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采用现金收费方式造成的问题及其对策

阅读: 评论:0

   
 
   
企业采用现金收费方式造成的问题及其对策
 
   
 
 
 
 
 
 
 
     
 
 
 
 
 
张新存
(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300100)
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企业实现终端销售的结果是收取客户支付的对价款项。为适应市场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一直在大力倡导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各商业银行出于竞争和客户服务的需求,电子化支付的水平也不断推陈出新,服务功能日
新月异。然而,尽管如此,银行现金投放量仍在逐年递增,丝毫没有缩减的趋势。由于传统的思维惯性以及对银行支付手段缺乏细致全面的了解,很多企业仍习惯于大量采用现金结算,给企业的资金管理造成不少的问题。
一、现金结算的弊端
(一)库存现金不产生任何收益
现金是非生息资产,企业保留大量现金库存,实际上形成大量资金的无效占用。只有将其交存银行,才能使其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为创造高收益提供可能。现金转化为银行存款之后,最低可以获得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如果资金运转出现盈余,还可以由银行协助理财,将银行活期存款转化为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增加存款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企业还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开放式基金、企业债券,或者由银行办理委托贷款,获取更高的资金收益。如果现金库存占用过大,无疑会减少资金创效的机会。
(二)现金是滋生贪污挪用、商业贿赂行为的温床
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为财务出纳和管理人员贪污挪用行为开启了方便之门,因为现金
结算的流转渠道不会留下痕迹,不像转账结算方式那样需要在不同账户之间流转,因此对现金结算的内部控制增加了巨大压力,现实经济生活中暴露出的很多贪污挪用企业资金案件,都是从现金下手的。现金结算的大量存在,也是企业小金库屡禁不绝的原因,使得这一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成为一种顽疾,根除困难。同时,我国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商业贿赂行为,也多与现金有关,正是现金为行贿者提供了无所畏惧的方便之门。
(三)现金的取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如果是作为收款方,则需配备必要的出纳人员接收合作伙伴交入的现金,而合作伙伴的现金归根结底也是来自于银行,收款企业收纳过多的现金之后,也要适时交存银行,以减少资金占用,银行回笼过多的现金之后,还要及时交存货币发行库;如果是作为付款方,则企业需从银行出库大量现金,银行在现金库存不足的情况下,还要从货币发行库请领现金,企业支取现金之后再对外支付,而其合作伙伴在收到现金之后,大多情况下还是要交存各自的开户银行。这种长链条的现金交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产生任何效益,对全社会来说都是不经济的。
(四)现金的保管面临着较大的安全性威胁
现金的保管考验着企业的安全管理神经。它不仅需要占用要求比较严格的专用库房,在比较笨重的保险柜中存放,而且需要配备众多素质精良、责任心强的安保人员,安装高规格的监控设备系统。而这些都未处在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范围之内,是企业所不擅长的。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还需对现金库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核对账款是否相符,一旦出现长短款现象,都是管理人员较难处理的棘手问题。日常现金保管过程中,还要强调双人管库,同进同出,以防内部人员携款潜逃案件的发生,稍有不慎,便可酿成重大事故。
(五)现金结算面临越来越大的反假压力
随着经济活动对现金需求量的激增,伪造、变造人民币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尽管公安司法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单位也和商业银行一道加大了人民币反假的宣传力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民币现金行为短期内还难以根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收进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按照法律规定,银行发现,一律当场没收,因此企业一旦误收,只能自担损失。很多企业规定误收的损失由员工个人承担,这就给员工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加重了其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二、替代现金结算的转账方式
为压缩现金结算,首先应知晓进行转账的诸多方式,以适应各种各样客户、渠道、产品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创新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提供的转账便利越来越多,在优化传统结算方式的基础上,推出了更为适合电子化发展趋势的自动转账方式。
(一)支票
支票是当前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最为普遍、使用量最大的结算方式。其最大的优势是简便、易操作,特别是中央银行推广支票打印机之后,支票的结算效率大大提高,因支票票面缺陷而影响结算效果的现象基本绝迹。为了防止空头支票的发生,中央银行在大力推行支票圈存业务,在收款人接收支票之时,就将付款人账户上的支票票面金额予以保留。支票影像和支付密码器的施行,又使支票的全国通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几年支票功能的完善和提升速度是最快的,企业界应密切关注,及时享受改革成果。
