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接入终端设备节能认证技术规范-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阅读: 评论:0

宽带接入终端设备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申请备案稿)编制说明
一、制定该技术规范的目的及意义
1.产品简介
宽带接入终端设备是宽带用户用于接入公众网络,与局端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包括家庭网关、ADSL接入设备、VDSL接入设备、家用低端路由器、EPON终端、GPON终端等设备。其功能和应用场合参见图1.
1 宽带接入终端设备的应用场合
典型的宽带接入终端设备由如下几种类型的端口或模块:
WAN接口是设备与上一级网络连接的端口。目前,在我国,宽带接入技术进步较快,目前形成了多种接入手段并存的局面,因此对应的WAN接口的种类也较多,目前较常见的主要包括:ADSLVDSL、百兆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千兆以太网接口(吉比特以太网
接口)、EPON接口、GPON接口;
LAN接口是设备与计算机或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如打印机)相连接的接口,主要为:百兆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或千兆以太网接口(吉比特以太网接口);
如果产品具有无线功能,则会带有无线模块以及天线;
部分产品还具有话音接口、USB端口等其他端口。
目前,我国宽带用户稳定增长,宽带速率不断提高。2011年上半年,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达到了1.42亿户,其中接入速率在2M以上的宽带用户已经超过了80%。宽带接入终端设备是实现宽带接入的硬件基础,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其销售量逐年递增,且目前具有多台计算机的家庭越来越多,部分家庭或小型企业可能需要多台接入设备。
虽然单个宽带接入终端设备耗电量并不大, 但随着宽带的普及,其使用基数也日益庞大,能耗总量非常可观。目前,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针对此类使用量大,整体能耗大,且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产品的产品制定技术规范,具有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对于局端设备或骨干网设备,宽带接入终端产品的入门门槛比较低,低端的产品,以及低劣的产品还存在于市场上。能耗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技术发展趋势
宽带接入终端产品的发展受传输技术发展的影响,有某种宽带接入方式,就会有对应的宽带接入终端。
目前,DSL接入仍然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接入方式,其借助旧有的电话网络,无需新增线路,运营商无需投入线路改造或新增设线路的成本,另外,随着三网融合的铺开,借助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接入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但这两种接入方式受速率,目前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减缓。
随着宽带用户对高带宽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受云计算概念的影响,用户对高速率、高带宽、高稳定性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强,因此光纤通讯得以迅猛发展,未来将会成为有线接入的主流。
而部分用户对于接入方式的移动性和便捷性要求较高,因此,未来无线接入也会是接入技
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国内外市场的情况
1)国际市场
宽带接入设备的市场情况与宽带普及率正相关
近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经济统计局(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dministration,简称ESA)和电信信息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NTIA)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宽带普及率已从2009年的64%增加到了2010年的68%
根据日本总务省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第三季度日本宽带用户数达2143万户,普及率达68%。实际上,日本非常重视宽带发展,在其e-Japan国家战略计划中,宽带发展是其中的核心目标之一。E-Japan第一阶段计划中提出2005年建成3000万个高速率宽带接入家庭,1000万个超高速率宽带接入家庭;e-Japan第二阶段计划中又提出了基于宽带的7个IT使用优先领域,包括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融资、知识、就业和劳动力及政府服
务等。
欧盟2009年以前家庭宽带上网率将达46%。欧盟信息协会执委蕊汀Viviane Reding表示,有望到2010年超过一半的欧洲人使用高速互联网。
随着网络接入方式的不断更新,带来了更多的新产品上市,生产厂商不遗余力的更新技术,压低成本,使宽带接入终端设备的市场竞争更加惨烈。
2)国内市场
目前,我国宽带用户稳定增长,宽带速率不断提高。2011年上半年,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达到了1.42亿户。宽带接入终端设备是实现宽带接入的硬件基础,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其销售量逐年递增,且目前具有多台计算机的家庭越来越多,部分家庭或小型企业可能需要多台接入设备。
目前,国内主要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共进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友讯电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美国网件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磊科实业有限公司、侠诺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和为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伦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制造或生产宽带接入终端设备,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共进电子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占据了此类产品的大部分市场。
相对于局端设备或骨干网设备,宽带接入终端产品的入门门槛比较低,因此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随着网络接入方式的不断更新,带来了更多的新产品上市,生产厂商不遗余力的更新技术,压低成本,目前市场上的很多产品都已经降至百元或百元以下。
4.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1)国际上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目前已发布的国际标准有:
Code of Conduct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Broadband Equipment Version 4,欧盟能效行为准则,目前为第4版。
目前已经在制定中,待发布的标准有:
EnergystarSmall Network Equipment 目前正在制定中,尚处于征集数据阶段。
2)国内标准
目前在国内已经发布和正在制定的标准包括:
NO.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制修订单位
1
GB/T XXXXX—XXXX
接入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1部分 ADSL用户端(报批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
YDB 067-2011
《接入网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EPON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3
YDB 068-2011
《接入网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GPON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4
YDB 069-2011
《接入网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VDSL2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5.制定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相对于其他产品,宽带接入终端设备产品的入门门槛比较低,低端的产品,以及低劣的产品还存在于市场上。能耗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国内没有已经发布的宽带接入终端设备产品的节能技术规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网络设备的产量和使用量也快速增加,成为一类重要的终端用能产品。而且,由于中国网络设备生产能力的增长,推动相关产品能效水平提升,降低相关产品能耗,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节能减排活动的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技术规范制定的可行性
1.虽然目前在国内还未发布相关的节能标准,但是在技术方面,国内已经有对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报批稿和技术报告。
2.有相关的国际上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作为参考。
如欧盟制定有相应的法规法令规范,美国能源之星的标准也在制定中。
3. 中国泰尔实验室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CQC签约实验室,长期从事网络设备产品的性能、安全、电磁兼容、环境可靠性等方面的检验工作,熟悉宽带接入终端设备产品和行业,具备产品检验能力。
4.主流企业如在华为、中兴、共进等企业有申请节能标志产品的愿望,同时也可为我国政府实施绿采购提供技术支持。
三、标准制定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1) 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CQC有关要求和规定编写标准内容。
2) 标准要与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尤其是与电源适配器、计算机等相关产品能效、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标准进行很好的衔接。
3) 本标准应尽量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接轨,但也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使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四、工作过程
1.数据收集与整理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宽带接入终端设备产品的生产状况及能效水平,项目组收集了10个主要品牌的44组数据。同时,起草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咨询了有关专家,得到了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能效水平等数据。另外,起草组还搜集到了最新的美国、欧盟网络设备能效标准、标识、节能认证的相关技术要求内容,为进行能效标准的工程经济分析工作做好了准备。
2.数据分析与能效指标的确定
为了使标准中的指标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起草组在对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处理。经泰尔实验室和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进行试验室检测与验证后,初步确定了节能评价值指标。在收集的12个主要品牌的44组数据中,符合节能指标的产品约占总数的35%
五、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1.名称和范围
根据中心的规定,本标准的名称定为《宽带接入终端设备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2.技术内容
2.1 基本要求
明确申请节能认证的宽带接入终端设备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2节能评价值
节能评价值是节能产品认证的依据,凡是能够达到或超过该值的产品,并通过节能认证机构的审核认可,就可以在产品上粘贴节能标志,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便于消费者快速选择高效产品。
经起草组成员及有关专家讨论,结合相应国标报批稿、技术报告、以及欧盟Code of Conduct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Broadband Equipment Version 4中给出的测试方法,并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限值进行了调整,便于企业对产品采用统一的测试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20:0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8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