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10/06 G06Q10/10 G06Q50/02
1.一种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所述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所述实际验证结果为所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所述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根据所述实际验证结果和所述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所述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所述申请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所述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所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
将所述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之前,还包括:
接收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根据所述计划验证日和所述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所述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
将所述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所述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所述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包括:
将具有所述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完成对应所述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
若所述实际完成时刻晚于所述计划完成时刻,则向所述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完成的所述任务环节的数量与所述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的第一比值;
获取当前日期与所述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所述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与所述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二时间差,计算所述第一时间差与所述第二时间差的第二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所述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所述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值为完成的所述任务环节的数量除以所述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得到的商值;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一时间差除以所述第二时间差,得到的商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值、所述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所述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预设比值,且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所述预设比值,则向所述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
采用所述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所述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随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所述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
将具有所述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
8.一种协同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人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果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所述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所述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所述实际验证结果为所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所述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验证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验证结果和所述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所述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所述申请人员。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协同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问题。核能发电因其具有污染小、能量密度高以及发电成本稳定等优势,使得核能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能源形式,核电站建设日益兴起。
核能因高能量和高辐射的特殊性,使得核电站建设中对安全、质量、工期以及各项目进度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多部门,多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才能确保的核电站建设安全且高效地进行。
特别是在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设计与调试阶段,需要设计与调试两个部门之间频繁的交流互通,协同工作,而设计与调试作为两个独立的部门,上下游之间业务往来多通过函件往来,效率低且不便于集中管理。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协同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协同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
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之前,还包括:
接收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根据计划验证日和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
将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
相应地,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包括:
将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完成对应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
若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与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的第一比值;
获取当前日期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二时间差,计算第一时间差与第二时间差的第二比值;
根据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值为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除以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得到的商值;第二比值为第一时间差除以第二时间差,得到的商值;根据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包括:
若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且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则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
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随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
将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一种协同管理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人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果收发模块,用于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验证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上述协同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的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并根据预设的对应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以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实际验证结果,进而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提出验证申请的申请人员,以此实现申请人员与验证人员之间高效地协同办公,并且有利于对核电站仪控设计与调试的前后台协同运作中验证申请的数字化管理。