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10/02 G06Q10/06 G06Q50/30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
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个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所述车辆的利用的申请信息,所述预约利用为事先进行预约,所述按需利用为受理对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利用,
通过数量与所述车辆的台数相同的预约表对所述车辆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所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将哪个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将所述预约表的状态在当前时刻为空闲的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预约表的状态为空闲的所述预约表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接下来利用车型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相同的车辆的用户的该车型的可利用时间为最大的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按需利用的所述申请信息包括预定归还日期时间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从对贴附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二维码进行了读取的所述用户的终端装置取得作为所述按需利用的所述申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需利用具有最低提供保证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需利用具有可利用时间的上限。
8.一种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存储能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并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功能的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包括:
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个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的利用的申请信息,所述预约利用为事先进行预约,所述按需利用为受理对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利用;
通过数量与所述车辆的台数相同的预约表对所述车辆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以及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所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将哪个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还包括: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将所述预约表的状态在当前时刻为空闲的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还包括:在所述预约表的状态为空闲的所述预约表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接下来利用车型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相同的车辆的用户的该车型的可利用时间为最大的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按需利用的所述申请信息包括预定归还日期时间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还包括: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从对贴附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二维码进行了读取的所述用户的终端装置取得作为所述按需利用的所述申请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需利用具有最低提供保证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需利用具有可利用时间的上限。
1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是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进行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个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所述车辆的利用的申请信息,所述预约利用为事先进行预约,所述按需利用为受理对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利用;
通过数量与所述车辆的台数相同的预约表对所述车辆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以及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所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将哪个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将所述预约表的状态在当前时刻为空闲的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预约表的状态为空闲的所述预约表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接下来利用车型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相同的车辆的用户的该车型的可利用时间为最大的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按需利用的所述申请信息包括预定归还日期时间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从对贴附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二维码进行了读取的所述用户的终端装置取得作为所述按需利用的所述申请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需利用具有最低提供保证时间。
本公开涉及管理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的信息处理装置、非瞬时性存储介质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车辆共享服务的普及取得进展,研究了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进行管理的各种各样的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7-102553公开了一种车辆管理系统,其通过使车辆共享中的车辆管理与租车中的车辆管理进行融合,能够合理地使车辆相互融通。
对于利用车辆共享服务的用户来说,当能够通过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这两方的利用方式来利用共享车辆服务时是便利的,预约利用是事先预约来利用共享车辆,按需利用是当场申请利用停在待机位置的共享车辆来进行利用。
本公开能够在共享车辆服务中顺畅地进行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这两方。
本公开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进行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备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
