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50/30
1.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申请,书面形式申请城市通行证,申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存档;
步骤二,审核,对通行证申请进行审核,裁定合格后签发通行证并生成电子通行证;
步骤三,采集,利用安装于道路与路口中电子设备实时采集过往车辆的信息;
步骤四,区分车辆类别,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上传至车辆管理所系统中,判断该车是否为货车,判断车辆为货车后进行如下操作:
操作一,将该货车信息与通行证管理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比,有无通行证;
操作二,具有通行证的则检查通行证有无过期,不具有通行证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电子设备包括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操作二中,针对通行证过期的,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操作二中,针对通行证未过期的,查询其通行证所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的一致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二中,查询得出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一致的,则结束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二中,查询得出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不一致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二中,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的车辆进行如下处理:
S1,将违章筛选后的车辆信息进行二次筛选;
S2,二次筛选后的车辆信息集成指挥平台进行终审;
S3,终审完成后将车辆信息录入违法处理数据库;
S4,向违法车辆车主发出处罚通告。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交通管理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
为了积极响应号召,打赢蓝天保卫战,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全国各地持续开展对道路运输扬尘污染、大货车“闯禁区”专项整治。交警部门要求更有效,更科学,更精确的打击大货车违反规定路段和时段通行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大货车进行更好的管理。
目前,大货车需持有交警部门发放的纸质临时通行证在主城区通行,交警支队在主城区大货车禁行时段和路段通过蹲点稽查和路段巡逻方式进行人工稽查,发现违规通行的车辆后再对其进行处罚。
但是该方式需要投入较大的警员精力,执勤强度大,无法做到24小时全天候查缉,无法确保对闯“禁区”的大货车进行零容忍、无死角的精确打击态势。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申请,书面形式申请城市通行证,申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存档;
步骤二,审核,对通行证申请进行审核,裁定合格后签发通行证并生成电子通行证;
步骤三,采集,利用安装于道路与路口中电子设备实时采集过往车辆的信息;
步骤四,区分车辆类别,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上传至车辆管理所系统中,判断该车是否为货车,判断车辆为货车后进行如下操作:
操作一,将该货车信息与通行证管理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比,有无通行证;
操作二,具有通行证的则检查通行证有无过期,不具有通行证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电子设备包括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操作二中,针对通行证过期的,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操作二中,针对通行证未过期的,查询其通行证所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的一致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二中,查询得出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一致的,则结束命令。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二中,查询得出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不一致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二中,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的车辆进行如下处理:
S1,将违章筛选后的车辆信息进行二次筛选;
S2,二次筛选后的车辆信息集成指挥平台进行终审;
S3,终审完成后将车辆信息录入违法处理数据库;
S4,向违法车辆车主发出处罚通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利用通行证管理系实现通过电警、卡口、礼让行人设备采集的实时过车数据的交互共享,运用应用程序将通行证数据与过车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快速筛选出未办理临时通行证或未按照通行证规定线路通行的货车,交警在系统内将比对、筛选完的数据进行人工审核后上传数据到违法库,从而实现大货车在禁行区域内行驶路线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监管,让大货车闯禁区违法行为的证据收集、违法打击、处理告知更省力,更精确,更智能。
图1为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依附于通行证管理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八大模块,包括书面申请通行证、通行证审核签发、禁区过车数据比对、闯禁区违法审核、处罚、处罚告知和统计分析,具体来说,该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申请,货车车主通过书面形式申请城市通行证,公安机关将申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存档;
步骤二,审核,公安机关对通行证申请进行审核,裁定合格后签发通行证并在系统备案生成电子通行证;
步骤三,采集,利用安装于道路与路口中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实时采集过往车辆的信息;
步骤四,区分车辆类别,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上传至车辆管理所系统中,判断该车是否为货车,更近一步地,判断车辆为非货车,直接结束命令,判断车辆为货车后进行如下操作:
操作一,将该货车信息与通行证管理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比,是否具有通行证;
操作二,具有通行证的则检查通行证是否过期,不具有通行证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其中,通行证是否过期检查包括以下情况:
情况一,对于过期的通行证,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情况二,对于未过期的通行证,查询其通行证所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是否一致,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一致的,则结束命令,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不一致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其中,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的车辆信息录入违章记录明细中。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进行解释说明,本申请提供又一实施例,一种基于数据共享与挖掘的城市货车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申请,货车车主通过书面形式申请城市通行证,公安机关将申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存档;
步骤二,审核,公安机关对通行证申请进行审核,裁定合格后签发通行证并在系统备案生成电子通行证;
步骤三,采集,利用安装于道路与路口中的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实时采集过往车辆的信息;
步骤四,区分车辆类别,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上传至车辆管理所系统中,判断该车是否为货车,更近一步地,判断车辆为非货车,直接结束命令,判断车辆为货车后进行如下操作:
操作一,将该货车信息与通行证管理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库对比,是否具有通行证;
操作二,具有通行证的则检查通行证是否过期,不具有通行证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其中,通行证是否过期检查包括以下情况:
情况一,对于过期的通行证,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
情况二,对于未过期的通行证,查询其通行证所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是否一致,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一致的,则结束命令,规定的线路与车辆行驶线路不一致的,则将车辆信息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其中,录入违章系统中筛选的车辆进行如下处理:
S1,将违章筛选后的车辆信息进行二次筛选;
S2,二次筛选后的车辆信息集成指挥平台进行终审;
S3,终审完成后将车辆信息录入违法处理数据库;
S4,向违法车辆车主发出处罚通告,告知车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通行证管理网络系统和车辆管理所系统为现有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程序自动比对电子警察、卡口、礼让行人设备的过车数据稽查闯禁区的大货车,交警部门的日常工作重心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处理问题之上,通过电警、卡口和礼让行人设备对城区禁行路段布控,实现大货车闯禁区全天候24小时跟踪、监管、处置,不放过一辆不按预定路线行驶的“问题车”,降低大货车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很好的完善了“发现-处置-溯源-优化”的闭环 ,让数据帮助警务活动做思考和决策更加高效的去安排勤务和警力,实现违法数据的交互共享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货车路面巡查警力投入大,无法做到24小时监管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大货车因为超载,速度过快,视觉盲区较大等原因在主城区引发的亡人事故居高不下。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09:5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5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