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
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2.传统塞入式耳机长期佩戴后会引起使用者耳部的不适感。针对塞入式耳机的缺点,市面上出现了骨传导耳机,骨传导耳机能够和脸部贴合,不经过耳道就能把声音传递给用户。但是当用户剧烈运动时骨传导耳机常常因为与皮肤接触不良而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通过设计向内凹陷的结构克服了传统骨传导耳机的缺点,详见下文描述:
4.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包括
壳体、上吸附膜、下吸附膜以及安装孔;
所述上吸附膜以及下吸附膜位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壳体另一侧;所述下吸附膜整体成圆片状,上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吸附面。
5.优选地,所述壳体一侧设有上凹孔和下凹孔。
6.优选地,所述吸附面剖面为圆弧状。
7.优选地,所述上吸附膜和下吸附膜的材质采用硅胶。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通过设计设有向内凹陷的吸附膜,提高了骨传导耳机的吸附能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0.图1为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的外观图;
11.图2为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壳体的结构图;
12.图3为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下吸附膜剖面图。
13.附图中,各部件代表的列表如下:
14.1-壳体,10-上凹孔,11-下凹孔,2-上吸附膜,3-下吸附膜,30-吸附面,4-安装孔,5-耳机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参见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包括壳体1、上吸附膜2、下吸附膜3以及安装孔4;上吸附膜2以及下吸附膜3位于壳体1一侧,用于与用户脸部更好地贴合,安装孔4位于壳体1另一侧,用于固定骨传导耳机,例
如:通过安装孔4把骨传导耳机固定在眼镜架上。
17.如图2所示,壳体1一侧设有上凹孔10和下凹孔11,上凹孔10用于安装上吸附膜2,下凹孔11用于安装下吸附膜3,下凹孔11底部设有耳机喇叭5。
18.图3中给出下吸附膜3结构图,整体成圆片状,上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吸附面30,吸附面30剖面为圆弧状。吸附面30作用是当接触人脸时起到吸附作用,能够让骨传导耳机更好地贴合皮肤,增加传声效率。具体使用时,把骨传导耳机向皮肤上轻轻一压,吸附面30与皮肤之间空隙空气被挤压出去而形成负压,使得骨传导耳机被吸附在皮肤上。
19.进一步地,上吸附膜2和下吸附膜3的材质采用硅胶。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器件的型号除做特殊说明的以外,其他器件的型号不做限制,只要能完成上述功能的器件均可。
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吸附膜、下吸附膜以及安装孔;所述上吸附膜以及下吸附膜位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壳体另一侧;所述下吸附膜整体成圆片状,上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吸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设有上凹孔和下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面剖面为圆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附膜和下吸附膜的材质采用硅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自吸膜的骨传导耳机,包括壳体、上吸附膜、下吸附膜以及安装孔;所述上吸附膜以及下吸附膜位于所述壳体一侧,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壳体另一侧;所述下吸附膜整体成圆片状,上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吸附面。通过设计设有向内凹陷的吸附膜,提高了骨传导耳机的吸附能力,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向厚林 陈寿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林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9
技术公布日:
202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