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个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所述车辆的利用的申请信息,所述预约利用为事先进行预约,所述按需利用为受理对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利用,
通过数量与所述车辆的台数相同的预约表对所述车辆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所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将哪个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本公开的第2技术方案涉及存储有指令的非瞬时性的存储介质,存储能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并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功能的指令,所述功能包括:
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个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的利用的申请信息,所述预约利用为事先进行预约,所述按需利用为受理对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利用;
通过数量与所述车辆的台数相同的预约表对所述车辆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以及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所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将哪个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本公开的第3技术方案涉及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进行管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个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所述车辆的利用的申请信息,所述预约利用是事先进行预约的利用,所述按需利用是受理对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的利用的利用;
通过数量与所述车辆的台数相同的预约表对所述车辆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以及
在所述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所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将哪个所述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所述按需待机位置的所述车辆。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共享车辆服务中顺畅地进行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着双方。
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的意义,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服务器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停车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预约利用中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按需利用中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预约利用中显示可利用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在预约利用中用户进行输入操作时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在按需利用中显示可利用时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按需利用中用户进行输入操作时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预约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在预约表追加了新预约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多个车型的预约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4名用户进行预约时的预约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停车区域为两个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受理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的预约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的车辆关联了预约表时的预约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构成的图。参照图1,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构成以及概要进行说明。
信息处理系统1具备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车辆30以及服务器装置40。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网络50与终端装置20、车辆30以及服务器装置4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相连接。网络50可以为包括移动体通信网和互联网等的网络。
在图1中,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以及服务器装置40分别各示出了1台,但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以及服务器装置40也可以分别为2台以上。
车辆30是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车辆30在未被用户利用时,在停车区域2待机。信息处理装置10管理的车辆共享服务用的车辆30的台数可以是任意的台数。
信息处理装置10例如是构成为了作为服务器发挥功能的专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10也可以是通用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信息处理装置10能够经由网络50与终端装置20、车辆30以及服务器装置40进行通信。信息处理装置10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30进行管理。
终端装置20是利用车辆共享服务的用户拥有的终端装置。终端装置20例如可以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
终端装置20能够经由网络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车辆30以及服务器装置40进行通信。
车辆30例如是汽油车、柴油车、HV(Hybrid Vehicle,混合动力车)、PHV(Plug-inHybrid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EV(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或者FCV(FuelCell Vehicle,燃料电池车)等的任意种类的汽车。车辆30是能够进行自动驾驶的车辆。车辆30是具有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自动代客泊车)功能的车辆。即,车辆30能够在用户利用车辆共享服务时自动移动到用户乘坐车辆30的场所。另外,车辆30当用户结束车辆共享服务的利用而下车时,能够自动移动到未被利用的车辆30的待机位。
车辆30能够经由网络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以及服务器装置40进行通信。
服务器装置40是构成为了作为服务器发挥功能的专用计算机。服务器装置40也可以是通用PC(Personal Computer)。