(二)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的最大好处是随身携带、当场结算,最符合我国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思维惯
式。企业业务人员在出差外地前,向开户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汇票,金额、收款人都可以按照企业的意愿由银行出具。而在出差外地与交易对手谈妥商业条件之前,银行汇票都掌握在企业业务人员手中,一旦与交易对手达成合作意向,可以进行款项交割时,银行汇票票面上的收款人只需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就可以方便地将款项转让给作为最终收款人的交易对手,实际结算金额也可与票面金额不同,但不能超出票面金额,多余的款项由签发银行退回申请人账户。由于银行汇票是由银行信用做担保的,收款人可以放心收纳。
(三)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与银行汇票的功能基本相同。只是目前情况下,一般限于同一城市区域内部使用。与银行汇票不同的是,银行本票的最大特点是见票即付,无须签发银行验证,对客户来讲没有清算的时间过程,收款人收到了银行本票交存银行,如同收到了现金。因此,它对现金的替代功能是最强的,企业无须从银行提取巨额现金再交存收款人银行,只需到银行申请开立一份银行本票,在有效期内随时到收款人银行均可以见票即付,大大缩短了清点现金的等候时间,而且收费低廉。
(四)信用卡
信用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消费、结算、信贷、支付和存储面面俱到。作为收款企业,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信用卡结算服务,不仅结算过程简单,卡面一刷货款便进账,而且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层次,使自己的客户获得满足感。同时,为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报销管理,任何企业都可以向银行申请商务卡服务,银行会为企业有报销需求的所有员工配发信用卡,并核定透支额度,员工在支付时可以先行刷卡,然后凭刷卡收据和商业发票到企业财务部门报账,由财务部门自动补足信用卡透支的金额。这样可以严格规范企业的支付管理,杜绝虚假报账行为。
(五)银行汇款
如果交易双方无法面对面地进行货款结算,则银行汇款可以帮上大忙。收款人只需向付款人提供自己的开户银行和银行账号,付款人到自己的开户银行据此填写一份汇款申请书,银行便会将款项划转至收款人账户。当然,使用银行汇款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双方高度信任,无论是预付货款还是货到付款,双方都能严格履约执行,避免预付货款后不发货或发货后不汇款的现象发生。另外,如果付款人申请办理了网上银行,则更无须去开户银行填具汇款申请,付款人只需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操作一下电脑,款项就可以由银行自动汇往收款人账户。
三、压缩现金结算的管理措施
(一)积极进行财会教育,使企业内部人员掌握尽可能多的银行结算知识 尽管银行可以提供多方面的转账服务,可以为企业资金提供可观的增值服务,但如果企业内部人员不了解这些内容,则仍会从思想上依赖现金结算,形成巨额库存现金。为此,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交流,掌握尽可能多的银行结算知识。可以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地来企业进行讲授,方便企业内部更多的人员倾听。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也乐于向企业推介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以争取更多客户。
(二)制定严密制度,压缩直至杜绝现金使用
如果企业同时为员工提供现金和转账双重结算服务,则受制于传统的消费和支付习惯,员工仍会大量使用现金。因此,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严格限定现金的使用范围,一旦违反规定可以不予报销结算。为使员工严格执行这些财务制度,企业内部应进行深入细致的宣讲,让员工真正了解这些制度的意义和效果,争取得到员工的理解,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源动力,取得双赢的效果。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财务结算自动化水平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银行新产品对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享受银行产品创新的成果,就必须有相应的设备软硬件投入,例如信用卡结算,除银行为企业配备服务终端POS外,企业也需改造自己的记账软件与之配套,以提升自动化处理水平;又如网上银行服务,企业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上网条件,并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提高上网速度。支票打印机、支付密码器也是企业使用支票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加强与银行对账,确保资金安全
企业由大量的现金结算变为银行转账结算之后,银行账户的资金进进出出便日趋频繁,这就对企业与银行对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制度严密的企业要求每日与银行对平账务,各种在途资金一目了然。但也有很多企业与银行对账不及时,甚至在银行主动向企业提出对账要求时,仍敷衍了事,草率应付,轻则造成核算差错甚至事故,重则引发内部人员作案,资金被贪污挪用,形成巨额资金损失。最好的方式是向银行申请网上银行自动对账,既节约了对账成本,又提高了对账效率和准确度。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00:5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77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银行   企业   现金   结算   支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