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计算机
显示屏。
背景技术:
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传输的画面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
3.现有的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
4.对比文件为cn216083540u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计算机显屏,“现有的计算机显示屏的位置高低是由摆放计算机显示屏的柜子高低来决定的,但方位的变化要有人工完成,长时间工作、看电影等方面眼睛容易疲劳感,通过调节升降杆把计算机显示屏调节到让人们舒适的高度太过繁琐通过设置显示屏、安装盘、电动推杆、云台、安装槽,将底座安装与电动推杆连接,接着将电动推杆放置于云台上方,最后将云台安装于安装盘的上方,当云台与安装盘安装结束后,将安装盘沿着安装座上方的安装槽滑入,当需要调节显示屏时,操作驱动电动推杆向上或向下移动,更加方便的对显示屏的位置和高度进行调整,避免了人工进行操作,从而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避免了操作人员长时间工作而造成眼睛疲劳”;
5.该新型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使用时,通过电动推杆对显示屏的进行调节,避免了人工进行操作,由于不同场景下使用的显示屏尺寸不同,在显示屏运用过程中,可能不便对不同场景选取的显示屏限位处理,从而增加了对显示屏展示画面观察的难度,进而加快观察人员眼疲劳的后果。
6.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能不便对不同场景选取的显示屏限位处理,从而增加了对显示屏展示画面观察的难度,进而加快观察人员眼疲劳的后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包括主杆和位于主杆顶部的u形板,
所述主杆的顶部与u形板的底部连接,所述u形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壁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框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侧壁与升降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壁与螺栓的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顶壁连接有第一
垫片,所述框架的内底壁连接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的顶部抵接有显示屏
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的顶部与第一垫片的底部抵接。
10.优选的,所述主杆的外侧壁连接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的顶部与u形板的底部连
接。
11.通过设置稳固杆,实现了对u形板进一步支撑处理。
12.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壁连接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靠近u形板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侧壁与u形板的外侧壁滑动连接。
13.通过设置滑块、活动盘和定位杆,实现了便于对调节杆调节后的位置限位处理。
14.优选的,所述主杆的底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主杆的外侧壁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的外侧壁连接有把杆。
15.通过设置套环、套筒、卡盘和把杆,实现了对显示屏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
16.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底部连接有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底部连接有液压杆。
17.通过设置垂直杆和液压杆,实现了对主杆的高度进行调节。
18.优选的,所述垂直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垂直柱,所述垂直杆的外侧壁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外侧壁与垂直柱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耳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
19.通过设置垂直柱、耳板和限位杆,实现了增加垂直杆高度调节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垂直柱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液压杆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与限位杆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吸盘。
21.通过设置底座和吸盘,实现了便于主杆稳固在桌面的上方。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通过升降杆的作用,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使用,将升降杆调节后的位置稳固处理,再通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配合使用,对显示屏本体挤压稳固处理,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不同尺寸的显示屏本体限位的效果。
23.通过液压杆运行,垂直杆带动套筒移动,从而对主杆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将显示屏本体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再通过卡盘和把杆的配合使用,便于主杆活动旋转,从而便于对显示屏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显示屏本体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u形板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垂直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主杆;2、u形板;3、调节杆;4、框架;5、升降杆;6、螺栓;7、螺纹孔;8、顶板;9、第一垫片;10、第二垫片;11、显示屏本体;12、稳固杆;13、滑块;14、活动盘;15、定位杆;16、套环;17、套筒;18、卡盘;19、把杆;20、垂直杆;21、液压杆;22、垂直柱;23、耳板;24、限位杆;25、底座;26、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30.参照图1-4,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包括主杆1和位于主杆1顶部的u形板2,u形板2固定在主杆1的顶部中心处,主杆1的顶部与u形板2的底部连接,u形板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外侧壁连接有框架4,框架4固定在调节杆3的外侧壁,框架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升降杆5设置有两个,两个升降杆5以框架4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框架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6,螺栓6的外侧壁与升降杆5的外侧壁螺纹连接,升降杆5和螺栓6的数量相等,升降杆5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孔7,螺纹孔7设置有两组,每组螺纹孔7与每个升降杆5对应,螺纹孔7的内侧壁与螺栓6的外侧壁相适配,升降杆5的顶部连接有顶板8,顶板8固定在两个升降杆5的顶部,顶板8的内顶壁连接有第一垫片9,框架4的内底壁连接有第二垫片10,第一垫片9和第二垫片10均由橡胶材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二垫片10的顶部抵接有显示屏本体11,显示屏本体11的顶部与第一垫片9的底部抵接;
31.将主杆1移动至合适的场景内,根据场景的面积选取合适尺寸的显示屏本体11,升降杆5带动顶板8向上移动,将显示屏本体11移动至第一垫片9和第二垫片10之间,随后按压顶板8,使得第一垫片9和第二垫片10均与显示屏本体11抵接,螺栓6螺纹贯穿框架4的顶部与升降杆5的外侧壁后,升降杆5调节后的高度被限位处理,从而将合适尺寸的显示屏本体11限位处理,进而方便不同场景下对显示屏本体11展示的画面进行观察。
