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及系统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510755407.X
  • 20151109
  • CN105678502A
  • 20160615
  • 浙江臻善科技有限公司
  • 李子川;卢祥生;林昌平
  • G06Q10/10
  • G06Q10/10 G06F17/30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1500号2幢231室
  • 浙江(33)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张宇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首先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检查项目申请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然后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接收传输的项目申请数据;最后按照设定的配号规则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生成配号文件;将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到项目申请数据提交端。本发明实现土地登记数据的集中和共享,确保土地登记行为和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在土地登记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

按照预设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项目申请数据是否为合格数据,如果 是,则进入下一步,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

接收传输的项目申请数据;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并生成配号文件;

按照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配号文件是否为合格数据,如果是,则将 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配号文件;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项目申请数据的合格数据检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并将项目申请数据按照申请配号规范分解成若干子数据 段;

获取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设置有用于记载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 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 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数据段是否存在于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 则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配号文件合格数据的检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配号文件并将配号文件按照配号组成规范分解成若干子序列;

获取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中设置有用于记 载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 上报情况信息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序列是否存在于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则 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压缩形成打包文件;

将打包文件划分为若干子文件;

逐个传输子文件直至所有子文件完成传输过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生成配号文件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内网链接信号是否中断,如果是,则将录入信号存储录入信号;如果 否,则一启动内网链接并进入下一步;

从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中获取权属性质字段并确定权属;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行政区编码形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服务器编码形成发证服务器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审批日期形成发证年份代码;

获取在本发证服务器上本年度起的顺序编号形成顺序代码;

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和顺序代码通过算法 计算出校验码;

生成并输出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顺序代码 和校验码组成的配号。

6.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地登 记数据上报系统和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

所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包括申请配号模块、数据检查模块、数据上报 模块和上报网络服务模块;

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包括汇交网络服务模块、内网日常配号模块、 外网应急配号模块、配号检查模块和数据汇交模块;

所述申请配号模块,用于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所 述数据检查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来检查项目申请数据是 否为合格数据;所述数据上报模块,用于通过上报网络服务模块来传输检查后 的项目申请数据;

所述汇交网络服务模块,用于接收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所述内网日常配 号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内网来生成项目申请数据的配号文件;所述外网应急配 号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外网来生成项目申请数据的配号文件;所述配号检查模 块,用于按照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来检查配号文件是否为合格数据;所述数 据汇交模块,用于将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配号文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数据检查模块中对项目申请数据的合格数据检查过程,具体按照以下 步骤进行: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并将项目申请数据按照申请配号规范分解成若干子数据 段;

获取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设置有用于记载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 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 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数据段是否存在于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 则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配号检查模块中对配号文件合格数据的检查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获取配号文件并将配号文件按照配号组成规范分解成若干子序列;

获取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中设置有用于记 载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 上报情况信息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序列是否存在于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则 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数据上报模块中对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的传输过程;具体按照以下 步骤进行: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压缩形成打包文件;

将打包文件划分为若干子文件;

逐个传输子文件直至所有子文件完成传输过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内网日常配号模块或外网应急配号模块中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 生成配号文件过程,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判断内网链接信号是否中断,如果是,则将录入信号存储录入信号;如果 否,则一启动内网链接并进入下一步;

从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中获取权属性质字段并确定权属;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行政区编码形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服务器编码形成发证服务器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审批日期形成发证年份代码;

获取在本发证服务器上本年度起的顺序编号形成顺序代码;

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和顺序代码通过算法 计算出校验码;

生成并输出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顺序代码 和校验码组成的配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地登记数据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 的土地登记日常监管引擎的方法和系统。

在土地登记领域,由于属地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加之土地融资冲动,违规 办理土地登记、制作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土地登记信息割据的机制,土 地登记和地籍调查成果以县(市、区)为单位存储,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造成 土地登记信息无法实现跨区域查询,国家、省、市、县之间信息不能互联共通, 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限制了土地登记信息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数据汇交一般以年为单位,通过光盘刻录的形式上报地籍调查成果 数据,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不够灵活;汇交内容不够全面, 不包含土地登记属性数据;同时,无法保证土地登记数据在县(市、区)与国 家、省、市之间的一致性、现势性和完整性;不能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也无法 满足土地登记数据在不同部门间互联共享的要求。