服务器装置40能够经由网络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以及车辆30进行通信。服务器装置40对停车区域2中的车辆30的状况进行监视。服务器装置40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停车区域2中的车辆30的状况。服务器装置40例如可以基于从设置于停车区域2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等取得的数据,对停车区域2中的车辆30的状况进行监视。
参照图2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
信息处理装置10具备通信部11、存储部12、输入部13、输出部14以及控制部15。
通信部11包括与网络50连接的通信模块。例如,通信部11也可以包括与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对应的通信模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通信部11与网络50连接。通信部11经由网络50发送以及接收多样的信息。通信部11能够经由网络50与终端装置20、车辆30以及服务器装置40进行通信。
存储部12例如是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或者光存储器等,但不限定于这些。存储部12例如也可以作为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或者闪速存储器发挥功能。存储部12存储在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中使用的任意信息。例如,存储部12也可以存储系统程序、应用程序以及由通信部11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等。存储于存储部12的信息例如也可以能够用经由通信部11从网络50接收的信息进行更新。存储部12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10的外部。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外部的存储部12的一部分可以经由任意的接口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连接。
输入部13包括检测用户输入、取得基于用户的操作的输入信息的一个以上的输入用接口。例如,输入部13包括物理按键、静电电容按键、与输出部14的显示器以一体的方式设置的触摸屏或者受理语音输入的麦克风等,但不限定于此。
输出部14包括输出信息来对用户进行通知的一个以上的输出用接口。例如,输出部14包括以图像输出信息的显示器、以语音输出信息的扬声器等,但不限定于此。
控制部15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专用电路或者这些的组合。处理器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者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等的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于了特定处理的专用处理器。专用电路例如为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控制部15一边对信息处理装置10的各部进行控制,一边执行与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有关的处理。
参照图3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装置20的构成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20具备通信部21、存储部22、输入部23、输出部24、控制部25以及摄像头26。
通信部21包括与网络50连接的通信模块。例如,通信部21也可以包括支持LTE(Long Term Evolution)、4G(4th Generation)以及5G(5th Generation)等的移动体通信标准的通信模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20经由通信部21与网络50连接。通信部21经由网络50发送以及接收多样的信息。通信部21能够经由网络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车辆30以及服务器装置40进行通信。
存储部22例如是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或者光存储器等,但不限定于这些。存储部22例如也可以作为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或者闪速存储器发挥功能。存储部22存储在终端装置20的动作中使用的任意信息。例如,存储部22也可以存储系统程序、应用程序以及由通信部21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等。存储于存储部22的信息例如也可以能够用经由通信部21从网络50接收的信息进行更新。存储部22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终端装置20的外部。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外部的存储部22的一部分可以经由任意的接口与终端装置20连接。
输入部23包括检测用户输入、取得基于用户的操作的输入信息的一个以上的输入用接口。例如,输入部23是物理按键、静电电容按键、与输出部24的显示器以一体的方式设置的触摸屏或者受理语音输入的麦克风等,但不限定于这些。
输出部24包括输出信息来对用户进行通知的一个以上的输出用接口。例如,输出部24包括以图像输出信息的显示器或者以语音输出信息的扬声器等,但不限定于此。
控制部25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专用电路或者这些组合。处理器是CPU或GPU等的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于了特定处理的专用处理器。专用电路例如为FPGA或者ASIC。控制部25一边对终端装置20的各部进行控制,一边执行与终端装置20的动作有关的处理。
摄像头26是能够拍摄图像的摄像头。
参照图4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30的构成进行说明。
车辆30具备通信装置31、控制装置32以及位置信息取得装置33。通信装置31、控制装置32以及位置信息取得装置33例如经由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等的车载网络或者专用线路以能够相互进行通信的方式相连接。
通信装置31包括与网络50连接的通信模块。例如,通信装置31也可以包括支持LTE、4G以及5G等的移动体通信标准的通信模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30经由通信装置31与网络50连接。通信装置31经由网络50发送以及接收多样的信息。通信装置31能够经由网络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以及服务器装置40进行通信。
控制装置32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专用电路或者这些的组合。处理器为CPU或GPU等的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于了特定处理的专用处理器。专用电路例如为FPGA或者ASIC。控制装置32一边对车辆30的各部进行控制,一边执行与车辆30的动作有关的处理。
位置信息取得装置33包括与任意的卫星测位系统对应的一个以上的接收机。例如,位置信息取得装置33也可以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位置信息取得装置33取得车辆30的位置的测定值来作为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例如包括地址、纬度、经度以及高度等。
参照图5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服务器装置40的构成进行说明。
服务器装置40具备通信部41、存储部42、输入部43、输出部44以及控制部45。
通信部41包括与网络50连接的通信模块。例如,通信部41也可以包括与LAN对应的通信模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服务器装置40经由通信部41与网络50连接。通信部41经由网络50发送以及接收多样的信息。通信部41能够经由网络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终端装置20以及车辆30进行通信。
