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K17/00 G06Q10/10 G06Q50/26
1.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申请模块、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报警模块、库房、支、子弹、云网络,取块与申请模块相连,归还模块与取块相连,归还模块、定位跟踪模块均与申请模块相连,归还模块、定位跟踪模块均与报警模块相连,客户端、申请模块、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均与云网络相连;
所述申请模块用于用户向管理部门申请取,申请模块包括用户登录、申请信息填写、提交申请、等待批准,申请信息填写包括取用途、子弹数量、使用地点、运送路径、用时间、联系号码,联系号码用于通知用户是否获得申请批准;
所述取块用于在获得申请批准后进行取抢并实时更新仓库内的支和子弹的数量;
所述库房设有门禁、支存放柜、子弹存放柜、RFID阅读器、数量显示器、计时器,RFID阅读器和数量显示器安装在库房门口,支存放柜内存放有支,支内安装有GPS芯片和RFID标签,支还安装有自动锁针,子弹存放柜内存放有子弹,支存放柜和子弹存放柜上均安装有重量传感器和电子锁,支存放柜上的电子锁与支存放柜上的重量传感器相连,数量显示器用于显示库房内支数量和子弹数量,RFID阅读器、重量传感器均与数量显示器相连,RFID阅读器与计时器相连,RFID阅读器、数量显示器、计时器、自动锁针均与云网络相连;
所述定位跟踪模块用于对支进行实时定位跟踪,记录支的运送路径和使用地点,定位跟踪模块与申请模块相连;
所述归还模块用于归还所取支和未使用的子弹;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警报器,警报器与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申请模块相连,当定位跟踪模块中支的运送路径和使用地点与申请模块中支的运送路径和使用地点不相符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当用户归还支时所用的时间超出申请模块中的用时间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为手机客户端或电脑客户端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登录为刷脸登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存放柜存放一支。
5.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取抢申请,首先用户刷脸登录到客户端,填写取用途、子弹数量、使用地点、运送路径、用时间、联系号码等信息进行申请,填写完成后,提交申请;
S2:提交申请后,用户手机收到是否通过申请的短信,申请通过后,用户脸部图像被记录并作为下一步打开门禁的权限;
S3:用户通过刷脸解锁门禁,打开库房门,同时用户还可通过数量显示器看到库房内的支和子弹的数量,库房门打开时,支存放柜和子弹存放柜上的电子锁随之打开;
S4:用户进入库房后,取出支和子弹,支存放柜内没有支时,支存放柜上的电子锁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子弹存放柜上的重量传感器感受到子弹存放柜重量减轻时及时反应到数量显示器上,数量显示器及时更新库房内子弹的数量,用户走出库房时,库房门自动关闭,支经过库房门时,RFID阅读器自动读取支上的RFID标签,数量显示器上的支数量减少,且此时支上的RFID标签已与用户关联;
S5:当支在运送和使用的过程中,GPS芯片对支内的RFID标签进行实时定位,当RFID标签的运送路径或使用地点与申请时的运送路径或使用地点不相符时,支上的自动锁针就会将支上的扳机锁住,从而该用户无法使用支,同时报警器还会发出警报,此时管理部门就会对该用户采取的控制措施;
S6:支使用结束后,用户刷脸解锁门禁打开库房门,携带支和剩余的子弹进入库房,此时RFID阅读器读取支上的RFID标签,并及时更新到数量显示器上,子弹存放柜上的电子锁打开,用户将支放入支存放柜中,随后支存放柜上的电子锁自动锁上,用户将子弹放入子弹存放柜中,随后子弹存放柜上的电子锁自动锁上,随后数量显示器上及时更新子弹的数量,归还结束后,该用户还可继续进行申请取;
S7:当用户未按申请中填写的使用时间归还所取支时,支上的自动锁针会将扳机锁住,该用户将无法再使用该支,同时警报器还会自动发出警报,此时该用户被客户端加入黑名单,该用户将无法再进行申请操作。
本发明属于支管控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 及方法。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 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 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 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是一种震慑犯罪的特殊工具,因此的管控工作则显得尤为重 要。