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及系统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611236610.7
  • 20161228
  • CN108256928A
  • 20180706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安龙健;高志刚;魏贺生;张琪;李瑞英;周松林;张玉魁
  • G06Q30/04
  • G06Q30/04 G06Q40/00

  •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甲18号航天信息园
  • 北京(11)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郭一斐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包括:代开窗口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号将开票数据导入开票终端;开票终端访问税控服务器,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将开票信息上传至税控服务器;税控服务器处理开票数据,并将开票申请以队列方式转发至开票终端对应的金税盘;金税盘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交互处理开票申请和保存已经开具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以及开票终端开具和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多个金税盘以金税盘组的方式集中管理,实现了“一盘多终端”的模式,通过提升金税盘使用率提高开票效率;终端与金税盘分离,减少了设备插拔对金税盘串口的损耗。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代开窗口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将开票数据导入开票终端;

开票终端访问税控服务器,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将开票信息上传至税控服务 器;

税控服务器处理开票数据,并将多个开票终端的开票申请以队列方式转发至开票终端 对应的金税盘;

金税盘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交互处理开票申请和保存已经开具 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以及

开票终端开具和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票终端通过税务局内网访问税控服务 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票终端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 前,开票终端访问防伪税控系统,查询开票申请数据的真实性,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48个金税盘,并且1 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20个税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金税盘可以同时使用,并且开票速度 最低为50秒/盘。

7.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开票终端、 税控服务器和金税盘,

所述开票终端,用于写入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访问税控服务器,向税控服务器提交 开票申请,将开票信息上传至税控服务器;开具和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 库;

所述税控服务器,用于处理开票数据,并将多个开票终端提交的开票申请以队列的形 式转发至其对应的金税盘;与金税盘交互处理开票申请并保存已经开具的发票数据;

所述金税盘,用于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交互处理开票申请和保 存已经开具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开票终端通过税务局内网访问税控服务 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开票终端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 前,开票终端访问防伪税控系统,查询开票申请数据的真实性,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48个金税盘,并且1 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20个税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金税盘可以同时使用,并且开票速度 最低为50秒/盘。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开增值税发票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 值税发票的方法及系统。

在现有的专利发明中,专利一种增值税发票自助代开的方法,提供一种利用SOI系 统整合技术、计算机光电识别技术、打印机切刀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在纳税人在自 助终端上自助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法,减轻了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专利一种增 值税代开的方法及装置,提供一种提前通过网络向税局申请代开增值税发票,税局工作人 员审核通过后,纳税人携带相关材料到税局大厅换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以提高代开效率, 减少纳税人排队等候时间。

专利一种增值税发票自助代开的方法使用自助终端代开,能够一定程度减轻代开 窗口的压力,但价格昂贵且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操作培训;专利一种增值税代开的方法及装 置通过网络申请、窗口代开的方式,也能一定程度减轻代开窗口的压力,但需要税局新增网 络申请审批岗,且对纳税人来说只是将原大厅申请转为了网络申请,并没有减轻纳税人负 担。另外,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均以单机版代开软件为基础,为单机版代开软件的其他形态, 还应用老的“一盘一终端”、“盘机未分离”模式,即一个金税盘对应一个开票终端,开票终端 直接连接金税盘的模式,无对“一盘多终端”,即一个金税盘可以有多个开票终端模式的相 关描述。不能解决开票时间长,减少排队时间,提高开票效率的目的。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一盘多终端”的开票方式,实现多终端、大票量和高速度的开 具增值发票,满足集团企业客户多终端、大票量和高速度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 税发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代开窗口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号将开票数据导入开票终端;

开票终端访问税控服务器,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将开票信息上传至税控 服务器;

税控服务器将多个开票终端的开票申请以队列方式转发至开票终端对应的金税 盘;

金税盘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交互处理开票申请和保存已经 开具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以及

开票终端开具和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库。

优选地,其中开票终端通过税务局内网访问税控服务器。

优选地,其中在开票终端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前,开票终端访问防伪税控 系统,查询开票申请数据的真实性,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

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48个金税盘,并且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20个 税号。

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

优选地,其中多个金税盘可以同时使用,并且开票速度最低为50秒/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所 述系统包括:开票终端、税控服务器和金税盘,

所述开票终端,用于写入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访问税控服务器,向税控服务器 提交开票申请,将开票信息上传至税控服务器;开具和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 数据库;

所述税控服务器,用于将多个开票终端的开票申请以队列方式转发至开票终端对 应的金税盘

所述金税盘,用于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交互处理开票申请 和保存已经开具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

优选地,其中开票终端通过税务局内网访问税控服务器。

优选地,其中在开票终端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前,开票终端访问防伪税控 系统,查询开票申请数据的真实性,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

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48个金税盘,并且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20个 税号。

