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2210812761.1
  • 20220712
  • CN115222232A
  • 20221021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李静晨;李欣阳;袁阳;闫凡茜
  • G06Q10/06
  • G06Q10/06 G06Q50/06

  •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5号
  • 北京(11)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穆仁熙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电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和智能运维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对用户用电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了靠人工定时巡检或视频监控的模式需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电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基于所述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

通过所述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包括:

若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所述参考次数,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所述其他时间段为所述历史时间段中除所述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还包括:

若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

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

将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所述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所述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

在所述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所述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所述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

8.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和智能运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电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同时考虑到公共场所用电安全,很多企事业单位针对员工日常办公的能源管理也提高了重视,要求员工不可以在工位使用超过一定功率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如热水壶、咖啡机、水族箱等。

但是由于员工工位分布相对分散,目前大部分企业也不具备针对每个员工的用电量监测能力,靠人工定时巡检或视频监控的模式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靠人工定时巡检或视频监控的模式需要耗费较多人力与时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电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基于所述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

通过所述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包括:

若所述有效用电申请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所述参考次数,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所述其他时间段为所述历史时间段中除所述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有效用电申请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所述有效用电申请次数,从所述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

获取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

将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所述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所述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

在所述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所述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所述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所述用户对应的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所述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所述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所述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上述用电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到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信息,结合历史用电数据和特殊用电申请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对用户用电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了靠人工定时巡检或视频监控的模式需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管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量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量管理系统中各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用电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在本申请的应用场景中,服务器104获取终端102监测得到的一段时间内用电量信息,将此信息保存于数据存储系统;当需要对用户用电量进行管理的时候,从数据存储系统中获取到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信息,综合判断用户用电量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则发送通知告警。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智能插座,电表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用电管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10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其中,第一用电量信息可以为用电量,也可以为其他表征用电情况的信息,如当前时间段的起始电量值和终止电量值,通过对起始电量值和终止电量值作差,得到当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

具体实现中,根据用户信息查询到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用户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户当前时间段内申请到的额外用电量。用户用电量信息由用户所使用的智能插座等监测工具监测得到,并被服务器104获取然后存储于数据存储系统。

步骤202,根据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其中,初始用电量阈值是预设的用于管理用户常规用电量的初始阈值,可以是每小时用电阈值、每天用电阈值和每周用电阈值等。

具体实现中,根据用户的第一申请用电信息中的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计算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根据总用电量阈值判断用户第一用电量信息是否符合用电要求,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更具体地,可根据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确定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实际用电量,当实际用电量低于总用电量阈值时,判定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第一用电量信息符合用电要求;当实际用电量高于总用电量阈值的时候,判定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第一用电量信息不符合用电要求。

步骤203,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其中,历史时间段是预设的时间,可以是最近几小时、最近几天和最近几周等。

其中,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时间、用电申请生效时间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等。

具体实现中,若步骤202得到的第一检测结果符合用电要求,则获取用户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筛选出第二用电申请信息中用电申请的生效次数,若有多个用电申请在同一时间段内生效的情况,生效次数不重复计数。

步骤204,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具体实现中,根据用户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即历史时间段内的用电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计算得到用户用电量最多的时间段内的平均用电量,根据平均用电量计算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根据目标用电量阈值判断用户的第一用电量(即当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是否符合用电要求,得到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更具体地,当用户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用电量低于目标用电量阈值的时候,判定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第一用电量信息符合用电要求;当用户当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目标用电量阈值的时候,判定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第一用电量信息不符合用电要求。

上述用电管理方法中,通过获取到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信息,结合历史用电数据和特殊用电申请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对用户用电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了靠人工定时巡检或视频监控的模式需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4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41,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步骤2042,基于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

步骤2043,通过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具体实现中,根据用户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即历史时间段内的用电信息),确定用户用电最多的时间段,结合用电申请生效次数,计算用户用电最多的时间段内的平均用电量,将平均用电量与预设的电量浮动率相乘,得到乘积,再对该乘积与平均用电量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根据目标用电量阈值判断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即当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是否符合用电要求,得到第二用电检测结果。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用户个人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判断用户是否符合用电要求,可以实现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和可智能动态调整的用电管理。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41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41A,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其他时间段为历史时间段中除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步骤2041B,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所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具体实现中,先对比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与预设的参考次数之间的大小,当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时,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用户用电量最高的目标时间段,获取到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计算得到目标时间段内的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举例说明,比如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为生效天数,假设为4天。参考次数为参考天数,假设为2天。用户用电申请生效天数大于参考天数,则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用户用电量最高的2天,假设两天分别用了10度和8度电,然后根据2天的用电量计算出日均用电量,即为9度/天。则用户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为9度/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41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具体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41C,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

步骤2041D,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具体实现中,先对比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与预设的参考次数之间的大小,当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时,则基于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用户用电量最高的目标时间段,获取到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计算得到目标时间段内的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与预设的参考次数的对比结果,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用户在个人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实现更智能的用电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2根据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具体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021,对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

