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50/26 G06Q10/10 G06F16/2458
1.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
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包括:
对来自多种应用的政务申请信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受理平台可以识别的数据信息;
将所述数据信息按照政务申请信息的预设审核规则中的对比项进行拆分,并与所述对比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得到可以受理的受理处理结果,否则,向所述应用反馈不可受理的处理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应用获取输入的所述政务申请信息的处理进度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中获得相应的查询结果;
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并反馈给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包括:
对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与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包括:
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至少一个查询结果为没有处理完毕或者校验不通过,则反馈审核不通过的查询结果;
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全部查询结果均为处理完毕并校验通过,则反馈审核通过的查询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需要审核处理的不同类型业务,并行分发到资质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发证信息分发到电子证照平台;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邮寄服务分发到相应的物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采用密钥对进行安全加密后,发送到政务网。
9.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分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10.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层,用于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服务层,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数据层,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资源层,用于为所述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容错处理、网络安全以及与政务网通信。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作为承载其改革措施落地的重要场域,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各地方政府均先后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将所有的部门集中到一个政务服务大厅,各部门在大厅设立办事窗口、办理各自职能范围内各项业务,实现了“一站式”部门专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众办事难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政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数量均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办理事项的热度不一,特定事项需在主管部门或特定窗口办理,窗口排队时间差异化大;各地区政务建有收件中心,审批和服务事项收件中心受理后需在在各部门业务系统中进行二次录入。
为深入贯彻响应“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进优化各类审批服务,简化办事审批程序、缩短办理时限。传统的“部门专窗”模式存在一些缺陷,窗口排队时间因办理事项热度不同差异化很大,不利于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务服务系统没有统一完整的系统实现信息流转,办理事项需二次录入,加大工作量,且服务中心缺乏各部门业务办理的各种数据信息,无法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高效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
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可选的,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包括:
对来自多种应用的政务申请信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受理平台可以识别的数据信息;
将所述数据信息按照政务申请信息的预设审核规则中的对比项进行拆分,并与所述对比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得到可以受理的受理处理结果,否则,向所述应用反馈不可受理的处理结果。
可选的,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需要审核处理的不同类型业务,并行分发到资质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发证信息分发到电子证照平台;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邮寄服务分发到相应的物流系统。
可选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应用获取输入的所述政务申请信息的处理进度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中获得相应的查询结果;
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并反馈给用户。
可选的,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包括:
对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与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包括:
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至少一个查询结果为没有处理完毕或者校验不通过,则反馈审核不通过的查询结果;
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全部查询结果均为处理完毕并校验通过,则反馈审核通过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采用密钥对进行安全加密后,发送到政务网。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分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层,用于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服务层,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数据层,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资源层,用于为所述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容错处理、网络安全以及与政务网通信。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从而实现政务信息的高效处理。
图1是本发明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的一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政务服务信息的一具体实现实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
步骤12,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步骤13,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该实施例中,通过对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时,可以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平行处理政务信息,从而提高了政务信息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12可以包括:
