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以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以客体在力的作用在接触另一个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
痕迹形成因素: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
造痕体:留下痕迹的人动物和物体,是痕迹的创造者。
痕迹分类:造痕体类型: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痕迹的形态:立体痕迹平面痕迹;痕体与承痕体的作用方式:静态痕迹动态痕迹;痕迹特征反映内涵:形象痕迹动作习惯痕迹 同一认定: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作出判断。
种类认定:侦查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依据客体特征对与案件有关的客体的种类所属,或先后出现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等问题作出判断。
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
显现痕迹手段:物理法:附着法镀膜法光致荧光法不可见光摄像法;化学法:颜反应沉淀反应
痕迹提取:转移法制膜法复印法原物提取法照相法
痕迹固定:防锈(镀膜贴膜喷膜变压器油防腐剂)防腐(恒定低温保存冷冻防腐剂)照相痕迹检验的作用:确定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手段;发现提取固定痕迹提供技术方法;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手纹: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上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手印:人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手纹特点:人个不同终身基本不变触物留痕
认定人身
手印的作用:手印可以为侦查提供线索,有
利于缩小侦查范围(判断进出口判断案件性质
判断作案人现场活动过程判断作案人数作案
人的人身特点以及职业特点)。手印可以提供
诉讼审判的证据,从而证实犯罪(认定作案人
提供确凿证据排除嫌疑人员提供依据串并侦
破案件提供同一认定的依据查对手印档案,
缉捕前科犯罪可以和侦查讯问的口供相互印
证,利于避免错案和深挖余罪)。手印可以在
其他领域应用。
手印形成过程:作为造痕体的手在肌力的作
用下,印压接触承痕体,并引起其表面形态
或者附着物或泽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反映
人手接触部位的大小长短及手掌面皮肤花纹
凹凸形态的印痕
手指印:拇指印食指印中指印环指印小指
印指印尖端至指根为第一指节印第二指节印
第三指节印
手掌印:上部、内侧部和外侧部手掌印边缘
分为上边缘、下边缘、内边缘、外边缘、内
斜边缘
手掌面皮肤花纹:乳突花纹、屈肌花纹、皱
纹
真皮乳头层:真皮上许多小乳头状突起
乳突线:直形线波浪线弓形线箕形线环形
线螺形线曲形线
乳突纹线系统:由各种形态的乳突线组合成
各种花纹。分为内部纹线系统、外围纹线系
统、根基纹线系统