存储部42例如为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或者光存储器等,但不限定于这些。存储部42例如也可以作为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或者闪速存储器发挥功能。存储部42存储在服务器装置40的动作中使用的任意信息。例如,存储部42也可以存储系统程序、应用程序以及由通信部41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等。存储于存储部42的信息例如也可以能够用经由通信部41从网络50接收的信息进行更新。存储部42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服务器装置40的外部。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外部的存储部42的一部分可以经由任意的接口与服务器装置40连接。
输入部43包括检测用户输入、取得基于用户的操作的输入信息的一个以上的输入用接口。例如,输入部43包括物理按键、静电电容按键、与输出部44的显示器以一体的方式设置的触摸屏或者受理语音输入的麦克风等,但不限定于此。
输出部44包括输出信息来对用户进行通知的一个以上的输出用接口。例如,输出部44包括以图像输出信息的显示器、以语音输出信息的扬声器等,但不限定于此。
控制部45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专用电路或者这些的组合。处理器为CPU或GPU等的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于了特定处理的专用处理器。专用电路例如为FPGA或者ASIC。控制部45一边对服务器装置40的各部进行控制,一边执行与服务器装置40的动作有关的处理。
(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
对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由信息处理系统1提供的车辆共享服务的概要进行说明。
车辆30是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车辆30在用户未利用时在停车区域2待机。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停车区域2,但也可以具有多个停车区域2。在具有多个停车区域2的情况下,用户未利用的车辆30可以待机于各个停车区域2。
在图6中示出停车区域2的一个例子。停车区域2是用户未利用的车辆30能够待机的空间。停车区域2例如可以为在车辆共享服务的用户等居住的集体住宅的地下所设置的空间。
停车区域2包括后院201、上下车地点202以及按需待机位置203。
图6所示的后院201、上下车地点202以及按需待机位置203的配置为一个例子。后院201、上下车地点202以及按需待机位置203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配置以外的配置设置于停车区域2。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后院201设置于停车区域2内的一个地方,后院201也可以在停车区域2中设置在两个地方以上。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上下车地点202设置在停车区域2内的三个地方,但上下车地点202的数量既可以为两个地方以下,也可以为四个地方以上。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按需待机位置203设置在停车区域2内的三个地方,但按需待机位置203的数量既可以为两个地方以下,也可以为四个地方以上。
后院201是用户未利用的车辆30待机的空间。在后院201设置有能够对车辆30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用户的利用已结束的车辆30能够在后院201中对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在后院201中,能够对车辆30进行清扫。在后院201可以设置有能够自动地清扫车辆30的机器。在后院201可以设置有操作员能够清扫车辆30的空间。
上下车地点202是在用户上下车辆30时能够利用的空间。开始利用车辆共享服务时,用户能够在上下车地点202乘上车辆30。在结束利用车辆共享服务时,用户能够在上下车地点202从车辆30下车。
按需待机位置203是能够按需利用的车辆30待机的空间。关于按需利用,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用户在按需利用中利用车辆共享服务时,乘上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
信息处理装置10对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30进行管理。信息处理装置10可以对多个车型的车辆30进行管理。例如在车型A、车型B以及车型C的车辆30分别各具有10台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对10台车型A的车辆30进行管理,对10台车型B的车辆30进行管理,对10台车型C的车辆30进行管理。通过这样对多个车型进行管理,信息处理装置10能够对用户提供与用户的用途相应的车辆30。
信息处理装置10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车辆30的利用的申请信息。在利用车辆共享服务时,用户使用终端装置20对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对于车辆30的利用的申请信息。
在通过信息处理系统1提供的车辆共享服务中,车辆30在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中的任何利用方式下都能够进行利用。信息处理装置10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申请信息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车辆30的利用的申请信息。
预约利用是用户事先预约车辆30来进行利用的利用方式。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用户操作终端装置20,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
作为用户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的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包括所希望的车型、利用开始日期时间、预定归还日期时间以及所希望的乘车场所的信息。即,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对所利用的车辆30的车型进行指定。另外,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利用开始日期时间和预定归还日期时间来指定所利用的车辆30的利用期间。另外,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指定所利用的车辆30的乘车场所。
用户能够指定停车区域2内的上下车地点202、用户的住所前等的任意场所来作为乘车场所。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对分配给了该预约利用的车辆30进行调配,以使得用户所希望的车型的车辆30在利用开始日期时间的预定时间前到达用户所指定的乘车场所。车辆30为能够自动驾驶的车辆,根据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的指令,以自动的方式驶向用户所指定的乘车场所。
这样,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在预先确定的利用期间的期间切实地乘坐所希望的车型的车辆30。另外,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在所希望的乘车场所乘坐车辆30。因此,例如在进行如家庭旅行、去远方出差等那样的计划性的利用时,预约利用的方式对于用户来说利便性高。
按需利用是如下利用方式:用户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进行利用申请,用户直接即时地利用车辆30。
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用户去到按需待机位置203,在具有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情况下,申请利用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用户对终端装置20进行操作,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
在车辆30粘贴有包含按需利用的申请所需要的信息的二维码。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用户用终端装置20的摄像头26对粘贴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二维码进行拍摄。终端装置20的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1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例如可以包含用于确定车辆30的识别信息。
