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10/06 G06Q50/22
1.一种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制方法,包括输血 申请工作站的管控方法和输血执行工作站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血申请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输入患者身份识别代码,提取患者信息的步骤;
A2:设定输血前的检测项目,并上传检测申请的步骤;
A3:查看输血科或检验科系统反馈回的检测项目报告的步骤;
A4:通过检测项目报告进行用血合理性评估的步骤,如果评估 通过则进入步骤A5,如果评估不通过,则发出上级审批请求,等审 批通过后再进入步骤A5,如果上级审批无法通过,本输血申请结束;
A5:根据检测项目报告、患者基本病情并结合血量库存情况生 成输血方案建议的步骤;
A6:确认签署输血同意书的步骤;
A7:向输血执行工作站上传输血申请的步骤;
A8:从输血执行工作站获取输血过程记录的步骤;
A9:根据患者输血过程记录生成输血评价报告的步骤;
A10:生成患者输血病历的步骤;
所述输血执行工作站的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选择申请类型的步骤,如果是输血前的检测申请,则执行 步骤B11~B15;如果是输血申请,则执行步骤B21~B26;
所述步骤B11~B15具体为:
B11:查看输血前检测申请的步骤;
B12:打印检测申请和患者信息条码的步骤;
B13:判断打印出的患者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 骤,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14,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 患者所对应的检测申请信息;
B14:打印送检申请的步骤;
B15:查看检验科系统反馈回的检测项目报告的步骤;
所述步骤B21~B26具体为:
B21:查看输血申请的步骤;
B22:打印输血申请和患者信息条码的步骤;
B23:判断打印出的患者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 骤,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24,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 患者所对应的输血申请信息;
B24:查询、记录取血信息并打印取血通知单的步骤;
B25:判断所取血袋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骤, 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26;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患者 所对应的输血血袋及相关信息;
B26:记录输血过程患者状况,实时上传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 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提取的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 年龄、科室、床位、血型及诊断名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 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采用勾选方式设定输血前的检测项 目,所有的检测项目名称均预先显示在输血申请工作站的显示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 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6中确认签署输血同意书的步骤包括自 动生成输血同意书并打印的步骤,以及签名后自动扫描并保存电子文 档信息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 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24:记录取血信息的步骤中所记录的信 息包括取血时间信息和取血人身份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 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26:记录输血过程患者状况并实时上传 的步骤中记录的信息包括输血护士身份信息、输血开始时间、患者体 征变化情况、输血结束时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 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13、步骤B23以及步骤B25中,如 果患者信息条码或血袋信息条码与患者腕带信息不一致时,系统给出 报警提示。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化管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临床输血电 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制方法。
有关临床输血申请、输血前评估及输血评价、患者输血全过程记 录与监控等保障输血安全及规范化操作的管理规范,是近年来新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等级医院 评审执行标准细则》等相关输血管理法规的最新要求。现有的医院相 关管理方式与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法规要求,显现出较为突出的管 理漏洞、输血安全风险及医疗纠纷/事故潜在风险。
现有技术的应用通常有如下几种方式:
(1)绝大多数医院均沿用传统的(手工填写)输血申请与血液 输注操作(人工核对等)管理模式,主要步骤及存在问题包括:
