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是如何分类的?
关于卡的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站在不同的视角、基于不同的认识,各种信息卡片的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 卡的分类(一)
我们不妨先从卡基使用的材质上划分——
1)纸质的或纸材合成(覆膜、胶膜)质地的平面印刷卡片(含各类名片、条码标签、防伪标识、广告明信片、早期证卡等)。
2)金属材质的(印刷、刻蚀)工艺卡片(如:金卡、银卡、开光佛卡等)。
3)以PVC等为卡基的磁卡、条码卡、射频ID卡、集成电路卡(IC卡)等印刷卡片(如银行卡、考勤卡、手机卡、医保卡、第二代身份证等)。 4)由其它新技术、新材料制作的、可以视读也可以机读的标准卡或异型卡、泛卡(如电子标签)等。 卡的分类(二)
普通名片型卡片、刮奖卡、打孔门票卡、光电答题卡、PVC会员卡、彩证照卡、金属卡、条码卡、二维条码卡、磁卡、金属影像卡、射频ID卡(以EM卡为代表)、接触式IC卡、无触点IC卡(以M1卡为代表)、光卡、RFID电子标签等等。上述分类虽然不十分严谨,但大致可以概括出世界以及我国卡的发展及应用历程。 由于中国金融行业是发卡大户并且以磁卡使用居多,因此,在其影响下目前国内磁卡的占有率仍是最多的;条型码的应用虽然更为广泛,但条码做成标准卡片来独立使用,一直没有占到主流;继射频ID卡之后,智能IC卡方兴未艾;这时,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标签,又已成为2006年卡世界中的又一亮点和热点。
卡的分类(三)
从卡所采用的智能技术、信息载体和所需配套的识读设备,可以分为——
非半导体卡与半导体卡。
——非半导体卡例如:普通卡CARDS、条码卡BAR CODE CARDS、磁条卡MAGNETIC CARDS等;
——半导体卡例如:接触式IC卡CONTACT CARDS、非接触式IC卡CONTACTLESS CARDS、接触/非接触双界面卡等。
因为IC卡都是由集成电路的芯片组成的,所以按其集成电路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非加密存储器卡、加密存储器卡、微处理器卡(CPU卡)和射频卡。
谈到非接触式IC卡,它是由接触式IC卡加入射频技术发展而来,因而也称“射频卡”。但“射频卡”的概念不只限于此。广义“射频卡”可以将其简单地分为:具有只读功能的ID卡、具有读写功能的IC卡以及能够多卡同时识别的RFID卡。
此外,射频卡还有低频(典型的如125KHz)、高频(如13.56MHz)、超高频(如915MHz)和微波(如2.45GHz)等频段之别。
卡的分类(四)
当然,依卡的模切形态来划分,是最为直观而简单的办法——
有薄卡和厚卡之分;
有标准卡和异型卡之分;
——标准卡又中有名片标准、明信片标准以及各种企业产品标准,等等。
可别小看了我们对一张卡片的大小厚薄的要求,这对于建立卡世界的秩序是极为重要的。
这是因为,信息卡片除了供人们可以用眼睛来认读(视读)外,还要能够让各类读写卡设备来识读(机读),这样就需要针对卡、设备、应用管理系统等方方面面,来制定出国际上统一的标准。
以名片为例,你知道吗?标准名片的长度应为90毫米,高度应为54毫米。
再以磁卡为例,ISO国际标准磁卡尺寸为85.4mmX54mm,而且对厚度也有要求(0.8±0.04mm)。
再看公司员工考勤常用的射频ID卡,除了其大小、厚薄有严格要求外,内部线圈绕匝产生的无线电频率也是一点不能含糊的,国际上将其定为125KHz或13.56MHz等,大家都必须
无条件遵守。
还有,各种接触式IC卡,例如你所熟悉的手机卡,其芯片一律固定在那个指定的位置,而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这就是一张废卡,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
你也许并不知道,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标签,就曾经一度因为“标准之争”而遭搁浅数年之久。
卡的分类(五)
在卡的应用领域,其分类更是丰富多彩,甚至专家都无法能够总结、表述完整。
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五彩缤纷的卡的世界吧!
……
可以这样说:卡所涉及的应用领域,无处不在。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卡(手机卡就是卡呀!)没人活动的地方,比如军事雷区、动物疫情控制区,也许就有各种标识卡在射频状态下工作着!只有你现在没了解到的,没有人家没有做到的。
因此,我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的每一个现代人,必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从卡的知识开始,多了解身边科技进步的每一步、新物质应用的每一天,从而避免自己沦为文明社会的落伍之人!
◎ 哪些卡的管理,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
应该说,所有信息卡的管理都可以纳入计算机管理范畴。其中磁卡、条码卡、射频ID卡、IC卡等类型的具有电子货币或信息加密性质的卡的管理,更必须借助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应用、以及信息读写设备(硬件)的支持才能够实现。
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发展,是信息卡普及、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用户如果打算发行、使用这类卡(会员卡、储值卡、积分卡、卡、电子病例卡等),就需要同时配备计算机系统对之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 何谓国家“金卡工程”?