故,针对上述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对土地登记 行为的日常监管,实现土地登记数据资源信息共享,以提供一种土地登记日常 监管引擎的方法,实现提高土地登记数据资源价值和利用率,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 记日常监管引擎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内外网混合配号手段实现对土地登记行为 的日常监管,实现土地登记数据资源从各县(市、区)向市、省、国家的集中, 推进土地登记信息共享,促进土地登记行为依法依规,发挥土地登记信息作用, 提高土地登记数据资源价值和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

按照预设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项目申请数据是否为合格数据,如果 是,则进入下一步,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

接收传输的项目申请数据;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并生成配号文件;

按照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配号文件是否为合格数据,如果是,则将 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配号文件;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进一步,所述项目申请数据的合格数据检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并将项目申请数据按照申请配号规范分解成若干子数据 段;

获取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设置有用于记载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 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 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数据段是否存在于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 则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进一步,所述配号文件合格数据的检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配号文件并将配号文件按照配号组成规范分解成若干子序列;

获取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中设置有用于记 载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 上报情况信息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序列是否存在于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则 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进一步,所述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压缩形成打包文件;

将打包文件划分为若干子文件;

逐个传输子文件直至所有子文件完成传输过程。

进一步,所述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生成配号文件过程,具体包括以下 步骤:

判断内网链接信号是否中断,如果是,则将录入信号存储录入信号;如果 否,则一启动内网链接并进入下一步;

从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中获取权属性质字段并确定权属;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行政区编码形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服务器编码形成发证服务器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审批日期形成发证年份代码;

获取在本发证服务器上本年度起的顺序编号形成顺序代码;

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和顺序代码通过算法 计算出校验码;

生成并输出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顺序代码 和校验码组成的配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包括土地登 记数据上报系统和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

所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包括申请配号模块、数据检查模块、数据上报 模块和上报网络服务模块;

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包括汇交网络服务模块、内网日常配号模块、 外网应急配号模块、配号检查模块和数据汇交模块;

所述申请配号模块,用于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所 述数据检查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来检查项目申请数据是 否为合格数据;所述数据上报模块,用于通过上报网络服务模块来传输检查后 的项目申请数据;

所述汇交网络服务模块,用于接收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所述内网日常配 号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内网来生成项目申请数据的配号文件;所述外网应急配 号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外网来生成项目申请数据的配号文件;所述配号检查模 块,用于按照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来检查配号文件是否为合格数据;所述数 据汇交模块,用于将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配号文件。

进一步,所述数据检查模块中对项目申请数据的合格数据检查过程,具体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并将项目申请数据按照申请配号规范分解成若干子数据 段;

获取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设置有用于记载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 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 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数据段是否存在于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 则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进一步,所述配号检查模块中对配号文件合格数据的检查过程,按照以下 步骤进行:

获取配号文件并将配号文件按照配号组成规范分解成若干子序列;

获取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中设置有用于记 载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 上报情况信息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序列是否存在于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则 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信号。

进一步,所述数据上报模块中对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的传输过程;具体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压缩形成打包文件;

将打包文件划分为若干子文件;

逐个传输子文件直至所有子文件完成传输过程。

进一步,所述内网日常配号模块或外网应急配号模块中对项目申请数据进 行配号生成配号文件过程,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判断内网链接信号是否中断,如果是,则将录入信号存储录入信号;如果 否,则一启动内网链接并进入下一步;

从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中获取权属性质字段并确定权属;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行政区编码形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服务器编码形成发证服务器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审批日期形成发证年份代码;

获取在本发证服务器上本年度起的顺序编号形成顺序代码;

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和顺序代码通过算法 计算出校验码;

生成并输出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顺序代码 和校验码组成的配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基于混合配号机制来实现土地登记日常监管,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每次土地登记行为实时进行配号,每日土地登记数据定时上报,首 次实现土地登记数据的日常实时汇交。可应用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土地登 记数据日常汇交,能够实现全市、全省或全国土地登记数据的集中。

