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6H10/60 G16H20/17 G06Q10/06
1.一种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为如下式所示数学模型:
F=0.1111*输血前相关检查评分+0.0443*申请医师职称评分+0.0438*申请品种/量评分+0.0456*病案首页评分+0.1456*输血同意书评分+0.1001*输血病程记录评分+0.0344*输血申请单评分+0.1032*术中输血记录评分+0.0591*输血指正/目的评分+0.1179*输血疗效评估评分+0.0677*输血不良反应评分+0.0342*取血时间到输血时间评分+0.0314*交叉配血单评分+0.0212*血袋回收评分+0.0402*输血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评分,
其中,F为输血病历最终评分;各指标的乘号*之前分别是该指标的权重因子,且各指标的最高评分是100,填写正确为100,填写错误或缺失为0;F<60为不合格,60≤F<80为合格,80≤F≤99为良好,F=100为优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学模型中的15个指标分别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中规定的指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当某一评分指标存在缺项或错项时,该指标的评分为0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存在以下情况时,视为F不合格病例:①缺少输血同意书;②缺少输血前相关检查;③同时缺少输血病程记录和手术输血记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血前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抗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低血压、铁超负荷、肺血管微栓塞、空气栓塞;输血传播性感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被输入医院的输血科室管理系统、或者医院的血液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特征在于,被输入智能医疗系统、或者被输入医生的电脑中。
本发明属于临床输血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输血安全预警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
医院的输血科作为输血受者安全预警的第一道防线,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关键,需要有完善的血液信息网络系统和上报机制,使得整个临床输血链都处于网络监控下。医院为输血受者制作的临床输血病历记录患者输血相关所有信息,是临床输血过程的原始记录,也是评估输血疗效和体现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文书。输血病历质量的优劣,体现了医院规范合理用血水平的高低,也反馈影响临床输血安全。因此认真做好输血病历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不仅是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体现了对患者、献血者法权益的尊重。
目前对输血病历的检测管理采用人工模式,依据项目的齐全性将病历评价为合格与不合格,对输血病历的评价多是依据专家经验打分,简单且含有较多的人为因素,科学性较差,难以对输血安全充分实施预警;另一方面对临床书写医生的奖惩激励作用也不大。因此建立一种科学、客观、合理的输血病历评价模型,不仅有助于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提高医生对临床输血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有效地监管临床输血链,完善输血安全预警体系,为医院管理提供大量有效的临床输血数据。通过对临床输血数据的再分析,医院可以及时发现输血政策、流程及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发现临床输血高危险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为了克服医院现用的输血病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发明人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HP)模糊评价法构建输血病历评价体系,基于该输血病历评价体系,发明人进一步开发出一种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可有效用于输血安全预警。具体而言,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其为如下式所示数学模型:F=0.1111*输血前相关检查评分+0.0443*申请医师职称评分+0.0438*申请品种/量评分+0.0456*病案首页评分+0.1456*输血同意书评分+0.1001*输血病程记录评分+0.0344*输血申请单评分+0.1032*术中输血记录评分+0.0591*输血指正/目的评分+0.1179*输血疗效评估评分+0.0677*输血不良反应评分+0.0342*取血时间到输血时间评分+0.0314*交叉配血单评分+0.0212*血袋回收评分+0.0402*输血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评分,
其中,F为输血病历最终评分;各指标的乘号*之前分别是该指标的权重因子,且各指标的最高评分是100,填写正确为100,缺项或错项为0;F<60为不合格,提示临床输血病历存在重大缺陷;60≤F<80为合格,提示临床输血病历符合最低标准,但仍存在较多缺陷;80≤F≤99为良好,提示临床输血病历符合大部分要求,但仍有细节缺陷;F=100为优秀,提示临床输血病历完整、符合要求。
优选地,上述数学模型中的15个指标分别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中规定的指标。
上述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中,当某一评分指标存在缺项、漏项或错项时,该指标的评分为0分。
上述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中,存在以下情况时,可直接视为F不合格病例:①缺少输血同意书;②缺少输血前相关检查;③同时缺少输血病程记录和手术输血记录。
上述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中,所述输血前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抗体。
上述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中,所述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低血压、铁超负荷、肺血管微栓塞、空气栓塞;输血传播性感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可以被输入医院的输血科室管理系统、或者医院的血液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模块。
上述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还可以被输入智能医疗系统、或者被输入医生的电脑中,从而被医生知悉。
采用本发明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的病历评价系统可以有效监管包括输血实验室操作和临床输血操作在内的整个临床输血流程,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组成输血安全预警系统网络。并且本发明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可以为临床输血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输血高危人和潜在的临床输血管理漏洞。
图1显示了采用本发明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统计得到的100份病历等级直方图。
图2显示了采用本发明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统计得到的100份病历得分直方图。
本发明构建输血病历评价体系和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HP)模糊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原则对评价对象进行一个综合的整体性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数据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相互比较影响上层的要素,构造出判断矩阵,计算各层元素的指标权重。而Cov-AHP是通过对协方差矩阵进行变换,来构造判断矩阵,更能精确的计算权重。Cov-AHP不再凭借专家的经验和学识对要素重要性作出主观评价,从而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更能够为计算提供较高等级的依据。本研究选用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输血病历质量评价进行研究,使得出的评价结果更趋科学、合理。所建立的临床输血病历科学评估体系细化了临床输血病历等级,能够增加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的重视,并通过对输血流程的全程把控,进一步完善医院输血安全预警。