①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手术/输血前检测指标等情况, 凭临床经验自行判断和决定是否进行输血,手工填写“输血申请 单”、“患者输血同意书”等纸质文件,下达输血医嘱。存在问题是: 书写随意性强、书写涂改现象突出、记录内容不完整、缺项多等等, 导致输血科在登记或手工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时的诸多困难:有的医生 手写字体潦草或填写不完整,轻则无谓增加输血科工作量,重者影响 登记或录入时准确性,甚至可能登录错误信息,造成安全隐患;整个 过程效率低下、容易出错,数据追溯性差,且不便于信息保存和事后 统计及回溯。人工申请用血时由于缺乏全面、客观的输血前评估与审 核监管,凭经验判断和决定输血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导致不合理用 血或血制品输注无效的问题较为突出;
②临床护士根据上述医嘱内容准备患者输血检测所需血样标本 试管(手工标注患者信息、编号等)、采集患者标本(人工查验/核对 患者信息)、送检标本(与输血科人工交验/核对标本、输血申请单等, 手工填写“输血标本交接登记表”)。存在问题是:护士采集输血标本 时,仅凭人工核对患者信息难免会出现误差,导致标本抽错而最终造 成患者输血死亡等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也不鲜见;
③电话询问或接听输血科电话后前往输血科领取血液(与输血 科人工查验/核对患者信息、配血血袋信息等,填写“血袋领取登记 表”和领取配发血报告单等)。存在问题是:某患者输血申请交到输 血科之后,配发血情况进展如何、是否可以取血等等问题,都需要临 床科室主动询问输血科方可知晓,既影响双方工作节奏,又导致效率 低下;
④取血返还科室后为患者输注血液(人工查验/核对患者信息、 输注血袋信息等,执行输血)、人工观察和手工记录输血过程相关情 况、手工填写输血反应及处理记录等;存在问题:输血过程中的人工 观察、手工记录输血过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病程病历记录等,普 遍存在记录随意性强、书写涂改现象突出、记录内容不完整、缺项多、 甚至漏记/不记等问题;为患者输注血液时,单凭人工查验/核对患者 信息、输注血袋信息等,即便是“双人双核”,也可能因为工作量较 大等原因难免出错,进而导致患者输血死亡等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2)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在“医院信息化管理HIS系统”或“电 子病历系统”中添加输血申请界面与功能,可实现部分临床输血电子 化申请功能,主要步骤及存在问题包括:
①临床医师可在HIS或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相关界面填写“输血 申请单”,查看患者输血前血常规、传染病项目等检测结果,并据此 下达输血医嘱;②临床护士可在HIS或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相关界面 执行输血医嘱,打印“输血申请单”和执行血液标本采集等,其余步 骤与传统方法相同;
存在问题:①多为简单的输血申请单电子化功能,没有输血前 评估、审核功能,临床医师依然多靠临床经验判断和决定是否进行输 血;②HIS系统或电子病历的数据库与输血管理系统往往系不 同的数据库,只能提供“接口”以“访问”的方式完成数据交换,可 能影响数据准确性及交互效率;③缺乏输血过程记录及输血不良反 应记录;④没有输血后疗效评价等多项管理功能。
仅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临床输血电子 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制方法,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地实现 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监管与管理流程,并且使其更加简化与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制方法,包括输血申请 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和输血执行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其关键在于:
所述输血申请工作站的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输入患者身份识别代码,提取患者信息的步骤;
A2:设定输血前的检测项目,并上传检测申请的步骤;
A3:查看输血科或检验科系统反馈回的检测项目报告的步骤;
A4:通过检测项目报告进行用血合理性评估的步骤,如果评估 通过则进入步骤A5,如果评估不通过,则发出上级审批请求,等审 批通过后再进入步骤A5,如果上级审批无法通过,本输血申请结束;
A5:根据检测项目报告、患者基本病情并结合血量库存情况生 成输血方案建议的步骤;
A6:确认签署输血同意书的步骤;
A7:向输血执行工作站上传输血申请的步骤;
A8:从输血执行工作站获取输血过程记录的步骤;
A9:根据患者输血过程记录生成输血评价报告的步骤;
A10:生成患者输血病历的步骤;
所述输血执行工作站的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选择申请类型的步骤,如果是输血前的检测申请,则执行 步骤B11~B15;如果是输血申请,则执行步骤B21~B26;
所述步骤B11~B15具体为:
B11:查看输血前检测申请的步骤;
B12:打印检测申请和患者信息条码的步骤;
B13:判断打印出的患者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 骤,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14,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 患者所对应的检测申请信息;
B14:打印送检申请的步骤;
B15:查看检验科系统反馈回的检测项目报告的步骤;
所述步骤B21~B26具体为:
B21:查看输血申请的步骤;
B22:打印输血申请和患者信息条码的步骤;