(2)打破层级之间的土地登记信息孤岛。各县(市、区)的土地登记数 据不再孤立存储,可以实现纵向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互联共通,横向与 其他政府部门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应用,提供土地登记数据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3)通过混合配号机制实现对土地登记的监管,规范土地登记行为,配 号唯一实现对违法违规办理的追踪监管,从源头杜绝违规办理土地登记及制作 情况的发生。

(4)实现土地登记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土地登记数据共享查询 和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数据基础。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土地登记数据日常汇交的整体流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土地登记数据日常汇交的系统结构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配号阶段数据检查流程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上报阶段数据检查流程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配号规则数字编号示意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见图1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

按照预设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项目申请数据是否为合格数据,如果 是,则进入下一步,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原因信号;

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

接收传输的项目申请数据;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并生成配号文件;

按照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配号文件是否为合格数据,如果是,则将 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配号文件;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原因 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项目申请数据的合格数据检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并将项目申请数据按照申请配号规范分解成若干子数据 段;

获取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设置有用于记载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 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 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数据段是否存在于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 则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原因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检查模型为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储有相对应的字段。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号文件合格数据的检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配号文件并将配号文件按照配号组成规范分解成若干子序列;

获取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中设置有用于记 载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 上报情况信息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序列是否存在于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则 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不合格原因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压缩形成打包文件;

将打包文件划分为若干子文件;

逐个传输子文件直至所有子文件完成传输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配号生成配号文件过程,具体包括以 下步骤:

判断内网链接信号是否中断,如果是,则将录入信号存储录入信号;如果 否,则一启动内网链接并进入下一步;

从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中获取权属性质字段并确定权属;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行政区编码形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服务器编码形成发证服务器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审批日期形成发证年份代码;

获取在本发证服务器上本年度起的顺序编号形成顺序代码;

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和顺序代码通过算法 计算出校验码;

生成并输出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顺序代码 和校验码组成的配号。

实施例2

见图2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系统,包 括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和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

所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包括申请配号模块、数据检查模块、数据上报 模块、上报网络服务模块和上报数据库;

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包括汇交网络服务模块、内网日常配号模块、 外网应急配号模块、配号检查模块、数据汇交模块和汇交数据库;

所述申请配号模块,用于根据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采集项目申请数据;所 述数据检查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检查项目申请数据是否 为合格数据,如果是,则进入下一步,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原因信号; 所述数据上报模块,用于通过上报网络服务模块来传输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 所述上报数据库,用于存储在上报过程中采集到的项目申请数据;

所述汇交网络服务模块,用于接收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所述内网日常配 号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内网来生成项目申请数据的配号文件;所述外网应急配 号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外网来生成项目申请数据的配号文件;所述配号检查模 块,用于按照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来检查配号文件是否为合格数据;所述数 据汇交模块,用于将配号文件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配号文件;所述汇交数据 库,用于存储在配号文件生成过程中的数据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检查模块中对项目申请数据的合格数据检查过程,具 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并将项目申请数据按照申请配号规范分解成若干子数据 段;

获取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设置有用于记载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 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 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数据段是否存在于土地登记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 则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原因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配号检查模块中对配号文件合格数据的检查过程,按照以 下步骤进行:

获取配号文件并将配号文件按照配号组成规范分解成若干子序列;

获取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所述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中设置有用于记 载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 上报情况信息的字段;

判断所有子序列是否存在于土地配号数据检查模型的字段中,如果是,则 发出该检查数据为合格数据;如果否,则发出数据不合格及不合格原因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上报模块中对检查后的项目申请数据的传输过程;具 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对项目申请数据进行压缩形成打包文件;

将打包文件划分为若干子文件;

逐个传输子文件直至所有子文件完成传输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网日常配号模块或外网应急配号模块中对项目申请数据 进行配号生成配号文件过程,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判断内网链接信号是否中断,如果是,则将录入信号存储录入信号;如果 否,则一启动内网链接并进入下一步;

从上传的项目申请数据中获取权属性质字段并确定权属;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行政区编码形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服务器编码形成发证服务器代码;

获取项目申请数据中的审批日期形成发证年份代码;

获取在本发证服务器上本年度起的顺序编号形成顺序代码;

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和顺序代码通过算法 计算出校验码;