乳突纹线三角:三个系统纹线汇合一处形似
三角。三角的三条边分别被称为上部支流、
下部支流、第三方面纹线
弓形纹:由上部的弓形线和下部的横直线上下
层叠而成,无三角系统。
箕形纹:内部花纹必须有一条一根以上的箕
形线,其上部和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包
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直线组成根基纹
线,一般只有一个三角。
斗形纹:内部系统中有一根以上的环形线或
螺形线、曲形线,其上部及两侧外围由较多
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和横直线等
共同组成三个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
角。(环形斗螺形斗绞行斗<;内部有两条以上
的螺形线相对绞绕>曲形斗双箕斗囊形斗<
内部有一条以上的闭口箕形线>其他斗)
指节乳突花纹:手指第二、第三指节上的乳
突花纹。平行弧倾斜弧混合型
手掌乳突花纹:纹线粗面积大流程长各个
区域纹线流向不同花纹形态各异
屈肌褶纹:手指和手掌关节一定部位上所固
有的粗大的沟纹
皱纹:因皮肤松弛、活动而形成的小沟纹
细点线:在正常的乳突线之间的犁沟中存在
的一种突起的细小组织结构
伤疤:由手上受伤的皮肤局部组织修复和增生
而形成的,是一种永久的组织结构
脱皮:皮肤表层角化衰退的组织,由于挤
压、病菌侵入等病变和集结变化等原因而引
起的局部角化层的脱落现象
手印特征系统:手印反映作为造痕体的手具
有的系列种类特征和系列特定特征的总称。
寻发现手印的要求:不遗漏现场手印不破
坏现场手印不遗留新手印
寻发现手印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先静观
后动手先观察后处理
寻发现手印的重点部位:犯罪活动中心部
位作案人来往现场的途径及出入口作案人的
作案工具及遗留物某些案件现场上必须接触
的有关物品
寻发现手印的方法:立体手印和有手印直
接拍照提取
无潜在手印:透射光观察法用光从背面照
射物体,从正面进行观察的方法(透明物体);
反射光观察法光从正面照射物面,从正面进
行观察的方法(非透明物体);哈气法对被检
物疑有手印部位哈气,使手印纹线上凝层水
气,造成手印与承痕体反光性能差别,增强
可见度;借助特种光源进行观察蓝光灯下观
察,透明、光滑客体上的汗潜手印,显现银
白手印。紫外灯下观察,各种矿物油在玻
璃及各种光滑不吸水的物面,荧光反应。激
光下,荧光反应。
物理显现法:是利用物质间机械性附着的物理属性,选择与手印中汗液和油质附着力较强的物质,通过喷撒、熏染等手段,使纹线着或产生光致发光,纹线与底出现反差,从而显出手印的方法。
撒粉刷显法:用毛刷蘸取适量的粉末,轻轻弹击刷柄,使物体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粉末,然后弹击毛刷上多余的粉末,再用干净毛刷尖部在撒粉物面轻轻扫动,当发现纹线后,顺着纹线流向沿一个方向刷显,直到纹线清晰为止。
直接刷粉法:用毛刷蘸取较多的粉末,沿着垂直物面从下往上扫动,使粉末粘附于物面,当看到纹线后,弹掉毛刷上的粉末,顺着纹线流向沿一个方向刷。
撒粉抖显法:用毛刷蘸取粉末,弹击刷柄使粉末覆盖于物面,或将粉末直接到于物面,然后双手拿住物体两个相对面上下抖动。磁性刷刷显法:用磁性刷一头带有磁性磁棒将粉末吸起,形成粉穗,用粉
穗轻轻刷。粉末显现法注意事项:明确物体面干湿情况;注意观察物体表面是否有油质层;将物体置于室温下暖化干燥;平时应保持毛刷和粉末干燥不潮湿;撒粉前,应注意提取手印周围附着物或斑渍,以免渗入粉末;染方法要得当,该刷的刷,该抖的抖;始终使用粉穗刷。
