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eV50 kW脊型加速器输入耦合器的研制

阅读: 评论:0

第55卷第3期 2021年3月
原子能科学技术
A to m ic  E n e rg y Science and T e c h n o lo g y
V o l. 55,N o.3
M a r. 2021
10
M eV /
50
k W
脊型加速器
输入耦合器的研制
杨誉,朱志斌",吴青峰,王修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102413)
摘要!0 M e V /50k W 脊型加速器是一种新型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其加速腔中所需射频功率高达 100kW ,为此专门研制了高功率输人耦合器。该耦合器主要由陶瓷窗、内外导体及耦合环组成,通过等 效电路分析以及仿真计算确定了最终结构。设计采用了可独立拆卸的平板型陶瓷窗和可旋转调节的耦 合环,以便于进行脊型加速器调试,并在内外导体和耦合环中设计了水冷回路带走功率传输产生的热 量。经过测试,该输人耦合器可在0〜2. 2范围内调节耦合度,并成功向脊型谐振腔中注人了 100 k W 的 脉冲峰值功率。
关键词:脊型谐振腔;输人耦合器;等效电路模型中图分类号:TL503.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00-6931(2021)03-0555-06
doi :10. 7538/yzk. 2020. youxian. 0284
A b s tra c t : 10 M e V /50 k W  R id g e tro n  accelerator is a new  typ e  o f h ig h -p o w e r e lectro
n irra d ia tio n  accelerator. T h e  radio frequence po w e r re q u ire d  in  its  accelerating c a v ity  is up to  one h u n d re d  k ilo w a tts. T h e re fo re ,a h ig h -p o w e r in p u t cou p ler w as sp e cia lly devel­oped. T h e  coupler consists o f ceram ic w in d o w ,in n e r and o u te r conductors and co u p lin g  loop. T h e  fin a l s tru c tu re  w as de te rm in ed  b y  e q uivalent c irc u it analysis and s im u la tio n  ca lcu la tio n. In  o rd e r to  c a rry  o u t co m m issio n in g  o f R id g e tro n  a c c e le ra to r ,a detachable ceram ic w in d o w  and a ro ta ta b le  co u p lin g  loop w ere adapted in  th e  coupler design. A n d  w a te r coo lin g  channels w ere designed in  the in n e r c o n d u c to r , o u te r c o n d u cto r and c o u p lin g  loop to  take
aw ay th e
heat
generated
by po w e r
tra n sm issio n.
c o u p lin g  degree o f th e  in p u t co u p ler can be adjuste
d in  th
e range o
f 0 to  2.2,and
收稿日期!020-04-27;修回日期!020-07-04
基金项目: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资助(FA16000104直线)
作者筒介:杨誉(1992—),男,江西樟树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加速器及微波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朱志斌,E -mail: ***************
Development of Input Coupler
for 10 MeV/50 kW Ridgetron Accelerator
Y A N G  Y u ,Z H U  Z h ib in *,W U  Q in gfe n g ,W A N G  X iu lo n g