管控是指在支的存放、出入库、使用、携带、回收等各个环节 中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如果管控工作不到位,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 大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基于物联网平台的 支管控闭环系统及方法,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进行有效管控,规 范了支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包括客户端、申请模块、取块、 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报警模块、库房、支、子弹、云网络,取块 与申请模块相连,归还模块与取块相连,归还模块、定位跟踪模块均与申 请模块相连,归还模块、定位跟踪模块均与报警模块相连,客户端、申请模块、 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均与云网络相连;
所述申请模块用于用户向管理部门申请取,申请模块包括用户登录、申 请信息填写、提交申请、等待批准,申请信息填写包括取用途、子弹数量、 使用地点、运送路径、用时间、联系号码,联系号码用于通知用户是否获得 申请批准;
所述取块用于在获得申请批准后进行取抢并实时更新仓库内的支和 子弹的数量;
所述库房设有门禁、支存放柜、子弹存放柜、RFID阅读器、数量显示器、 计时器,RFID阅读器和数量显示器安装在库房门口,支存放柜内存放有支, 支内安装有GPS芯片和RFID标签,支还安装有自动锁针,子弹存放柜内存 放有子弹,支存放柜和子弹存放柜上均安装有重量传感器和电子锁,支存 放柜上的电子锁与支存放柜上的重量传感器相连,数量显示器用于显示库房 内支数量和子弹数量,RFID阅读器、重量传感器均与数量显示器相连,RFID 阅读器与计时器相连,RFID阅读器、数量显示器、计时器、自动锁针均与云网 络相连;
所述定位跟踪模块用于对支进行实时定位跟踪,记录支的运送路径和 使用地点,定位跟踪模块与申请模块相连;
所述归还模块用于归还所取支和未使用的子弹;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警报器,警报器与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申请模块 相连,当定位跟踪模块中支的运送路径和使用地点与申请模块中支的运送 路径和使用地点不相符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当用户归还支时所用的时 间超出申请模块中的用时间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所述客户端为手机客户端或电脑客户端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登录为刷脸登陆。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支存放柜存放一支。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取抢申请,首先用户刷脸登录到客户端,填写取 用途、子弹数量、使用地点、运送路径、用时间、联系号码等信息进行申请, 填写完成后,提交申请;
S2:提交申请后,用户手机收到是否通过申请的短信,申请通过后,用户脸 部图像被记录并作为下一步打开门禁的权限;
S3:用户通过刷脸解锁门禁,打开库房门,同时用户还可通过数量显示器看 到库房内的支和子弹的数量,库房门打开时,支存放柜和子弹存放柜上的 电子锁随之打开;
S4:用户进入库房后,取出支和子弹,支存放柜内没有支时,支存 放柜上的电子锁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子弹存放柜上的重量传感器感受到子弹存 放柜重量减轻时及时反应到数量显示器上,数量显示器及时更新库房内子弹的 数量,用户走出库房时,库房门自动关闭,支经过库房门时,RFID阅读器自 动读取支上的RFID标签,数量显示器上的支数量减少,且此时支上的RFID 标签已与用户关联;
S5:当支在运送和使用的过程中,GPS芯片对支内的RFID标签进行实时 定位,当RFID标签的运送路径或使用地点与申请时的运送路径或使用地点不相 符时,支上的自动锁针就会将支上的扳机锁住,从而该用户无法使用支, 同时报警器还会发出警报,此时管理部门就会对该用户采取的控制措施;
S6:支使用结束后,用户刷脸解锁门禁打开库房门,携带支和剩余的子 弹进入库房,此时RFID阅读器读取支上的RFID标签,并及时更新到数量显 示器上,子弹存放柜上的电子锁打开,用户将支放入支存放柜中,随后 支存放柜上的电子锁自动锁上,用户将子弹放入子弹存放柜中,随后子弹存放 柜上的电子锁自动锁上,随后数量显示器上及时更新子弹的数量,归还结束后, 该用户还可继续进行申请取;
S7:当用户未按申请中填写的使用时间归还所取支时,支上的自动锁 针会将扳机锁住,该用户将无法再使用该支,同时警报器还会自动发出警报, 此时该用户被客户端加入黑名单,该用户将无法再进行申请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中,采用GPS、RFID等物联网技术对支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同 时申请模块、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构成一个闭环系统,物联网 与闭环系统相结合,能够大大规范警察使用支,对能够进行有效管 控,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安全隐患。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 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系统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如图1所示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闭环系统,包括客户端、申请模 块、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报警模块、库房、支、子弹、云 网络,取块与申请模块相连,归还模块与取块相连,归还模块、定位 跟踪模块均与申请模块相连,归还模块、定位跟踪模块均与报警模块相连,客 户端、申请模块、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均与云网络相连;