熏染法:利用手印汗液或汗垢吸附一定物质的气体分子使手印染而显现出手印的方法,碘熏法和烟熏法。
碘熏法:手印物质中的油脂和汗垢物质对碘有亲合作用,当碘蒸汽熏到手印物质上时,由于物理附着作用而将手印染。加热熏显法,自然熏显法,喷碘器熏显法。接着用氯化钯固定法,粉末固定法,照相底片固定法。
烟熏显现法:利用一定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对潜在手印有物理附着作用从而将手印显现出,常用松香,煤油,樟脑。
化学显现法:用汗液汗垢的化学性质,使用一定试剂与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某种用肉眼可见的有物质的显现方法。
硝酸银溶液显现法:硝酸银与汗液中的氯化钠起化学作用,呈氯化银和硝酸钠,黑。茚三酮溶液显现法:利用茚三酮中的苯并环
三酮戊烷与手印汗液中的α-氨基酸起脱羟、
脱水作用,蓝或紫。
502粘合剂显现法:利用手印中汗液使α-氰
基丙烯酸乙酯单体聚合,形成白固态聚合
物。
理化显现法:利用化学物质和物理性质使手
印染而显出的方法。
8-羟基喹啉显现法:黄绿DFO显现法:
橙红a-萘酚黃碱素显现法:蓝磺基水
杨酸显现法:白
影响手印显现因素:手印遗留条件(客体表
面的光洁度;干湿度;物质成分)形成手印
的汗液量;手印遗留时间与所处的客观环境
化学影响条件:温度;湿度;溶液浓度;不
同的溶剂
手印记录的方法:照相法、文字记载、绘制
示意图、录像
手印的固定:照相法;复印发;制作模型;
提取原物。
分析判断作案人的手印:根据手印遗留的部
位及在物体上的分布位置判断;联系手印与
其他痕迹物证之间的关系判断;根据手印的
形成物质进行判断;根据手印的新旧程度判
断;将多起案件现场手印相互对比,以确定
是否为作案人所留;将现场手印与事主及有
关人员手印进行甄别,排除当事人手印。
手印检验: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
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手印鉴定书
与承痕体接触所形成的痕迹。
足迹的造痕体:具有一定姿态的人体及其与
承痕体直接接触的足或足穿的鞋、袜。
隆出:指足底痕迹边沿突出的弯曲部分。
足趾痕迹形状与分布:趾头痕迹大小、趾头
痕迹形状(伞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锥形不
规则形)、趾头痕迹分布(分散趾痕并拢趾
痕重叠趾痕)、足趾痕迹前缘顶点连线形状
(多角形角形斜坡形
特殊形<;不规则>)、畸形足趾痕
迹(多趾缺趾断趾连趾)、足趾痕间隙大
小和形状、足迹中趾节区的形状。
放射型分散趾痕:各趾痕纵轴线向不同方向
展开的放射型分散趾痕。
同向型分散趾痕:各趾痕纵轴线是平行方向
的为同向型分散趾痕。
并拢趾痕:各趾痕之间纵轴线之间向同一点
方向汇集的为并拢趾痕。
掌痕前缘形状:就是五个足趾的第一节趾骨
体的底面整体形状(弧形角形平直形波浪
形)
掌痕內缘形状:连接足弓的跗跖关节近跖侧
的内侧部位(平行形弧形凹凸形斜形小波
浪形)
掌痕外缘形状:小趾后第五跖骨的外侧边
缘。
足迹乳突花纹:趾头花纹多为斜形或弧形
线,少数构成弓箕斗型纹。
足掌乳突纹线花纹:第一趾跖区纹线较完
整、有规律常见有弓箕斗三角灯复杂花
纹。第二至第四趾跖区花纹每一趾跟处都有
一组横行或者稍斜形的纹线,与来自两侧邻
趾的纹线构成小三角,有弓箕斗三种纹线。
第五趾跖区花纹不易或很少构成复杂的花
纹,多数只能构成三角型纹。