用户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的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包含预定归还日期时间的信息。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与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不同,不包含所希望的车型、利用开始日期时间以及所希望的乘车场所的信息。这是由于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用户利用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因此,无法选择车型和乘车场所。另外,这是由于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即时地开始利用,因此,不需要利用开始日期时间的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可以对车辆30的调配进行控制,以使得仅是能够利用最低提供保证时间以上的车辆30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在此,最低提供保证时间是指作为用户能够将车辆30利用为按需利用的时间所最低限度保证的时间。最低提供保证时间例如可以为1.5小时。通过这样设置最低提供保证时间,在用户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进行按需利用时,保证至少能够利用1.5小时。
这样,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若具有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则用户能够即时地利用该车辆30。因此,例如如购物中的利用、恶劣天气的接送中的利用等没有进行预定、但希望即时地利用车辆30那样的情况下等,按需利用的方式对于用户来说利便性高。
车辆30并不是如预约利用专用的车辆、按需利用专用的车辆这样特定的车辆30被固定为特定的利用方式。即,某车辆30是被用作预约利用的车辆、还是被用作按需利用的车辆是流动性的。即,同一车辆30在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中都能够利用。
这样,通过不固定车辆30的利用方式,能够提高能在车辆共享服务中利用的车辆30的运转率。
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预约利用的情况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20的输入部23从希望预约利用的用户受理希望预约利用之意的输入。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1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希望预约利用之意的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取得终端装置20发送的、希望预约利用之意的信息(步骤S101)。
控制部15按车辆30的车型算出可利用时间(步骤S102)。例如,在车辆共享服务中能够利用的车辆30的车型为车型A和车型B这两种的情况下,控制部15分别算出车型A的可利用时间和车型B的可利用时间。控制部15算出的可利用时间是在预约利用中利用车辆30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车辆30的最大时间。
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步骤S103)。
终端装置20的控制部25当取得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时,使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显示于输出部24。在图9中示出输出部24显示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的画面的一个例子。
确认了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的用户向终端装置20的输入部23输入用于对车辆30进行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在图10中示出在用户输入申请信息时、输出部24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用户输入车型、利用开始日期时间、预定归还日期时间以及乘车场所的信息。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1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用户所输入的申请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取得终端装置20所发送的申请信息(步骤S104)。
控制部15对所取得的申请信息关联车辆30(步骤S105)。在此,关联车辆30意味着确定在基于所取得的申请信息的预约利用中所利用的车辆30。关于车辆30的关联的详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控制部15对车辆30进行调配,以使得在利用开始日期时间的预定时间前,车辆30到达希望的乘车场所(步骤S106)。预定时间例如可以为10分钟。例如,在利用开始日期时间为1月1日10时、预定时间为10分钟的情况下,控制部15对车辆30进行调配以使得车辆30在1月1日9时50分之前到达希望的乘车场所。车辆30当接收到来自控制部15的调配车辆的指令时,通过自动驾驶驶向用户所希望的乘车场所。
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用于用户乘坐所调配的车辆30的认证信息(步骤S107)。
用户在利用开始日期时间去到希望的乘车场所,通过根据终端装置20取得的认证信息对停在该乘车场所的车辆30进行认证处理,能够开始车辆30的利用。
结束了车辆30的利用的用户可以在任意的场所从车辆30下车。用户例如既可以在停车区域2的上下车地点202下车,也可以在其他场所下车。当用户下车时,车辆30通过自动驾驶返回到停车区域2的后院201。
接着,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按需利用的情况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希望按需利用的用户去到停车区域2的按需待机位置203。在具有多个按需待机位置203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去到任意的按需待机位置203。例如,用户可以去到最靠近所居住的住所的按需待机位置203。
在车辆30粘贴有包含按需利用的申请所需要的信息的二维码。用户用终端装置20的摄像头26拍摄粘贴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二维码。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1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例如可以包含用于确定车辆30的识别信息。控制部25发送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即意味着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1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了希望按需利用之意的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取得终端装置20所发送的、希望按需利用之意的信息(步骤S201)。
控制部15算出车辆30的可利用时间(步骤S202)。在此,控制部15算出可利用时间的车辆30是终端装置20拍摄了二维码的车辆30。
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所算出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步骤S203)。
终端装置20的控制部25当取得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时,使可利用时间的信息显示于输出部24。在图11中示出输出部24显示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的画面的一个例子。