步骤2022,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具体实现中,将用户的申请用电量和预设的初始用电量阈值相加,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即用户若有用电申请,则可以得到高于常规用电量阈值的新阈值,将用户第一用电量信息中的用电量(即当前时间段内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的用电申请提高响应的阈值,从而实现对用户更加个性化的特殊用电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1在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之前,还包括: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在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具体实现中,在获取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后,将其中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当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时,再去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申请信息。即当用户的当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已经符合初始用电量阈值的用电要求时,不需要再进行后续判断。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初始用电量阈值,能够合理管控用户的用电量,减少用户超额使用电量的频率,达到节能环保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对应的终端。

其中,提醒信息可以是邮箱信息、系统软件信息和手机短信信息等。

具体实现中,在上述步骤判断得到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不符合用电要求,或者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则根据用户信息查询到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比如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等,通过调用信息通知系统给用户发送提醒信息,提醒用电超标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不符合用电要求的用户发送提醒信息,减少用户超额使用电量的频率,达到节能环保的需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交易管理方法,本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

步骤302,在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步骤303,对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

步骤304,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步骤305,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步骤306,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其他时间段为历史时间段中除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步骤307,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基于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

步骤308,通过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步骤309,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对应的终端。

举例说明,例如,用电管理是针对用户每天用电量的监测,则获取用户今天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其中的今天用电量假设为12度电;将今天用电量与预设的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对比,假设初始用电量阈值为每天8度电,对比得知今天用电量已超过初始用电量阈值。然后获取用户对于今天用电的第一申请用电信息,其中的申请用电量假设为每天5度电,将初始用电量阈值与申请用电量相加,可以得到用户在今天的总用电量阈值为每天13度电,对比得知今天用电量没有超过今天的总用电量阈值。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假设预设的历史时间段为最近5天,则第二用电量信息包括用户最近5天的每天用电量;因为用电管理是针对用户每天用电量的监测,所以第二用电申请信息中的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为用电申请生效天数,假设为2天;因为用电管理是针对用户每天用电量的监测,所以预设的参考次数为参考天数,假设为3天;对比得知生效天数小于参考天数,因此我们提取最近5天的历史用电量信息中用户用电量最高的2天用电量,假设为9度电和11度电,计算得到用电量最高的2天里每天平均用电量为10度/天;假设预设的电量浮动率为10%,则计算得到用户目标用电量阈值为11度/天,对比得知用户今天用电量超过目标用电量阈值,不符合用电要求,则发送提醒信息给到用户。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到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信息,结合管理预设、历史数据、特殊申请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针对每个用户设定个性化且可智能动态调整的电量监测阈值,对用户用电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用户超额使用电量的频率,达到节能环保的需求。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的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4.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实现本申请的用电管理方法的用电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包括:智能插座管理单元401、用户电量统计单元402、用电申请单元403、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邮件系统联动单元405和用户电量信息展示单元406,各单元的结构框图如图4.2所示,其中,

智能插座管理单元401,包含智能插座信息管理子单元401A和智能插座电量管理子单元401B;智能插座信息管理子单元401A用于维护和管理用户的智能插座信息,智能插座电量管理子单元401B用于通过网络查询插座的用电量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插座用电量服务给其他单元使用。

用户电量统计单元402,包含用户电量信息管理子单元402A、用户电量信息查询子单元402B;用户电量信息管理子单元402A用于定时调用智能插座管理单元401查询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并进行存储,用户电量信息查询子单元402B用于提供查询用户用电量信息服务。

用电申请单元403,包含用电申请提交子单元403A、用电申请查询子单元403B;用电申请提交子单元403A用于提供提交超额用电使用申请的服务,用电申请查询子单元403B用于提供申请信息查询功能。

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包含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子单元404A、用户电量超标处理子单元404B;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子单元404A用于定时调用用户电量统计单元402查询用户的用电信息,根据查询的结果判断并调用用电申请单元403查询对应用户的用电申请,根据以上查询到的结果智能判断用户用电是否超标,用户电量超标处理子单元404B用于存储员工用电超标信息并调用邮件系统联动单元405发送通知邮件,同时将此次用户的电量信息和监测结果上送至用户电量信息展示单元406。

邮件系统联动单元405,包含邮件编写子单元405A和邮件发送子单元405B,邮件编写子单元405A用于结合预设的邮件模板和传入参数编写出完成的邮件内容,邮件发送子单元405B用于调用企业现有的邮件系统接口,向用户或相关部门发送通知邮件。

