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2J13/00
1.一种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 系统内部配置有调令执行模块、流程控制模块和系统接口模块;
所述流程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调令执行模块和所述系统接口模块通信连 接;且
所述系统接口模块,适用于与OMS系统中的检修申请单通信连接;
所述流程控制模块,被配置为绑定所述检修申请单,并根据所述调令执行 模块执行调度指令的执行结果控制所述检修申请单的停电时间填写权限,并根 据所述检修申请单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控制所述调令执行模块发出相应的调度 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 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与所述调令执行模块通信连接,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调 令执行模块中的调度指令是否执行完毕;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检修申请单通信连接,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监 测单元监测到所述调度指令执行完毕后,开放所述检修申请单停电时间填写权 限;当所述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调度指令未执行完毕时,闭锁所述检修申 请单停电时间填写权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还包 括第二监测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监测单元通过所述系统接口模块,与所述检修申请单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调令执行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检修申请单中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检修申请单 的送电时间填写完毕时,控制所述调令执行模块发出送电调度指令;当所述第 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检修申请单的送电时间未填写时,控制所述调令执行模 块不发出所述送电调度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 一控制子单元;所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内部还配置有智能拟票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与所述智能拟票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拟票模块,被配置为对被检修设备和与所述被检修设备相关的边 界设备的运行开票;
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检修申请 单的送电时间未填写时,闭锁所述智能拟票模块中被检修设备和与所述被检修 设备相关的边界设备的开票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 统内部还配置有防误分析模块和票管理模块;
所述防误分析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票管理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 统内部还配置有数据服务模块和协调服务模块;
所述数据服务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协调服务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 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 如果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判断或误调度而引起误操作,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 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误操作所引起的损失和影响,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增加防误功能模块的方式或独立 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之外,单独部署的电力调度智能操作票系统的方式。但 是,上述两种防误操作方式均只能进行简单的校核,不能实现全面有效的避免 误操作的发生。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力调度防误操作方式不能实现全面有效的避 免误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所述电网调 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内部配置有调令执行模块、流程控制模块和系统接口模块;
所述流程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调令执行模块和所述系统接口模块通信连 接;且
所述系统接口模块,适用于与OMS系统中的检修申请单通信连接;
所述流程控制模块,被配置为绑定所述检修申请单,并根据所述调令执行 模块执行调度指令的执行结果控制所述检修申请单的停电时间填写权限,并根 据所述检修申请单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控制所述调令执行模块发出相应的调度 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单 元;
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与所述调令执行模块通信连接,并被配置为监测所述调 令执行模块中的调度指令是否执行完毕;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检修申请单通信连接,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监 测单元监测到所述调度指令执行完毕后,开放所述检修申请单停电时间填写权 限;当所述第一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调度指令未执行完毕时,闭锁所述检修申 请单停电时间填写权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程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监测单元和第二控制 单元;
所述第二监测单元通过所述系统接口模块,与所述检修申请单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调令执行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被配置为监测所述检修申请单中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检修申请单 的送电时间填写完毕时,控制所述调令执行模块发出送电调度指令;当所述第 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检修申请单的送电时间未填写时,控制所述调令执行模 块不发出所述送电调度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控制子单元;所述电 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内部还配置有智能拟票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与所述智能拟票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拟票模块,被配置为对被检修设备和与所述被检修设备相关的边 界设备的运行开票;
所述第一控制子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检修申请 单的送电时间未填写时,闭锁所述智能拟票模块中被检修设备和与所述被检修 设备相关的边界设备的开票权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内部还配置有防误分 析模块和票管理模块;
所述防误分析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票管理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内部还配置有数据服 务模块和协调服务模块;
所述数据服务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协调服务模块与所述流程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上述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的有益效果:
其通过在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内部配置调令执行模块、流程控制模块 和系统接口模块,流程控制模块分别与调令执行模块和系统接口模块通信连接, 实现流程控制模块与调令执行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流程控制模块与系统接口 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并且,流程控制模块还与OMS系统中的检修申请单绑定。 同时系统接口模块适用于通信连接OMS系统中的检修申请单。由此,通过系统 接口模块实现了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中的流程控制模块与OMS系统中的检 修申请单的关联,从而实现了调度指令与检修任务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将流 程控制模块配置为根据调令执行模块中的调度指令执行情况控制检修申请单的 停电时间填写权限,并根据检修申请单的送电时间填写权限控制调令执行模块 发出相应的调度指令。由此将调度指令与检修任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调 度指令与检修任务的相互制约,从而有效全面的降低了误操作的概率,最终有 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电力调度防误操作方式不能实现全面有效的避免误操作的问 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中所提到的 OMS系统,指的是直接服务于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调度管理系统。
调度指令则指的是,由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中的调令执行模块中所执 行的发电指令或停电指令等。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的一具体实施例, 其内部配置有调令执行模块110、流程控制模块120和系统接口模块130。其中, 流程控制模块120分别与调令执行模块110和系统接口模块130通信连接。并 且,系统接口模块130,适用于与OMS系统200中的检修申请单210通信连接。
同时,流程控制模块120被配置为绑定检修申请单210,并根据调令执行模 块110执行调度指令的执行结果控制检修申请单210的停电时间填写权限,并 根据检修申请单210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控制调令执行模块110发出相应的调 度指令。
即其通过在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中设置系统接口模块130,由系统 接口模块130将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中的流程控制模块120与OMS系 统200中的检修申请单210进行关联,同时将流程控制模块120与检修申请单 210进行绑定,从而实现了调度指令与检修任务的有机结合。由此使得电网调度 防误操作票系统100能够根据检修任务的进展情况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让检 修人员也能够参与到调度指令的流程管理中,充分保证了检修期间的设备及人 身安全。有效提高了防误操作的效率,最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电力调度防误 操作方式不能实现全面有效的避免误操作的问题。
其中,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的另一具 体实施例,其流程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第一监测单元121和第一控制单元122。 第一监测单元121与调令执行模块通信连接,并被配置为监测调令执行模块110 中的调度指令是否执行完毕。
第一控制单元122与检修申请单210通信连接,并被配置为当第一监测单 元121监测到调令执行完毕后,开放检修申请单210停电时间填写权限;当第 一监测单元121监测到调度指令未执行完毕时,闭锁检修申请单210停电时间 填写权限。
即,通过流程控制模块120中的第一监测单元121实时监测调令执行模块 110中所正在执行的调度指令是否执行完毕。当监测到调度指令执行完毕后,再 由第一控制单元122控制OMS系统200中的检修申请单210开放其停电时间填 写权限。否则,则闭锁检修申请单210的停电时间填写权限,从而使得工作负 责人员无法填写检修申请单210中的停电时间,也就无法开始进行检修。有效 避免了停电未完成即开始检修的误操作的现象,防止了停电未完成即开始检修 的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检修人员及相关设备的安全性。
相应的,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的另一 具体实施例,其流程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第二监测单元123和第二控制单元124。 第二监测单元123通过系统接口模块130,与检修申请单210通信连接。第二控 制单元124与调令执行模块110通信连接。第二监测单元123,被配置为监测检 修申请单210中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其中,送电时间填写状态可通过监测检 修申请单210中的送电时间填写权限是否开放来实现。
同时,第二控制单元124,被配置为当第二监测单元123监测到检修申请单 210的送电时间填写完毕时,表明此时检修申请单210中的送电时间填写权限开 放,因此可控制调令执行模块110发出送电调度指令。当第二监测单元123监 测到检修申请单210的送电时间未填写时,表明此时检修申请单210的送电时 间填写权限未开放,因此可控制调令执行模块不发出送电调度指令。
即,通过流程控制模块120中的第二监测单元123监测检修申请单210中 的送电时间填写状态。如果监测到送电时间填写完毕,则表明此时工作负责人 员已经填写完成送电时间,检修工作已经结束,因此可以发出送电指令进行正 常送电。否则,如果监测到送电时间还未填写,则表明此时工作负责人员还未 完成送电时间的填写,检修申请单210的送电时间填写权限还未开放,检修工 作还未结束。因此此时则不发出送电指令,以避免检修工作未完成及开始送电 的情况发生。这也就进一步保证了检修人员及相关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的一 具体实施例,第二控制单元124还包括第一控制子单元1240。电网调度防误操 作票系统100内部还配置有智能拟票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控制子单元1240 与智能拟票模块通信连接。
第一控制子单元1240,被配置为当第二监测单元123监测到检修申请单210 的送电时间还未填写时,闭锁智能拟票模块中被检修设备和与被检修设备相关 的边界设备的开票权限。其中,智能拟票模块被配置为对被检修设备和与被检 修设备相关的边界设备的运行开票。即,被检修设备和与被检修设备相关的边 界设备运行时,需要通过智能拟票模块开票后才能运行。
即,在流程控制模块120的第二控制单元124中设置第一控制子单元1240, 由第一控制子单元1240在第二监测单元123监测到检修申请单210的送电时间 填写权限未开放时,即检修任务未完成时,闭锁智能拟票模块中被检修设备及 与被检修设备相关的边界设备的开票权限,从而进一步的避免检修任务未完成 即开始送电的事故发生。这也就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检修期间检修人员及相关设 备的安全。
应当说明的是,参见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 的又一具体实施例,其内部还配置有防误分析模块140和票管理模块150。其中, 防误分析模块140与流程控制模块120通信连接,用于在对检修期间的防误操 作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对其他时间的防误操作进行管理,以更进一步的保证电 网调度的安全运行。票管理模块150与流程控制模块120通信连接,以实现开 票信息的统计与管理。
更进一步的,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票系统100的内部 还配置有数据服务模块160和协调服务模块170。其中,数据服务模块160与流 程控制模块120通信连接,用于对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期间的各项数据进行存储 分析。协调服务模块170与流程控制模块120通信连接,用于对电网调度运行 管理期间所进行的各项任务进行协调处理。同理,由于数据服务模块160和协 调处理模块的功能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 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 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7:5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