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打火机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
背景技术:
2.通常,打火机为用于替代传统的火柴使用的点火装置,根据点火方法和使用
燃料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3.然而,传统的普通打火机的点火火焰的抗风性能较差,在有风的使用环境下,用户需要利用手掌进行挡风,以免点火火焰被吹灭。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带有挡风板的挡风打火机,挡风板的设置,虽然减少了风或周围环境对点火火焰的影响,但是在风大的环境下,点火火焰其防风效果有限,并且打火机火焰有时会被吹响塑料材质的挡风板一侧,挡风板受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旨在解决传统的打火机通过采用挡风板的结构而导致的防风效果有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
所述打火机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用于盛装打火机燃料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点
火口,所述第二腔室为由外端至底端开口尺寸逐渐缩小的圆锥形空腔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点火口,所述第三腔室为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外壁之间的封闭腔体结构;
8.第一点火装置,所述第一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所述第一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点火口处;
9.第二点火装置,所述第二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所述第二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点火口处;
10.燃料管,所述燃料管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所述燃料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点火装置和第二点火装置相连,用于点火产生火焰。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火装置包括第一点火按钮、第一阀以及第一压电元件,所述第一点火按钮通过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与所述第一阀相连,所述第一阀邻近设置在所述第一点火口处,所述第一阀与所述燃料管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点火装置包括第二点火按钮、第二阀以及第二压电元件,所述第二点火按钮通过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与所述第二阀相连,所述第二阀邻近设置在所述第二点火口处,所述第二阀与所述燃料管的出气口相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打火机还包括第一燃料支管和第二燃料支管,所述第一燃料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燃料管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燃料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燃料管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的另一端相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点火按钮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所述第二点火按钮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打火机通过在第一腔室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点火装置和第二点火装置,用户根据使用环境可以方便的选择使用打火机,当无风环境下,第一点火口朝上,点燃第一点火口处的燃气,进行使用;当处于有风的使用环境下,通过倒置打火机,将第二点火口朝上,第二点火口处点燃产生的点火火焰由于处于第二腔室四周的内壁遮挡中,火焰难以受到外部风力的影响,从而保证点火火焰的正常燃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结构原理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中的第一点火口处点燃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中的第二点火口处点燃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18.图中:
19.100-打火机,1-壳体,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第三腔室,2-燃料管,21-第一燃料支管,22-第二燃料支管,3-第一点火装置,31-第一点火按钮,32-第一阀,33-第一压电元件,4-第二点火装置,41-第二点火按钮,42-第二阀,43-第二压电元件,5-第一点火口,6-第二点火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100,其包括壳体1、第一点火装置3、第二点火装置4以及燃料管2。
2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以及用于盛装打火机燃料的第三腔室13,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分别设置在壳体1相对的上下两端。第一腔室11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点火口5,第二腔室12为由外端至底端开口尺寸逐渐缩小的圆锥形空腔结构,第二腔室12的底端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点火口6,第一点火口5与第二点火口6处于同一垂直直线上。第三腔室13为形成于壳体1内壁与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外壁之间的封闭腔体结构。
23.在本实施例中,燃料管2的进料口与第三腔室13相连通,燃料管2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一点火装置3和第二点火装置4相连,用于点火产生火焰。即用于将第三腔室13中的打火机燃料通过燃料管2输送到第一点火装置3或者第二点火装置4处,进行点燃产生火焰。
24.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点火口5和第二点火口6,使用时根据需要可以将打火机正反倒置,使得第一点火口5或者第二点火口6朝上,进行点火使用。为了保证打火机在正反倒置的使用过程中,第三腔室13内腔中的燃料可以顺利地供应至对应的点火装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打火机还包括第一燃料支管21和第二燃料支管22,第一燃料支管21的一端与燃料管2相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三腔室13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燃料支管22的一端与燃料管2相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三腔室13的另一端相连通。通过采用第
一燃料支管21和第二燃料支管22以上下相对的方式设置在第三腔室13的内腔中,可以使得打火机无论是第一点火口5朝上还是第二点火口6朝上,都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燃料支管(第一燃料支管21或第二燃料支管22)与第三腔室13的底端相连通,进而保证第三腔室13中的燃料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燃料管2中,保证点火的正常进行。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点火装置3包括第一点火按钮31、第一阀32以及第一压电元件33,第一点火按钮31通过第一压电元件33与第一阀32相连,第一阀32邻近设置在第一点火口5处,第一阀32与燃料管2的出气口相连通。第二点火装置4包括第二点火按钮41、第二阀42以及第二压电元件43,第二点火按钮41通过第二压电元件43与第二阀42相连,第二阀42邻近设置在第二点火口6处,第二阀42与燃料管2的出气口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点火按钮31竖直安装在第一腔室11内腔中,第二点火按钮41水平安装在第一腔室11内腔中。
26.结合参照附图2和3所示,以下对打火机的使用原理做简单的说明:
27.当第一点火装置3的第一点火按钮31被按下时,连接到第一点火按钮31的第一阀32打开,第一燃料支管21将位于第三腔室13中的燃料引入到燃料管2中,第一压电元件33在第一点火口5处产生火花,将第一阀32处流出的燃料点燃,产生火焰。
28.将壳体1倒置之后,第二点火装置4的第二点火按钮41被按下时,连接到第二点火按钮41的第二阀42打开,第二燃料支管22将位于第三腔室13中的燃料引入到燃料管2中,第二压电元件43在第二点火口6处产生火花,将第二阀42处流出的燃料点燃,产生火焰;由于第二点火口6处点燃产生的点火火焰由于处于第二腔室12四周的内壁遮挡中,火焰难以受到外部风力的影响,从而保证点火火焰的正常燃烧。
2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火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用于盛装打火机燃料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点火口,所述第二腔室为由外端至底端开口尺寸逐渐缩小的圆锥形空腔结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二点火口,所述第三腔室为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外壁之间的封闭腔体结构;第一点火装置,所述第一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所述第一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点火口处;第二点火装置,所述第二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所述第二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点火口处;燃料管,所述燃料管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所述燃料管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点火装置和第二点火装置相连,用于点火产生火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火装置包括第一点火按钮、第一阀以及第一压电元件,所述第一点火按钮通过所述第一压电元件与所述第一阀相连,所述第一阀邻近设置在所述第一点火口处,所述第一阀与所述燃料管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点火装置包括第二点火按钮、第二阀以及第二压电元件,所述第二点火按钮通过所述第二压电元件与所述第二阀相连,所述第二阀邻近设置在所述第二点火口处,所述第二阀与所述燃料管的出气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火机还包括第一燃料支管和第二燃料支管,所述第一燃料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燃料管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燃料支管的一端与所述燃料管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腔室的另一端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火按钮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所述第二点火按钮水平安装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腔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双向点火的打火机,其包括壳体、第一点火装置、第二点火装置以及燃料管;本申请中的打火机通过在第一腔室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点火装置和第二点火装置,用户根据使用环境可以方便的选择使用打火机,当处于有风的使用环境下,通过倒置打火机,将第二点火口朝上,第二点火口处点燃产生的点火火焰由于处于第二腔室四周的内壁遮挡中,火焰难以受到外部风力的影响,从而保证点火火焰的正常燃烧。的正常燃烧。的正常燃烧。
技术研发人员:
陈焯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顺德区志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