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2211003209.4
  • 20220819
  • CN115328824A
  • 20221111
  •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韩钊;张磊;王明明
  • G06F12/1009
  • G06F12/1009 G06F13/42

  • 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浪潮路1036号浪潮科技园S01楼35层
  • 山东(37)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朝鲁蒙;陈黎明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中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数据发起方主动向数据接收方发起数据页申请,数据接收方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可使用的数据页,数据发起方再根据得到的数据页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同时,数据发起方将申请获得的数据页与待下发的数据进行映射。等待数据接收方指针读取任务结束,并通知数据发起方。本发明可以大大减少了系统访问总线的次数,提升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及执行效率,同时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准命中,无需额外预取地址指针,进而节省了系统的缓存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页分配模块、地址指针读取模块、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

数据页分配模块,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配置为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并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对应个数的数据页;

地址指针读取模块,所述地址指针读取模块配置为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根据任务中包含的参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再根据数据接收方内部缓存的空闲数据页编号,将地址指针与数据页进行一一映射;

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配置为根据数据页对应的地址指针,通过总线读取对应的数据,当某个数据页的数据计算完成并被全部释放时,将该数据页回收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时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中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包含的参数为:申请数据页个数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中,数据接收方内部用于将已释放的数据页编号缓存于本地,当收到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时,读出任务参数,并从本地缓存当中按照缓存顺序依次读出对应个数的数据页编号,并派发给数据发起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中,数据页分配时,数据接收方会将内部已经释放的数据页编号按照顺序依次缓存,当收到数据发起方的数据页申请请求,读出对应的参数,数据接收方依次从缓存中读出对应数据页编号,并分配给数据发起方,数据发起方获得对应个数的数据页,并将数据与获得的数据页进行映射,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将会以该映射关系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指针读取模块在进行地址指针读取处理时,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数据接收方根据初始地址及读取指针个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量的地址指针,读回的地址指针按照接收方缓存中的空闲数据页,依次写入指针地址缓存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管理模块中,当某个数据页的数据计算完成并被全部释放时,将该数据页回收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时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管理模块在进行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时,数据发起方通过总线向数据接收方发送数据,总线数据到达数据接收方的顺序按时间排序。

8.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页动态管理,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发起方主动向数据接收方发起数据页申请,数据接收方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可使用的数据页;

数据发起方再根据得到的数据页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数据发起方将申请获得的数据页与待下发的数据进行映射;

等待数据接收方指针读取任务结束,并通知数据发起方,数据发起方再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数据页的数据。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多个计算机设备,各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共同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在计算机科学中,总线作为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共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

传统数据页管理方案中,数据页由数据发起方单独管理,如图1所示,数据接收方只是数据的被动接收,两者之间只有通过总线下发的数据流交互,数据接收方不参与数据页的管理。传统数据页管理方案由数据发起方分配数据页,建立数据页与数据的映射关系,并通过总线向数据接收方下发数据。数据接收方接收数据,进行数据聚合,再根据数据聚合结果读取对应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指针。传统方案中,数据接收方会预取一部分数据对应的地址指针,以减少总线的占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是,考虑到总线的传输特性,数据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可能出现乱序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数据接收方收到的数据超出预取的地址指针范围,出现数据与预取指针“失配”的问题,此时,数据接收方需重新读取对应数据的地址指针,以匹配乱序后的数据,如果总线数据频繁出现乱序问题,则数据接收方将会频繁读取地址指针,大量占用总线资源,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有鉴于此,针对传统数据页管理方案由于总线数据频繁乱序而造成的数据与预取地址指针不命中,需要频繁预取对应数据的地址指针,从而引起大量占用总线资源,以及大量使用系统缓存资源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主动申请数据页,并将获得的数据页与数据进行映射,向数据接收方下发获取对应数据地址指针任务,再进行数据下发,以达到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确命中,该处理方式可大幅减少地址指针的重复读取,减少总线资源占用,同时减少缓存资源使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以解决总线数据频繁出现乱序问题,则数据接收方将会频繁读取地址指针,大量占用总线资源,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数据页分配模块、地址指针读取模块、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

数据页分配模块,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配置为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并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对应个数的数据页;

地址指针读取模块,所述地址指针读取模块配置为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根据任务中包含的参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再根据数据接收方内部缓存的空闲数据页编号,将地址指针与数据页进行一一映射;

