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及系统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010590706.X
  • 20101215
  • CN102034209A
  • 20110427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赵继臣;张波;申志华;蔡膺红;周伯婷;周斌;
  • G06Q40/00
  • G06Q40/00

  •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 中国,CN,北京(11)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刘芳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贷后管理系统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权利要求

1.一种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

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在所述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之后,还包括:

贷后管理系统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贷后管理系统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之前,还包括:

贷后管理系统根据风险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风险信量化评审,并根据风险量化评审结果确定贷后风险客户,并输出提醒信息提醒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关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贷评审系统包括政策准入平台和信贷评审平台;所述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包括准信贷标准和授信量化评分标准;所述贷前待评审信息包括准信贷待评审信息和授信待评审信息;

所述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包括:

所述政策准入平台根据所述准信贷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准信贷待评审信息进行准入量化评审,确定准信贷客户;

所述信贷评审平台根据所述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准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授信待评审信息进行授信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平台、影像录入平台和信息整合平台;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包括:

信息采集平台通过信贷电话平台和信贷电子申请平台采集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从所述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

影像录入平台将具有客户标识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申请材料分类录入影像数据库;

信息整合平台根据所述客户标识从所述影像数据库中提取出所述信贷申请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整合成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后录入预信贷客户数据库。

6.一种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用于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 整合成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

信贷评审系统,用于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贷后管理系统,用于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贷后管理系统,还用于根据风险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风险信量化评审,并根据风险量化评审结果确定贷后风险客户,并输出提醒信息提醒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关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贷管理系统包括:

政策准入平台,用于根据所述准信贷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准信贷待评审信息进行准入量化评审,确定准信贷客户;所述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包括准信贷标准和授信量化评分标准;所述贷前待评审信息包括准信贷待评审信息和授信待评审信息;

信贷评审平台,用于根据所述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准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授信待评审信息进行授信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平台,用于通过信贷电话平台和信贷电子申请平台采集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从所述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

影像录入平台,用于将具有客户标识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申请材料分类录入影像数据库;

信息整合平台,用于根据所述客户标识从所述影像数据库中提取出所述信贷申请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整合成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后录入预信贷客户数据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小微企业(通常定义小企业为银行贷款500万元以下、微型企业为银行贷款100万元以下的个体工商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必须通过银行全面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目前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进行审批过程中,主要是客户经理收集的客户资料,评审人员依据客户经理收集的客户资料进行评审。审批过程涉及大量的诸如企业信息数据、贷款种类、还贷方式、信用评判等数据的人工处理、复杂的人工运行流程以及名目繁多的文件的逐级传递。

目前的银行信贷业务进行审批过程中,在对信贷客户进行授信评审时,评审人员主要根据人为经验确定客户在所属行业的经营情况等决定是否为客户放贷。因此,评审结果受到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评审结果可靠性低,而且评审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人为的经验评审信贷客户信息的缺陷,以提高评审结果可靠性,并提高系统评审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包括: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

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

贷后管理系统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包括: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用于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所述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

信贷评审系统,用于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所述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

贷后管理系统,用于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所述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及系统先通过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获取并确定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可实现预信贷客户信息的共享,在后续评审阶段可调用客户信息进行电子化评审。之后,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由于本发明采用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理化评审,从而避免了根据人为经验评审信贷客户时导致的评审结果可靠性低且评审效果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软件应用控制管理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软件应用控制管理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3为图1中步骤12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软件应用控制管理方法实施例三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及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贷客户信息进行自动化采集、授信量化评审和续授信量化评审,不仅提高评审结果可靠性和评审效率,而且还通过续授信量化评审提供了贷后风险预警机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管理。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11: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

有意向信贷客户主要包括主动通过信贷平台或信贷电子申请平台提出信贷申请的客户,也可以是银行客户经理通过电话营销确定有意进行信贷申请的客户。预信贷客户为银行对有意向信贷客户进行初步筛选后确定的允许进入后续贷前评审阶段的客户。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平台、影像录入平台和信息整合平台。具体采集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方法如下:

信息采集平台通过信贷电话平台和信贷电子申请平台采集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从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影像录入平台将具有客户标识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申请材料分类录入影像数据库。信息整合平台根据客户标识从影像数据库中提取出信贷申请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与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整合成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后录入预信贷客户数据库。

步骤12: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

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和住址等,还包括一些反映客户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等的待评审信息。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客户的各项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量化评分,并根据各项贷前待评审信息的重要性设置不同的权值。然后对各项量化评分结果和各项贷前待评审信息权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最终的量化评审结果。依据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即满足信贷条件的、可予授信的客户。

举例说明,一种客户单笔贷款量化评分计算公式可为:客户单笔贷款最终得分=min(100,客户基础评分+人行征信得分*15%+项目评分*10%+财务评分*5%)。根据客户单笔贷款最终得分,确定是否对该客户进行放贷。

举例说明,一种续授信量化评分计算公式可为:贷后客户单笔贷款最终得分=min(100,客户基础评分+人行征信得分*15%+项目评分*10%+财务评分*5%+存款得分*5%+结算得分*5%)。根据客户单笔贷款最终得分,确定是否对该客户进行续授信,即贷款到期后继续放贷。