{Department o f  Nuclear Technology A p p lica tion ,China Institute o f  Atomic E n erg y ,Beijing  102413? China)
556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55卷
图1双腔脊型加速器工作原理
Fig. 1 Working principle of double cavity Ridgetron accelerator
图2脊型谐振腔三维模型
Fig. 2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Ridgetron cavity
2输入耦合器设计
在工作模式下,图2中脊型谐振腔内的电
场主要集中在两金属电极之间,磁场则围绕金 属板电极分布在整个腔体中,分析可知,该腔适 合采用耦合环的方式在腔壁附近注入射频功 率。图2腔体上方预留有输入耦合器的安装管 道,用于向腔体中探入耦合环。
2. 1耦合环等效分析
图3所示为脊型谐振腔和输入耦合器的耦
合原理示意图,B
为同轴传输线上的一失谐短
路参考面,了为束流中心线所在平面。
根据等效原理可知,图3中脊型谐振腔可 等效成一只L C 并联谐振电路,i?、L 、C 分别为 谐振腔的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和等效电容,耦合 环可等效成一变压比为1 : ^的理想变压器[56]。
返共2)次加速后束流能量最终可达1)M e V 。
电子辐照加速器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特 点,作为辐照加工的基础设备之一,已被广泛应 用在医疗用品消毒、食品保鲜和辐射化工等领 域。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加速器研制成功 并得到应用,如电子直线加速器、梅花瓣型加速 器[1]等。脊型加速器是一种新型的高能大功率 电子辐照加速器)3],其采用较低的工作频率, 可用于加速〇. 5〜10 M e V 的连续波电子束。 N o r i y o u 等)]于20)2年研制了一脊型加速 器,并获得了 2. 5 M e V /2. 5 m A 的电子束流。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一脊型加速器[4] 的研究,该加速器设计的束流能量为10 M e V , 束流功率为50 k W 。
输入耦合器是加速器的一关键部件,作用 是将射频功率注入腔体,通过对其结构的设计 保证腔体的耦合度、谐振频率等达到要求。为 达到脊型加速器的技术指标,需将100k W 的 射频功率通过输入耦合器馈入到加速腔,目前 国内外同量级功率水平的耦合器较少,本文将 介绍该输入耦合器的研制。
1脊型加速器
脊型加速器主要由脊型谐振腔和偏转磁铁
构成,脊型谐振腔由一圆柱形腔体中对称放置 两个金属电极板构成,偏转磁铁分布在谐振腔 外。为研制用于大功率辐照的10M e V /50k W  脊型加速器,设计了图1所示的双腔脊型加速 器方案。脊型谐振腔内电磁场模式为T E 110 模,电场集中在两个电极之间,电子束通过金属 电极板内的束流孔道,依次经过并列放置的两 腔体中的电极间隙时获得加速,之后通过两侧 的180°偏转磁铁重新进入加速腔,如此经过多 次往返加速后达到最终能量。
该方案中两个脊型谐振腔完全相同,图  2 所示为单腔三维模型,腔体直径约1 -,长度约 2 m 。谐振腔频率为100 M H z ,品质因数Q 理 论值约30 000。设计的束流流强为5 m A ,每 次束流通过电极间隙时可获得0. 5 M e V 的能 量,金属极板中分布有10条束流通道,经过往
th ro u g h  it  the pulse peak p o w e r o f 100 k W  has been su ccessfully inje cte d  in to  th e  R id g e ­tro n  cavity.
K ey  w o rd s : R id g e tro n  c a v ity ; in p u t c o u p le r ; e q u ivale n t c irc u it m odel
漂移管
A
c
c
e  ◎
电子b  偏转磁
第3期杨誉等:10MeV/50kW脊型加速器输入耦合器的研制557
图 <;所示为谐振腔与耦合器的等效电路,乙为 同轴传输线特性阻抗。
图3脊型谐振腔和输入耦合器示意图 Fig. 3Schematic of Ridgetron and input coupler
Zc:1: «
T〇T
图<;脊型谐振腔和输入耦合器的等效电路
Fig. 4 Equivalent circuit
of Ridgetron cavity and input coupler
耦合度^是表征同轴传输线与加速腔耦合 强度的参数,是衡量耦合器的主要指标,其定 义为&
.=H e x t/P C a v⑴