用户电量信息展示单元406,用于存储和展示用户的用户电量和监测结果。

参考图5,为一个示例实施例示出的电量管理方法的完整流程图,本实施例以监测用户每日用电量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R为初始用电量阈值;R’为申请用电量;R1为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R2为目标用电量阈值;N为预设的历史时间段长度;S为用户用电申请生效次数;M为预设的参考次数;E为目标时间段内的单位时间用电量;V为预设的电量浮动率;P为可选择功能中的用户用电超标次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用于监测用户每日用电量,因此对应N的时间单位为天或日,对应S和M的次数也为天数。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根据用户信息查询当日该用户用电量信息。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调用用户电量统计单元402查询当日用户的用电量信息。

步骤502:判断用户当日用电量是否预设的初始用电量阈值R。如果高于R,则执行步骤503;如果不高于R,则执行步骤509。

步骤503:根据用户信息查询用电申请。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调用用电申请单元403查询用户的用电申请信息。

步骤504:根据查询结果判断用户是否存在有效的用电申请。如果存在有效申请,则执行步骤505;如果不存在有效申请,则执行步骤510。

步骤505:获取申请中的总用电量R’后计算电量R1阈值=R+R’。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根据查询结果中返回的申请总日用电量R’以及R计算出当日总用电量阈值R1=R+R’。

步骤506:判断用户当日用电量是否高于R1。如果不高于R1,则执行步骤507;如果高于R1,则执行步骤510。

步骤507:计算用户近期实际用电量R2阈值。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调用用户电量统计单元402查询用户的历史用电信息并计算出目标用电量阈值R2。

其中,步骤507计算用户近期实际用电量R2阈值,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71:根据用户信息查询进N日该用户用电量信息。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调用用户电量统计单元402查询用户近N天的用户电量信息。

步骤5072:获取用户用电申请查询结果的已生效天数S。

步骤5073:判断S是否大于M。如果S大于M,则执行步骤5074;如果S不大于M,则执行步骤5075。

步骤5074:计算查询出的N天电量信息中用电量最高的M天的平均电量值E。

步骤5075:计算查询出的N天电量信息中用电量最高的S天的平均电量值E

步骤5076:计算出阈值R2=E*(1+V*100%)。

步骤508:判断用户当日用电量是否高于R2值。如果不高于R2值,则执行步骤509;如果高于R2值。则执行步骤510.

步骤509:存储用户当日用电量信息和监测结果。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调用用户电量信息展示单元406存储用户的当日用电量信息和监测结果。

步骤510:存储用户用电超标信息并发送邮件。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存储用户此次的用电超标信息并调用邮件系统联动单元405向该用户发送提醒邮件,并调用用户电量信息展示单元406存储用户的当日用电量信息和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在步骤510后还可以加入额外的功能:

步骤511:判断用户累计用电超标次数是否超过了预设的用电超标次数P。如果超过P,则执行步骤512;如果没有超过P,则执行步骤509。

步骤512:向管理部门发送邮件并清空超标信息。

具体实现中,用户电量智能监测单元404调用邮件系统联动单元405向负责用电管理的部门发送告警邮件并清空该用户累计的用电超标信息,并调用用户电量信息展示单元406存储用户的当日用电量信息和监测结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电管理方法和系统,通过对插座的集中管理并获取到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信息,结合管理预设、历史数据、特殊申请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针对每个用户设定个性化且可智能动态调整的电量监测阈值,对用户用电量信息的统计和智能分析,减少用户超额使用电量的频率,达到自动化节能环保的目的和大幅减少了人员现场检查的工作量。并且通过与邮件单元联动,实现了用户用电情况的智能监测,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更好的兼顾了用户的隐私保护,兼顾了人性化服务和节能环保的目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用电管理方法的用电管理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用电管理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电管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用电管理装置,包括: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信息获取模块和第二计算模块,其中: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第一计算模块602,用于根据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603,用于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第二计算模块604,用于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计算模块604还用于,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基于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通过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计算模块604还用于,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其他时间段为历史时间段中除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计算模块604还用于,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计算模块602还用于,对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息获取模块601还用于,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在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计算模块602或第二计算模块604还用于,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对应的终端。

上述用电管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用电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电管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基于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通过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其他时间段为历史时间段中除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在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对应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基于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通过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其他时间段为历史时间段中除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在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对应的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和第一用电申请信息;第一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申请用电量;

根据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历史时间段内的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第二用电申请信息;第二用电申请信息包括用电申请生效次数;

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第二用电量信息和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得到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基于平均用电量和预设的电量浮动率,得到目标用电量阈值;通过目标用电量阈值,确定针对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的第二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大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参考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目标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其他时间段为历史时间段中除目标时间段之外的时间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用电申请生效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参考次数,则基于用电申请生效次数,从历史时间段中确定出目标时间段;获取目标时间段内单位时间的用电量,作为用户在个人用电高峰期内的平均用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申请用电量和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阈值;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总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一用电检测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用户的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与初始用电量阈值进行比对;在第一用电量信息对应的用电量超出初始用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在当前时间段内的第一用电申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第一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或第二用电检测结果为不符合用电要求的情况下,发送提醒信息至用户对应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08:3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