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曝气风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水治理活性污泥法工艺中,利用具有合适风量和压力的曝气鼓风机,向污水中不间断强制加入空气,使池内水体与空气接触充氧,并搅动液体,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的转移,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的接触,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这种使用在水处理中的曝气风机被称为水处理风机。
3.曝气风机在生产完成后,为了保证曝气风机的使用性能,都会对风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行检测,而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则是配合检测的辅助装置,目前市场上对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大多是将曝气风机放置在工作台上并通过人工手持检测仪对其进行检修,然而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长期受到风机噪音污染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对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曝气风机放置在工作台上运行检测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使得检测出现偏差,降低检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长期受到风机噪音污染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对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曝气风机放置在工作台上运行检测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使得检测出现偏差,降低检测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包括基座
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有支架,且支架的中间滑动连接有扫描检测器,所述基座的表面通过夹持组件卡接有曝气风机主体,且基座的底端固定有底座;
5.所述底座的内部通过升降组件固定连接有隔音板,且隔音板的表面开设有视窗,并且隔音板与基座嵌入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置物板、置物槽、气缸、活塞杆、夹板、滑块、第一夹块、滑杆、支撑块和第二夹块,所述基座与置物板固定连接,且置物板与曝气风机本体之间通过置物槽卡接,所述置物板与气缸固定连接去,且气缸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并且活塞杆与夹板铰接,所述夹板与滑块嵌入连接,且滑块与第一夹块固定连接,并且滑块与支撑块之间通过滑杆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置物板侧端与第二夹块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板、连接杆、蜗轮、蜗杆、第一
齿轮、第二齿轮、摇杆、第三齿轮、弧形齿板、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一活动块、支撑板、第二活动块和连接板,所述底座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且安装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蜗轮固定连接,且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去,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并且第二齿轮与摇杆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且第三齿轮与弧形齿板啮合连接,所述弧形齿板与第一铰接杆固定连接,且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与第一活动块铰接,且第一活动块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并且支撑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活动块之间铰接,且第二活动块与连接板之间滑动连接,并且连接板与隔音板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活动块,且第二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连接板通过第一活动块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摇杆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及其中间的蜗杆转动,使得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得蜗轮中间的连接杆随之带动第三齿轮旋转,使得第三齿轮带动弧形齿板啮合转动,使得弧形齿板带动第一铰接杆转动,第二铰接杆也随之转动并带动第二活动块支撑板内滑动,使得第一铰接杆端部的第二活动块随之在连接板内滑动并带动连接板升降运动,使得连接板顶部的隔音板随之升降至支架外壁从而对其内部进行遮挡,使得曝气风机在检测其运行稳定性时处于封闭状态,避免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引起工作人员的不适。
13.本实用新型中,将曝气风机主体卡入置物板中的置物槽中,随后启动气缸驱动活塞杆带动夹板向前滑动,夹板随之在滑块内滑动并带动滑块通过滑杆在支撑块内滑动,使得滑块端部的第一夹块随之向置物槽中的曝气风机主体滑动,使得两端的第一夹块同时向内滑动并对曝气风机主体进行夹持,使得曝气风机主体安装牢固以防止运行检测的过程中晃动从而使得检测出现偏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结构侧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基座;2、支架;3、扫描检测器;4、置物板;401、置物槽;5、气缸;6、活塞杆;7、夹板;8、滑块;9、第一夹块;10、滑杆;11、支撑块;12、第二夹块;13、曝气风机主体;14、底座;15、安装板;16、连接杆;17、蜗轮;18、蜗杆;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摇杆;22、第三齿轮;23、弧形齿板;24、第一铰接杆;25、第二铰接杆;26、第一活动块;27、支撑板;28、第二活动块;29、连接板;30、隔音板;31、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固定有支架2,且支架2的中间滑动连接有扫描检测器3,基座1的表
面通过夹持组件卡接有曝气风机主体13,且基座1的底端固定有底座14;
21.底座14的内部通过升降组件固定连接有隔音板30,且隔音板30的表面开设有视窗31,并且隔音板30与基座1嵌入滑动连接。
2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夹持组件包括置物板4、置物槽401、气缸5、活塞杆6、夹板7、滑块8、第一夹块9、滑杆10、支撑块11和第二夹块12,基座1与置物板4固定连接,且置物板4与曝气风机本体之间通过置物槽401卡接,置物板4与气缸5固定连接去,且气缸5与活塞杆6固定连接,并且活塞杆6与夹板7铰接,夹板7与滑块8嵌入连接,且滑块8与第一夹块9固定连接,并且滑块8与支撑块11之间通过滑杆10滑动连接,将曝气风机主体13卡入置物板4中的置物槽401中,随后启动气缸5驱动活塞杆6带动夹板7向前滑动,夹板7随之在滑块8内滑动并带动滑块8通过滑杆10在支撑块11内滑动,使得滑块8端部的第一夹块9随之向置物槽401中的曝气风机主体13滑动,使得两端的第一夹块9同时向内滑动并对曝气风机主体13进行夹持。
23.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置物板4侧端与第二夹块12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夹块9与第二夹块12使得曝气风机主体13夹持牢固。