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进行了确认的用户向终端装置20的输入部23输入用于对车辆30进行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在图12中示出用户输入申请信息时、输出部24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如图12所示,用户输入预定归还日期时间的信息。控制部25经由通信部21向信息处理装置10发送用户所输入的申请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取得终端装置20所发送的申请信息(步骤S204)。
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用于用户乘坐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的认证信息(步骤S205)。
用户通过根据终端装置20所取得的认证信息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进行认证处理,能够开始车辆30的利用。
结束了车辆30的利用的用户可以在任意的场所从车辆30下车。用户例如既可以在停车区域2的上下车地点202下车,也可以在其他场所下车。当用户下车时,车辆30通过自动驾驶返回到停车区域2的后院201。
<预约利用中的可利用时间的算出>
对在图7的流程图的步骤S102中所示出的、预约利用中的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算出进行详细的说明。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从到车辆30的下一次预约为止的空闲时间减去前置时间(leading time)和停工时间(down time)来算出可利用时间。
前置时间是作为用于将所预约的车辆30调配到用户希望的乘车场所的预计时间所设定的时间。前置时间例如可以为30分钟等。
停工时间是作为在用户利用了车辆30之后、到接下来的用户能够利用该车辆3为止的停止提供服务时间所设定的时间。停工时间可以为考虑用于对车辆30进行充电的时间、用于清扫车辆30的时间、用于检查车辆30的时间等来设定的时间。
充电花费的时间、清扫花费的时间等根据车型而不同,因此,停工时间可以是按车型而不同的时间。例如,在具有车型A和车型B这两种车型的情况下,车型A的停工时间可以设定为3小时,车型B的停工时间可以设定为1小时等。
控制部15将成为能够进行车辆30的预约利用的利用开始日期时间作为从当前时刻起前置时间之后的时间来算出。例如,在当前时刻为1月1日10时、前置时间为30分钟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成为能够进行车辆30的预约利用的利用开始日期时间算出为1月1日10时30分。
这样,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成为能够进行车辆30的预约利用的利用开始日期时间被作为从当前时刻起前置时间之后的时间来算出。因此,在用户对车辆30进行预约利用的情况下,能够设定为利用开始日期时间的时刻是从当前时刻起前置时间之后的时刻以后的时刻。
控制部15也可以在算出作为预约利用的可利用时间时,对可利用时间设置上限。上限例如可以为1周期间或者2周期间等。控制部15可以在从到车辆30的下一次的预约为止的空闲时间减去前置时间和停工时间来算出的可利用时间比可利用时间的上限长的情况下,算出可利用时间的上限的值来作为可利用时间。
控制部15按车型算出可利用时间。在同一车型具有多个空着的车辆30的情况下,控制部15选择关于多个空着的车辆30算出的可利用时间中的、可利用时间最长的车辆30的可利用时间来作为该车型的可利用时间。
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所算出的各车型的可利用时间的信息。
<按需利用中的可利用时间的算出>
对在图8的流程图的步骤S202中示出的、按需利用中的可利用时间的算出进行详细的说明。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从到车辆30的下一次的预约为止的空闲时间减去停工时间来算出可利用时间。
控制部15将能够进行车辆30的按需利用的利用开始日期时间作为当前时刻进行算出。例如,在当前时刻为1月1日10时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能够进行车辆30的按需利用的利用开始日期时间算出为1月1日10时。
这样,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车辆30的按需利用的利用开始日期时间被作为当前时刻来算出。因此,在进行按需利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即时地利用车辆30。
控制部15也可以在算出作为按需利用的可利用时间时,对可利用时间设置上限。上限例如可以为12小时等。控制部15可以在从到车辆30的下一次的预约为止的空闲时间减去停工时间而算出的可利用时间比可利用时间的上限长的情况下,算出可利用时间的上限值来作为可利用时间。
这样,控制部15以根据是为预约利用、还是为按需利用而不同的方式算出车辆30的可利用时间。
<预约表>
信息处理装置10的控制部15通过对车辆30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在图13中示出控制部15通过预约表对车型A的车辆30进行管理的状况的一个例子。
预约表的数量与在车辆共享服务中使用的车辆30的台数相同。另外,各个车型的预约表的数量与各个车型的车辆30的台数相同。
即,例如在车型A、车型B以及车型C的台数分别为10台的情况下,车型A的预约表的数量为10个,车型B的预约表的数量为10个,车型C的预约表的数量为10个。
此外,在因定期检查等而能够在车辆共享服务中利用的车辆30的台数减少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5据此也减少预约表的数量。例如,在因定期检查而能够利用的车型A的台数从10台减少为了9台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车型A的预约表的数量从10个减少为9个。
各个预约表并不是固定地与特定的车辆30相关联。即,对于由某预约表管理的利用预定由哪个车辆30来利用是流动性的。
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控制部15在开始预约利用的时刻的预定时间前,决定对预约表关联哪个车辆。预定时间例如可以为30分钟。
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控制部15在受理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对预约表关联哪个车辆。
图13示出了具有4台车型A的车辆30、控制部15用4个预约表TA1~TA4对车型A的车辆30进行管理的状况。预约表包括状态、车号以及日程安排(schedule)的信息。
状态表示该预约表在当前时刻是为“利用中”、还是为“空闲”。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当前时刻,预约表TA1和TA2的日程安排为“预约保留”,状态为“利用中”。此外,在日程安排中显示为“预约保留”的部分意味着该时间有预约。
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当前时刻,预约表TA3和TA4的日程安排为“空闲”,因此,状态为“空闲”。此外,在日程安排中显示为“空闲”的部分意味着在该时间没有预约。
车号表示当前与该预约表关联的车辆30。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当前与预约表TA1关联了车号“A1”的车辆30。这意味着在预约表TA1中的N日的11时~N+1日的0时的预约中使用由车号“A1”确定的车辆30。另外,与预约表TA2关联了车号“A2”的车辆30。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预约表TA3和TA4的车号的栏为空栏。这意味着在预约表TA3和TA4中,在当前时间点,未关联特定的车辆30。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日程安排的栏具有“空闲”、“预约保留”以及“DT”的显示。显示为“空闲”的部分意味着在该时间没有预约。显示为“预约保留”的部分意味着在该时间有预约。显示为“DT”的部分意味着该时间为停工时间。此外,显示为“预约保留”的部分也可以是将前置时间和用户所预约的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从用户取得了希望预约利用之意的信息的情况下,在预约表TA3和TA4具有空闲,但预约表TA4一方的空闲时间长。因此,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关于预约表TA4算出的可利用时间。
在由图13表示的例子中,当前时刻为N日的12时,因此,控制部15算出从N日的12时起的前置时间之后的N日的12时30分来作为可利用时间的开始日期时间。此外,设为了前置时间为30分钟。