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配置为根据数据页对应的地址指针,通过总线读取对应的数据,当某个数据页的数据计算完成并被全部释放时,将该数据页回收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时使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中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包含的参数为:申请数据页个数n。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中,数据接收方内部用于将已释放的数据页编号缓存于本地,当收到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时,读出任务参数,并从本地缓存当中按照缓存顺序依次读出对应个数的数据页编号,并派发给数据发起方。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中,数据页分配时,数据接收方会将内部已经释放的数据页编号按照顺序依次缓存,当收到数据发起方的数据页申请请求,读出对应的参数,数据接收方依次从缓存中读出对应数据页编号,并分配给数据发起方,数据发起方获得对应个数的数据页,并将数据与获得的数据页进行映射,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将会以该映射关系进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址指针读取模块在进行地址指针读取处理时,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数据接收方根据初始地址及读取指针个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量的地址指针,读回的地址指针按照接收方缓存中的空闲数据页,依次写入指针地址缓存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管理模块中,当某个数据页的数据计算完成并被全部释放时,将该数据页回收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时使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管理模块在进行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时,数据发起方通过总线向数据接收方发送数据,总线数据到达数据接收方的顺序按时间排序。

基于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发起方主动向数据接收方发起数据页申请,数据接收方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可使用的数据页;

数据发起方再根据得到的数据页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数据发起方将申请获得的数据页与待下发的数据进行映射;

等待数据接收方指针读取任务结束,并通知数据发起方,数据发起方再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数据页的数据。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和方法,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数据发起方主动向数据接收方发起数据页申请,数据接收方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可使用的数据页,数据发起方再根据得到的数据页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同时,数据发起方将申请获得的数据页与待下发的数据进行映射。等待数据接收方指针读取任务结束,并通知数据发起方。此时,数据发起方再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数据页的数据。该方案可保证数据接收方已缓存的地址指针完全匹配数据发起方下发数据,即使出现数据乱序现象,数据接收方内部也已将对应的地址指针缓存,实现了下发数据与接收方内部缓存地址指针的一一对应。该方案能够解决由于总线数据乱序而导致的数据与地址指针不匹配,需要频繁重新获取地址指针的问题,实现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准击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总线的占用。另外,数据与地址指针的一一对应,无需再对地址指针做额外的预取缓存,节省了系统的缓存资源,并且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在图中:

图1示出了传统数据页管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中数据页动态管理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中数据页分配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中地址指针读取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中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现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现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芯片的实施例的框架的示意图。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的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简单地说,由于传统数据页管理方案中,数据页由数据发起方单独管理,如图1所示,数据接收方只是数据的被动接收,两者之间只有通过总线下发的数据流交互,数据接收方不参与数据页的管理。传统数据页管理方案由数据发起方分配数据页,建立数据页与数据的映射关系,并通过总线向数据接收方下发数据。数据接收方接收数据,进行数据聚合,再根据数据聚合结果读取对应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指针。传统方案中,数据接收方会预取一部分数据对应的地址指针,以减少总线的占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是,考虑到总线的传输特性,数据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可能出现乱序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数据接收方收到的数据超出预取的地址指针范围,出现数据与预取指针“失配”的问题,此时,数据接收方需重新读取对应数据的地址指针,以匹配乱序后的数据,如果总线数据频繁出现乱序问题,则数据接收方将会频繁读取地址指针,大量占用总线资源,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针对传统数据页管理方案由于总线数据频繁乱序而造成的数据与预取地址指针不命中,需要频繁预取对应数据的地址指针,从而引起大量占用总线资源,以及大量使用系统缓存资源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主动申请数据页,并将获得的数据页与数据进行映射,向数据接收方下发获取对应数据地址指针任务,再进行数据下发,以达到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确命中,该处理方式可大幅减少地址指针的重复读取,减少总线资源占用,同时减少缓存资源使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以解决总线数据频繁出现乱序问题,则数据接收方将会频繁读取地址指针,大量占用总线资源,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数据页由数据接收方与发起方共同管理,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发起方主动向数据接收方发起数据页申请,数据接收方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可使用的数据页;

数据发起方再根据得到的数据页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数据发起方将申请获得的数据页与待下发的数据进行映射;