赤足足迹的个别特征:拇趾角畸形趾痕趾头
痕顶端连线隆出弓高弦长伤疤痕鸡眼痕屈
肌皱纹痕皱纹痕脱皮点块痕老茧皮痕乳突
花纹细节
穿鞋足迹形象特征:(1)种类特征:A花纹
种类及标志特征:花纹的基本类型有直线
纹、曲线纹、环点纹、框块纹、网络纹、叶
脉纹、文字纹、动植物饰纹、火炬纹等图
案,以及厂名、地名、商标、鞋号、代号
等。B、鞋掌跟部前后边缘的形状特征C、底
面及跟痕形状特征:平底痕、坡底痕,底掌
和加跟底痕。D、鞋底原料品种特征:塑
料、橡胶、布、皮等。E、生产过程形成的痕
迹特征:全机制底、半机制底、手工制底鞋
足迹的不同特点。F、穿鞋足迹全长及各部的
长宽。(2)个别特征:硬伤痕特征,磨损痕
特征,磨损面周围残留花纹痕特征,孔洞痕
特征,补块物痕特征,断裂很痕特征,龟裂
纹痕特征,围条痕特征,钉孔及顶帽痕特
征,针脚痕特征,印模特征,弓步内外侧边
沿残留纹饰痕特征。
穿袜足迹种类特征:1.纱支粗细特征,化纤、蚕丝袜纱支细而均匀;棉、化纤袜纱支较粗、稀;毛线袜纱支粗且毛糙。2.穿绱底袜足迹形状及花纹特征:前边缘有尖弧形、圆弧形、平直形;底上图案多点状花纹呈交叉网格状;弓部还刺绣上草、或文字或小鸟,这种足迹,除能反映其外形,还能反映针脚花纹图案痕迹。3.趾痕排列形状:化纤、蚕丝袜足迹,能明显反映足底各部形状,直线连相邻趾,
整体可反映出角形、多角形、弧形、斜直线形。4.掌前边缘形状:化纤、蚕丝袜足迹,掌前边沿有弧形、波浪形、斜直线形。5.掌后边缘形状:化纤、蚕丝袜足迹后边缘有弧形、波浪形、斜直线形。6.弓部整体形状:有断弓形、滑车型、内弧外直形、柱形。7.跟部整体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柱形、近似方形。8.穿袜足迹全长及各部的宽行走时足底受理情况:足骨及骨连接行走时脚底受力情况。
步幅特征:在成趟足迹中,能够反应双足的协调搭配关系的左右邻近足迹所构成的步幅长度宽度角度。
步长:紧相邻的左右足迹相应部位之间的垂直距离。步宽:指一侧的一枚足迹后跟内边缘或前掌内边缘的突出点,至对侧邻近两足迹后跟内边缘的突出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步角:足迹中心线与步行线于后跟中心点相交所形成的尖角。
起足时产生的痕迹习惯特征:是指一只足整个足底完成支撑任务后,足跟离开地面,足掌趾向后蹬地去得向前向上前进的动力,以及足向前迈步摆动开始向前一瞬,足掌、趾在地面等承痕体上留下足迹的同时,形成能反映出具体起足部位、方向、轻重等特点的后蹬痕。足后蹬痕(1、掌趾后蹬痕——正蹬外蹬偏外蹬偏内蹬内蹬2、趾后蹬痕——挖痕抠痕)起足半生痕迹(抬痕挑痕合页痕划痕打痕)
落足时产生的习惯痕迹特征:坐痕迫痕拧痕交叉角和交叉点特征:交叉角度直行,分离步没有交叉角,内收步和外展步有交叉角,交叉点位置。习惯痕迹特定特征一般反映形式:重压痕的形成;压痕
的分级(重压点重压面次重压面轻压面实边虚
边);观察重落足支撑重力部位习惯痕迹特
征:内落足特征偏内落足特征正落足特征
外落足特征偏外落足特征)
外侧纵弓支撑重力部位习惯痕迹分类:弧形
压长方形压三角形压钩形压长条压平
压断弓。
掌部支撑重力部位习惯痕迹特征形状:横条
形、斜条形、圆形、椭圆形、弧形、眼睛
形、滑车形、三角形、梭子形、吸弓形、勺
子形、不规矩形。
掌部支撑重力部位习惯痕迹特征的量度:周
边状态;直径;深度;长度;宽度。压痕的
方法。
寻作案人足迹重点部位:在犯罪现场的出
入口;在犯罪现场的中心部位;在作案
人来去的路线上;从作案人守候藏身伺机
作案处;在作案人掩埋身体的隐藏赃物处
;在作案人踩踏攀登过的物品上;通过
被害人的足迹去发现作案人的足迹;根据其