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核电站仪控设备的设计与调试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审批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权限变更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延期申请流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协同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协同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上游终端102和下游终端106分别与服务器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申请人员通过上游终端102发起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并上传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服务器104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并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服务器104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目标验证人员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实际验证结果,并通过下游终端106将实际验证结果上传至服务器104。服务器104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其中,上游终端102和下游终端106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协同管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10、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
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核电站仪控设备即为应用于核电站的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DCS),用于控制核电站内各设备的运行。
如图3所示,在进行核电站仪控设备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设计人员通过工程仿真机搭建虚拟DCS平台,以模拟核电站真实DCS的运行环境,设计人员再将设计文件(程序文件)在虚拟DCS平台上运行,以对设计文件进行后台验证,并得到后台验证结果。设计人员比较后台验证结果和目标结果,并反复进行后台验证和修改设计文件,直至修改后的设计文件在虚拟DCS平台上运行得到的后台验证结果达到目标结果,设计人员再将修改后的设计文件通过邮件发送至调试人员(下游部门),调试人员将修改后的设计文件在连接了现场设备的工程仿真机所构建的半虚拟DCS平台中运行,以对修改后的设计文件进行前台验证,并得到前台验证结果。调试人员再将得到的前台验证结果通过邮件反馈至相应地设计人员,设计人员以根据前台验证结果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修改设计文件。若不需要再修改,即可将最终的设计文件在核电站真实DCS上运行;若还需要修改,设计人员则对设计文件修改,并继续进行上述后台验证和前台验证。通过上述过程,实现核电站仪控设计与调试的前后台协同运作。
可选地,在核电站仪控设计与调试的前后台协同运作过程中,对于设计文件的验证需要设计人员提出验证申请,验证申请可根据验证对象、验证内容、验证规模或者验证部门分为不同类型的验证申请,不同类型的验证申请对应的验证人员/验证部门不同。
可选地,预期验证结果可以是核电站仪控设备所控制的核电设备是否运行,也可以是核电设备具体的运行指标,如启动时长、输出电量以及输出功率等等。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申请人员提出的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例如,服务器接收申请人员对于核电站中核反应堆启停控制的验证申请,并接收申请人员上传的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上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即为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以实现对核反应堆启停控制的设计文件,预期验证结果即为核反应堆所达到的期望运行指标,如启动时长、输出核功率等。
S220、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S230、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
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具体地,服务器在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中提取目标验证类型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目标验证人员将接收到的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上述半虚拟DCS平台中运行,得到实际验证结果,并将实际验证结果上传至服务器。
S240、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具体地,服务器比较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例如,比较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是否相同,或者是否满足预设误差范围,以得到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提出该验证申请的申请人员。
可选地,协同验证结果可以包括验证成功或者验证失败。例如,若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相同,或者满足预设误差范围,协同验证结果则为验证成功;若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不相同,或者不满足预设误差范围,协同验证结果则为验证失败。可选地,协同验证结果还可以包括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中运行指标之间的具体误差。
可选地,在S220之前和S240之前,上述协同管理方法还包括申请人员内部和目标验证人员内部的审批流程,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申请人员发起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流程,填写/修改验证需求,如计划验证日,并提交验证材料,如上述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服务器将上述验证申请的验证需求以及验证材料转发至申请人员的上级处,由申请人员的上级进行需求审核。若审核不通过,则将该验证申请退回至请申请人员,并发送不通过原因,提示申请人进一步修改该验证申请。若审核通过,则再执行S220~S230,目标验证人员根据目标验证流程确认每一验证条件(任务环节),在某项验证条件不通过时,目标验证人员再与申请人员(需求者)澄清,若申请人仍需验证,则将该验证申请退回至请申请人员,并发送不通过的验证条件,提示申请人进一步修改该验证申请。若申请人确认不再验证,则直接记录流程信息,并归档入库保存。在目标验证人员实施验证后,需目标验证人员的上级对实际验证结果进行审核,若审核不通过,则需重新实施验证,以对得到新的实际验证结果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执行S240,以与需求方确认验证结果,若需求方确认实际验证结果满足需求,则记录流程信息,归档入库保存并结束流程。若需求方确认实际验证结果不满足需求,则需返回重新实施验证,得到新的实际验证结果。
可选地,上述协同管理方法还包括对不同人员的授权管理,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申请人启动权限变更流程,提交授权新增或者修改申请,即提交对自身或者其他人员增加或者修改权限的申请,服务器核对申请人的角/级别,例如,若申请人不是组长,则将该申请发送至组长处审核,若审核不通过,则返回申请人修改,若审核通过则进入系统管理组组长审核,若申请人为组长,则直接进入系统管理组组长审核。若系统管理组组长审核不通过,则返回申请人修改,若系统管理组组长审核通过,则将权限变更任务分派至小组成员,由小组成员完成授权配置,并返回需求方确认,需求方确认后,流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的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并根据预设的对应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以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实际验证结果,进而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提出验证申请的申请人员,以此实现申请人员与验证人员之间高效地协同办公,并且有利于对核电站仪控设计与调试的前后台协同运作中验证申请的数字化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协同办公的有序性,如图6所示,上述协同管理方法还包括:
S610、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
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
可选地,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对应不同的验证流程。例如,小型的试验验证申请对应的验证流程包括:程序资料验证-实施场地验证。其中,程序资料验证包括验证人员对与上传的待验证的程序文件进行是否完整或者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是否对应的验证。实施场地验证包括验证人员对于验证场地在计划验证日是否可用的验证。大型的试验验证申请对应的验证流程包括:程序资料验证-技术支持验证-实施场地验证。其中,技术支持验证包括验证人员在计划验证日是否可在实施场地进行监管的验证。