步骤121,对来自多种应用的政务申请信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受理平台可以识别的数据信息;
步骤122,将所述数据信息按照政务申请信息的预设审核规则中的对比项进行拆分,并与所述对比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得到可以受理的受理处理结果,否则,向所述应用反馈不可受理的处理结果。
该实施例中,相关人员可通过多种应用(例如、网上办事大厅、移动APP平台)将政务申请信息发送到一窗综合受理平台,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对这些相关人员提交的政务申请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受理平台可以识别的数据信息;当然,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自助便民服务终端、一窗受理综合窗口等终端设备,将政务信息发送到一窗综合受理平台,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对来自这些终端的政务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得到受理平台可以识别的数据信息。
这里的格式转换,比如对数据信息按照相应的协议转换方法进行数据包的解包。
具体来说,例如,社会众、企业或者相关从业人员可通过系统在线预约登记、并将相关材料报送至一窗综合受理窗口,申请人在窗口进行业务申请、递交材料、受理人员收件并核验申请材料,窗口人员通过系统核对相关材料后当场办结或提交信息至一窗综合受理平台,系统将相关数据流转至相应的部门业务系统。在同一时间段多个部门的业务受理人员通过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可直接办理对应的事项,实现并行办理。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13可以包括:
步骤131,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需要审核处理的不同类型业务,并行分发到资质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步骤132,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发证信息分发到电子证照平台;
步骤133,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邮寄服务分发到相应的物流系统。
该实施例中,若受理处理结果为可以受理,则该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将相关政务申请信息并行分发给资质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等;例如,对于企业办理企业资质的政务申请来说,企业通过一窗受理综合窗口提交企业资质认证的申请信息,若受理通过,将相关申请信息中需要资质管理业务系统审核的信息,分发给资质管理业务系统进行审核,将需要审批的信息分发给智能化审批系统进行审批,将相关人员执行资格审批或者审核的信息分发给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并将相关可以与其它系统共享的信息分发到数据共享交换系统进行处理;进一步的,还可以将与证照相关的申请信息分发到电子证照平台进行处理;进一步的,还可以将与邮寄相关的申请信息分发到物理系统进行处理;这样,资质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可以并行处理相关系统,提高了政务信息的处理效率。
相应的,社会众也可以将自己欲申请的相关执业申请信息提交到该一窗综合受理平台进行受理处理,该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并进一步将相关申请信息并行分发到上述各系统进行并行处理,从而可以提高该申请信息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4,将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该实施例中,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等数据库集成在一个系统平台中,从而为上述各系统的业务的并行处理提供了信息存储资源。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5,通过所述应用获取输入的所述政务申请信息的处理进度查询请求;
步骤16,根据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中获得相应的查询结果;
步骤17,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并反馈给用户。
该实施例中,该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系统,还具有供各用户进行对其申请的政务信息的处理进度进行查询的功能,该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在获得用户的处理进度查询请求后,将该请求所请求的信息直接分发到相应的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进度查询,若该请求的信息涉及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则将该请求的信息并行分发到该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查询处理,最终将各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反馈给用户。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步骤17可以包括:
步骤171,对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与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步骤172,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172中,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721,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至少一个查询结果为没有处理完毕或者校验不通过,则反馈审核不通过的查询结果;
步骤1722,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全部查询结果均为处理完毕并校验通过,则反馈审核通过的查询结果。
该实施例中,若该请求的信息涉及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则该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将各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合并处理,并一起反馈给用户。例如,智能化审批系统返回的结果为审批通过,资质管理业务系统返回的结果为审核通过,社会保险核验系统返回的结果为核验通过,则向用户返回政务信息申请通过的查询结果。否则,向用户返回政务信息申请不通过的查询结果,具体的,还可以将智能化审批系统的审批进展状态和/或不通过的原因,资质管理业务系统的进展状态和/或不通过的原因,社会保险核验系统的进展状态和/或不通过的原因,返回给用户。
本发明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8,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采用密钥对进行安全加密后,发送到政务网。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基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的新型政务服务方法提出建立综合的一窗受理的服务系统,设立统一的窗口受理界面,
系统包含查询类、证明类、办理类、缴费类等各种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将不同信息系统、通过与资质管理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等系统对接;
并通过建立人才库、法人库、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基础数据库形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调用,提供线上统一申报+线下一窗受理的双向办理,形成两个办理入口、一个后台的闭环应用。
通过线下一窗办理业务,社会众、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可通过系统在线预约登记、并将相关材料报送至一窗综合受理窗口;
申请人在窗口进行业务申请、递交材料、受理人员收件并核验申请材料,窗口人员通过系统核对相关材料后当场办结或提交信息至服务系统,系统将相关数据流转至相应的部门业务系统;