他痕迹物;在大小便痕处。
确定作案人的方法:根据足迹遗留的位置判
断;根据足迹的新旧程度判断;根据足迹反
映的步幅特征判断;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
证的关系和形成足迹的物质判断;进行甄别
排除。
提取现场作案人足迹:照相提取嗅源提取原
物制作足迹石膏模型静电复印平面足迹
记录现场足迹的意义:如实记录现场足迹是整
个现场勘察的一部分,可以列入案件卷宗起
证据作用,便于在离开现场的情况下,进一步
分析足迹与犯罪的关系,判断遗留足迹的部
位,便于研究现场足迹,便于在有必要恢复
现场原始状态时,提供客观依据,便于在比
对检验中对足迹变化因素的分析提供依据。
足迹样本的审核要点:了解收取过程、环境
和地面条件,行走速度或非行走动作与现场
足迹条件有无差异,有无伪装,足迹样本是
否具备检验条件。
现场足迹记录的主要内容:足迹遗留的正确
方位,足迹的数量、方向、大小;承痕体和
附着物的物理性质;足迹反映出的造痕体的
种类特征和特定特征;足迹反映出哪些明显
的机制作用;足迹中是否反映出是非曲直的
伪装和反常的迹象,以及进行灭迹的措施;
足迹中有无特殊的非现场上原有的附着物
质;对现场足迹如何提取。
工具痕迹:是指工具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撑
痕体与其接触的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形
成的迹象。
工具痕迹的特点:多发性多变性立体性
附着物和遗留物多形成工具痕迹的三个基本
要素:工具承痕体作用力。
工具与承痕体的接触关系:接触部位接触过
程(开始中间终止)接触痕状态(切划接触
<;工具在形成痕迹时,工具在接触面上有相
对的滑移>印压接触<;工具在形成痕迹时,
工具在承痕体接触面上没有相对的滑移>)
撬压痕迹:工具以杠杆原理破坏客体,在客
体的接触部位所产生的变形信息(扩缝撬压
拆离撬压扭转撬压夹持撬压)常用工具:螺
丝刀钢丝钳剪刀凿子铁棒
打击痕迹:是作案人手持工具以一定的速
度、一定的距离碰撞破坏客体,使客体发生
挤压变形或破碎形成的痕迹。垂直打击和倾
斜打击,形成凹陷痕迹,常见打击工具:铁
锤铁斧棍棒砖头。
划擦痕迹:工具压入承痕体,并且沿着承痕
面滑移破坏承痕体表面所形成的线条状痕
迹。基本类型:伴生划擦痕迹和单独划擦痕
迹。引起擦痕变化:工具与客体接触有点、
线、面三种形式;作用力变化对擦痕的影
响;接触角度变化对擦痕影响。
剪切痕迹概念:作案人利用钳剪类工具拖行
剪切作用,破坏承痕体时形成的痕迹。剪切
基本方式:刃口对口咬合刃口错口咬合;常
见剪切工具:钢丝钳剪刀
刺切痕迹:作案人用刀、斧、凿等工具,采
取刺、切、砍、劈,铲等方式破坏客体时所
形成的痕迹。刺切基本方式:垂直刺切和倾
斜刺切。常见刺切工具:菜刀斧头匕首刺
刀凿子锹
削割痕迹:作案人用锯、锉、钻之类的工具
以切削方式破坏承痕体所形成的痕迹。常见
削割工具:锯锉具钻具
寻工具痕迹:1.出入口处2.现场中心
。提取工具痕迹1.拍照提取。2.提取原
物。3.制模提取。4.提取工具痕迹附着物的方
法:吸引法、敲击法、剥离法、沾取法。
确定工具痕迹:1.区分动物形成的痕迹。2.区分自然现象形成的痕迹。3.区分案前形成的痕迹。4.区分案前形成的痕迹。5.区分案后形成的痕迹。6.区分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痕迹
利用工具痕迹串并案件:1.工具痕迹的一致。2.手段与习惯一致。