在国内磁卡、条码卡已经得到运用并且逐渐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1993年6月,国务
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即“金卡工程”。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我国IC卡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商贸、旅游、社会保险、计划生育、企业管理、税收征管、组织机构代码、医疗保险、银行账户管理以及公共事业收费管理(如电表卡、煤气卡、加油卡)等各个领域。
可以说卡的发行、使用和管理,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支付方式,乃至生活观念和生存方式,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企业是最善于学习和掌握商机的。现在,很多行业中的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出自己的卡管理项目,其中尤以会员储值卡、积分卡、卡、售饭卡、考勤卡最为广泛。
◎ 艾迪卡阳光科技在卡制作、卡管理方面有何专业建树?
唐山艾迪卡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卡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新企业,
拥有十多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准军工级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先后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展示了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唐山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领域处于排头兵地位,目前在125KHz和13.56MHz频段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推出。
公司主要软体产品有:《阳光会员卡管理系统》(适应全卡种、系列版本),《阳光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软件融合通讯录、来电侦测、会议签到、餐旅订位、黑名 单、派工单、售后维保等综合项目管理一系列功能),《阳光进销存营业管理系统》(医药版、零售版、酒店版、美容美发版),等。
“以卡为媒、播种友谊、收获财富。”是公司的口号。公司与国内多家企业有着产品代理或战略合作关系。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阳光科技与广大合作商一起,做到了唐山及周边地区卡市场80%的份额。
公司将始终致力于科技进步,以成为“智能卡管理专家”、“计算机服务专家”为永恒的事业追求,愿与国内外上下游客户共同成长!
◎ 什么是“磁卡?
磁卡(Magnetic Card),是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将液体磁性材料涂覆在卡片上(如存折)或将宽约6-14mm的磁条压贴在卡片上(如常见的银联卡)。
根据ISO7811/2 标准规定,第一磁道能存储76个字母数字型字符,并且在首次被写磁后是只读的;第二磁道能存储37个数字型字符,同时也是只读的;第三磁道能存储104个 数字型字符,是可读可写的,银行卡用以记录账面余额等信息。三条磁道在卡上的位置在国际标准ISO007811/5中被严格规定。
磁卡一般作为识别卡用,可以写入、储存、改写信息内容,特点是可靠性强、记录数据密度大、误读率低,信息输入、读出速度快。由于磁卡的信息读写相对简单容 易,使用方便,成本低,从而较早地获得了发展,并进入了多个应用领域,如金融、财务、邮电、通信、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宾馆等。
磁条卡技术是在卡存储数据发展过程中使用时间最久的。基本上常用的磁条卡有两种:高磁(HICO)卡以2750或40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而低磁(LOCO)卡以3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
在IC卡推出之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磁卡由于技术普及基础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后来发展起来的IC卡相比有以下不足:信息存储量小、磁条易读出和伪造、保密性差,从而需要计算机网络或中央数据库的支持等。
◎ 什么是“条码卡”?
条码卡 (Bar Card),以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条形码记载信息,常见的条码符号是由黑条和白空印刷而成,当光照射到条码符号上时,黑条和白空产生较强的对比度,从而利用条、空对光的不同反射率来识读信息。
条码卡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两种。一维码比较常用,如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就是一维码。它的信息存储量小,仅能存储一个代号,使用时通过这个代号调取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二维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指纹、签名等,并可脱离计算机使用。
条码卡制作简便,普通的条码按一定要求打印或复印即可,成本较低,但它的识读设备(特别是二维码的识读设备)比较昂贵。与磁卡和IC卡不同的是,条码卡内的信息不能改
写,另外,安全性能差、标准也不统一,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应用。
◎ “IC卡”是怎么回事?
IC卡即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发展的产物。它将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的指定位置上,利用集成电路的可存储特性,保存、读取和修改芯片上的信息。
IC卡的概念是70年代初提出来的,IC卡一出现,就以其超小的体积、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以及特殊的保密措施、和无法被破译及仿造的特点受到普遍欢迎,40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通讯、医疗、身份证明等众多领域。
按照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IC卡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按照卡内集成电路(嵌装的芯片)的不同, IC卡可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
存储器卡适合于仅以IC 卡作为数据的转存介质或有软件加密而不担心被篡改的系统,价格
较低;逻辑加密卡通过设置卡上的密码区域来控制卡的读写,价格适中,目前应用数量最 大;CPU卡又名“智能卡”(其名称来源于英文名词“Smart Card”),卡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自身就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同时能够利用随机数和密钥进行卡与设备的相互验证,安全性高。虽然价格稍 高一些,但应用前景仍然看好。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划的金融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划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卡,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的社会保障卡采用的都 是这种接触式CPU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