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岩土勘察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
背景技术:
2.在对地质进行勘察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和区域特征,需要使用到测定仪深入土壤内进行钻探测定,从而得出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现有技术在使用测定仪对土壤进行钻探测定时,通常会对使用高速电机使得测定
钻头开始高速旋转,之后将测定钻头打入土壤内部进行测定,但是高速旋转状态下的测定钻头在钻探过程中,容易产生剧烈的抖动,从而使得钻探过程变得难以控制,可能会出现钻探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在研发一种能够提高钻探
稳定性,避免出现剧烈晃动的岩土勘察用测定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装置在钻探过程中,容易产生剧烈的抖动,从而使得钻探过程变得难以控制,可能会出现钻探位置出现偏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钻探稳定性,避免出现剧烈晃动的岩土勘察用测定仪。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包括有底座、支撑板、伺服电机、测定钻头、显示面板和稳定机构,底座上滑动式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测定钻头,测定钻头能够在钻孔的过程中进行勘察探测,支撑板右部上侧转动式连接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于对探测数据进行显示,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辅助测定钻头稳定钻孔运动的稳定机构。
6.作为优选,稳定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座、稳定架和第一扭簧,支撑板底部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稳定架,稳定架均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稳定架上均自带有滑轮,滑轮均能够辅助稳定架进行支撑移动,稳定架与相邻的第一固定座之间均连接有两根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均绕在相邻的稳定架上。
7.作为优选,还包括有
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座、导向架、固定架、限位板、扭力件和第二扭簧,底座外缘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座,相邻的第二固定座为一组,每组第二固定座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导向架,导向架均能够对相邻的稳定架进行导向,支撑板顶部连接有多个固定架,固定架上均转动式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均能够对相邻的导向架进行限位,限位板与相邻的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扭力件,导向架与相邻的第二固定座之间均连接有两根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均绕在相邻的导向架上。
8.作为优选,支撑板上连接有保护架,伺服电机位于保护架内,保护架用于保护伺服电机。
9.作为优选,限位板与相邻的固定架之间呈l型结构。
10.作为优选,扭力件均为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均绕在相邻的限位板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架与地面支撑,并在第一扭簧
的作用下提高对支撑板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测定钻头能够稳定钻探测定,提高测定稳定性,避免出现剧烈晃动。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板与固定架之间的配合,对导向架进行锁止,在稳定架向外拉出时,通过导向架对稳定架进行导向,从而提高稳定架的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稳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的a部分放大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_底座,2_支撑板,3_伺服电机,4_测定钻头,5_显示面板,6_稳定机构,61_第一固定座,62_稳定架,63_第一扭簧,7_导向机构,71_第二固定座,72_导向架,73_固定架,74_限位板,75_涡卷弹簧,76_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撑板2、伺服电机3、测定钻头4、显示面板5和稳定机构6,底座1上滑动式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3,支撑板2上连接有保护架,伺服电机3位于保护架内,保护架用于保护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输出轴上连接有测定钻头4,支撑板2右部上侧转动式连接有显示面板5,支撑板2上设有稳定机构6。
21.如图1和图3所示,稳定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座61、稳定架62和第一扭簧63,支撑板2底部连接有四个第一固定座61,第一固定座61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稳定架62,稳定架62与相邻的第一固定座61之间均连接有两根第一扭簧63。
