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40/02
1.一种消费信用贷款申请评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消费信用贷款评分设置方法 以及消费信用贷款评估规则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输入一笔消费信用贷款申请信息,格式如下:
步骤1.2:依据消费信用贷款评分设置方法,对(X1..X8)每项信息计算的得分;
步骤1.3:累加输入的消费信用贷款每项信息得分,计算总分Y,方法如下:
Y=X1+X2+X3+X4+X5+X6+X7+X8;
其中X1..X8为小于200的自然数,Y的取值范围0 步骤1.4:依据步骤3计算出的总分数以及消费信用贷款评估规则设定方法,计算出 该笔消费信用贷款申请的结果,申请拒绝、申请转人工或申请通过; 步骤1.5:保存该笔贷款信息; 所述的消费信用贷款评分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设置教育程度信息分数:本科及以上、专科、高中及以下、其它; 步骤2.2:设置性别信息分数:男、女、其它; 步骤2.3:设置身份证地区信息分数: 第一类: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 第二类: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新疆; 第三类:其它; 步骤2.4:设置婚姻状况信息分数:已婚、其它; 步骤2.5:设置企业规模信息分数:100人及以下、100人以上、其它; 步骤2.6:设置过去6个月中信用卡审批查询次数信息分数:0次、1次、大于2次、 其它; 步骤2.7:设置从未逾期的所有账户数与总账户数占比信息分数:小于0.5、大于0.5 小于0.8、大于0.8、其它; 步骤2.8:设置本单位工作年限信息分数:无工作经验、1年、2年至5年、6年及以 上、其它; 所述的消费信用贷款评估规则设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贷款信息总分低于阈值N,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拒绝,否则执 行步骤3.2;其中N为自然数; 步骤3.2:贷款身份证信息中年龄小于18岁或者年龄大于60岁,则设置该申请信息 评估结果为申请拒绝,否则执行步骤3.3; 步骤3.3:申请信息中身份证号码与保存的申请信息中身份证号码相同,则设置该申 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否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4:申请信息中手机号码与保存的申请信息中的电话号码相同,身份证信息不 同,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否则执行步骤3.5; 步骤3.5:申请信息中身份证号码与保存的申请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相同,手机号码 信息不同,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否则执行步骤3.6; 步骤3.6:贷款信息总分高于阈值M,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通过,其中M 为自然数。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费信用贷款申请评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属于计算机领域 具体涉及金融信息数据处理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消费金融信贷产业和资信机构的个人 信用得分评估服务得到了高速蓬勃发展,个人信贷产业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服务 行业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预期收益成为金融市场竞争的热点,各金融机构 均把发展消费贷款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 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大多数流程为每笔 贷款发生之前,对借款人进行授信,在授信额度范围内贷款。金融机构对借款人 授信时,必须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而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同时, 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持续发生变化。
然而,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批过程是这样的:借款申请人 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后,信贷人员会按照统一制定的个人信用评分表,对借款申 请人的信用状况给予评分,当借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达到一定分值后,借款申请 人才可能被批准获得贷款。由于金融机构难以验证借款申请人所提供信用资料的 真实性、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资料不全以及金融机构的个人信用评分表设计不够合 理等原因的制约,对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的评价缺乏客观公正性。为了规避个人 信贷的风险,会更加重视对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抵押物质的分析,只要借款 申请人能提供足额的抵押物质作为担保,他就可以获得贷款。这种现状不仅在一 定程度上偏离了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目的,而且制约了个人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 展。因此,我国金融机构迫切需要一套科学、高效、实用的消费信用贷款申请评 估系统,对个人户的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金融机构个人信贷决策提 供有力的支持,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拓展。
