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概况介绍

阅读: 评论:0

白银市概况介绍
1、城市历史
2、经济建设
3、区域
4、城市建设
5、文化
6、总结
白银市概况介绍
一、城市历史
      甘肃省白银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白银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
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白银历史悠久。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有16处之多。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西汉以后,境内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白银地区建县之始。西魏至唐,属古会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北宋以后,又长期为宋、西夏、金争战的前沿。明置靖虏卫、会宁县。清置红水分县(今属景泰县)、打拉池分县(今属平川区)。至此,境内有4个县级行政单位。民国以后,撤消打拉池分县,形成了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建制的格局。自汉开通丝绸之路后,白银就成为丝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唐“贞观之治”时,会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贡驼毛、褐野马、革履、鞍毡、鹿舌、鹿尾”。“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说明白银物产丰饶,经济繁荣。白银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民国时期,白银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9年9月,白银解放。从此白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经过近40年的峥嵘岁月,勤劳的白银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开拓出一片片绿洲,
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经济建设
白银市恢复成立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奋力拼搏,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经济总量处于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的第三位。
农业: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的52%,沿黄和高扬程灌区是白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优势区域。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啤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枣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工业:白银是国家重要的有金属工业基地。从“一五”到现在40多年的创业发展中,形成了融地质、基建、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综合利用、科研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有金
属生产体系。白银有金属公司主要产品有铜、铝、铅、锌及加工材料、锌基合金、贵金属制品、选矿药剂、氟化盐、硫酸等40多个品种白银是甘肃省重要的化工基地。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的大型军民结合型骨干企业,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企业1999年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一级计量合格单位,被甘肃省列入全省50家重点企业行列。拥有201、101、501、801等多条军品生产线和、传爆药柱、泡沫塑料、硝基二甲苯、DEIP等民品生产线,军、民品品种和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行业首位。白银是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到目前全市煤碳生产能力已达到原煤年产量1133.84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靖远矿务局)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年生产能力666万吨。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而且为发展电力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黄河上游甘肃段已规划和建设的水电站中有3座位于白银境内,大峡水电站和靖远火电厂“水火相济”,已建成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稀土享有“工业味精”的美称。以生产稀土及相关化工产品的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稀土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稀土分离加工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享有自营进出口权,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有专利6项。2000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高纯氧化铕产业化生产线。
公司可生产9个系列,82个品种,200多个规格的产品。年产氯化稀土近3万吨,居亚洲之首,列世界三强。“熊猫牌”稀土系列产品畅销国内600余家用户和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三、区域(地理位置)
    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地处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东与宁夏回旋自治区中卫、海原、西吉县接壤,东南与平凉地区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通渭县、定西县为界,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与武威地区天祝、古浪县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连接。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 白银市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呈桃叶形狭长状,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将增内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海拨在1275—3321米之间。
四、城市建设
1、住房建设
全市建成商品住房4.95万套,462.7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2.4万套,153.58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住房20437套,建筑面积173.86万平方米及配套公建、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75689户,658.2万平方米。