等待数据接收方指针读取任务结束,并通知数据发起方,数据发起方再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数据页的数据。

在进行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时,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具体流程为:

数据发起方主动向数据接收方发起数据页申请,数据接收方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可使用的数据页,数据发起方再根据得到的数据页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同时,数据发起方将申请获得的数据页与待下发的数据进行映射。等待数据接收方指针读取任务结束,并通知数据发起方。此时,数据发起方再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对应数据页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可保证数据接收方已缓存的地址指针完全匹配数据发起方下发数据,即使出现数据乱序现象,数据接收方内部也已将对应的地址指针缓存,实现了下发数据与接收方内部缓存地址指针的一一对应。本发明能够解决由于总线数据乱序而导致的数据与地址指针不匹配,需要频繁重新获取地址指针的问题,实现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准击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总线的占用。另外,数据与地址指针的一一对应,无需再对地址指针做额外的预取缓存,节省了系统的缓存资源,并且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数据页分配模块、地址指针读取模块、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下面将对这三部分做详细地说明。

数据页分配模块,所述数据页分配模块配置为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并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对应个数的数据页;

地址指针读取模块,所述地址指针读取模块配置为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根据任务中包含的参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再根据数据接收方内部缓存的空闲数据页编号,将地址指针与数据页进行一一映射;

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所述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模块配置为根据数据页对应的地址指针,通过总线读取对应的数据,当某个数据页的数据计算完成并被全部释放时,将该数据页回收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时使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数据页分配模块负责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并根据内部数据页空闲情况,向数据发起方分配对应个数的数据页。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包含的参数为:申请数据页个数n。

具体的处理流程为:数据接收方内部将已释放的数据页编号(即空闲数据页)缓存于本地。当收到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数据页申请任务时,读出任务参数(申请数据页个数n),并从本地缓存当中按照缓存顺序依次读出对应个数的数据页编号,并派发给数据发起方。

图4为数据页分配示意图,图中灰数据页表示该数据页未被释放(即该数据页当前被占用),白数据页表示该数据页已被释放(即该数据页当前处于空闲状态)。

首先,数据接收方会将内部已经释放的数据页编号按照顺序依次缓存,如图4示意图所示,当前数据接收方内部数据页2、3、4、6、7、8、9、10处于空闲状态,将这些空闲的数据页编号依次缓存。当收到数据发起方的数据页申请请求,读出其参数(该任务中数据发起方申请7个数据页),数据接收方依次从缓存中读出7个数据页编号,并分配给数据发起方。数据发起方获得对应个数的数据页,并将数据与获得的数据页进行映射,此后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将会以该映射关系进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地址指针读取模块负责接收数据发起方下发的地址指针读取任务,根据任务中包含的参数(地址指针对应初始地址、地址指针个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个数的地址指针,再根据数据接收方内部缓存的空闲数据页编号,将地址指针与数据页进行一一映射(以数据页编号为地址,将地址指针存入缓存中)。

以图5示意图为例来说明地址指针读取处理过程,数据发起方向数据接收方下发地址指针读取任务(该任务包括起始地址,对应地址指针2的地址,以及读取地址指针个数7),数据接收方根据初始地址及读取指针个数,通过总线读取对应7个地址指针。读回的7个地址指针按照接收方缓存中的空闲数据页,依次写入指针地址缓存中,即:

地址指针2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2的编号;

地址指针3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3的编号;

地址指针4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4的编号;

地址指针6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6的编号;

地址指针7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7的编号;

地址指针8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8的编号;

地址指针9对应缓存的写地址为数据页9的编号;

这样便可形成数据页与地址指针的一一映射关系,为总线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确击中做好准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读取与数据页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根据数据页对应的地址指针,通过总线读取对应的数据,当某个数据页的数据计算完成并被全部释放时,将该数据页回收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时使用。由于数据发起方内部对数据页(从数据接收方申请获得)与对应数据做了映射,而数据接收方亦对数据页(分配给数据接收方)与地址指针做了映射。所以,数据发起方所下发的数据与数据接收方缓存的地址指针可以完全匹配,而其中,数据页作为中间的桥梁。即使数据发起方通过总线下发的数据出现乱序现象,数据接收方也可以完全匹配其对应的地址指针。

