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和装置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910976026.2
  • 20191014
  • CN110737521A
  • 20200131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朱亮;吕丽红;运朝青;范丹丹;郑军;王良;尹曙明;李强;高坚;娄珂珂;毛军礼;王兆欣;王志浩;霍永华
  • G06F9/48
  • G06F9/48 G06F9/50 G06F11/14

  • 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北坡甲9号
  • 北京(11)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张磊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和装置,涉及容灾备份的技术领域,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获取用户申请信息,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通过对多个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在运行数据有较高要求的测控系统故障时能够进行切换容灾,对运行数据正常测控,保证容灾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

获取用户申请信息,所述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

通过对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将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的运行状态都正常,则根据第一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从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所述第一历史任务的数量分配较少的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并将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链路建立信号;

根据第二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从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所述第二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建立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管控信息上传信号;

根据第三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选出所述第三历史任务的数量分配较少的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用户申请信息上传至所述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将心跳检测信号实时发送给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

接收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的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从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6.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接收仲裁中心发送的用户申请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以使所述管控系统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加载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应用数据和/或管控信息同步至第二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二任务调度中心根据同步后的应用数据和/或管控信息继续执行当前任务,所述应用数据用于完成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得到的所述当前任务,所述管控信息包括当前资源占用情况和所述管控系统中设备运行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包括:

获取当前可用资源情况;

根据所述当前可用资源情况和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得到资源预分配方案;

根据所述资源预分配方案,将当前资源进行任务规划,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

9.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申请信息,所述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通过对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10.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仲裁中心发送的用户申请信息;

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以使所述管控系统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加载配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灾备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和装置。

传统的中继卫星测控管理系统容灾备份手段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中继卫星测控管理的安全抗毁和系统容灾备份需求。

此外,容灾备份包括设备级别容灾和系统级别容灾。当前设备级的数据备份只能解决单设备数据的备份问题,而系统级别的容灾备份一般通过软件实现数据备份,仅能够在系统故障时进行切换工作,来实现容灾,而无法保障运行数据的实时备份,在如中继卫星测控管理等基于庞大运行数据的应用中无法保证测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和装置,在运行数据有较高要求的测控系统故障时能够进行切换容灾,对运行数据正常测控,保证容灾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

获取用户申请信息,所述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

通过对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将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的运行状态都正常,则根据第一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从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所述第一历史任务的数量分配较少的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并将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链路建立信号;

根据第二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从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所述第二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建立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管控信息上传信号;

根据第三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选出所述第三历史任务的数量分配较少的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用户申请信息上传至所述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通过对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将心跳检测信号实时发送给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

接收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的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从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应用于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接收仲裁中心发送的用户申请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以使所述管控系统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加载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应用数据和/或管控信息同步至第二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二任务调度中心根据同步后的应用数据和/或管控信息继续执行当前任务,所述应用数据用于完成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得到的所述当前任务,所述管控信息包括当前资源占用情况和所述管控系统中设备运行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包括:

获取当前可用资源情况;

根据所述当前可用资源情况和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得到资源预分配方案;

根据所述资源预分配方案,将当前资源进行任务规划,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其中,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申请信息,所述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通过对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所述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所述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其中,应用于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仲裁中心发送的用户申请信息;

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以使所述管控系统根据所述任务规划方案加载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和装置,仲裁中心通过用户申请信息获知任务调度中心需要执行的任务信息,对多个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在运行数据有较高要求的测控系统故障时,可选出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并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对中继卫星运行数据进行正常测控,保证容灾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流程交互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中继卫星测控领域,简单的数据级备份不能满足容灾要求,而系统级别的备份无法满足中继卫星测控领域测控数据复杂的情况,无法保证容灾可靠性。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和装置,在运行数据有较高要求的测控系统故障时能够进行切换容灾,对运行数据正常测控,保证容灾可靠性。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1,可于中继卫星测控领域实现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用户申请信息,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

这里,用户可通过终端的空间窗口获知当前资源情况,根据当前的资源情况,提出用户申请信息,并发送至仲裁中心。

步骤S104,通过对多个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106,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在实际应用的优选实施例中,仲裁中心通过用户申请信息获知任务调度中心需要执行的任务信息,对多个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在运行数据有较高要求的测控系统故障时,可选出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并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对中继卫星运行数据进行正常测控,保证容灾可靠性。