另外,在由图13表示的例子中,在预约表TA4中从N+1日的12时起有预约。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5算出从N+1日的12时起的与停工时间相应的时间之前的N+1日的11时来作为可利用时间的结束日期时间。此外,设为了停工时间为1小时。
这样,控制部15将车型A的预约利用中的可利用时间算出为N日的12时30分~N+1日的11时。
在由图13表示的例子中,在关于停在了停车区域2的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型A的车辆30从用户取得了希望按需利用之意的信息的情况下,在预约表TA3和TA4具有空闲,但预约表TA4一方的空闲时间长。因此,控制部15经由通信部11向终端装置20发送关于预约表TA4算出的可利用时间。
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可利用时间的开始日期时间为作为当前时刻的N日的12时。
另外,控制部15与预约利用的情况同样地算出从N+1日的12时起的与停工时间相应的时间之前的N+1日的11时来作为可利用时间的结束日期时间。
这样,控制部15将按需利用中的可利用时间算出为N日的12时~N+1日的11时。
在图14示出控制部15在预约表TA4添加了新预约的利用预定信息的状况。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15添加N日的13时~N+1日的11时的利用预定信息来作为新预约的利用预定信息。新预约的利用预定信息在图14中被表示为“预约保留(新预约)”。利用预定信息可以是将前置时间和用户所预约的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此时,控制部15在新预约的利用预定信息之后添加停工时间。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15在N+1日的11时~12时的时间添加停工时间。
在图15中示出控制部15通过预约表对车型A和车型B的车辆30进行管理的状况的一个例子。图15示出了具有2台车型A的车辆30、具有2台车型B的车辆30的状况。控制部15用两个预约表TA1~TA2对车型A的车辆30进行管理。另外,控制部15用两个预约表TB1~TB2对车型B的车辆30进行管理。
在由图15表示的例子中,在从用户取得了希望预约利用之意的信息的情况下,在预约表TA2和TB2具有空闲。控制部15关于车型A,基于预约表TA2来算出可利用时间。控制部15关于车型B,基于预约表TB2来算出可利用时间。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车型A的预约表TA2和车型B的预约表TB2均在作为当前时刻的N日的12时~N+1日的0时为“空闲”。然而,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车型A和车型B的停工时间不同。车型A的停工时间为3小时,车型B的停工时间为1小时。因此,控制部15算出在车型A和车型B不同的可利用时间。
具体而言,控制部15关于车型A,算出为可利用时间为N日的12时30分~N日的21时。另外,控制部15关于车型B,算出为可利用时间为N日的12时30分~N日的23时。
在图16中示出关于车型A从4名用户取得预约利用的申请的情况下的预约表的例子。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15在预约表TA1添加4个利用预定信息。这样,通过尽可能将利用预定信息汇总添加于一个预约表,控制部15能够使车辆30的运转率最大化。
例如,在对4个预约表TA1~TA4分散地添加了4个利用预定信息的情况下,第5名用户无法在N日~N+1日进行车型A的长时间的预约利用。然而,如图16所示,当控制部15将利用预定信息汇总添加于一个预约表时,在预约表TA2~TA4具有空闲,因此,第5名用户能够在N日~N+1日进行车型A的长时间的预约利用。由此,控制部15能够使车型A的车辆30的运转率最大化。
<预约利用中的关联>
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控制部15在开始预约利用的时刻的预定时间前,决定对预约表关联哪个车辆30。预定时间例如可以为30分钟。控制部15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基于预定条件,决定优先对预约表关联哪个车辆30。
以后,对控制部15决定优先对预约表关联哪个车辆30的预定条件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具有停车区域2A和停车区域2B来作为两个停车区域2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图。停车区域2A包括后院201A、上下车地点202A以及按需待机位置203A。停车区域2B包括后院201B、上下车地点202B以及按需待机位置203B。停车区域2A和停车区域2B例如可以远离数100m~数km左右。
参照图17对控制部15决定优先对预约表关联哪个车辆30的预定条件进行说明。
控制部15在对预约表关联特定的车辆30时,基于下述的第1条件~第3条件来决定优先顺位,将优先级高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此时,控制部15从由预约表指定的车型的多个车辆30中,将优先级高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例如在由预约表指定的车型为车型A的情况下,控制部15从车型A的多个车辆30中,将优先级高的车型A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第1条件)
与正在不包括所希望的乘车场所的停车区域2待机的车辆30相比,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包括用户希望的乘车场所的停车区域2待机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例如在图17中设为:用户所希望的乘车场所为停车区域2A的上下车地点202A。另外,设为用户所希望的车型为车型A。在该情况下,与正在停车区域2B待机的车型A的车辆30相比,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停车区域2A待机的车型A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这样,当控制部15将正在停车区域2A待机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时,能够防止如使正在停车区域2B待机的车辆30移动至停车区域2A的上下车地点202A那样的无用的移动。
(第2条件)
与正在按需待机位置203待机的车辆30相比,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停车区域2的后院201待机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例如在图17中设为:作为用户所希望的车型的车型A的车辆30正在后院201A和按需待机位置203A这两方待机。在该情况下,与正在按需待机位置203A待机的车辆30相比,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后院201A待机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例如当将正在按需待机位置203A待机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时,正在按需待机位置203A待机的车辆30在利用开始日期时间之前移动至上下车地点202A。那样一来,需要对按需待机位置203A补充其他车辆30,因此,需要使正在后院201A待机的车辆30中的某一车辆30移动至空着的按需待机位置203A。控制部15通过与正在按需待机位置203A待机的车辆30相比,优先将正在后院201A待机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能够防止这样的无用的移动。
(第3条件)
控制部15优先将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例如在图17中设为:作为用户所希望的车型的车型A的多个车辆30正在后院201A待机。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后院201A待机的多个车辆30中的、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这样,当控制部15优先将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时,能够使多个车辆30的运转率平均化。由此,能够防止特定的车辆30的利用频度变高。
控制部15使第1条件比第2条件和第3条件优先。另外,控制部15使第2条件比第3条件优先。
以后,对几个情形进行具体的说明。此外,设为进行预约利用的用户希望的乘车场所为停车区域2A的上下车地点202A,希望车型为车型A。
情形1:在停车区域2A的后院201A待机有车型A的多个车辆30的情况。
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后院201A待机的车型A的多个车辆30中的、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情形2:没有正在停车区域2A的后院201A待机的车型A的车辆30,在按需待机位置203A待机有车型A的多个车辆30的情况。
