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50/30 G06Q50/10 G06K7/14
1.一种用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的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路畅行码管理模块:用于对铁路畅行码进行统一管理,所述铁路畅行码为一个唯一的字符串ID,所述字符串ID包含字段:后台关联畅行码显示的内容、畅行码批次号、畅行码类型、路局、车底号、车厢号、席位号、席位类型及有效期;
激活服务模块:用于通过识别所述铁路畅行码,接收在途服务功能请求,激活在途服务功能,开启重点旅客服务功能;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用于在线填写重点旅客需求申请,并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提交所述重点旅客需求申请;
重点旅客查询模块:用于查看所述重点旅客需求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2.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的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标记步骤:采用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对所述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所述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所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所述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已购车票旅客;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步骤:重点旅客通过终端设备识别设置于车厢座席的所述铁路畅行码,激活进入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所述旅客通过所述畅行码服务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步骤:所述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推送所述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所述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发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通知,实现所述重点旅客的服务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标记步骤还包括:
登录方式选择步骤:所述铁路畅行码系统自动判断所述铁路畅行码是否与所述重点旅客座位信息绑定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步骤具体包括:
乘车信息填写步骤:填写所述重点旅客的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座位号及到达站信息;
旅客信息填写步骤:填写所述重点旅客相关个人信息;
服务需求填写步骤:填写所述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包括:呼叫乘务员、出站服务需求;所述出站服务需求通过所述铁路畅行码系统推送给铁路客管系统签收后,所述铁路客管系统协助完成所述出站服务需求;
进度查询步骤:所述重点旅客查看当日车次的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5.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铁路终端旅客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标记模块:列车服务人员采用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对所述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所述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所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所述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及孕妇已购车票旅客;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重点旅客通过终端设备识别设置于车厢座席的所述铁路畅行码,激活开启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所述旅客通过所述畅行码服务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模块:所述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推送所述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所述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发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通知,实现所述重点旅客的服务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还包括:
登录方式选择模块:所述铁路畅行码系统自动判断所述铁路畅行码是否与所述重点旅客座位信息绑定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具体包括:
乘车信息填写模块:填写所述重点旅客的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座位号及到达站信息;
旅客信息填写模块:填写所述重点旅客相关个人信息;
服务需求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包括:呼叫乘务员、出站服务需求,所述出站服务需求通过所述铁路畅行码系统推送给铁路客管系统签收后,所述铁路客管系统协助完成所述出站服务需求;
进度查询模块:所述重点旅客查看当日车次的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8.一种站车交互终端设备,采用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包括站车交互APP,所述站车交互APP包括:
重点旅客标记模块:用于对所述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所述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所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
重点旅客申请受理模块:用于接受所述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并判断是否受理所述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本申请涉及铁路客运服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系统及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铁路越来越成为老百姓出行的首选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尤其是重点旅客的出行服务。铁路部门提供重点旅客预约服务。
重点旅客预约是中国铁路部门提供的一项服务,受理依靠轮椅、担架等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等已购车票旅客服务需求,为其提供优先进站、协助乘降、便利出站等服务。
但目前,重点旅客预约服务更多的是体现在乘车前及到站后的一些服务,对于旅客的在途服务有所欠缺。重点旅客的在途服务仍然依赖于列车乘务员对每节车厢的观察,这大大增加了乘务员的工作,同时容易造成部分重点旅客的实际需求得不到受理。因此,对于重点旅客乘车前、乘车中以及到站后的全流程服务受理需要更进一步的优化。
基于在途重点旅客服务功能的日益强烈的智能化需求,目前的重点旅客服务功能仍然存在无法统一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及客户体验不佳的现实问题,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全网统一服务的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系统及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可以实现铁路重点旅客服务功能的统一管理及自动化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的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包括:
铁路畅行码管理模块:用于对铁路畅行码进行统一管理,铁路畅行码为一个唯一的字符串ID,字符串ID包含字段:后台关联畅行码显示的内容、畅行码批次号、畅行码类型、路局、车底号、车厢号、席位号、席位类型及有效期;
激活服务模块:用于通过识别铁路畅行码,接收开启在途服务功能请求,激活在途服务功能,开启重点旅客服务功能;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用于在线填写重点旅客需求申请,并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提交重点旅客需求申请;
