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幼儿家园共育策略作者:邹林翠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7期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幼儿园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现实问题制定出更好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家园共育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园共育;教育策略
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最渴望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却因为长期的分居两地导致亲子关系生疏,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问题日益严重,为农村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儿童教育向来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面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幼儿园要针对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出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 一、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向监护人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幼儿时期,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留守儿童面临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隔代监护等,祖父母对幼儿的娇惯或亲子沟通不畅使幼儿得不到心灵上的抚慰,才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所以要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幼儿园教师要通过电话、视频、家长课堂等形式宣讲正确的儿童教育方法。
(一) 正面示范引导良好行为
农村家长或祖辈监护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他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中常常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对儿童的长期心理影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嘴上一套,做事是另一套,或者对幼儿实施连蒙带骗、威逼利诱让儿童在行为上就范,而不注重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亲子关系紧张和沟通不畅的原因大多是家长在儿童面前没有对儿童进行正面引导,使得儿童不知道如何与家长沟通。儿童教育之初,真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家长的言传身教、正面示范可以给儿童一个可以模仿的行为模板,教给他们什么是有教养的行为,让他们与家长或监护人建立信任的心理联结,避免认识上的双重标准,从而增强亲子关系,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即使隔着屏幕,通过打电话和视频也能很好地进行沟通。比如,监护人
要培养幼儿的用餐礼仪,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前要引导幼儿一起摆桌子,摆碗筷,饭后一起收拾卫生;监护要注意用身体力行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与幼儿一起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平时靠边走,遇到车辆要靠边站立看着车辆驶过再走”;监护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从哪里拿的东西,用完以后放回原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