22.在进行岩土勘察测定时,可以使用本装置来辅助勘察人员进行钻探测定,首先将装置放置在需要勘察的位置,之后将稳定架62均向相互远离的一侧拉动,使得第一扭簧63均受力形变,从而使得支撑板2失去支撑,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开始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测定钻头4接触地面,同时稳定架62的滑轮也均会与地面进行接触,接着启动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输出轴带动测定钻头4开始转动,从而使得测定钻头4缓缓进入地面,同时支撑板2会不断向下滑动,进而使得稳定架62转动的角度逐渐增加,滑轮持续为稳定架62进行移动导向,第一扭簧63受到的力也开始增加,达到提高测定钻头4钻孔稳定性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稳定架62与地面支撑,并在第一扭簧63的作用下提高对支撑板2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测定钻头4能够稳定钻探测定,提高测定稳定性,避免出现剧烈晃动。
23.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导向机构7,导向机构7包括有第二固定座71、导向架72、固定架73、限位板74、扭力件和第二扭簧76,底座1外缘连接有八个第二固定座71,相邻的第二固定座71为一组,每组第二固定座71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导向架72,支撑板2顶部连接有四个固定架73,固定架73上均转动式连接有限位板74,限位板74与相邻的固定架73
之间呈l型结构,限位板74与相邻的固定架73之间均连接有扭力件,扭力件均为涡卷弹簧75,涡卷弹簧75均绕在相邻的限位板74上,导向架72与相邻的第二固定座71之间均连接有两根第二扭簧76。
24.在需要将稳定架62向外拉出时,需要先将限位板74均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转动,使得涡卷弹簧75均受力形变,之后将导向架72向相互远离的一侧转动展开,使得第二扭簧76均受力形变,之后松开限位板74,在涡卷弹簧75的作用下,限位板74均会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复位,接着再将稳定架62向外拉出,使得稳定架62均与导向架72卡接,稳定架62的滑轮均会在导向架72上开始运动,并且稳定架62能够持续对导向架72进行挤压,避免导向架72复位,当测定结束后,随着稳定架62复位,在第二扭簧76的作用下,导向架72均会转动复位,综上所述,通过限位板74与固定架73之间的配合,对导向架72进行锁止,在稳定架62向外拉出时,通过导向架72对稳定架62进行导向,从而提高稳定架62的稳定效果。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其特征是:包括有底座(1)、支撑板(2)、伺服电机(3)、测定钻头(4)、显示面板(5)和稳定机构(6),底座(1)上滑动式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顶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输出轴上连接有测定钻头(4),测定钻头(4)能够在钻孔的过程中进行勘察探测,支撑板(2)右部上侧转动式连接有显示面板(5),显示面板(5)用于对探测数据进行显示,支撑板(2)上设有用于辅助测定钻头(4)稳定钻孔运动的稳定机构(6)。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其特征是:稳定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座(61)、稳定架(62)和第一扭簧(63),支撑板(2)底部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座(61),第一固定座(61)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稳定架(62),稳定架(62)均能够对支撑板(2)进行支撑,稳定架(62)上均自带有滑轮,滑轮均能够辅助稳定架(62)进行支撑移动,稳定架(62)与相邻的第一固定座(61)之间均连接有两根第一扭簧(63),第一扭簧(63)均绕在相邻的稳定架(62)上。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导向机构(7),导向机构(7)包括有第二固定座(71)、导向架(72)、固定架(73)、限位板(74)、扭力件和第二扭簧(76),底座(1)外缘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座(71),相邻的第二固定座(71)为一组,每组第二固定座(71)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导向架(72),导向架(72)均能够对相邻的稳定架(62)进行导向,支撑板(2)顶部连接有多个固定架(73),固定架(73)上均转动式连接有限位板(74),限位板(74)均能够对相邻的导向架(72)进行限位,限位板(74)与相邻的固定架(73)之间均连接有扭力件,导向架(72)与相邻的第二固定座(71)之间均连接有两根第二扭簧(76),第二扭簧(76)均绕在相邻的导向架(72)上。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其特征是:支撑板(2)上连接有保护架,伺服电机(3)位于保护架内,保护架用于保护伺服电机(3)。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其特征是:限位板(74)与相邻的固定架(73)之间呈l型结构。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其特征是:扭力件均为涡卷弹簧(75),涡卷弹簧(75)均绕在相邻的限位板(7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勘察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钻探稳定性,避免出现剧烈晃动的岩土勘察用测定仪。一种岩土勘察用测定仪,包括有底座、支撑板、伺服电机、测定钻头、显示面板和稳定机构,底座上滑动式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测定钻头,支撑板右部上侧转动式连接有显示面板,支撑板上设有稳定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架与地面支撑,并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提高对支撑板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测定钻头能够稳定钻探测定,提高测定稳定性,避免出现剧烈晃动。晃动。晃动。
技术研发人员:
李冰 杨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李冰
技术研发日:
2022.12.2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