在本文中,术语“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输血病历评价模型”、“输血评价模型”或者“模型”表示相同的意义,可以互换使用。类似地,术语“输血病历评价体系”、“输血评价体系”或者“评价体系”表示相同的意义,可以互换使用。
本发明的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是在权威规范指导下,由多人组成的专家组研究后确定评价指标。与传统的AHP相比,Cov-AHP不再凭借专家的经验和学识对要素重要性作出主观评价,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更能够为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建立评价体系后,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证明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编程、通过数学软件包形式被输入医院的输血科室管理系统、或者医院的血液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处理模块;也可以被输入云服务器形成可共享的智能医疗系统、或者被输入医生的电脑,生成输血方案方案的指导意见。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实施例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实施例仅用于阐明本发明的可行性,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实施例1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为依据,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HP)模糊评价法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提取各维度的关键要素,建立4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提取各维度的关键要素,再由输血科和临床专家组成打分小组按重要性打分,选取保留15个指标。最终构建出3个层级、4个维度、15个评价指标的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输血病历评价体系
实施例2基于Cov-AHP的指标赋权
2.1建立打分矩阵
专家小组成员在明确矩阵的概念、含义以及判断的标准后按照1-9标度法对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参见表2,构建打分矩阵。
表2、1-9标度法
2.2建立综合判断矩阵及一致性验证
依据各个专家的打分矩阵,计算协方差矩阵(A),如表3所示。
表3、协方差矩阵(A)
U U1 U2 … Ui … Uj … Un U1 c11 c12 … c1i … c1i … c1n U2 c21 c22 … c2i … c2j … c2n … … … … … … … … … Ui ci1 ci2 … cii … cij … cin … … … … … … … … … Un cn1 cn2 … cni … cnj … cnn
表2中cij为第i行和第j列的协方差,有cij=cji。
用各列协方差cij除以协方差cii,将协方差矩阵变化为相对协方差矩阵(A1),如表4所示。
表4、相对协方差矩阵(A1)
U U1 U2 … Ui … Uj … Un U1 1 a12 … a1i … a1j … ain U2 a21 1 … a2i … a2j … a2n … … … … … … … … Ui ai1 ai2 … 1 … aij … ain … … … … … … … … … Un an1 an2 … ani … anj … 1
再根据公示(1)计算出相对的判断矩阵(B),如表5所示。
公式(1):bij>0。
表5、判断矩阵(B)
U U1 U2 … Ui … Uj Un U1 1 b12 … b1i … b1j bin U2 b21 1 … … b2j … … … … … … Ui bi1 bi2 … 1 … bij bin … … … … … … Un bn1 bn2 … bni … bnj 1
2.3一致性验证:采用运算子在线软件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根据公式(2)计算一致性指标CI,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对应的数值如表6所示。根据公式(3)计算一致性比率CR,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当CR=0时,判断矩阵完全一致;若CR>0.1,认为判断矩阵不一致,剔除该专家评价。
公式(2):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公式(3):
表6、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数据来源: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4建立综合判断矩阵
将符合一致性n名专家的判断矩阵(B)进行归纳计算,采用公式(4)获得综合判断矩阵(C)
公式(4):
2.5计算各因素的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综合判断矩阵(C)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各要素的权重向量。采用在线软件运算子,计算综合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3…w’n),并采用公式(5)对w’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各要素的权重wi,如表5所示。
公式(5):wi≥0,∑wi=1;
表7、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权重比总表
注:无输血前相关检查、无输血同意书、同时无输血病程记录和手中输血记录直接视为不合格病历。
2.6综合计算结果
实施例3建立输血病历评分标准
基于实施例2的计算和统计结果,建立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或称输血病历评分标准,其为如下式所示数学模型:
F=0.1111*输血前相关检查评分+0.0443*申请医师职称评分+0.0438*申请品种/量评分+0.0456*病案首页评分+0.1456*输血同意书评分+0.1001*输血病程记录评分+0.0344*输血申请单评分+0.1032*术中输血记录评分+0.0591*输血指正/目的评分+0.1179*输血疗效评估评分+0.0677*输血不良反应评分+0.0342*取血时间到输血时间评分+0.0314*交叉配血单评分+0.0212*血袋回收评分+0.0402*输血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评分,其中,F为输血病历最终评分;各指标的乘号*之前分别是该指标的权重因子,且各指标的最高评分是100填写正确为100,缺项或错项为0;F<60为不合格、提示临床输血病历存在重大缺陷;60≤F<80为合格,提示临床输血病历符合最低标准,但仍存在较多缺陷;80≤F≤99为良好,提示临床输血病历符合大部分要求,但仍有细节缺陷;F=100为优秀,提示临床输血病历符合要求。
该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中,当某一评分指标存在缺项、漏项或错项时,该指标的评分为0分。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直接视为F不合格病例:①缺少输血同意书;②缺少输血前相关检查;③同时缺少输血病程记录和手术输血记录。
实施例4病历质量评价模型验证
收集2019年3月到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00份输血病历,在权威规范指导下,由多人组成的专家组研究后确定评价指标,对这些病历进行了评价。
采用实施例3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对100份病例进行评级,其中优秀病历4份,不合格病历20份,合格病历49份,良好病历27份,偏度系数0.243,峰度系数-0.358,均<1,近似正态分布,参见图1。
对100份病例得分直接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值为78.96±13.69,峰度系数为-0.5,偏度系数为-0.486,均<1,近似正态分布,如图2所示。这些结果印证了专家组的评价,证明该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具有可靠性。
实施例5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应用案例
采用实施例3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对某患者输血病历进行评分。
男性患者,因心外科手术,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2u,血浆600ml,冷沉淀5袋,对其输血病历进行评分。结果列于下表,最终得分为63分,属于合格病历。
由多人组成的专家组对该输血病历进行了评价,确定为合格病历,与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的判断结果相符。
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验证,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进行打分,最终得出临床输血病历等级,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有助于临床输血安全预警。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各种改动或者修改,同样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2:0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8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