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611134606.X
  • 20161211
  • CN106382424A
  • 20170208
  • 赣州科源甬致科技有限公司
  • 不公告发明人
  • F16L13/10
  • F16L13/10

  • 江西省赣州市东阳山路9号温州精品步行街B区4层7号-2
  • 江西(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水管连接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且不易漏水的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包括有上连接筒等;上连接筒的底部外圈连接有弹性软管,弹性软管底部连接有下连接筒,下连接筒略大于上连接筒,下连接筒底部连接有环形凸块,弹性软管外侧设有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筒,保护筒顶部开有第一开口,保护筒下部外直径与下连接筒直径相等。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采用了弹性软管,由于弹性软管具有弹性,即安全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连接筒(1)、弹性软管(2)、 下连接筒(3)、环形凸块(4)和保护筒(5),上连接筒(1)的底部外圈连接有弹性软管(2),弹 性软管(2)底部连接有下连接筒(3),下连接筒(3)略大于上连接筒(1),下连接筒(3)底部连 接有环形凸块(4),弹性软管(2)外侧设有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筒(5),保护筒(5)顶部开有第 一开口(6),保护筒(5)下部外直径与下连接筒(3)直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密封 圈(7),保护筒(5)内侧顶部外圈连接有密封圈(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水 套(8)和密封条(12),保护筒(5)上部外侧设有防水套(8),保护筒(5)的上部外侧面开有外 螺纹(9),防水套(8)内侧面开有内螺纹(11),防水套(8)和保护筒(5)通过外螺纹(9)与内螺 纹(11)配合连接,防水套(8)顶部开有第二开口(10),第二开口(10)与第一开口(6)上下对 应,防水套(8)内侧面顶部外圈连接密封条(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防水套(8)上 开有多个插孔(13),插孔(13)均匀分布在防水套(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保护筒(5)的 直径与下水管的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口(10) 与第一开口(6)的大小相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水管连接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

水管:是供水的管道,现代装修水管都是采用埋墙式施工,水管的分类有三种,第 一类是金属管,如:内搪塑料的热镀铸铁管、铜管、不锈钢管等。第二类是塑复金属管,如:塑 复钢管,铝塑复合管等。第三类是塑料管,如PB、PP-R。

下水管是一般用于人们生活中排水的一种管道,下水管使用年限一长,其便容易 爆裂,爆裂后,下水管容易漏水,给人们生活中带来很多麻烦。目前一般人们采用直通套接 在下水管的爆裂处,由于直通的长度不能改变,在安装的过程中,特别不方便,费时费力,劳 动强度大,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直通的密封效果不好,容易漏水,因此亟需研发一种 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且不易漏水的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一般人们采用直通套接在下水管的爆裂处,在安装的过程中,特 别不方便,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容易漏水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 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且不易漏水的便于 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包括有 上连接筒、弹性软管、下连接筒、环形凸块和保护筒,上连接筒的底部外圈连接有弹性软管, 弹性软管底部连接有下连接筒,下连接筒略大于上连接筒,下连接筒底部连接有环形凸块, 弹性软管外侧设有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筒,保护筒顶部开有第一开口,保护筒下部外直径与 下连接筒直径相等。

优选地,还包括有密封圈,保护筒内侧顶部外圈连接有密封圈。

优选地,还包括有防水套和密封条,保护筒上部外侧设有防水套,保护筒的上部外 侧面开有外螺纹,防水套内侧面开有内螺纹,防水套和保护筒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连 接,防水套顶部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上下对应,防水套内侧面顶部外圈连接 密封条。

优选地,防水套上开有多个插孔,插孔均匀分布在防水套上。

优选地,保护筒的直径与下水管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的大小相等。

工作原理:下水管爆裂后,需要更换时,将需要更换的水管切断,换上新的下水管, 且旧的下水管与新的下水管之间留有合适间隙。然后分别将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的内侧 面、旧的下水管与新的下水管的外侧面均涂上胶水,再使得保护筒上所开的第一开口穿过 新的或旧的下水管,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分别与旧的下水管与新的下水管通过涂在其上面 的胶水粘接在一起,再将保护筒套在弹性软管的外侧,环形凸块能够挡住保护筒,保护筒对 弹性软管起保护作用,使其使用年限更长。由于弹性软管具有弹性,在安装时更加方便,省 时省力,劳动强度小。