以图6示意图为例来说明数据读取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流程,如图6所示,数据发起方通过总线向数据接收方发送数据,总线数据到达数据接收方的顺序按时间排序依次为:数据页2对应数据、数据页3对应数据、数据页4对应数据、数据页7对应数据、数据页8对应数据、数据页9对应数据、数据页6对应数据。该笔数据出现两次乱序。

数据接收方:

根据数据页2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2,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

根据数据页3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3,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

根据数据页4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4,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

根据数据页7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7,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

此时的数据发生乱序现象,但是数据接收方提前缓存了数据页7对应的地址指针,该数据依然可以命中对应的地址指针。

根据数据页8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8,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

根据数据页9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9,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

根据数据页6读取对应的地址指针6,通过总线读取对应数据,此时的数据发生乱序现象,但是数据接收方提前缓存了数据页6对应的地址指针,该数据依然可以命中对应的地址指针。

读取的数据将参与其他模块的运算。当数据页11及数据页12对应的数据处理完成,该数据页被释放并缓存,以备数据发起方再次申请使用。

通过以上发明的详细阐述可以分析出该改进发明的优越性,由于数据发起方与数据接接收方共同管理数据页,并且两者建立了数据页与数据,以及数据页与地址指针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了数据发起方下发的总线数据与数据接收方缓存的地址指针的精准命中,即使出现总线数据乱序现象,也依然处于缓存地址指针的“意料”之内,并能够完全命中。相比于传统数据页管理发明,频繁数据乱序导致的数据与预取地址指针无法命中,而需频繁重新读取对应数据的地址指针。该改进发明可以大幅减少对总线的访问次数,从而减少总线的占有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与速度,同时,无需地址指针的超额预取,亦可节省系统的缓存资源。

本发明由于在发明中设计了一种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发明,进而大大减少了系统访问总线的次数,提升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及执行效率,同时数据与地址指针的精准命中,无需额外预取地址指针,进而节省了系统的缓存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主动请求模式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将总线数据与地址指针精准匹配,相比于传统的数据页管理方式,该改进发明能够大幅减少系统访问总线次数,并且能够节省系统的资源消耗。

相对于传统数据页管理方式由于总线数据频繁乱序而造成的频繁读取对应地址指针的问题,该改进发明能够建立总线数据与本地缓存地址指针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两者的精确匹配,同时,无需进行额外的地址指针读取与缓存。该改进发明能够有效地减小系统对于总线的访问频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系统的缓存资源消耗。

另外,当数据发起方下发读取地址指针的任务个数越少,任务中需要读取的地址指针个数越多时,本文所提出的改进发明访问总线的频率将会越小。但是,若数据发起方下发的读取地址指针的任务“碎”而“小”时,则本发明需要频繁访问总线获取地址指针,访问总线频率取决于寻址任务的个数。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减少总线的占用时间,数据发起方应尽可能将任务聚合,减少寻址任务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310,该计算机程序指令310可以被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310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

应当理解,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针对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阐述的所有实施方式、特征和优势同样地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系统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400,包括存储器420和处理器410,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执行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以如图8所示的计算机设备400为例,在该计算机设备中包括一个处理器410以及一个存储器420,并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输入装置4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数据页动态管理有关的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存储器420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资源监控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器4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资源监控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本地模块。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资源监控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根据本发明的数据页动态管理方法进行测试的芯片500。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芯片500的框架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芯片500的架构中具有CPU复位向量寄存器510、CPU释放控制管脚520、CPU释放控制寄存器530、调试接口540,其中

所述CPU复位向量寄存器510用于控制CPU释放后读取并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所述CPU释放控制寄存器520用于控制芯片500上电时的CPU释放;

所述CPU释放控制管脚530用于控制所述CPU释放控制寄存器520的有效性;

所述调试接口540用于读写片上RAM和各寄存器以执行芯片的测试。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经就各种示意性组件、方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对其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这种功能是被实现为软件还是被实现为硬件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施加给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种具体应用以各种方式来实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定不应被解释为导致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或快闪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该RAM可以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以多种形式获得,比如同步RAM(D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SDRAM)、增强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Rambus RAM(DRRAM)。所公开的方面的存储设备意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利用被设计成用于执行这里功能的下列部件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替换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和/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是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1:3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