本实施例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先通过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获取并确定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可实现预信贷客户信息的共享,在后续评审阶段可调用客户信息进行电子化评审。之后,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由于本发明采用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量化评审,从而避免了根据人为经验评审信贷客户时所导致的评审结果可靠性低且评审效果低的缺陷。

进一步,本实施例在贷后还对授信客户进行监控,如图2所示,在图1基础上还包括:

步骤13:贷后管理系统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银行对授信客户进行放贷后,对授信客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定期监控,获取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贷后管理系统对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阶段的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的信用,从而确定在授信客户贷款到期后是否对授信客户继续放贷。由于,授信客户在后续贷款时不需要如新信贷客户一样重新递交申请材料,从而提高了续授信效率。

图3为图1中步骤12的流程图。在贷前评审阶段,本实施例中信贷评审系统先后根据准信贷标准和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评审确 定授信客户。其中,信贷评审系统包括政策准入平台和信贷评审平台;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包括准信贷标准和授信量化评分标准。

如图3所示,步骤12包括:

步骤121:政策准入平台根据准信贷标准,对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准信贷待评审信息进行准入量化评审,确定准信贷客户。

对预信贷客户的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预先整理和清洗,形成准信贷待评审信息和授信待评审信息。设置一个最低准入标准:准信贷标准,根据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准信贷待评审信息筛选出符合准信贷标准的准信贷客户。

另外,准信贷标准中包括人民银行的征信条件,信贷评审系统与人行系统连接,可实时根据人行系统,对评审系统中的征信条件进行更新。评审系统还可连接公安系统、工商系统等外部权威的信息系统,实现对身份证、房产证等真伪的鉴别。

步骤122:信贷评审平台根据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准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授信待评审信息进行授信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

符合授信量化评分标准的准信贷客户,为最终的授信客户。在确定授信客户过程中,信贷评审平台根据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准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授信待评审信息进行授信量化评审,使评审结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从而提高了授信结果的可靠性。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贷后对授信客户进行监控时,还评审出了贷后风险客户。如图4所示,在图1基础上还包括:

步骤14:贷后管理系统根据风险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风险信量化评审,并根据风险量化评审结果确定贷后风险客户,并输出提醒信息提醒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关注。

授信客户已获得贷款且未还清期间,贷后管理系统对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管理,并进行风险信量化评审,以获得贷后风险客户,例如逾期不能还贷或具有潜在风险较高的客户。贷后监控信息可包括:授信客户经营状况和授信客户押品状况等。贷后管理系统根据风险量化评分标准评审出贷后风险客户后,输出提醒信息提醒银行人员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关注,从而使银行人员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管理,例如实施催清收、资产处置、资产重组的工作等。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51和信贷评审系统52。

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51,用于从采集到的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将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与预信贷客户的申请材料中关键信息整合成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

信贷评审系统52,用于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并根据贷前量化评审结果确定授信客户。

具体地,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51包括信息采集平台、影像录入平台和信息整合平台。

信息采集平台,用于通过信贷电话平台和信贷电子申请平台采集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并从有意向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中筛选出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影像录入平台,用于将具有客户标识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申请材料分类录入影像数据库。信息整合 平台,用于根据客户标识从影像数据库中提取出信贷申请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与预信贷客户的申请信息整合成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后录入预信贷客户数据库。

具体地,如图6所示,信贷评审系统52包括:政策准入平台521和信贷评审平台522。

政策准入平台521,用于根据准信贷标准,对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准信贷待评审信息进行准入量化评审,确定准信贷客户;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包括准信贷标准和授信量化评分标准;贷前待评审信息包括准信贷待评审信息和授信待评审信息。

信贷评审平台522,用于根据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准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授信待评审信息进行授信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

本实施例先通过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获取并确定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可实现预信贷客户信息的共享,在后续评审阶段可调用客户信息进行电子化评审。之后,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预信贷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预信贷客户的信贷信息中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贷前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由于本发明采用信贷评审系统根据贷前量化评分标准对贷前待评审信息进行量化评审,从而避免了根据人为经验评审信贷客户时所导致的评审结果可靠性低且评审效果低的缺陷。

进一步,本发明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在贷后还对授信客户进行监控,如图7所示,在图5基础上还包括:贷后管理系统53。

贷后管理系统53,用于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量化评审,并根据续授信量化评审结果确定续授信客户。

银行对授信客户进行放贷后,对授信客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定期监控,获取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贷后管理系统对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续授信阶段的量化评审,确定授信客户的信用,从而确定在授信客户贷款到期后是否对授信客户继续放贷。由于,授信客户在后续贷款时不需要如新信贷客户一样重新递交申请材料,从而提高了续授信效率。

进一步,贷后管理系统53,还用于根据风险量化评分标准,对获取的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信息进行风险信量化评审,并根据风险量化评审结果确定贷后风险客户,并输出提醒信息提醒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关注。

贷后管理系统根据风险量化评分标准评审出贷后风险客户后,输出提醒信息提醒银行人员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关注,从而使银行人员对贷后风险客户进行管理,例如实施催清收、资产处置、资产重组的工作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6:4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1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