H e t和h av分别为腔外负载功耗和腔内损 耗,.=1表示同轴传输线与脊型谐振腔为临界 耦合状态,此时腔体无反射,工作在匹配状态。当腔体工作在谐振频率时,由图4的等效电路 可得出&
.=R/n2Zc(2)脊型加速器的束流功率H b_较大,工作状 态下必须考虑束流负载,此时耦合度为:
.=1L H b e a m/H C a v(3)采用文献[7]的计算方法,可得到耦合环面 积Super与耦合度.之间的关系&
Z c a v ity^/^Z c广()
C o u p le r 1c a v ity
c o u p le r 槡
其中:S_ty为脊型谐振腔上半部分的横截面积;z c v y和z u r分别为脊型谐振腔上半部分 和耦合环内的磁场均值。式(4)是在耦合环和腔体横截面平行情况下的结果,实际情况下耦 合环与腔体横截面存在夹角化则耦合环实际 面积应满足:
Su p ercov $ C S aiy(5)
c o u p le r 槡
等效电阻R是腔体的分路阻抗,同轴传输 线的等效阻抗Z=50 1得到腔内磁场分布 后,依据式(5)即可由所需耦合度得到耦合环面 积。同样由式(5)可知,当耦合环面积确定时,通过改变$可调节耦合度。
2.2耦合器结构设计
图5所示为设计的输入耦合器结构,主要 包括陶瓷窗、外导体、内导体和耦合环。陶瓷窗 上方连接传输功率的同轴馈管,下方通过法兰 与焊接为整体的外导体、内导体及耦合环进行 连接。
图5输入耦合器结构设计
Fig. 5Structure design of input coupler
目前国内外大功率耦合器中,陶瓷窗多采 用薄壁平板型和套管式结构[],平板型陶瓷窗 易于加工且适用于较大功率,而套管式陶瓷窗 可抑制二次电子发射但结构较复杂,本文选择 平板型陶瓷窗结构。鉴于国内尚无100 M H z 频率段的陶瓷窗成品,且高性能陶瓷片的烧制 经验不足,为方便耦合器的调试维护和升级更 换,采用美国m e g a公司的平板型陶瓷窗产 品。该陶瓷窗采用99]氧化铝,并在陶瓷片表 面镀有T i N以抑制二次电子倍增,可承受120 k_的射频功率传输且可独立进行拆卸,在国外相 关加速器中也已成功得到应用)]。
图5中外导体上端配有同轴波导法兰用 于连接陶瓷窗,其后设计一段圆锥形结构用于阻抗均匀过渡,中间位置处配一真空活套 法兰,用于该耦合器的密封安装,
同时便于耦
558原子能科学技术 第55卷
合度的调节。
由于通过耦合器注入的射频功率很高,外 导体、内导体和耦合环均采用无氧铜材料,以降 低功率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考虑到耦合环上存 在非常大的表面电流,为降低损耗并预留内部 水冷通道所需体积,耦合环采用图C所示的较 厚较宽的U形环状结构。
图6耦合环结构设计
Fig. 6Structure design of coupling loop
设w为耦合环厚度,/为耦合环宽度,和6分别为U形截面长和宽^为圆角半径,耦合 环面积公式如下&
^co u p le r C ab—2r2"—(6)根据以上分析和设计,利用式(5)、(6)可由 耦合度得出耦合环面积及相关尺寸,实践中最 终各尺寸由仿真计算进行确定。
2.3耦合器仿真计算
研制的10 M e V/50 k_脊型加速器工作 时要在极板间建起〇. 5M e V的加速电压,对腔 体计算可知腔壁上的功率损耗约65 k_。单腔 中束流功率为25 k_,则由式(3)可知,所需耦 合度为1.38。为便于进行调试,同时考虑到该 脊型加速器具有将束流功率提升到100 k_级 的潜力,此次研制的输入耦合器采用单腔束流 功率为100 k_时对应的耦合度2. 54,在确定 耦合环面积后,通过调整0达到当前所需的耦 合度1.38。
建立的脊型加速腔和耦合器整体模型如 图A所示,设置0为0。利用式(5)、(6)得到初 步尺寸后进一步调整优化,最终确定耦合环面 积为15.8 cm2,图8所示为反射系数S n的最 终仿真结果。
由图8可知,腔体谐振频率在100.825 M H z 附近,耦合器插入导致了频率上升,后续可通过 调谐器进行调节。0=0°谐振频率点反射系数为一7. 2d B,对应耦合度为2. 54,达到了耦合 度设计值。0=<3°谐振频率点反射系数为一16 d B,对应耦合度为1. 38,可满足当前单腔 25 k_束流功率的使用需求。
图7脊型加速腔和耦合器整体模型
Fig. 7Model of Ridgetron cavity
with input coupler
图8S n参数最终仿真结果
Fig. 8Final simulated result of Sn parameter
因为耦合器通过的功率非常高,所以必须 设计合适的水冷方式。图G a为输入耦合器中 的水路方案,内外导体中均分布有矩形水冷沟 槽,尺寸为8 m m X< m m,耦合环中也有两条直 径为< m m的圆形进出水路,用于连通内外导 体形成冷却回路。耦合器上的功率损耗主要集 中在头部和耦合环上,图9b为匹配情况下输入 165k_功率时耦合器的温度分布模拟结果,计算采用实际测试中的流量0.6 L/m in,矩形 水冷沟槽中流速为0. 31 m/s,得到耦合器上最 大温升约22 D,满足运行要求。
3测试结果分析