2、道路工程建设
白银城区完成道路改造13条,20.7公里;结合北城区建设和产业园东区开发,新建道路10条,50公里;三县及平川区完成道路77.11公里。
3、绿化及生态建设
白银城区重点完成“6个公园”、“18条路”、“322个单位庭院及住宅小区”、“城市防护林带和风景林建设”、“矿区绿化”的生态建设;三县及平川区建设公园4个,河道整治3条。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工程:白银城区完成供水管网65.8公里;三县及平川区完成供水管网26.92公里。污水
处理:白银城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中水回用4万吨/日,污泥处置160吨/日。改造污水管网82公里,洪沟整治3.2公里;四龙、水川新建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污水2万吨;三县及平川区改扩建排水管网164.1公里。垃圾处理:白银城区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200吨/日,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一座;四龙、水川各建一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吨;三县及平川区新建垃圾处理场35座。供气工程:白银城区建设天然气管网51公里;三县及平川区建设天然气管网及调压站。供热工程:白银城区完成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300万平方米、热源及换热站改造4300平方米,一、二级管网15.4公里;三县及平川区供热工程新建、扩建工程。
5、建筑节能建设
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完成不少于5万㎡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试点工程;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工程:在新建、扩建和改造的学校、医院、酒店、工厂集体宿舍、住宅等建筑中,推广使用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他工程:对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地(水)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或其它可再生能源系统。靖远县农村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6、人防工程建设
城市人民防空工程新建建筑面积32920平方米,其中,自建工程8000平方米,人防专业队工程6550平方米,医疗救护工程900平方米,指挥通信工程1200平方米,配套工程5700平方米。
7、水系规划
白银市水系规划范围:东起雒家滩村、西至白银火车西站、南至强湾三合村、北到西北铜。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通过梳理城市水系,增加水体湿地,按照“水旺城兴、人水和谐、宜居宜业、生态田园”的规划目标,将白银打造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城秀的高原生态宜居城。规划区内总水面面积约602公顷。
五、文化
1、民间艺术
白银的民间艺术主要有剪纸、刺绣、手工编制、蛋雕、砖雕、木雕、石雕、彩陶、羊皮筏子、黄河水车等。
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流传很广,远在明清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做为装饰的风尚,以后逐渐发展。每逢新春或喜庆日子,家家户户用五颜六的彩纸,剪成各种花鸟、动物和人物故事的图形,来装饰自己的窗子、板围、炕围和门面,突现民间技艺,营造喜庆气氛。剪纸艺术存在于白银各地农村,大部分艺人是中老年妇女,以会宁县甘沟驿乡为代表。 1985 年,该乡河西坡妇女曹秀嬴的 11 件作品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举办的《甘肃民间窗花展览》中展出,被民族文化宫民族美术馆收藏。该乡还有 19 幅作品曾选送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展; 1989 年 9 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览中,该乡有 10 人的作品被展出,并获文化部众文化司颁发的获奖证书; 1990 年 8 月,该乡农民制作的《迎亚运》、《亚运会在北京》等 64 件剪纸作品被北京亚运村艺术部列为场馆的义卖品和馈赠礼品。 1992 年以来,先后有 28 人获得省级颁发的荣誉证书,有 6 人获得白银市首届“民间艺术展”一、二、三等奖。 1992 年甘沟驿乡被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市文化出版局命名为“剪纸之乡”, 1996 年 11 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乡”, 2004 年被收入由文化部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概况》一书。
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历来视为女工之首。以红、黑或白布为底,用五彩线在布上刺绣各
种人物、动物或植物故事形状,一般作为装饰物。民俗百姓人家嫁娶,绣一对鸳鸯枕头志喜。被面、鞋袜、荷包、门帘等上面刺绣喜鹊、梅花、荷 花、金鱼、鸳鸯戏水等图案,象征祥瑞和气,吉庆有余。 50 年代后,刺绣开始出现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图案。 1989 年,三县选出多幅刺绣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览,现以荷包刺绣最为广泛和普遍。景泰县有刺绣农村实用人才 300 多人,有个别乡镇已将刺绣艺术项目纳入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规划之中。
景泰县鸵鸟蛋雕刻工艺品的主要特征是对鸵鸟蛋进行艺术雕刻加工,鸵鸟蛋是地球上最大的鸟卵,其质品坚硬、光泽亮白,而被誉为天然的象牙替代品。鸵鸟蛋艺术品是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溶汇。其彩艳丽、雍容华贵、纯手工制作,做工细致精巧,构图完整饱满,是极具观赏、收藏和馈赠的珍宝。
黄河筏子俗称羊皮筏子,又称皮囊,是古代黄河上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每一个囊袋都是用整只羊剥制而成的,每只筏子一般用囊袋 16 个,分 4 排整齐的捆绑在一个长方形竹排上。如今,黄河筏子不再是交通工具,已成为休闲娱乐的水上游乐项目。
2、特民俗
岁时习俗
腊八节——各地农村都有 农历腊月初八 煮“腊八粥”的习俗,表明该年五谷丰登,开始扫房子、擀长面、杀猪,准备过年。
春节——俗称“过年”,从 农历腊月二十三 到 正月十五 。 腊月二十三 送灶,除夕夜接灶,祈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除夕、初一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年钱”。 正月初五 “扫五穷”,开始闹社火。 正月初七 为“人七日”,家家户户吃长面。将 正月初七 至 正月十三 确定为各种植物的日子——“七糜八谷九瓜十菜十一萝卜十二葱十三是个天花星(小麦)”,根据天气预测收成。 正月十五 闹元宵,放焰火、耍社火、吃元宵。 正月十六 “回神”。 正月二十三 “跳干儿”,又称“跳火”,点燃柴草,男女老少依次跳跃,撩疾病求吉利,然后用掀扬起灰烬,观其形状,祝当年粮食瓜菜丰收。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02:0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78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设   工程   中国   刺绣   白银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