分析作案人的特点1.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2.分析作案人的人身特点。利用工具痕迹分析伪造现场1.先与后的矛盾。2.轻与重的矛盾。3.有与无的矛盾。4.里与外的矛盾。
5.大与小的矛盾。
6.新与旧的矛盾。
工具痕迹的鉴定:预备检验(熟悉案件情况,明白检验要求,验收送检材料和可以工具,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现场现场痕迹(1.发现提取工具痕迹中的附着物。2.区分痕迹的种类。3.寻确定比对特征);检验嫌疑工具(寻嫌疑工具上有无与现场痕迹相关的附着物。2.研究工具是否具备形成现场工具痕迹的条件)制作实验样本;比较检验(特征对照法特征重叠法.线条接合法线痕计算机识别法);综合评断,得出鉴定结论;制作工具痕迹鉴定书。
弹痕迹的概念:子弹在发射过程中,与弹匣、机、管等机件互相摩擦、撞击,在弹头弹壳上形成的痕迹,以及弹头在障碍物、目标物上形成的射击痕迹和微量物质。弹痕迹具有痕迹种类的多样性、造痕体和承痕体相互演变性、痕迹分布的广泛性、痕迹形成的特殊性及稳定性、检验中较高的准确性。
弹痕迹检验的研究对象:研究支弹、弹痕迹、弹道特性、检验技术、弹痕迹应用。
弹痕迹检验的任务:区分发射种类,认定发射支;分析判断弹着痕迹和射击残留物,分析与案件有关的具体情节;分析、计算内外弹道,实现击案件现场的重建;检验支、弹的性能及状态,判明涉肇事的性质。5.检验射击残留物,判明射击方式、种范围、射击状况以及嫌疑人接触支的情况。
械概念:指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发射弹头以达到杀伤、破坏效能,且可由
1~2人携带、使用,口径在20毫米以下的
轻型射击武器。
支的分类:(1)按性能分:自动支、非
自动支,转轮支。(2)按用途分:军用
支、猎、教学用支、运动用支、特
种支。(3)按管内壁不同分:平滑管
支,来复线管支。(4)按支口径大
小分:6.5毫米以下为小口径支,7~11毫
米之间为中口径支,11~15毫米之间为大
口径支。
支的结构:管部分:弹膛、坡膛、线膛
三个区域。机部分:后膛、击针、拉壳
钩、推弹凸笋、指示杆等。机匣部分:抛
壳挺、弹匣。
弹的构造弹头、弹壳、发射药、底火四
部分组成。
弹头的发射过程:1.起动阶段:是指从击针
击发底火到弹头挤进线膛前的阶段。2.变容
燃烧阶段:从弹头被挤进线膛到火药燃烧完
毕的阶段。3.定量气体膨胀阶段:从火药燃
烧结束到弹头飞出口的阶段。4.后效阶
段:弹头底面离开口到弹头获得最大速度
为止的阶段。
子弹外道:子弹弹头质心在空中运动的轨
迹。
线膛管射击弹头上的痕迹特征:弹头部的
进膛痕迹:弹尖及其附近与机件撞击摩擦形
成进膛痕迹;拔弹痕迹:被弹壳口摩擦形成
的线条状痕迹。;线膛痕迹:痕迹的数
量、宽度、倾斜方向、斜度(倾斜角度),初、
次生痕迹,磨损痕迹,痕迹的起、
末端痕迹,的棱线痕迹及金属卷屑,膛
线中的小线纹痕迹。
平滑管发射弹头上的痕迹特征:没有带一
定斜度的及棱线痕迹;擦痕杂乱,无规
律,密度不均匀;弹头的头部、颈部、尾
部、底面等处不常留痕而出现擦撞痕迹;弹
头颈部常有鱼鳞状、云形状的磨损纹痕;弹
头易发生变形、碎裂。
反映弹头和管作用不正常的痕迹:不规则
弹头痕迹反映截短管射击弹头痕迹特征
装填过程中弹壳上留下的痕迹特征:弹匣口
痕迹机下表面痕迹推弹凸笋痕迹:在弹壳
底面的上部或左右两侧留下一条横条状或
角、点状痕迹。弹镗后切口痕迹:拉壳钩切
口缘或导弹斜面的边缘发生顶碰留下痕迹。
射击过程中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这个阶
段留下的痕迹,作用力大,接触面广,且多
呈印压痕迹)击针头痕迹后膛痕迹特征弹镗
内壁痕迹其他痕迹