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

优选地,其中多个金税盘可以同时使用,并且开票速度最低为50秒/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多个金税盘以金税盘组的形式集中部署在后台,通过管理 软件来实现访问不同的金税盘,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国家税务局业务通办窗口办理不同业务 时,金税盘插拔识别时间过长导致排队的问题,而且可以节约金税盘的使用成本,减少资源 浪费。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1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实现多终端、大票量 和高速度的代开增值税发票。

3.代开人员在发票发售窗口领取纸质发票后,使用管理软件将纸质发票对应的电 子发票号码读取到税控专用设备中,以解决金税盘集中后纸质发票流转的问题。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100的结构示 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纸质发票流转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400的流程图; 以及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 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且完全地公开本 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 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 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 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100的结构示 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100包括:开票终端101、税控服 务器102和金税盘103。优选地,所述开票终端101用于写入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访问税 控服务器102,向税控服务器102提交开票申请,将开票信息上传至税控服务器102;开具和 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库。优选地,其中开票终端101通过税务局内网访 问税控服务器102。优选地,其中在开票终端向税控服务器102提交开票申请前,开票终端访 问防伪税控系统,查询开票申请数据的真实性,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

优选地,所述税控服务器102用于处理开票数据,并将多个开票终端的开票申请以 队列方式转发至开票终端对应的金税盘;与金税盘103交互处理开票申请并保存已经开具 的发票数据。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48个金税盘,并且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20 个税号。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优选地,其中多个金税盘可以同 时使用,并且开票速度最低为50秒/盘。

优选地,所述金税盘103用于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102交互 处理开票申请和保存已经开具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 所示,将金税盘以盘组的形式集中部署,使用通用服务器和管理软件统一管理金税盘及处 理开票数据。金税盘负责税控部分核心业务数据的管控、加解密和存储;通用服务器上安装 管理软件,负责对开票请求的受理、管理等功能。纳税人在征税窗口预缴税款后,到代开窗 口换开增值税发票,代开窗口操作员将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导入终端代开软件开具发 票。各代开窗口终端代开软件通过税局内网访问安装有管理软件的通用服务器,服务器通 过管理软件访问金税盘并处理各代开窗口的开票数据,从而实现多终端、大票量、高速度代 开增值税发票。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纸质发票流转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税局代开窗口 “开票员”向发票发售窗口“发售员”申请领用发票;“申请通过后,“发售员”操作防伪税控局 端系统进行发票发售操作,防伪税控局端系统通过一体化发售功能读取征管系统票源信息 进行发票发售,发售成功后防伪税控局端系统保存发票发售信息并将发票发售信息同步至 统一受理系统;“发售员”将发票电子号码段对应的纸质发票发售给“开票员”;“开票员”领 取纸质发票后,将纸质发票对应的电子号码段录入开票终端,开票终端将电子号码段上传 至税控服务器,税控服务器连接统一受理系统校验电子号码段是否正确,比对一致后,将纸 质发票对应的电子号码写入金税盘中。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400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所述使用金税盘组代开增值税发票的方法400从步骤401处开始,在步骤401代 开窗口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完税凭证号将开票数据导入开票终端。

优选地,在步骤402开票终端访问税控服务器,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将开 票信息上传至税控服务器。优选地,其中开票终端通过税务局内网访问税控服务器。优选 地,其中在开票终端向税控服务器提交开票申请前,开票终端访问防伪税控系统,查询开票 申请数据的真实性,并接收和显示查询结果。

优选地,在步骤403税控服务器处理开票数据,并将多个开票终端的开票申请以队 列方式转发至开票终端对应的金税盘。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48个金税盘,并 且1个金税盘组能够支持20个税号。优选地,其中1个金税盘能够支持200个开票终端。优选 地,其中多个金税盘可以同时使用,并且开票速度最低为50秒/盘。

优选地,在步骤404金税盘对对应的开票申请进行验证,与税控服务器交互处理开 票申请和保存已经开具的发票数据,并返回成功标志。

优选地,在步骤405开票终端开具和打印发票,并将发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库。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代开增值税发票整体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代开 增值税发票之前,需要对发票数据进行同步。征管系统将发票数据推送至防伪税控系统;防 伪数控系统接收发票数据并保存,此时,数据同步阶段结束。在代开终端进行时, 代开终端要先对开票单据进行查询,代开终端访问防伪税控系统,防伪税控系统根据输入 条件查询单据信息的真实性,并将查询结果发送至代开终端,代开终端接收和显示单据信 息,并根据单据信息提交开票申请至服务器,服务器与金税盘交互对开票数据进行处理开 具发票,并将发票数据存至金税盘,代开终端根据服务器返回的成功标志开具并打印发票, 然后将开票数据保存至本地数据库,同时代开终端将已开发票的数据反写至防伪税控系 统,防伪税控系统接收并保存已开发票数据,至此整个代开增值税发票过程完成。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 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发明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发明的 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 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 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 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20:0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