B23:判断打印出的患者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 骤,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24,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 患者所对应的输血申请信息;
B24:查询、记录取血信息并打印取血通知单的步骤;
B25:判断所取血袋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骤, 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26;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患者 所对应的输血血袋及相关信息;
B26:记录输血过程患者状况,实时上传的步骤。
作为进一步描述,步骤A1中提取的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 年龄、科室、床位、血型及诊断名称等基本信息。
更进一步描述,步骤A2中采用勾选方式设定输血前的检测项目, 所有的检测项目名称均预先显示在输血申请工作站的显示界面上。
再进一步描述,步骤A6中确认签署输血同意书的步骤包括自动 生成输血同意书并打印的步骤,以及签名后自动扫描并保存电子文档 信息的步骤,上述信息还可以同时传输到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中。
为了实现对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历史追溯,所述B24:记录取血 信息的步骤中所记录的信息包括取血时间信息和取血人身份信息。
所述B26:记录输血过程患者状况并实时上传的步骤中记录的信 息包括输血护士身份信息、输血开始时间、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输血 结束时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处理措 施。
为了提升系统的预警能力,在步骤B13、步骤B23以及步骤B25 中,如果患者信息条码或血袋信息条码与患者腕带信息不一致时,系 统给出报警提示。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将以往根据“临床需要”或仅靠经验判断的手工“人为”式输血 申请转变为电子式输血申请和管理,规范了输血申请流程,简化了传 统输血申请的繁琐,严格执行了输血前评估和审核,减少了医生下达 输血申请的出错率;强化了输血后效果评价,严把了输血质量关,提 高了工作效率,使输血管理变得更加安全和可控。具体表现如下:
(1)从输血申请到输血结束全过程电子化操作,囊括了所有临 床用血的相关流程及管理内容,有利于各项输血信息在数据库中的长 期保存,为以后的数据统计、查询、汇总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医院的 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输血申请各个环节可控性加强,大幅减少医师开单差错率、 降低不合理输血概率。例如:没有进行输血前检验的不能提交、评估 不合格的申请不能提交、没有签署输血同意书的申请不能提交等,将 有效规范输血管理和提高输血患者病历合格比例;
(3)输血申请工作站与输血执行工作站及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 实时互通,避免了以往的信息不对称、信息遗失或信息封闭:临床医 师的输血医嘱下达后输血科就能查看,输血科完成配血等检验后临床 可实时查看结果,配血完成后系统将自动通知临床预约取血时间,护 士可以打印取血单等,均为在线操作,方便、快捷。既减少了以往必 须电话通知或查询的繁琐,也增强了取发血管理的安全;
(4)通过输血前评估、提供输血方案建议和输血后评价管理, 将有效提高临床用血合理性、血液利用有效性,并可有效引导和指导 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血,进而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 血,保护血液资源;
(5)系统的应用将使临床输血管理更加专业、独立和完善。也 可减少部分医院要求HIS系统、电子病历等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此部 分功能的难度和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输血申请工作站的控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输血执行工作站的控制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 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临床输血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管理控制 方法,包括输血申请工作站的控制方法和输血执行工作站的控制方法, 其中:
所述输血申请工作站主要配置在临床科室、手术室以及门诊部门 的医生办公室,其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输入患者身份识别代码,提取患者信息的步骤;
这里的身份识别代码通常为患者的门诊号或住院号,进入系统后 可以提取出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血型及诊 断名称等基本信息。
A2:设定输血前的检测项目,并上传检测申请的步骤,这里的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检测和传染病五项检测等,医生可以采用勾 选方式设定输血前的检测项目,所有的检测项目名称均预先显示在输 血请求工作站的显示界面上。
上传检测申请后,输血执行工作站即可同时显示,护士根据医生 所下达的输血前检测项目完成输血前检测血样采集并送检。
A3:医生查看输血科或检验科系统反馈回的检测项目报告的步 骤;
A4:通过检测项目报告进行用血合理性评估的步骤,如果评估 通过则进入步骤A5,如果评估不通过,则发出上级审批请求,等审 批通过后再进入步骤A5,如果上级审批无法通过,本输血申请结束;