生成并输出由行政区划代码、发证服务器代码、发证年份代码、顺序代码 和校验码组成的配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校验码计算具体实例如下:

其中,D代表原18位数,T代表新18位数,G代表总和数,L代表最终结果; C代表余数,U代表字符串拼接,S代表求和;ASCII代表如果有数字以外的数据, 转转换成ASCII码;

第一步,除校验位以外的18位数每一位计算阶位(总位数-当前位置索引), 然后当前位数数字的指数(阶位),获取新值以后,除以10获取余数,获取重新 的18位数,具体公式如下:

T = ( U ) Σ k = 0 n C ( ( A S C F I ( D k ) n - k ) 10 )

第二步,新18位数和原18位,两两想乘,并求综合,返回一个数字,具 体公式如下:

G = ( S ) Σ k = 0 n D k T k

第三步,求除以8余数,具体公式如下:

L=C((8-C(G/8))/9)。

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设置至少一个,分别部署在不同的 地理位置上,通过网络彼此联系;土地登记数据生产者通过分散于各地的土地 登记数据上报系统与面向土地登记数据管理者的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进行配 号交互和日常数据汇交;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和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通过 各自的网络服务模块、实现交互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网日常配号模块、外网应急配号模块,用于申请配号、 配号交互和接收配号结果,内网日常配号模块、外网应急配号模块用于对通过 检查的数据进行配号,并保证配号的唯一性。

配号检查模块和数据检查模块用于数据检查,其中数据检查模块用于对上 报数据进行检查并返回检查结果,配号检查模块用于对申请配号数据和上报数 据进行检查并返回检查结果。

数据汇交模块和数据上报模块用于数据汇交,其中数据上报模块用于上报 数据、接收数据检查结果,数据汇交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检查的数据,并存储在 数据库中。

网络服务模块中设置有网络服务,网络服务是采用WebServices技术将土 地登记数据配号业务和汇交业务封装成规范的接口,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和 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之间通过调用相互的网络服务模块中的网络服务,实现 功能交互操作。

数据库用于存储待汇交的全部土地登记数据,每个土地登记数据都具有一 个状态参数,该状态参数可设置为未上报、上报失败或等待上报;数据库用于 存储汇交成果的数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结合上述实施例2中的系统结构图,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地登 记数据日常汇交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参见图1。

步骤101,设置一个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及至少一个土地登记数据上报 系统。所述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具有一个内网日常配号模块、一个外网应急 配号模块、一个配号检查模块、一个数据汇交模块以及一个网络服务模块,所 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具有一个申请配号模块、一个数据检查模块、一个数 据上报模块以及一个网络服务模块;每个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和土地登记数 据汇交系统之间通过所述的网络服务模块进行交互操作;

步骤102,利用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的申请配号模块进行配号交互;

步骤103,利用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的配号检查模块进行配号申请数据 检查;

步骤104,利用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的内网日常配号模块或外网应急配 号模块对通过检查的数据进行配号交互;

步骤105,利用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的数据上报模块进行土地登记数据 上报;

步骤106,利用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的数据检查模块和土地登记数据汇 交系统的配号检查模块进行上报数据检查;

步骤107,利用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的数据汇交模块对通过检查的数据 进行汇交。

以下详细介绍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监管方法的实现过程:

数据生产者登录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根据设定的申请配号规范组织 配号申请文件。数据生产者只需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申请配号模块在后台按 照申请配号规范自动为数据生产者组织配号申请文件并提交申请。

其中,申请配号规范包括: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 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 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全部信息。

配号检查模块接收上述配号申请文件,根据土地登记数据标准和设定的申 请配号规范对提交的配号申请文件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检查。

上述完整性检查的内容为:数据生产者完成配号申请文件提交后,配号检 查模块根据设定的申请配号规范,自动对配号申请文件是否缺项进行完整性检 查;上述规范性检查的内容为:数据生产者完成配号申请文件提交后,配号检 查模块根据土地登记数据标准,自动对配号申请文件各字段是否在枚举范围内、 是否符合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等进行规范性审查。通过检查的配号申请 文件直接推送给内网日常配号模块或外网应急配号模块,否则将结果及原因返 回给申请配号模块。