重点旅客查询模块:用于查看重点旅客需求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采用上用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的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包括:
预标记步骤:列车服务人员采用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对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已购车票旅客;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步骤:重点旅客通过终端设备识别设置于车厢座席的铁路畅行码,激活开启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旅客通过畅行码服务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步骤: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推送重点旅客服务申请,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发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通知,实现重点旅客的服务需求。
优选地,上述预标记步骤还包括:
登录方式选择步骤:铁路畅行码系统自动判断铁路畅行码是否与重点旅客座位信息绑定标记。
优选地,上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步骤具体包括:
乘车信息填写步骤:填写重点旅客的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座位号及到达站信息;
旅客信息填写步骤:填写重点旅客相关个人信息;
服务需求填写步骤:填写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包括:呼叫乘务员、出站服务需求;出站服务需求通过铁路畅行码系统推送给铁路客管系统签收后,铁路客管系统协助完成出站服务需求;
进度查询步骤:重点旅客查看当日车次的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采用如上所述铁路终端旅客服务方法,包括:
预标记模块:列车服务人员采用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对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及孕妇已购车票旅客;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重点旅客通过终端设备识别设置于车厢座席的铁路畅行码,激活开启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旅客通过畅行码服务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模块: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推送重点旅客服务申请,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发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通知,实现重点旅客的服务需求。
优选地,上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还包括:
登录方式选择模块:铁路畅行码系统自动判断铁路畅行码是否与重点旅客座位信息绑定标记。
优选地,上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具体包括:
乘车信息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的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座位号及到达站信息;
旅客信息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相关个人信息;
服务需求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包括:呼叫乘务员、出站服务需求;出站服务需求通过铁路畅行码系统推送给铁路客管系统签收后,铁路客管系统协助完成出站服务需求;
进度查询模块:重点旅客查看当日车次的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车交互终端设备,采用如上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包括站车交互APP,站车交互APP包括:
重点旅客标记模块:用于对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
重点旅客申请受理模块:用于接受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并判断是否受理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相比于相关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重点服务功能通过每节车厢铁路畅行码的自动方式进行服务响应,不但提升了列车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操作成本,同时提高了旅客对于铁路在途服务的体验,体现出智慧高铁、数字化高铁的智能化服务能力;
2)本发明提供基于畅行码的使用方便快捷和生活服务场景广泛应用等特性,通过列车座椅扶手的铁路畅行码为在途重点旅客服务入口,实现铁路场景下的全路列车重点旅客服务能力。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服务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服务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信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服务提交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服务提交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站车交互APP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站车交互APP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服务单受理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服务单受理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出站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重点旅客出站服务单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中:
预标记模块10;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20;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模块30;
81、处理器;82、存储器;83、通信接口;80、总线。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发明旨在为重点旅客提供在途服务功能,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等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等已购车票旅客。列车长通过站车交互设备对重点旅客进行功能标记,成功后将重点旅客信息传输至铁路畅行码系统服务后台,旅客通过扫码座位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后,系统自动判断识别并在旅客端显示重点旅客服务,旅客可以就重点旅客服务信息和列车长进行交互。提升了重点旅客在途服务的出行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的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包括:
铁路畅行码管理模块:用于对铁路畅行码进行统一管理,铁路畅行码为一个唯一的字符串ID,字符串ID包含字段:后台关联畅行码显示的内容、畅行码批次号、畅行码类型、路局、车底号、车厢号、席位号、席位类型及有效期;
激活服务模块:用于通过识别铁路畅行码,接收开启在途服务功能请求,激活在途服务功能,开启重点旅客服务功能;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用于在线填写重点旅客需求申请,并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提交重点旅客需求申请;
重点旅客查询模块:用于查看重点旅客需求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采用上述用于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的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预标记步骤S10:列车服务人员采用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对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已购车票旅客;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步骤S20:重点旅客通过终端设备识别设置于车厢座席的铁路畅行码,激活开启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旅客通过畅行码服务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步骤S30: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推送重点旅客服务申请,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发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通知,实现重点旅客的服务需求。