耦合器加工完成后,安装在脊型谐振腔上 方,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
得到腔体频
第3期杨誉等:10MeV/50kW脊型加速器输入耦合器的研制559
率为100.132 M H z。旋转耦合器至不同化测 试反射系数曲线后计算耦合度得到的结果如 图10所示。可看出,耦合度与0余弦值的平方 符合式(5)揭示的线性关系,当0=0°时,耦合度 最大为2. 2,通过调节0可实现0〜2. 2之间的 不同耦合度。
图9耦合器水冷通道7与热力学仿真结果(b) Fig. 9Water cooling channel (a) and
thermal simulated result of coupler (b)
图10耦合度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
Fig. 10 Test and simulated results
of coupling coefficient
耦合度测试的最大值为2.2,是模拟结果 2. 5<;的87]测试结果偏低的原因在于腔 体实际Q—般只达到理论值的80]〜90]。脊型谐振腔Q的理论值为30 000,实测值达 到了理论值的90]约27 000,此时腔体实 际的分路阻抗仅理论值的90]。由式(5)可知,耦合度会随分路阻抗发生变化,因此实 际耦合度偏低合理,该耦合器仍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耦合器高功率测试结果列于表1。在工作频 率下,已成功通过耦合器向腔体中注入100 k W的脉冲峰值功率。目前耦合器平均功率最高达10 k W,测试期间温度变化不明显,未发现射频 击穿现象。
表1耦合器的主要测试参数
Table 1Main measured parameters of coupler
参数数值备注
工作频率100. 132 MHz
占空比1]〜10]脉冲模式工作
峰值功率100 kW驻波比低于1.2
真空系统压力低于1X10-6P a漏率低于 1X10-10 Pa. L/s
4结论
通过等效电路分析及结构仿真计算,本文设计了10 M e V/50k W脊型加速器的输入耦合器,该耦合器采用了便于维护的可拆卸平板型陶瓷窗,并在内外导体及耦合环内部设计了
冷却回路。经测试,该耦合器耦合度可在0〜 2.2范围内调节,在频率和耦合度方面满足向
脊型谐振腔注入射频功率的要求。目前该耦合器已成功向腔体中注入了100 k W的脉冲峰值功率,相关经验可为同频率段、同功率水平耦合器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宋瑞英,施惠栋,苏庆杰,等.花瓣形辐照加速器
N B100的高频系统设计)*.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23(12)&377-3 379.
SONG Ruiying,SHI Huidong,SU Q ingie,et
al. RF system designof petal-shaped irradiation
accelerator NB100[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2011,23 (12): 3377-3 379 "n
Chinese).
[2] H A Y A S H IZ A K I N,H A TTO R I T,ODERA M.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lectron accelerator
Ridgetron[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1999,427(1-2):28-32.
)]H A Y A S H IZ A K I N,H A TTO R I T,ODERA M,et al. The electron accelerator Ridgetron for
industrial irradiation) 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2000,161
(3) :1159-1 163.
[4]李金海,李春光.脊型谐振腔的改进设计[J].原
子能科学技术,2017,51(4):756-761.
L I Jinhai,L I Chunguang. Improvement design of
Ridgetron cavity)J].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04:0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9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耦合   脊型   加速器   功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