内网日常配号模块或外网应急配号模块按照设定的配号规则对通过检查的 数据进行配号,将结果存储入数据库中并返回给申请配号模块。

完成配号同时,利用数据上报模块对土地登记数据进行上报。数据生产者 可登录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根据土地登记数据标准组织上报数据。数据 生产者只需选择需要上报的项目,数据上报模块在后台按照土地登记数据标准 自动为数据生产者组织上报数据文件并上报。

其中,上报数据内容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 权利信息、审核信息、上报情况信息等全部信息。

数据检查模块接收上述上报数据,根据土地登记数据标准对上报数据进行 有效性检查。

上述有效性检查的内容包括:数据生产者完成上报数据提交后,数据检查 模块将根据土地登记数据标准,自动对上报数据是否缺陷、数据类型、是否在 枚举值范围中等进行有效性检查。通过检查的上报数据直接推送给配号检查模 块,否则将结果及原因返回给数据上报模块。

配号检查模块接收数据检查模块检查通过的上报数据,根据土地登记数据 标准和配号申请文件对上报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一致性检查和完整性检查。

上述有效性检查内容与数据检查模块的有效性检查一致。通过检查的上报 数据直接推送给数据汇交模块,否则将结果及原因返回给数据上报模块。

上述一致性检查的内容包括:数据检查模块完成上报数据提交后,配号检 查模块根据配号,自动对上报数据与原配号申请文件内容是否完全一致进行一 致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推送给数据汇交模块。

上述完整性检查的内容包括:配号检查模块定期对已申请配号,但未进行 数据上报的土地登记数据进行筛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推送给数据汇交模块。

数据汇交模块接收配号检查模块的检查结果,并将通过配号检查模块有效 性检查的数据存储入土地登记数据汇交系统的数据库。

实施例4

基于混合配号机制的土地登记日常监管方法的数据检查包括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配号阶段的数据检查,第二阶段是上报阶段的数据检查。

如图3所示,配号阶段数据检查流程图情况如下:

前提:数据生产者登录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根据设定的申请配号规 范组织配号申请文件。数据生产者只需选择需要配号的项目,申请配号模块在 后台按照申请配号规范自动为数据生产者组织配号申请文件并提交申请。

其中,申请配号规范包括——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 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 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全部信 息。

第一步、完整性检查

完整性检查:系统接收配号申请文件后,调用元数据对配号申请文件进行 完整性检查,根据内部建立的数据检查模型,对“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 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 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 进行检查,判断这些字段是否已提交。

本实施例中的权利人座落表示权利人的地址,如“黄湾镇新城路259号2 幢513室”。

其中,元数据采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核心数据库结构。

若检查通过,进行下一步规范性检查;若检查不通过,生成检查不通过的 结果和原因文件,返回给上报系统。

第二步、规范性检查

规范性检查:系统调用元数据对配号申请文件进行规范性检查,根据内部 建立的数据检查模型,对“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 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 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进行检查,判断这些字 段的填写是否规范,包括检查字段长度、字段类型、小数位数、值域等是否符 合要求以及枚举值是否在数据字典范围内。

若检查通过,将申请配号文件提交给配号模块进行配号;若检查不通过, 生成检查不通过的结果和原因文件,返回给上报系统。

如图4所示,上报阶段数据检查情况的流程图情况如下:

前提:数据生产者登录到土地登记数据上报系统,根据土地登记数据标准 组织上报数据。数据生产者只需选择需要上报的项目,数据上报模块在后台按 照土地登记数据标准自动为数据生产者组织上报数据文件并上报。

其中,上报数据内容包括: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 权利信息、审核信息、上报情况信息等全部信息。

第一步、完整性检查

完整性检查:系统接收上报数据后,调用元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根据内 部建立的数据检查模型,对“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 权利信息、审核信息、上报情况信息等全部信息”进行检查,判断约束条件为 必选或条件必选的字段是否已提交。

其中,元数据采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核心数据库结构。

若检查通过,进行下一步规范性检查;若检查不通过,生成检查不通过的 结果和原因文件,返回给上报系统。

本实施例中的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源数据是指与上报数据所一一对 应的配号申请文件里包含的数据,如图3中所示。