在临床医师填报输血申请单时,一方面系统会对医师的用血申请 资格和24小时内的用血申请量进行审核,另一方面,系统将根据事 先设置好的某专业科室或疾病输血指征对本次输血申请进行合理性 初评,如果初评不能通过,系统将拒绝提交申请并予以提示,此时申 请医师可选择提交上级医师进行审核,上级医师审批通过的才能提交 输血申请;未能通过的申请,系统将予以驳回并将记录驳回原因,便 于后续分析和追溯。
A5:根据检测项目报告、患者基本病情并结合血量库存情况生 成输血方案建议的步骤;
这里通常是根据患者病情、输血前检验指标并结合患者血型当时 的血量库存情况,由系统自动推荐该患者的输血建议方案,包括建议 输注的血品种、用量和输注时机、周期等等。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构 建的单病种/单手术术种的“输血知识库”可针对某患者具体情况提 供输血方案建议(是否应该输血、如何选择血品种及用量等),可辅 助用血医师提高临床用血诊疗水平,构建的各种类型输血方案建议包 括专业科室用血通用模型、单病种用血模型和特殊患者定制模型等。
A6:确认签署输血同意书的步骤,包括自动生成输血同意书并 打印的步骤,以及签名后自动扫描并保存电子文档信息的步骤。
A7:向输血执行工作站上传输血申请的步骤;
确认签署输血同意书之后,医师即可向输血执行工作站上传输血 申请医嘱,此时输血执行工作站可以查看到相应的医嘱信息,执行相 应操作。
A8:从输血执行工作站获取输血过程记录的步骤;医师可以实 时查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体温、血压、皮疹等不良反应, 下达相关处理或抢救医嘱,实时观察并记录发生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结 果;
A9:根据患者输血过程记录生成输血评价报告的步骤,报告中 可以描述并记录患者血压、精神状况、缺/贫血、缺氧等症状的改善 情况;
A10:生成患者输血病历的步骤;确认并完善上述输血环节的全 部过程记录,系统可提交相应信息到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病案管理, 完善输血患者病历的管理。
针对输血执行工作站而言,主要配置在临床科室、手术室以及门 诊部门的护士站,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选择申请类型的步骤,如果是输血前的检测申请,则执行 步骤B11~B15;如果是输血申请,则执行步骤B21~B26;
所述步骤B11~B15具体为:
B11:查看输血前检测申请的步骤;
B12:打印检测申请和患者信息条码的步骤;
抽血之前通常要准备患者血样采集试管,护士将打印的患者信息 条码贴在患者血样采集试管上,以备采血时核对、使用;
B13:判断打印出的患者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 骤,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14,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 患者所对应的检测申请信息;
本步骤通过移动信息核对终端(PDA等)或条码识别器将试管 上的患者信息条码与患者腕带上的条码进行现场校对,只有当试管上 的条码与患者腕带上的条码一致时,才有权限进入下一步;不一致时, 系统及时报警,从而有效避免血样采集错误发生。
B14:打印送检申请的步骤;
当护士完成血液采样后,系统记录采样人员的身份信息和采样时 间等信息,并打印一份送检申请随同采集血样送检;
B15:查看检验科系统反馈回的检测项目报告的步骤;
检验科检验人员收到该输血前检验申请单和血样标本后,按照医 师所请求的检测项目完成相应指标的检测,最终形成检测报告,上传 检测报告;此时,医师即可在输血申请工作站中查看相应的检测报告, 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所述步骤B21~B26具体为:
B21:查看输血申请的步骤;
B22:打印输血申请和患者信息条码的步骤;
B23:判断打印出的患者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 骤,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24,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 患者所对应的输血申请信息;
B24:查询、记录取血信息并打印取血通知单的步骤;
所述B24:记录取血信息的步骤中所记录的信息包括取血时间信 息和取血人身份信息。
B25:判断所取血袋信息条码是否与患者腕带信息一致的步骤, 如果一致,则进入步骤B26;否则,结束本次操作,重新确认该患者 所对应的输血血袋及相关信息;
B26:记录输血过程患者状况,实时上传的步骤。
所述B26:记录输血过程患者状况并实时上传的步骤中记录的信 息包括输血护士身份信息、输血开始时间、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输血 结束时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处理措 施。
具体实施时,在步骤B13、步骤B23以及步骤B25中,如果患 者信息条码或血袋信息条码与患者腕带信息不一致时,系统给出报警 提示。
以上分别就临床输血申请及输血全过程监管与评估评价等环节 主要涉及的输血申请工作站和输血执行工作站的具体控制方法进行 了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本领域(输血界或涉及输血领域的IT行业) 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 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输血界或涉及输血领 域的IT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 析、推理、变通或者有限的调整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及实施,皆应在由 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1:0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