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消费信用贷款申请评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它是把数学 和统计模式用于个人信贷发放决策,对申请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申请信息进行全面 评价。本发明能够提高消费信贷审核的效率,降低消费金融行业的贷款风险。本 发明的结果是用一个分数综合反应个人信用状况。分数越高,其信用情况越好, 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评分考察信息覆盖面广,效果良好,对个人消费信用贷 款计算出准确有效的判断。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消费信用贷款申请评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消费信用贷款评分设 置方法以及消费信用贷款评估规则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输入一笔消费信用贷款申请信息,格式如下:
步骤1.2:依据消费信用贷款评分设置方法,对(X1..X8)每项信息计算的 得分;
步骤1.3:累加输入的消费信用贷款每项信息得分,计算总分Y,方法如下:
Y=X1+X2+X3+X4+X5+X6+X7+X8;
其中X1..X8为小于200的自然数,Y的取值范围0 步骤1.4:依据步骤3计算出的总分数以及消费信用贷款评估规则设定方法, 计算出该笔消费信用贷款申请的结果,申请拒绝、申请转人工或申请通过; 步骤1.5:保存该笔贷款信息; 所述的消费信用贷款评分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设置教育程度信息分数:本科及以上、专科、高中及以下、其它; 步骤2.2:设置性别信息分数:男、女、其它; 步骤2.3:设置身份证地区信息分数: 第一类: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 第二类: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新疆; 第三类:其它; 步骤2.4:设置婚姻状况信息分数:已婚、其它; 步骤2.5:设置企业规模信息分数:100人及以下、100人以上、其它; 步骤2.6:设置过去6个月中信用卡审批查询次数信息分数:0次、1次、 大于2次、其它; 步骤2.7:设置从未逾期的所有账户数与总账户数占比信息分数:小于0.5、 大于0.5小于0.8、大于0.8、其它; 步骤2.8:设置本单位工作年限信息分数:无工作经验、1年、2年至5年、 6年及以上、其它; 所述的消费信用贷款评估规则设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贷款信息总分低于阈值N,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拒 绝,否则执行步骤3.2;其中N为自然数; 步骤3.2:贷款身份证信息中年龄小于18岁或者年龄大于60岁,则设置该 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拒绝,否则执行步骤3.3; 步骤3.3:申请信息中身份证号码与保存的申请信息中身份证号码相同,则 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否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4:申请信息中手机号码与保存的申请信息中的电话号码相同,身份 证信息不同,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否则执行步骤3.5; 步骤3.5:申请信息中身份证号码与保存的申请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相同, 手机号码信息不同,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否则执行步骤 3.6; 步骤3.6:贷款信息总分高于阈值M,则设置该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通 过,其中M为自然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将信用评分的规则建立模型,通过输入消费信 用贷款申请信息,输出该申请信息的评估结果,若申请信息评分值处于设定的阈 值之上,则对该消费信用贷款申请评估结果为申请通过;若申请信息评分值位于 区间之内,则该申请信息的评估结果为申请转人工;若申请信息评分值处于设定 的阈值之下,则对该申请信息的评估结果为申请拒绝。这种基于计算机的处理新 方法避免了消费信贷由信用分析员依靠个人的主观经验做出决策,克服了信用分 析员在信贷决策中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信用审批效率。本发明方法可 以在消费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图1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自动审批流程图; 图3消费信用贷款评估系统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设 置各个消费信用贷款申请信息每个信息项具体分值如下: 设置拒绝阈值N为484,设置通过阈值M为518。 输入消费信用贷款信息1如下: 名称 取值 得分 电话号码 13811273633 教育程度 40(高中及以下) 62 性别 1(男) 57 身份证地区 吉林 57 婚姻状况 10(未婚) 57 企业规模 0(20人以下) 57 过去6个月中信用卡审批查询次数 查询缺失(无征信记录) 50 从未逾期的所有账户数与总账户数占比 无征信记录 62 本单位工作年限 1 60 合计 462 消费信用贷款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拒绝。 输入消费信用贷款信息2如下: 消费信用贷款申请信息评估结果为申请通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示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 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示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 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 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 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20:3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