第二步、规范性检查

规范性检查:系统调用元数据进行规范性检查,根据内部建立的数据检查 模型,对“土地非空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 息、上报情况信息等全部信息”进行检查,判断这些字段的填写是否规范,包 括检查字段长度、字段类型、小数位数、值域等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枚举值是否 在数据字典范围内。

若检查通过,进行下一步有效性检查;若检查不通过,生成检查不通过的 结果和原因文件,返回给上报系统。

第三步、一致性检查

一致性检查:系统调用源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根据唯一配号将上报数据 和对应的源数据建立关联关系,通过内部建立的数据检查模型,对“土地非空 间信息、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上报情况信息等 全部信息”中的“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 登记类型标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 系统唯一标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字段与源数据进行比对,检查是否 完全一致。

接收数据入数据库,若检查不通过,将存在问题的数据提交给汇交系统作 为后续监管参考。

其中,源数据即配号阶段接收的申请配号数据,包含“土地非空间信息、 土地空间信息、权利人信息、权利信息、审核信息、上报情况信息等全部信息” 中的“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 标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 标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信息。

第四步、关联性检查

关联性检查:系统建立数据检查模型,调用源数据定期对已申请配号,但 未进行数据上报的土地登记数据进行筛查。如果汇交系统存在申请配号数据, 但是设置的期限内没有与之对应的上报数据,系统将存在问题的数据提交给汇 交系统作为后续监管参考。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先对数据进行压缩打包,再进行传输。

由于图形数据文件较大,上报数据只包含图形的坐标串文本文件,上报成 功后在汇交系统中再进行构面处理。大大降低上报数据占用空间,提高上报速 度。

考虑数据安全性,采用二进制数据进行传输。

考虑可能存在网络故障,数据传输采用断点续传方式,将上传文件划分为 几部分,每部分采用一个线程进行上传,如果碰到网络故障,可以从已经上传 的部分开始继续上传未完成的部分,提高上报速度和效率。

数据传输设置定时触发(自动触发),将数据传输时间设置为网络空闲时 段,在设定时段内,数据自动进行上传,一方面提高网络利用率和上报速度, 另一方面避免多处分布的上报系统同时上传数据产生网络堵塞,通过错峰设置 定时触发时间协调处理全市、全省或全国范围的数据上报。

数据传输还设置了人工触发(被动触发),根据汇交系统需要,对指定的 数据发出查看请求,系统根据请求自动对该数据对应的全部档案信息、登记信 息进行压缩打包,上传至汇交系统。

系统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监控,通过日志记录每一步的操作时间和成功状 态、耗时、上传结果,若失败,还记录失败原因。

配号过程如下:

通过内外网混合配号,确保每一次土地登记行为都有一个唯一配号与之对 应。

采用内网与外网结合的混合配号方式,一般情况使用内网自动配号,上报 系统将每一个登记行为的土地登记基本信息后台自动发送至汇交系统,汇交系 统根据配号规则实时针对该登记行为生成唯一的十九位配号及对应的二维码返 回上报系统;当内网中断时,可在汇交系统外网应急配号模块录入或导入登记 关键信息,根据配号规则实时自动生成唯一的十九位配号及对应的二维码,将 此配号录入上报系统。

申请配号信息包括:

行政区编码、服务器编码、审批日期、权属性质标准枚举值、登记类型标 准枚举值、权利人名称、权利人座落、使用权面积、项目编号、原系统唯一标 识码、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标准枚举值全部信息。

配号机制如下:

配号时间:权属审核完成,注册登记之时。原因是确保土地登记信息完整, 此时提交数据申请配号,数据不会再次更改,便于后续数据上报时进行对比校 验。

配号规则:5层19位数字编号,确保全国唯一,如下所示:

第一层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GB/T2260规定的行政区划代 码。第二层为发证服务器代码,代码为1位,从1开始顺序编号。第三层为 发证年份,代码为4位,如2015。第四层为流水号,代码为7位,在本发证 服务器上本年度起从1开始顺序编号。第五层为校验码,代码为1位,码值为 0~9,根据前18位数字通过算法计算得出。

如某市国土资源局唯一的一台发证服务器上一年内办理了三十四个项目, 其配号为:33010012015000003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1:3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