排壳过程中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拉壳钩
痕迹抛壳挺痕迹排壳孔痕迹弹匣口刮擦痕
迹。
判明持作案现场的具体情节:判明洞口是
否弹孔(分析穿透力的大小观察洞口特点在
弹着点处寻弹头及其他分离物);推断发射
支(推断发射支的口径大小推断发射
支的威力推断发射支的主要用途推断发射
支的结构);推断发射距离(贴近射击:射
击特点是:弹孔扩裂、崩裂;纺织物等薄物
体上形成撕裂口呈“﹢”字或“T”型;目标
物上有明显的烧焦痕迹;射击残留物分布面
小,颜浓厚;在创口、创道内见到烟垢残
渣;近距离射击射击特点:无贴近射击特
点;中心与外围烟垢层反差大,未烧完的
火药、金属屑、油、烟晕等在弹孔周围能
明显地反映出来;弹孔周缘的擦带比较浓
厚、清晰;远距离射击:目标物上只有弹
孔、弹着点反映。)
判断射击的方向和角度:根据弹孔和擦带的
形状及面积判断;根据物体上的裂纹和残渣
分布判断;根据弹道特点判断。
判断发射大致时间:嗅气味查机件的变化化
验亚硝酸盐实验法现场调查和检验尸体。
判断发射顺序:根据硬物体上辐射纹的中断
反映区分;根据烟垢、油等斑痕复压的次
序区分;根据弹创、弹壳的相互关系区别。
分析案件性质:持凶杀的现场特点;持
自射的现场特点;不慎误射的现场特点;“走
火”伤亡的现场特点。
寻和提取现场支子弹及射击痕迹:寻
和提取现场弹头寻与提取现场弹壳寻与
提取现场支寻、提取现场射击痕迹。
弹痕迹检验鉴定: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
检验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
牙齿痕迹概念:是指人牙对客体实行咬切时,在客体上留下的迹象。
牙齿痕迹的意义:对咬伤或咬痕进行检验,以排除或认定作案人;对腐败尸体进行牙科检验和人身认定。
牙齿特征一般特征:牙弓大小和形态,上下颌咬合状态,牙冠大小和形状。个别特征:牙冠各面的凹凸结构,局部细小形态;牙齿排列形态,牙齿排列错位。
牙齿痕迹形成:牙齿对客体咬合作用时形成。牙齿痕迹分类:平面痕迹:反映牙齿截面的轮廓;立体痕迹:反映出牙齿的唇面、或舌面及咬合面的形态。以牙齿痕迹数量分:单齿痕、牙弓痕和咬痕。
牙齿痕迹特征:牙弓的形态和大小,牙齿的宽度唇面或舌面形态,牙齿数量及牙齿种类畸形缺损等。
食品或物体上的牙齿痕迹特征:形态特征数量特征;人体皮肤上的牙齿痕迹:轻度咬痕中度咬痕重度咬痕
提取现场牙齿痕迹:提取带有牙齿痕迹的实物;照相提取;制作模型。
嫌疑人牙齿痕迹样本的收取:用牙科打样膏由嫌疑人直接咬取;牙医协助提取。
牙齿痕迹检验:确定牙位,确定特征。
比较检验的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结合法、痕迹重叠法(牙齿曲线重叠法)。
车轮痕迹概念:指作案人在作案时使用的车辆轮胎所留的痕迹。
自行车行驶特征:后轮轨迹较平稳,前轮轨迹略有波动,直行时,后轮轨迹覆盖于前轮轨迹上。转弯时,后轮轨迹在转弯弧内侧,前轮轨迹在外侧。
手推车和畜力车的行驶特征单轮一条直线或一条曲线,双轮轨迹两条平行的直线或两条间距不变的曲线并伴随人足迹或牲畜蹄迹。三轮车行驶特征:直行时有三条平行的轨迹。转弯时,驱动轮轨迹偏向转弯弧的内侧,导向轮轨迹偏向转弯弧的外侧。
轮胎轨迹特征:1.轮胎花纹特征。2.轮胎面磨损及损伤特征。3.支撑痕特征
机动车轮胎类型:普通花纹、越野花纹、混合花纹。机动车行驶特征:汽车直行后轮轨迹覆盖前
轮轨迹;转弯前轮在转弯弧的外侧。
机动车轮胎痕迹特征。轮胎花纹特征。磨损
特征。轮胎面的机械损伤特征车。辆参数特
征。