因为还包括有密封圈,保护筒内侧顶部外圈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起密封作用,能 够避免外界的水从第一开口进入到弹性软管的内部。

因为还包括有防水套和密封条,保护筒上部外侧设有防水套,保护筒的上部外侧 面开有外螺纹,防水套内侧面开有内螺纹,防水套和保护筒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连接, 防水套顶部开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上下对应,防水套内侧面顶部外圈连接密 封条,安装时,将防水套上所开的第二开口穿过新的或旧的下水管,从而使得保护筒穿过新 的或旧的下水管,在密封条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外界的水从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 进入到弹性软管的内部。

因为防水套上开有多个插孔,插孔均匀分布在防水套上,将插杆等工具穿过插孔, 则便于移动防水套,更加方便防水套的安装。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采用了弹性软管,由于弹性软管具 有弹性,即安全方便,安装过程中省时省力、劳动强度小、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了密封圈和 密封条,避免了漏水的现象产生。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水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防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连接筒,2-弹性软管,3-下连接筒,4-环形凸块,5-保护筒, 6-第一开口,7-密封圈,8-防水套,9-外螺纹,10-第二开口,11-内螺纹,12-密封条,13-插 孔。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便于更换下水管的连接部件,如图1-5所示,包括有上连接筒1、弹性软管2、下连接 筒3、环形凸块4和保护筒5,上连接筒1的底部外圈连接有弹性软管2,弹性软管2底部连接有 下连接筒3,下连接筒3略大于上连接筒1,下连接筒3底部连接有环形凸块4,弹性软管2外侧 设有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筒5,保护筒5顶部开有第一开口6,保护筒5下部外直径与下连接筒3 直径相等。

还包括有密封圈7,保护筒5内侧顶部外圈连接有密封圈7。

还包括有防水套8和密封条12,保护筒5上部外侧设有防水套8,保护筒5的上部外 侧面开有外螺纹9,防水套8内侧面开有内螺纹11,防水套8和保护筒5通过外螺纹9与内螺纹 11配合连接,防水套8顶部开有第二开口10,第二开口10与第一开口6上下对应,防水套8内 侧面顶部外圈连接密封条12。

防水套8上开有多个插孔13,插孔13均匀分布在防水套8上。

保护筒5的直径与下水管的直径相等。

第二开口10与第一开口6的大小相等。

工作原理:下水管爆裂后,需要更换时,将需要更换的水管切断,换上新的下水管, 且旧的下水管与新的下水管之间留有合适间隙。然后分别将上连接筒1和下连接筒3的内侧 面、旧的下水管与新的下水管的外侧面均涂上胶水,再使得保护筒5上所开的第一开口6穿 过新的或旧的下水管,上连接筒1和下连接筒3分别与旧的下水管与新的下水管通过涂在其 上面的胶水粘接在一起,再将保护筒5套在弹性软管2的外侧,环形凸块4能够挡住保护筒5, 保护筒5对弹性软管2起保护作用,使其使用年限更长。由于弹性软管2具有弹性,在安装时 更加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小。

因为还包括有密封圈7,保护筒5内侧顶部外圈连接有密封圈7,密封圈7起密封作 用,能够避免外界的水从第一开口6进入到弹性软管2的内部。

因为还包括有防水套8和密封条12,保护筒5上部外侧设有防水套8,保护筒5的上 部外侧面开有外螺纹9,防水套8内侧面开有内螺纹11,防水套8和保护筒5通过外螺纹9与内 螺纹11配合连接,防水套8顶部开有第二开口10,第二开口10与第一开口6上下对应,防水套 8内侧面顶部外圈连接密封条12,安装时,将防水套8上所开的第二开口10穿过新的或旧的 下水管,从而使得保护筒5穿过新的或旧的下水管,在密封条12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的避 免外界的水从第二开口10和第一开口6进入到弹性软管2的内部。

因为防水套8上开有多个插孔13,插孔13均匀分布在防水套8上,将插杆等工具穿 过插孔13,则便于移动防水套8,更加方便防水套8的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3-04-01 17:0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5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