24.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升降组件包括安装板15、连接杆16、蜗轮17、蜗杆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摇杆21、第三齿轮22、弧形齿板23、第一铰接杆24、第二铰接杆25、第一活动块26、支撑板27、第二活动块28和连接板29,底座14与安装板15固定连接,且安装板15与连接杆16转动连接,连接杆16与蜗轮17固定连接,且蜗轮17与蜗杆18啮合连接,蜗杆18与第一齿轮19固定连接去,且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啮合连接,并且第二齿轮20与摇杆21固定连接,手动摇动摇杆21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使得第二齿轮20带动第一齿轮19转动,使得第一齿轮19中间的蜗杆18随之转动,使得蜗杆18带动蜗轮17转动,使得蜗轮17中间的连接杆16随之在安装板15内转动,使得连接杆16带动第三齿轮22旋转。
25.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连接杆16与第三齿轮22固定连接,且第三齿轮22与弧形齿板23啮合连接,弧形齿板23与第一铰接杆24固定连接,且第一铰接杆24与第二铰接杆25铰接,第二铰接杆25与第一活动块26铰接,且第一活动块26与支撑板27滑动连接,并且支撑板27与底座14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杆24与第二活动块28之间铰接,且第二活动块28与连接板29之间滑动连接,并且连接板29与隔音板30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2带动弧形齿板23啮合转动,使得弧形齿板23带动第一铰接杆24转动,第二铰接杆25也随之转动并带动第二活动块28支撑板27内滑动,使得第一铰接杆24端部的第二活动块28随之在连接板29内滑动并带动连接板29升降运动,使得连接板29顶部的隔音板30随之升降至支架2外壁从而对其内部进行遮挡,使得曝气风机本体运行检测时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减少噪音。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铰接杆25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活动块26,且第二铰接杆2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27和连接板29通过第一活动块26滑动连接,两个铰接杆铰接转动使得连接板29升降滑动。
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在工作时,工作过程如下:
2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使用该检测装置对水处理曝气风机对风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时,首先将曝气风机主体13卡入置物板4中的置物槽401中,随后启动气缸5驱动活塞杆6带动夹板7向前滑动,夹板7随之在滑块8内滑动并带动滑块8通过滑杆10在支撑块
11内滑动,使得滑块8端部的第一夹块9随之向置物槽401中的曝气风机主体13滑动,使得两端的第一夹块9同时向内滑动并对曝气风机主体13进行夹持,使得曝气风机主体13安装牢固以防止运行检测的过程中晃动从而使得检测出现偏差,固定好曝气风机主体13后,手动摇动摇杆21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使得第二齿轮20带动第一齿轮19转动,使得第一齿轮19中间的蜗杆18随之转动,使得蜗杆18带动蜗轮17转动,使得蜗轮17中间的连接杆16随之在安装板15内转动,使得连接杆16带动第三齿轮22旋转,使得第三齿轮22带动弧形齿板23啮合转动,使得弧形齿板23带动第一铰接杆24转动,第二铰接杆25也随之转动并带动第二活动块28支撑板27内滑动,使得第一铰接杆24端部的第二活动块28随之在连接板29内滑动并带动连接板29升降运动,使得连接板29顶部的隔音板30随之升降至支架2外壁从而对其内部进行遮挡,使得曝气风机本体运行检测时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减少噪音,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窗31观察内部情况以便于实时监测检测情况,最后启动扫描检测器3对其进行扫描检测。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有支架(2),且支架(2)的中间滑动连接有扫描检测器(3),所述基座(1)的表面通过夹持组件卡接有曝气风机主体(13),且基座(1)的底端固定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内部通过升降组件固定连接有隔音板(30),且隔音板(30)的表面开设有视窗(31),并且隔音板(30)与基座(1)嵌入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置物板(4)、置物槽(401)、气缸(5)、活塞杆(6)、夹板(7)、滑块(8)、第一夹块(9)、滑杆(10)、支撑块(11)和第二夹块(12),所述基座(1)与置物板(4)固定连接,且置物板(4)与曝气风机本体之间通过置物槽(401)卡接,所述置物板(4)与气缸(5)固定连接去,且气缸(5)与活塞杆(6)固定连接,并且活塞杆(6)与夹板(7)铰接,所述夹板(7)与滑块(8)嵌入连接,且滑块(8)与第一夹块(9)固定连接,并且滑块(8)与支撑块(11)之间通过滑杆(10)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4)侧端与第二夹块(1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板(15)、连接杆(16)、蜗轮(17)、蜗杆(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摇杆(21)、第三齿轮(22)、弧形齿板(23)、第一铰接杆(24)、第二铰接杆(25)、第一活动块(26)、支撑板(27)、第二活动块(28)和连接板(29),所述底座(14)与安装板(15)固定连接,且安装板(15)与连接杆(16)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6)与蜗轮(17)固定连接,且蜗轮(17)与蜗杆(18)啮合连接,所述蜗杆(18)与第一齿轮(19)固定连接去,且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啮合连接,并且第二齿轮(20)与摇杆(2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6)与第三齿轮(22)固定连接,且第三齿轮(22)与弧形齿板(23)啮合连接,所述弧形齿板(23)与第一铰接杆(24)固定连接,且第一铰接杆(24)与第二铰接杆(25)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25)与第一活动块(26)铰接,且第一活动块(26)与支撑板(27)滑动连接,并且支撑板(27)与底座(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24)与第二活动块(28)之间铰接,且第二活动块(28)与连接板(29)之间滑动连接,并且连接板(29)与隔音板(30)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杆(25)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一活动块(26),且第二铰接杆(2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27)和连接板(29)通过第一活动块(26)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曝气风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有支架,且支架的中间滑动连接有扫描检测器,所述基座的表面通过夹持组件卡接有曝气风机主体,且基座的底端固定有底座。该水处理曝气风机检测装置,通过摇杆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转动,使得蜗杆和蜗杆转动,使得连接杆带动第三齿轮和弧形齿板啮合转动,使得弧形齿板带动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转动并带动第二活动块支撑板内滑动,使得第二活动块随之在连接板内滑动并带动隔音板升降运动,使得隔音板对检测环境进行遮挡,使得曝气风机本体运行检测时处于封闭状态,避免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引起工作人员的不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引起工作人员的不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引起工作人员的不适。
技术研发人员:
李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环(大连)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4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