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按需待机位置203A待机的车型A的多个车辆30中的、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情形3:没有正在停车区域2A待机的车型A的车辆30,在停车区域2B的后院201B待机有车型A的多个车辆30的情况。
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停车区域2B的后院201B待机的车型A的多个车辆30中的、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情形4:在停车区域2A没有正在待机的车型A的车辆30,在停车区域2B的后院201B也没有正在待机的车型A的车辆30,在停车区域2B的按需待机位置203B待机有车型A的多个车辆30的情况。
控制部15优先将正在停车区域2B的按需待机位置203B待机的车型A的多个车辆30中的、从前次的利用结束起的经过时间最长的车辆30关联于预约表。
<按需利用中的关联>
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控制部15在受理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哪个预约表。
参照图18,对控制部15如何决定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哪个预约表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按需利用的申请时的预约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设为用户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型A的车辆30进行了按需利用的申请。图18是关于此时的车型A的车辆30的预约表。具有4台车型A的车辆30,因此,具有4个预约表TA1~TA4。此外,设为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型A的车辆30的车号为A2。
控制部15将在当前时刻、预约表的状态为空闲的预约表关联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
当参照图18时,预约表TA1在作为当前时刻的N日的12时,状态为“利用中”。因此,控制部15从关联的候选中去掉预约表TA1。另外,预约表TA2~TA4在作为当前时刻的N日的12时,状态为“空闲”。因此,控制部15将预约表TA2~TA4作为关联的候选。
在此,设为要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进行按需利用的用户向终端装置20输入的预定归还日期时间为N日的21时。当设为对车辆30进行了按需利用后的停工时间为1小时时,预约表需要空到N日的22时为止。
在该情况下,预约表TA2从N日的21时起有其他预约,因此,控制部15从关联的候选中去掉预约表TA2。另外,预约表TA3和TA4到N日的22时为止没有其他预约。因此,控制部15将预约表TA3和TA4作为关联的候选。
控制部15在这样具有多个预约表的状态为空闲而成为候选的预约表的情况下,将多个预约表中的任一个关联于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以使得能够使接下来利用车型A的车辆30的用户的可利用时间为最大。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当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预约表TA3时,预约表TA4为空着的状态不变。在该情况下,接下来要利用车型A的车辆30的用户能够利用车型A的车辆30直到N+1日的11时。
另一方面,当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预约表TA4时,预约表TA3为空着的状态不变。在该情况下,接下来要利用车型A的车辆30的用户能够利用车型A的车辆30直到N日的23时。
这样一来,当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预约表TA3时,能够使接下来利用车型A的车辆30的用户的可利用时间为最大。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5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预约表TA3。
图19是表示控制部15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了预约表TA3的状况的图。
如图19所示,控制部15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号A2的车辆30关联预约表TA3。由此,控制部15能够使车辆30的运转率最大化。
<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的重叠>
控制部15可以当开始从用户受理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将成为按需利用的申请的对象的车辆30从预约利用的对象中排除掉。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在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进行按需利用的申请处理的途中、该车辆30因成为了预约利用的对象而变为无法进行按需利用这样的状况。
如上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0中,控制部15以作为预约利用的申请信息和作为按需利用的申请信息中的任一申请信息取得来自用户的对于车辆30的利用的申请信息。另外,控制部15通过与车辆30的台数相同数量的预约表对车辆30的利用预定进行管理,在按需利用的情况下,当受理到按需利用的申请时,决定对停在按需待机位置203的车辆30关联哪个预约表。这样,信息处理装置10能够使用预约表,在预约利用的情况下和按需利用的情况下适当地对车辆30进行管理。因此,当在共享车辆服务中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0时,能够顺畅地进行预约利用和按需利用这两方。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既可以合并框图所记载的多个模块,或者也可以对一个模块进行分割。也可以代替按照记载来以时间顺序执行流程图所记载的多个步骤,而根据执行各步骤的装置的处理能力或者根据需要来以并行的方式或者不同的顺序加以执行。此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执行的一部分处理动作也可以在终端装置20或者服务器装置40中执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装置20中执行的一部分处理动作也可以在信息处理装置10或者服务器装置40中执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服务器装置40中执行的一部分处理动作也可以在信息处理装置10或者终端装置20中执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信息处理装置10和服务器装置40作为独立的装置来进行了说明,但信息处理装置10和服务器装置40也可以是一体化的装置。
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构成:使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等的通用电子设备作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0发挥功能。具体而言,将记载了实现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0等的各功能的处理内容的程序保存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通过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读出该程序来使之执行。因此,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公开也可以作为处理器能够执行的程序来实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多个能够在车辆共享服务中利用的车辆30的车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车辆30的车型也可以为一种。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8:2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