S620、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具体地,服务器在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中提取目标验证类型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并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可选地,目标验证人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对个。其中,在目标验证人员为一个时,服务器则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该目标验证人员,该目标验证人员去一一验证接收到的目标验证流程中的每一任务环节;在目标验证人员为多个,且与目标验证流程中的每一任务环节一一对应,服务器则依次将目标验证流程在上一任务环节验证完成后发送至下一任务环节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由每一目标验证人员验证自身对应的任务环节。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并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由于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目标验证人员可对目标验证流程中任务环节进行一一确认,提高了协同办公的有序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协同办公的时效管理,如图7所示,在S620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S710、接收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根据计划验证日和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申请人员输入的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获取接收到的验证申请的申请日,根据计划验证日和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例如,计划验证日为10号,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为5号,服务器则根据计划验证日和申请日确定可用于完成目标验证流程的时间长度,即计划验证日-申请日-1(计划验证日当前不算)=10-5-1=4天,将可用于完成目标验证流程的时间长度(4天)平均分配至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得到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例如,目标验证流程中包括程序资料验证-技术支持验证-实施场地验证三个任务环节,则将可用于完成目标验证流程的时间长度(4天)平均分配至这3个任务环节,可用于完整每个任务环节的时间长度为4/3天,折合为小时即为16小时,进一步结合申请日的具体时刻,即可得出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
S720、将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
相应地,S620包括:
将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具体地,服务器将得到的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并将该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以提示目标验证人员按时限完成对应的任务环节,提高了协同办公的时效管理,同时,确保了验证的按期进行。
可选地,为进一步提高验证效率,如图8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810、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完成对应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
S820、若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可选地,超期提示可以是弹窗形式,也可以在目标验证流程上进行标注的形式。可选地,可以是采用醒目的颜标注对应超期的任务环节,也可以是在对应超期的任务环节上进行文字标注。
具体地,目标验证人员在完成对应任务环节后,向服务器录入完成该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服务器则比较该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和计划完成时刻,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若该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若该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不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不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可选地,在目标验证人员为一人时,若前一任务环节超期,服务器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弹窗式的超期提醒,若下一任务环节仍超期,则继续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弹窗式的超期提醒,以提醒目标验证人员加快验证,避免耽误验证,直至某一任务环节不再超期,服务器则停止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醒。在目标验证人员为多人,每一任务环节对应一人时,服务器则在前一任务环节超期时,向下一任务环节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发出弹窗式的超期提醒,以提醒下一任务环节的目标验证人员加快验证,避免耽误验证,直至某一任务环节不超期,则停止向该不超期的任务节点的下一任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可选地,为提高协同办公的灵活性,如图9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910、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
可选地,延期申请包括目标验证人员在目标验证流程中任一任务环节验证不通过时,提出对对应任务环节的计划完成时刻进行的延期申请,还可以包括目标验证人员预计无法按期进行验证而对计划验证日进行的延期申请,还可以包括申请人员因临时修改程序文件提出对计划验证日进行的延期申请。
其中,若延期申请为对任务环节的计划完成时刻进行的延期申请,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即为目标任务流程中具体的任务环节;若延期申请为对计划验证日进行延期的申请,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即为目标任务流程中所有的任务环节。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例如,服务器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对于上述技术支持验证这一任务环节的延期申请,并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对于该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
S920、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所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
S930、将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具体地,若延期完成时刻早于下一任务节点的计划完成时刻,则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所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并将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以提示目标验证人员根据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对每一任务环节进行一一验证。若延期完成时刻晚于下一任务节点的计划完成时刻,且早于计划验证日,则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所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根据延期完成时刻和计划验证日确定可用于剩余任务环节的验证时间,并根据可用于剩余任务环节的验证时间和剩余任务环节确定每一剩余任务环节新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新的目标验证流程。若延期完成时刻晚于计划验证日,则提醒申请人员对计划验证日进行延期。
可选地,上述延期申请的具体过程如图10所示。申请人启动验证申请流程,录入验证计划,如计划验证日,目标验证人员启动验证工作,按照目标验证流程一一进行验证,并定期录入进展,即每一任务环节的完成情况,如实际完成时刻,服务器比较实际完成时刻与对应任务环节的计划完成时间,确认该节点(任务环节)是否超期,若没超期,但存在超期风险,则向申请人发出预警提醒,若超期,则提醒目标验证人员发起延期申请,以填写延期原因和具体的调整内容,如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和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相应地,服务器将该延期申请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的上级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对应调和智能验证计划,并根据修改后的验证计划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按期完成,结束流程。若审核不通过,则返回目标验证人员处修改延期申请。
可选地,上述协同管理方法还包括对于验证申请中具体验证计划的变更管理,不仅包括期限时刻的变更,还包括对于所上传的待验证的程序文件、目标验证人员以及目标验证流程中任务环节的变更。具体可以分为输入型变更管理和输出型变更管理,为了变更验证需求而提出的变更管理为输入型变更管理,为了变更验证结果提出的变更管理为输出型变更管理。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计划验证日和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并将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以提示目标验证人员根据该计划完成时刻依次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的每一任务环节,并接收完成对应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在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进一步提高了验证效率。同时,还可以基于申请人员或者验证人员发起延期申请,以提高系统办公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协同办公效率,如图11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1110、获取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与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的第一比值。
其中,接收到实际完成时刻的任务环节即为完成的任务环节。第一比值为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除以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得到的商值。
例如,上述目标验证流程:程序资料验证-技术支持验证-实施场地验证,包括3项任务环节,该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即为3,若这3项任务环节中的程序资料验证接收到实际完成时刻,即该目标验证流程中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为1,第一比值即为1/3。