车辆痕迹的勘察与检验:推断车辆种类;判
断车辆行驶方向;认定车体。
锁痕的概念:作案人用工具破坏或用特殊工
具开锁,在锁具上形成的破坏痕迹及开锁痕
迹。
锁痕检验的目的:分析锁具的开启或破坏方
法;揭露伪造现场;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
和技术素质;根据开锁痕迹认定开锁工具。
锁痕检验的方法步骤:锁体表面检验。分析
破坏方法、推断破坏工具。确定原配钥匙痕
迹。原配钥匙开锁痕迹特点:痕迹位置固
定、形态正常、无明显特点。现场锁的内部
检验。对各个零件仔细观察,寻作案开锁
痕迹。从痕迹位置不同、形态不同、分布不
同、明亮程度不同、粗细不同等方面分析判
断。
锁痕鉴定的条件是现场痕迹特征明显;必须
提取到开锁嫌疑工具。用嫌疑工具在相应的
金属材料上制作样本痕迹,在显微镜下比
对,用线痕接合法和特征对照法。
整体分离痕迹的概念:物体被分离后两个分
离体互相连接处的形态或断口形态成为整体
分离痕迹。分离痕迹的结构:由分离体、分
离面、分离缘等组成。分离方法:主要有徒
手分离、器械分离、化学分离、其他因素分
离。
分离痕迹特征分:离体固有特征:分离体本
身的材质、形状、表面结构、泽等。分离
体的加工和使用特征:加工纹线、疵点;表
面油漆的层数、厚度和颜;使用形成的磨
损等。分离形成的特征:分离面和分离缘的
形状
变形分离痕迹:指分离缘或分离面的尺寸形
态发生变化的分离痕迹。根据变形情况将分
离痕迹分为: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和局部
变形。
无断口分离痕迹:指分离面或分离缘被完全
损坏的分离痕迹。
分离痕迹检验:寻分离体(从人体的创口
内及工具痕迹内部;被破坏客体上及物体附
近的地面上;现场内外的遗留物;进出现场
的路径上寻分离体,即寻分离痕迹)。提
取与固定。分离痕迹检验
纤维种类与鉴别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两大
类。先确定大类,再区分品种,最后作验
证。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
微镜观察法、溶解法、仪器分析法。
织物组织: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纱线系统交织而
成即经纱与纬纱彼此交织时所遵循的沉浮规
律叫织物组织。
织物密度:指沿经向或纬向单位长度内经纱
或纬纱排列的根数。
纤维制品及痕迹的检验:(1)纺织物痕迹检
验。(2)纺织物分离痕迹检验。(3)纺织物制
品缝纫特点的检验。
玻璃破碎方式:玻璃破碎原因常有击、敲
击、抛击、撬击、热冲击等作用方式。
玻璃破碎的裂纹特征:抛击玻璃破碎裂纹
(放射纹较长、较直,多数贯通至边界)。
2.敲击破碎裂纹(放射纹长、直、贯通边
界,断面上有弓形纹,从自由面向入射面汇
聚)。撬压裂纹(放射纹从边界开始,并向其
他三边扩裂,放射纹数量少)4.热冲击破碎
裂纹(裂纹通常是弯曲的,且均匀分布于玻
璃表面,裂纹呈“金鱼”状)。5.吸盘拉断
裂纹(玻璃刀划口边呈齿状,有平行棱线,
棱线与齿状边相接)。
玻璃破碎痕迹的勘验和检验:观察玻璃破碎
的位置、碎块的分布方向及分布范围;寻
打击物体。观察玻璃碎块上的附着物、手
印、足迹。提取散落的和残留的全部碎块,
并对接所有碎块,以此观察裂纹的形态和分
布。根据玻璃表面域边缘的附着物,分析玻
璃在门、窗框上的原始方位,以分析玻璃受
打击的方向。玻璃破碎裂纹的检验。以分析
打击方向和打击方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