由于中继卫星测控系统具有众多的运行数据,为了保证不对任务调度中心施加过多的压力,造成运行缓慢延迟,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方法,如图2,包括:

步骤S202,对多个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

步骤S204,判断多个任务调度中心是否存在异常的运行状态。

若存在,则跳转到步骤S206。

若不存在,则跳转到步骤S208。

步骤S206,从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并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208,根据第一历史任务分配情况,挑选出被分配第一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二目标调度中心,并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如,仲裁中心历史上分配给第一任务调度中心的任务次数为2次,历史上分配给第二任务调度中心的任务次数为3次,则将当前任务分配给历史任务被分配次数较少的第一任务调度中心。

为进一步减轻所应用的任务调度中心的压力,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在建立链路和/或管控信息上传时,都可根据任务调度中心的压力情况(历史任务的分配执行情况)进行分配。

即,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管控系统建立链路时:

接收链路建立信号;根据第二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从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第二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建立链路。

其中,管控系统还根据规划方案向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建立星地链路、地面链路,同时将根据规划方案的配置加载成果,以及链路建立与否结果发送给此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在管控系统上传管控信息时:

接收管控信息上传信号;根据第三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选出第三历史任务的数量分配较少的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用户申请信息上传至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建立链路和管控信息时都根据历史任务的分配情况挑选进行工作的任务调度中心,也可只在建立链路时,挑选压力小的任务调度中心,或只在管控信息上传时挑选压力小的任务调度中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任务调度中心的状态进行检测,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还包括以下步骤:

1、将心跳检测信号实时发送给多个任务调度中心。

2、接收多个任务调度中心的反馈信号。

3、根据反馈信号知晓多个任务调度中心的运行状态,进而从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应用于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接收仲裁中心发送的用户申请信息;

步骤S304,根据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以使管控系统根据任务规划方案加载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应用在假设从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选出第一任务调度中心为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的情况下。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为了保证在当前的任务调度中心出现异常或压力负荷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无缝切换至状态良好的任务调度中心,且此调度中心能够对中继卫星的大量测控工序和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因此,上述方法还包括:

将应用数据和管控信息同步至第二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第二任务调度中心根据同步后的应用数据和/或管控信息继续执行当前任务。

或者,

上述方法还包括:

将应用数据或管控信息同步至第二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第二任务调度中心根据同步后的应用数据和/或管控信息继续执行当前任务。

其中,应用数据用于完成根据用户申请信息得到的当前任务,管控信息包括当前资源占用情况和管控系统中设备运行信息。

可知,作为目标任务调度中心的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将应用数据下发给管控中心的同时,也将之同步至第二任务调度中心。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管控系统将管控信息上传至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时,目标任务调度中心还可将管控信息同步给第二任务调度中心,以能够实现无缝切换。

其中,在中继卫星测控领域,管控系统可包括运控系统、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以及用户中心调度管控系统。与之对应的管控信息分别为上述管控系统中相应的设备运行信息以及当前资源情况。如,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和用户中心调度管控系统分别对其所在站内的设备故障信息、设备运行参数信息、设备性能信息进行上传;运控系统将资源实际占用情况进行上传。

在一些可能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中继卫星测控应用领域,步骤S304包括下列步骤:

1、获取当前可用资源情况;

2、根据当前可用资源情况和用户申请信息,得到资源预分配方案;

3、根据资源预分配方案,将当前资源进行任务规划,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

这里,任务调度中心中的规划调度系统根据用户申请信息生成用户需求,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并向任务调度中心中的资源管理系统请求当前可用资源情况,根据当前可用资源情况和用户需求,得到针对用户需求的资源预分配方案。任务调度中心按照资源预分配方案进行资源协调,并将协调后的当前资源情况发布更新到资源管理系统。规划调度系统结合用户申请,当前资源情况进行任务规划,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其中,资源预分配方案可体现为包括任务时刻、需使用的资源类型、资源名称、任务内容的系统页面的表格格式,如需9点,使用A卫星进行测控B数据、利用C信道进行传输。任务规划方案可理解为将根据资源预分配方案获得的各类x卫星,y信道等资源,分配给z系统或设备。