所述申请模块用于用户向管理部门申请取,申请模块包括用户刷脸登录、 申请信息填写、提交申请、等待批准,申请信息填写包括取用途、子弹数量、 使用地点、运送路径、用时间、联系号码,联系号码用于通知用户是否获得 申请批准;
所述取块用于在获得申请批准后进行取抢并实时更新仓库内的支和 子弹的数量;
所述库房设有门禁、支存放柜、子弹存放柜、RFID阅读器、数量显示器、 计时器,RFID阅读器和数量显示器安装在库房门口,支存放柜内存放有支, 一个支存放柜存放一支,支内安装有GPS芯片和RFID标签,支还安装 有自动锁针,子弹存放柜内存放有子弹,支存放柜和子弹存放柜上均安装有 重量传感器和电子锁,支存放柜上的电子锁与支存放柜上的重量传感器相 连,数量显示器用于显示库房内支数量和子弹数量,RFID阅读器、重量传感 器均与数量显示器相连,RFID阅读器与计时器相连,RFID阅读器、数量显示器、 计时器、自动锁针均与云网络相连;
所述定位跟踪模块用于对支进行实时定位跟踪,记录支的运送路径和 使用地点,定位跟踪模块与申请模块相连;
所述归还模块用于归还所取支和未使用的子弹;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警报器,警报器与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申请模块 相连,当定位跟踪模块中支的运送路径和使用地点与申请模块中支的运送 路径和使用地点不相符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当用户归还支时所用的时 间超出申请模块中的用时间时,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支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取抢申请,首先用户刷脸登录到客户端,填写取 用途、子弹数量、使用地点、运送路径、用时间、联系号码等信息进行申请, 填写完成后,提交申请;
S2:提交申请后,用户手机收到是否通过申请的短信,申请通过后,用户脸 部图像被记录并作为下一步打开门禁的权限;
S3:用户通过刷脸解锁门禁,打开库房门,同时用户还可通过数量显示器看 到库房内的支和子弹的数量,库房门打开时,支存放柜和子弹存放柜上的 电子锁随之打开;
S4:用户进入库房后,取出支和子弹,支存放柜内没有支时,支存 放柜上的电子锁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子弹存放柜上的重量传感器感受到子弹存 放柜重量减轻时及时反应到数量显示器上,数量显示器及时更新库房内子弹的 数量,用户走出库房时,库房门自动关闭,支经过库房门时,RFID阅读器自 动读取支上的RFID标签,数量显示器上的支数量减少,且此时支上的RFID 标签已与用户关联;
S5:当支在运送和使用的过程中,GPS芯片对支内的RFID标签进行实时 定位,当RFID标签的运送路径或使用地点与申请时的运送路径或使用地点不相 符时,支上的自动锁针就会将支上的扳机锁住,从而该用户无法使用支, 同时报警器还会发出警报,此时管理部门就会对该用户采取的控制措施;
S6:支使用结束后,用户刷脸解锁门禁打开库房门,携带支和剩余的子 弹进入库房,此时RFID阅读器读取支上的RFID标签,并及时更新到数量显 示器上,子弹存放柜上的电子锁打开,用户将支放入支存放柜中,随后 支存放柜上的电子锁自动锁上,用户将子弹放入子弹存放柜中,随后子弹存放 柜上的电子锁自动锁上,随后数量显示器上及时更新子弹的数量;
S7:当用户未按申请中填写的使用时间归还所取支时,支上的自动锁 针会将扳机锁住,该用户将无法再使用该支,同时警报器还会自动发出警报, 此时管理部门会对该用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本发明中,采用GPS、RFID等物联网技术对支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同 时申请模块、取块、定位跟踪模块、归还模块构成一个闭环系统,物联网 与闭环系统相结合,能够大大规范警察使用支,对能够进行有效管 控,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安全隐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 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 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 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 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05:3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