32.参照图2,主杆1的外侧壁连接有稳固杆12,稳固杆12设置有两个,两个显示屏本体11以主杆1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稳固杆12的顶部与u形板2的底部连接,稳固杆12呈倾斜状设置,稳固杆12进一步对u形板2的底部两侧进行支撑。
33.参照图2,调节杆3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设置有两组,两组滑块13均匀分布在调节杆3的两端,滑块13的外侧壁连接有活动盘14,活动盘14设置有两个,每个活动盘14与每组滑块13对应连接,活动盘14靠近u形板2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杆15,定位杆15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滑块13、每个活动盘14和每组定位杆15对应连接,定位杆15的外侧壁与u形板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活动盘14和滑块13向远离u形板2的方向移动后,使得定位杆15移动至与u形板2分离,从而便于调节杆3旋转调节,进而便于对显示屏本体11的斜度进行调节。
34.参照图1和图4,主杆1的底部连接有套环16,套环16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套筒17,主杆1、套环16和套筒17同轴,主杆1的外侧壁连接有卡盘18,卡盘18的外侧壁连接有把杆19,把杆19设置有五个,五个把杆19位于卡盘18的外侧壁呈圆周阵列分布,通过卡盘18和把杆19对主杆1活动旋转,套环16随之转动,从而对显示屏本体11的角度进行调节。
35.参照图1和图4,套筒17的底部连接有垂直杆20,垂直杆20固定在套筒17的底部中心处,垂直杆20的底部连接有液压杆21,液压杆21的伸缩端与垂直杆20的底部连接,液压杆21运行后,垂直杆20带动套筒17移动,从而对显示屏本体11的高度进行调节。
36.参照图1和图4,垂直杆2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垂直柱22,垂直杆20的外侧壁连接有耳板23,耳板23设置有两个,两个耳板23以垂直杆20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耳板23的外侧壁与垂直柱2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耳板2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4,耳板23和限位杆24增加垂直杆20高度调节的稳定性。
37.参照图1和图4,垂直柱2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25,底座25的顶部与液压杆21的底部连接,液压杆21固定在底座25的顶部中心处,底座25的顶部与限位杆24的底部连接,底座25
的底部安装有吸盘26,吸盘26设置有四个,四个吸盘26位于底座25的底部四角处,吸盘26便于将底座25固定在桌面或者地板上。
38.工作原理:首先对显示屏本体11的尺寸进行选取,随后将选取的显示屏本体11移动至与第二垫片10的顶部贴合,对升降杆5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顶板8带动第一垫片9移动至与显示屏本体11的顶部抵接,螺栓6螺纹贯穿框架4和升降杆5,从而将升降杆5调节后的位置限位处理,进而对显示屏本体11限位处理,显示屏本体11高度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后,活动盘14带动定位杆15向远离u形板2的方向移动,定位杆15移动至与u形板2分离后,通过调节杆3可对框架4的斜度进行调节,从而对稳固后的显示屏本体11斜度进行调节,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不同尺寸的显示屏本体11限位的效果。
39.吸盘26将底座25固定在合适位置后,液压杆21运行,垂直杆20带动套筒17向上移动,从而对显示屏本体11的高度进行调节,垂直杆20移动的同时,耳板23随之移动,限位杆24进一步增加垂直杆20高度调节的稳定性,通过卡盘18和把杆19方便对主杆1旋转,从而便于对显示屏本体11的角度旋转调节,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显示屏本体11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包括主杆(1)和位于主杆(1)顶部的u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顶部与u形板(2)的底部连接,所述u形板(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3),所述调节杆(3)的外侧壁连接有框架(4),所述框架(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所述框架(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6),所述螺栓(6)的外侧壁与升降杆(5)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5)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孔(7),所述螺纹孔(7)的内侧壁与螺栓(6)的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升降杆(5)的顶部连接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内顶壁连接有第一垫片(9),所述框架(4)的内底壁连接有第二垫片(10),所述第二垫片(10)的顶部抵接有显示屏本体(11),所述显示屏本体(11)的顶部与第一垫片(9)的底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外侧壁连接有稳固杆(12),所述稳固杆(12)的顶部与u形板(2)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外侧壁连接有活动盘(14),所述活动盘(14)靠近u形板(2)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杆(15),所述定位杆(15)的外侧壁与u形板(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底部连接有套环(16),所述套环(16)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套筒(17),所述主杆(1)的外侧壁连接有卡盘(18),所述卡盘(18)的外侧壁连接有把杆(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7)的底部连接有垂直杆(20),所述垂直杆(20)的底部连接有液压杆(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杆(20)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垂直柱(22),所述垂直杆(20)的外侧壁连接有耳板(23),所述耳板(23)的外侧壁与垂直柱(2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耳板(2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柱(2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25),所述底座(25)的顶部与液压杆(21)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25)的顶部与限位杆(24)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25)的底部安装有吸盘(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主杆和位于主杆顶部的U形板,U形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外侧壁连接有框架,框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框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内顶壁连接有第一垫片,框架的内底壁连接有第二垫片,第二垫片的顶部抵接有显示屏本体,显示屏本体的顶部与第一垫片的底部抵接。该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屏,通过升降杆的作用,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使用,将升降杆调节后的位置稳固处理,再通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配合使用,对显示屏本体挤压稳固处理,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不同尺寸的显示屏本体限位的效果。体限位的效果。体限位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张哲文 张莹欣 杨喻涵 刘雪静 周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张哲文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