S1120、获取当前日期与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二时间差,计算第一时间差与第二时间差的第二比值。
其中,第二比值为第一时间差除以第二时间差,得到的商值。
例如,当前日期为8号,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为5号,计划验证日为10号,第一时间差为8-5=3,第二时间差为10-5=5,第二比值即为3/5。
S1130、根据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具体地,若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且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则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可选地,预设比值为1/2。在上述第一比值为1/3,第二比值为3/5时,第一比值1/3小于预设比值1/2,且第二比值3/5大于预设比值1/2,表征当前任务进度(第一比值)还未过半,而时间进度(二比值)已过半,整个目标验证流程存在超期风险,则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以使申请人员进一步督促目标验证人员工作,提高协同办公效率,避免耽误整个验证进度。
可选地,上述协同管理方法还包括对归档保存文件的管理,如密级管理,不同部门和级别的人员具有不同的查阅权限,不同等级的文件也有对应不同的查阅权限。如分类管理,按照文件设计的内容、专业、设备、系统等相关性进行划分,形成便于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分享的知识库。如推送管理,对于订阅相关文件信息的用户定期或者及时发送更新后的文件资料等等。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1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1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协同管理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1201、人员确定模块1202、结果收发模块1203以及验证反馈模块1203,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
人员确定模块1202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果收发模块1203用于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
验证反馈模块1204用于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目标流程模块;
目标流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时刻生成模块;
时刻生成模块用于接收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根据计划验证日和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将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相应地,结果收发模块还用于将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超期提醒装置;
超期提醒装置用于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完成对应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若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欲超期提醒装置;
欲超期提醒装置用于获取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与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的第一比值;获取当前日期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二时间差,计算第一时间差与第二时间差的第二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值为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除以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得到的商值;第二比值为第一时间差除以第二时间差,得到的商值;欲超期提醒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且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的情况下,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延期申请模块;
延期申请模块用于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随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将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关于协同管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协同管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协同管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协同管理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根据计划验证日和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将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将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完成对应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若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与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的第一比值;获取当前日期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二时间差,计算第一时间差与第二时间差的第二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值为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除以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得到的商值;第二比值为第一时间差除以第二时间差,得到的商值;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且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则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随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将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其中,程序文件包括控制核电站仪控设备运行的程序代码;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人员;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和预期验证结果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并接收实际验证结果;其中,实际验证结果为待验证的程序文件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得到的运行结果;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和预期验证结果确定协同验证结果,并将协同验证结果反馈至申请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所对应的目标验证流程;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验证类型的验证申请与验证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目标验证流程包括在核电站仪控设备上运行待验证的程序文件所要确认的任务环节;将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计划实施验证的计划验证日,并根据计划验证日和验证申请的申请日确定完成目标验证流程中每一任务环节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将计划完成时刻与对应的任务环节关联,形成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将具有计划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验证人员录入的完成对应任务环节的实际完成时刻;若实际完成时刻晚于计划完成时刻,则向目标验证人员发出超期提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与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的第一比值;获取当前日期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验证申请的申请日与计划验证日之间的第二时间差,计算第一时间差与第二时间差的第二比值;根据第一比值、第二比值以及预设比值确定是否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值为完成的任务环节的数量除以目标验证流程中所有任务环节的数量,得到的商值;第二比值为第一时间差除以第二时间差,得到的商值;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第一比值小于预设比值,且第二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则向申请人员发出超期提醒。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延期申请和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采用所要延期的任务环节对应的延期完成时刻替换目标验证流程中相同的任务环节随对应的计划完成时刻,得到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将具有延期完成时刻的目标验证流程发送至目标验证人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6:0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61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