬向织缩率2.95%    染整缩率6.2%
2.6织造主要技术措施
2.6.1储纬器的调节:应根据细薄型还是中厚型织物分别进行调节,特别是对于粗特股线品种,储纬器的储纱量需调节到较大位置,储纬器绕纱鼓上的绕纱长度一般为织物幅宽的2—3倍,过大使纬纱重叠,造成多圈退绕而引起断头或纬缩疵点。
2.6.2剑头和纬纱交接的调节:若剑头夹持力太小。剑头会夹持不住纬纱或在送接纬纱的过程中丢失纬纱而造成纬向停台,粗特纬纱一般应适当偏大掌握,但不能过大,容易造成剑头对纱线较大的冲击,不利于引纬和交接纬纱。
2.6.3调整上机张力:细薄型织造过程中最为明显。张力过大,造成断头率增加,布面筘路明显。张力过小,经纱粘连,开口不清,布面“三跳”织疵增多。中厚型织物以较大上机张力为主,以确保织造效率与布面平整光洁风格。
3 竹纤维纱线染及织物后整理
项目产品主要是以织物为主,纱线采用绞纱染工艺,主要探讨了绞纱染工艺及织物后整理措施。
3.1竹纤维纱线染
3.1.1染料的选择
适合竹纤维的染料很多,选择不损伤纤维强力、染牢度好、染质量稳定、泽鲜艳的B型活性染料和M型活性染料。此类活性染料有两个或多个活性基团,与竹纤维结合的化学键稳定性高,牢度符合要求,还可以减小染工艺难度,减少清洗,提高效率。
3.1.2  纱线染(包括单纱品种的浆纱)工艺流程:
绞纱配缸→煮漂→净洗→脱水→染→固→皂洗→柔软→脱水→(细特单纱绞纱上浆→绷纱→烘干→打筒子。
3.1.3  煮漂工艺
浅品种轻煮重漂,深品种轻煮轻漂或只煮不漂。
工艺处方:  烧碱(g/L)    2~4
水玻璃(g/L)    1—3
双氧水(g/L)    3~lO
渗透剂(g/L)    1~2
(90—95)℃×(80~90)min逐渐升温,浴比1∶20
3.1.4  染工艺(见表2)
(1)工艺处方
表2工艺处方
 
l#纯竹豆绿线
2#纯竹果绿纱
3#竹棉橙纱
活性黄B—BV(o.w.f)
活性蓝B—R(o.w.f)
活性红B4RF(o.w.f)
活性黄M3BE
活性蓝M2GE
活性红M3BE
元明粉    (gL)
纯碱      (gL)
匀染剂    (gL)
软水剂    (gL)
浴比120—25、温度80—90℃、时间:染3040min,固3040min
1.45-1.60
1.25-1.40
0.35-0.55
/
/
/
20-22
10-12
1.2-2.5
0.8-1.2
/
/
/
0.40-0.60
1.5-1.7
/
18-20
8-10
1.2-2.5
0.8-1.2
/
/
/
1.7-1.9
/
0.6-0.9
15-18
8-10
1.2-2.5
0.8-1.2
(2)染主要工艺条件:
染:60一70℃×40~60min,逐渐升温,升温速度为1.5℃/min;
固:60~70℃×4.5~60min,皂洗:皂液3~5g/L,90~95℃×45min。
3.1.5  纱线染主要技术关键
(1)前处理时要严格控制温度高低,从开始升温到沸点阶段掌握75~80min,升温至沸(95℃左右)后,保温煮练85min左右,能保证竹纤维纱在后工序的染中吸收染料达到饱和状态,避免突然升温使纱层受到影响,确保纱线的白度均匀。
(2)要严格按染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升温速度、染液液位高度和时间等关键措施,防止缸与缸之间及同缸之间的差别,杜绝回染。染进行水洗时,加入适量的柔软剂及抗静电剂,以提高纱线的柔软度和光滑度,减少纱线的磨擦和伸长,保持纱线的强力和弹性。
(3)竹纤维的回潮率大,因而其缩水率也很大,在绞纱染时,圈纱的直径容易收缩变小,
这给染后的绞纱络筒工作带来不便,采取的措施:染时增加每绞纱的固定点将绞纱上下绷紧,适当降低水的冲击力,防止纱线表面起毛、打结造成乱纱,可克服络筒时纱线断头多、制成率低等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0:2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95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染色   织物   纱线   床上用品   工艺   织造   纬纱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