此外,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中的规划调度系统可将规划方案下发给相应的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运控系统、用户中心调度管控系统和余下的任务调度中心,以便各个管控系统得到其相应各种的规划参数。规划参数可理解为包括可根据规划资源进行更改的各个设备的IP地址等参数类型的系统页面表格形式。

其中,任务调度中心在任务时段向相应系统发送的任务加载命令,以使相应的管控系统按照加载命令分别根据规划参数进行参数配置和加载。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01,仲裁中心向多个任务调度中心发送心跳检测信号。

步骤S402,多个任务调度中心根据心跳检测信号向仲裁中心发送反馈信号。

步骤S403,仲裁中心根据反馈信号选出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404,若多个任务调度中心的状态都正常,则仲裁中心根据第一历史任务分配情况,挑选出被分配第一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405,仲裁中心向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或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发送用户申请。

步骤S406,任务调度中心(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或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用户申请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规划方案。

步骤S407,任务调度中心(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或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将规划方案和加载命令发送至管控系统。

其中,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将接收到的规划参数在任务时段按照规划资源加载到对应的设备或软件系统中进行配置;运控系统将在任务时段按照接收到的规划参数对中继卫星资源实施配置调整;其余任务调度中心将接收(同步)到的规划参数(应用数据)在任务时段按照规划方案,将资源加载到对应的设备或软件系统中进行配置。

步骤S408,任务调度中心(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或第二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将应用数据同步至其余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409,管控系统根据加载命令配置加载规划方案里的规划参数。

步骤S410,管控系统将链路建立信号发送至仲裁中心。

步骤S411,仲裁中心根据第二历史任务分配情况,挑选出第二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412,仲裁中心向管控系统发送链路建立指令。

步骤S413,管控系统根据规划方案建立与任务调度中心(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之间的链路。

步骤S414,管控系统并在链路完成及配置结束时,发送配置完成信号至任务调度中心(第三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这里,其余任务调度中心、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和运控系统根据规划方案建立星地链路和地面链路,进行网络开通,将配置结果反馈给任务调度中心的规划调度系统。

步骤S415,管控系统发送管控信息上传信号给仲裁中心。

步骤S416,仲裁中心根据第三历史任务分配情况,挑选出被分配第三历史任务数量较少的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步骤S417,仲裁中心发送管控信息上传指令给管控系统。

步骤S418,管控系统向任务调度中心(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上传管控信息。

这里,管控信息包括运控系统将卫星资源实际占用结果反馈给任务调度中心中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形成的系统运行态势。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将系统运行态势分发给资源管理系统完成实际使用中继卫星资源信息的收集。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运控系统通过北向接口将设备运行情况、网络运行性能信息、用户业务数据保障情况等管理信息上报到任务调度中心综合网管系统形成系统运行态势。

地面设备管控系统还可向任务调度中心上报运行数据,运控系统向任务调度中心反馈卫星资源监视情况。

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通过光传输网络设备、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获取任务规划链路的工作状态,对任务保障链路的带宽占用率、丢包率、传输时延等链路工作状态进行采集,完成本地的地面站设备的统一管控。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地面站设备管控系统和用户中心调度管控系统分别对其所在站内的设备故障信息、设备运行参数信息、设备性能信息进行收集,同时可以对部分关键设备或工作参数设定告警阈值,进行预警,保证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各个管控系统的本地都设有链路阈值,当链路压力值超过阈值,进行报警,或可进行人工切换链路等其他操作,以保证链路的稳定性。

步骤S419,任务调度中心(第四目标任务调度中心)同步管控信息至其余任务调度中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可实现业务无缝切换,具备任务调度中心级别双活,系统级容灾备份能力。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其中,应用于仲裁中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申请信息,用户申请信息用于表征任务调度中心执行的任务信息;

选择模块,用于通过对多个任务调度中心进行状态检测,选出多个任务调度中心中运行状态正常的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

发送模块,用于将用户申请信息发送至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以使第一目标任务调度中心根据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其中,应用于第一任务调度中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仲裁中心发送的用户申请信息;

规划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申请信息和当前资源情况得到任务规划方案,并将任务规划方案发送至管控系统,以使管控系统根据任务规划方案加载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基于任务调度中心的容灾方法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8:2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