优选地,上述预标记步骤S10还包括:
登录方式选择步骤:铁路畅行码系统自动判断铁路畅行码是否与重点旅客座位信息绑定标记。
优选地,上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步骤S20具体包括:
乘车信息填写步骤:填写重点旅客的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座位号及到达站信息;
旅客信息填写步骤:填写重点旅客相关个人信息;
服务需求填写步骤:填写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包括:呼叫乘务员、出站服务需求;出站服务需求通过铁路畅行码系统推送给铁路客管系统签收后,铁路客管系统协助完成出站服务需求;
进度查询步骤:重点旅客查看当日车次的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铁路畅行码采用二维码实现方式,二维码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已经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移动支付、票务服务、扫码点餐、快递物流、库存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列车座椅二维码有效拉近了铁路与旅客的服务距离,旅客扫码即可根据其席位和身份信息开展“点对点”服务。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铁路畅行码采用并不限于二维码实现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畅行码实现方式,包括采用扫码生物信息、图像、面部识别、语音、图形及字符等多种方式;
1、如图2所示,重点旅客在途服务受理技术方案
(1)列车长通过站车交互终端标记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并同步至畅行码服务系统;
(2)旅客扫码列车扶手上的二维码,畅行码系统可以自动判断该二维码是否被标记为重点旅客;
(3)旅客选择进入重点旅客服务页;
(4)填写在途服务需求单,并提交;
(5)畅行码服务系统接收到旅客提交的重点旅客在途服务单,将信息发送至站车交互终端;
(6)列车长可以通过站车交互终端查看并接收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单,完成服务。
如图3和图4所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依靠轮椅、担架等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等已购车票旅客。列车长通过站车交互APP重点旅客功能标记,成功后将重点旅客信息传输至畅行码服务后台。
旅客通过扫码座位扶手上的二维码后,系统自动判断识别并在旅客端显示重点旅客服务,这时旅客可以就重点旅客服务信息和列车长进行交互。提升了重点旅客在途服务的出行体验。
旅客在扫码使用重点旅客服务,系统将先验证当前作为是否为重点旅客,如果不是重点旅客,呼叫服务按钮和提交按钮不可使用。
目前只有乘务员使用站车系统标记该座位为重点旅客座位后,旅客扫对应的畅行码,才能正常使用该服务。
该功能也是只能扫码后才能使用。如果旅客直接进来的,将不能使用该项功能。
如图5所示,如果是重点旅客,按钮为可操作状态。并可以使用该项服务。
如图6和图7所示,选择对应服务后,填写数据点击按钮,成功后将会进入进度插叙页面。旅客取消重点旅客需求时,系统自动将取消的消息同步到站车交互终端,并以消息提醒的方式通知列车长。
如图8和图9所示,列车长登录站车交互终端,标记重点旅客:旅客要想通过扫码提交重点旅客需求,需要在站车交互端进行标记。标记方法:在席位管理页面到该旅客对应的席位;点击该席位,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重点旅客】;在弹出的类型中选择对应的类型;弹出标记成功提示即代表标记成功。
如图10和图11所示,重点旅客服务单:点击任一行数据进入详情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受理】或者【不受理】。操作成功后,会显示操作人信息。
2、如图12所示,重点旅客出站服务受理技术方案
(1)列车长通过站车交互终端标记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并同步至畅行码服务系统;
(2)旅客扫码列车扶手上的二维码,畅行码系统可以自动判断该二维码是否被标记为重点旅客;
(3)旅客选择进入重点旅客服务页;
(4)填写在途服务需求单,并提交;
(5)畅行码服务系统接收到旅客提交的重点旅客出站服务单,将信息发送至客管系统;
(6)客管系统签收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单,待旅客到站后完成出站服务。
重点旅客出站服务单由旅客预约出站服务后,相关信息会由畅行码系统推送到客管系统,由客运站签收。
如图13所示,为重点旅客出站服务单列表页。条件检索区域:服务单号、始发日期、始发车次、旅客姓名、手机号、证件号、到达时间、渠道、服务需求、签收状态。始发日期可选择查看选择日期区间内的相关信息;服务单号、始发车次、旅客姓名、手机号、证件号输入框可模糊搜索;到达日期可选择具体日期,无默认值;渠道包括支付宝、、站车交互、12306;服务需求包括担架、轮椅、自备;签收状态包括未签收、已签收,默认未签收,可选择不同状态进行查询。列表内容区域:服务单号、服务项名、服务需求、始发车次、始发日期、车厢席位号、旅客姓名、性别、证件号、渠道、到达站、到达时间、备注、签收。签收功能的列表页上方有“批量签收”按钮,签收多条信息时可点击选择指定行第一列的多选框,然后点击表格上方的“批量签收”按钮;签收单条信息时可点击指定行内签收列的“签收”按钮,签收后列表“签收”列显示签收人和签收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采用如上所述铁路终端旅客服务方法,如图14所示,包括:
预标记模块10:列车服务人员采用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对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重点旅客包括:依靠轮椅、担架辅助器具旅行的老年、伤病、残疾及孕妇已购车票旅客;
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20:重点旅客通过终端设备识别设置于车厢座席的铁路畅行码,激活开启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旅客通过畅行码服务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受理模块30: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向站车交互终端设备推送重点旅客服务申请,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发出重点旅客服务受理通知,实现重点旅客的服务需求。
优选地,上述预标记模块10还包括:
登录方式选择模块:铁路畅行码系统自动判断铁路畅行码是否与重点旅客座位信息绑定标记。
优选地,上述重点旅客服务预约模块20具体包括:
乘车信息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的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座位号及到达站信息;
旅客信息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相关个人信息;
服务需求填写模块:填写重点旅客服务需求,包括:呼叫乘务员、出站服务需求;出站服务需求通过铁路畅行码系统推送给铁路客管系统签收后,铁路客管系统协助完成出站服务需求;
进度查询模块:重点旅客查看当日车次的重点旅客服务申请提交记录及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车交互终端设备,采用如上铁路重点旅客服务方法,站车交互终端设备包括站车交互APP,站车交互APP包括:
重点旅客标记模块:用于对重点旅客的座位信息与铁路畅行码进行绑定标记,并同步到铁路畅行码服务系统的后台;
重点旅客申请受理模块:用于接受重点旅客服务申请,并判断是否受理重点旅客服务申请。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铁路在途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铁路在途重点旅客服务方法。
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8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2。
存储器82可以用来存储或者缓存需要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81所执行的可能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处理器8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8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铁路补票升席方法。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83和总线80。其中,如图15所示,处理器81、存储器82、通信接口83通过总线8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00:1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