在同一时间段多个部门的业务受理人员通过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可直接办理对应的事项,实现并行办理;
移动APP平台或者自助便民服务终端进行业务事项的登记预约及事项办理。申请后的事项经由一窗综合受理系统平台将需受理的事项分发到相关的受理、审核部门。各部门的受理人员通过在其各自的业务系统受理审核后将结果反馈到平台,社会众、从业人员、企业可在系统平台上查看事项办理详情、进度;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基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公众或企业申请单独的审批事项办理或联合审批事项无需跑多个部门,在综合受理窗口提供受理清单上所列的资料即可办件,随后即可等待结果,通过系统可了解事项办理进度。
从一个窗口仅能办理本部门的几项业务变成一个窗口可以办理所有部门的所有业务,实现窗口受理全面化、综合化、统一化办理,既解决了窗口事项受理时间差异明显以及业务量少无法关闭窗口的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各种事项办理运行所需的成本,事项办理流程变的简单易操作。通过与电子证照平台对接,实现电子证照的办理、查询、验证、授权管理等操作,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多类型电子证照的统一管理。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的实例中,企业资质延续业务流程所示,建筑业资质延续事项办理,企业法人通过一窗综合受理平台申请事项办理并根据提示提交相关资料,事项通过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受理后自动进行信息核对查看办理材料的完整性,若材料完整符合办件要求进行业务登记,将材料中的营业执照信息移交至智能化审批系统进行核验,从业人员社会保险信息移交至社会保险核验系统进行人员信息查验,将企业资质信息移交至资质管理业务系统进行查验。系统查验后将结果反馈到一窗综合受理平台,法人可通过平台了解办理进度、办理结果,查询证书信息。一窗综合受理平台可通过反馈信息基于EMS服务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的数据共享,颁发证书。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装置40,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
处理模块42,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分发模块43,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可选的,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包括:
对来自多种应用的政务申请信息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受理平台可以识别的数据信息;
将所述数据信息按照政务申请信息的预设审核规则中的对比项进行拆分,并与所述对比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得到可以受理的受理处理结果,否则,向所述应用反馈不可受理的处理结果。
可选的,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需要审核处理的不同类型业务,并行分发到资质管理业务系统、智能化审批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人员执业资格管理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发证信息分发到电子证照平台;
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中的邮寄服务分发到相应的物流系统。
可选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应用获取输入的所述政务申请信息的处理进度查询请求;
根据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中获得相应的查询结果;
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并反馈给用户。
可选的,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包括:
对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进行与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根据所述运算结果,得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包括:
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至少一个查询结果为没有处理完毕或者校验不通过,则反馈审核不通过的查询结果;
若所述运算结果表示全部查询结果均为处理完毕并校验通过,则反馈审核通过的查询结果。
可选的,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采用密钥对进行安全加密后,发送到政务网。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政务服务信息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层,用于获取至少一种政务申请信息,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受理处理结果;
服务层,用于将所述受理处理结果,按业务类型并行分发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并行处理所述至少一个政务申请信息的受理处理结果;
数据层,用于对所述政务申请信息、受理处理结果以及多个政务信息处理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其中,存储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库、人员库、电子证件库、档案库、政务服务事项库中的至少一个;
资源层,用于为所述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容错处理、网络安全以及与政务网通信。
该系统还可以包括:门户层以及用户层,该系统采用统一注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分级处理的服务模式,整体架构自下而上分为基础设施层(即上述的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门户层及用户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政务网、计算资源等基础设施;
数据层包括平台建立的企业库、人员库等资源库,为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支撑、资源检索、交换等服务;服务层主要实现数据查询、共享、交换及综合受理等功能;
应用层指平台提供的各种通用化服务,包括登记预约、登记申请、资料预审、证书查验、进度查询等;
用户层包括企业法人/个人、综合窗口人员、部门审批人员、综合窗口管理人员等。
本系统通过与电子证照平台对接,实现电子证照的办理、查询、验证、授权管理等操作,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多类型电子证照的统一管理。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解决窗口排队时间差异化大的问题,优化行政资源配置,通过综合受理窗口将事项由一对一处理模式变成一对多的处理模式,既解决了传统部门设窗业务忙闲不均和业务量少无法关闭窗口的问题,又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同时众、企业办事更加容易操作。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数据接口服务化实现多个系统间数据库的互通共享,打通了部门审批业务系统与政务网的通道,实现法人库、人口库、事项办理库、信用库等基础数据库与政务网实现实时共享交换。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与电子证照系统、EMS服务系统对接,将资质办理、智能审批等相关事项汇总在一个平台,打造一窗受理化标准办公体系,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复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增加事项办理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并对监管人员审核过程、意见、结果进行存档,公众办理事项的进度、办理的过程、办理的结果可以在系统上查看,随时了解事项办理的情况,一厅式办公、一站式办理的模式最终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交一次资料、跑一次路”,极大地提高了政务信息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03:3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