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余热回收作为一种热能回收再利用技术,在今年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减少能量浪费的同时,也可节省企业生产成本,而在锅炉余热回收时,低压蒸汽用户对蒸汽压力要求不高,无法将回收的高温高压汽体直接输送至低压蒸汽用户管道进行使用,同时锅炉除氧器进行余热回收时,锅炉除氧器中产生的乏汽外排放空,从而导致其低压余热汽体回收不彻底,从而导致余热回收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在在锅炉余热回收时,低压蒸汽用户对蒸汽压力要求不高,无法将回收的高温高压汽体直接输送至低压蒸汽用户管道进行使用,同时锅炉除氧器进行余热回收时,锅炉除氧器中产生的乏汽外排放空,从而导致其低压余热汽体回收不彻底,从而导致余热回收效率降低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高压分汽缸、一个低压分汽缸和一个除氧器,所述高压分汽缸上连接有余热锅炉进汽管道,所述高压分汽缸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汽轮机供汽,所述高压分汽缸上还连接有一个减温减压供低压蒸汽,所述减温减压功供低压蒸汽与低压分汽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低压分汽缸出汽口连接有一个不凝汽回收管,所述不凝汽回收管远离低压分汽缸出汽口的一端与除氧器连接,所述不凝汽回收管靠近除氧器的一端连接有气密阀,所述除氧器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汽管,所述排汽管位于不凝汽回收管顶部与底部的内部均连接有气密阀,通过高压分汽缸对回收的高温高压汽体向汽轮机进行供汽,同时,当汽轮机达到供汽需求无需供汽时,高压分汽缸内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减温减压供压蒸汽管向低压分汽缸进行输送,进而通过低压分汽缸将低温低压气体向低压汽体所需设备及管道进行供汽,提高余热汽体的回收效率,同时当高压分汽缸和低压分汽缸的供汽管道均无需供汽时,则通过不凝回收管将汽体输送向除氧器,通过除氧器作业后进行排放。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氧器输出管的排出端设置于排放区域,确定排放达标。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汽轮机供汽管远离高压分汽缸的一端与汽轮机供汽端连接,通过汽轮机供汽管道将高温高压气体向汽轮机进行输送。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低压分汽缸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生产线供汽管道、生活区供汽管道和油库区供汽管道,通过多个输出管道将低压分汽缸内的低温低压气体进行输送。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库区供汽管道与油库区设备进汽端连接,所述生活区供汽与生活区供暖管道连接,所述生产线供汽管道与生产线用汽设备进汽
端连接,通通过多个供汽管将低压分汽缸内的气体向低压汽体使用设备进行供汽。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产线供汽管道、生活区供汽管道、油库区供汽管道、汽轮机供汽管道及预热锅炉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气密阀,通过多个气密阀对管道的接通状态进行控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高压汽体缸向高温高压蒸汽使用设备进行供汽,同时,可通过减温减压管道将高温高压的蒸汽进行降温降压,并输送至低压分汽缸内,从而通过低压分汽缸将低温低压蒸汽输送至低压蒸汽用户管道内,从而实现余热回收蒸汽的高、底温、压的分开输送,进一步余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高压分汽缸、一个低压分汽缸和一个除氧器,高压分汽缸上连接有余热锅炉进汽管道,高压分汽缸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汽轮机供汽,高压分汽缸上还连接有一个减温减压供低压蒸汽,减温减压功供低压蒸汽与低压分汽缸的进汽口连接,低压分汽缸出汽口连接有一个不凝汽回收管,不凝汽回收管远离低压分汽缸出汽口的一端与除氧器连接,不凝汽回收管靠近除氧器的一端连接有气密阀,除氧器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汽管,排汽管位于不凝汽回收管顶部与底部的内部均连接有气密阀,通过高压分汽缸对回收的高温高压汽体向汽轮机进行供汽,同时,当汽轮机达到供汽需求无需供汽时,高压分汽缸内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减温减压供压蒸汽管向低压分汽缸进行输送,进而通过低压分汽缸将低温低压气体向低压汽体所需设备及管道进行供汽,提高余热汽体的回收效率,同时当高压分汽缸和低压分汽缸的供汽管道均无需供汽时,则通过不凝回收管将汽体输送向除氧器,通过除氧器作业后进行排放。
15.其中,除氧器输出管的排出端设置于排放区域,确定排放达标。
16.汽轮机供汽管远离高压分汽缸的一端与汽轮机供汽端连接,通过汽轮机供汽管道将高温高压气体向汽轮机进行输送。
17.低压分汽缸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生产线供汽管道、生活区供汽管道和油库区供汽管道,通过多个输出管道将低压分汽缸内的低温低压气体进行输送。
18.油库区供汽管道与油库区设备进汽端连接,生活区供汽与生活区供暖管道连接,生产线供汽管道与生产线用汽设备进汽端连接,通通过多个供汽管将低压分汽缸内的气体向低压汽体使用设备进行供汽。
19.生产线供汽管道、生活区供汽管道、油库区供汽管道、汽轮机供汽管道及预热锅炉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气密阀,通过多个气密阀对管道的接通状态进行控制。
20.请参阅图1,本装置从除氧器乏汽排放手动阀与电动阀之间开三通,引出一根dn80管道连接低压分汽缸给低压蒸汽用户供汽,设定除氧器乏汽电动排放阀压力(高压0.4mpa自动排空,低压0.3mpa自动关闭),既不影响除氧器正常运行,又保证低压蒸汽用户不超压。
21.作为本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一台20.7t/h余热锅炉,除氧器回收0.3mpa低压蒸汽量约1t/h,用于汽轮发电机每小时多发电200kw.h,年发电量按8600小时计算,增加发电量1720000kw.h。本公司有两台20.7t/h余热锅炉的除氧器乏汽回收,发电量总共可以增加1720000kw.h*2=3440000kw.h。另外,如果这部分低压蒸汽还是采用高压蒸汽减压供应,导致这部分蒸汽凝结水不能回收给余热锅炉使用;所以,回收除氧器乏汽可以节约化学水用量2t/h,化学水按照5元/吨计算,运行时间按8600小时计,年节约水费86000元。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高压分汽缸、一个低压分汽缸和一个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分汽缸上连接有余热锅炉进汽管道,所述高压分汽缸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汽轮机供汽,所述高压分汽缸上还连接有一个减温减压供低压蒸汽,所述减温减压功供低压蒸汽与低压分汽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低压分汽缸出汽口连接有一个不凝汽回收管,所述不凝汽回收管远离低压分汽缸出汽口的一端与除氧器连接,所述不凝汽回收管靠近除氧器的一端连接有气密阀,所述除氧器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汽管,所述排汽管位于不凝汽回收管顶部与底部的内部均连接有气密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输出管的排出端设置于排放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供汽管远离高压分汽缸的一端与汽轮机供汽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分汽缸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生产线供汽管道、生活区供汽管道和油库区供汽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库区供汽管道与油库区设备进汽端连接,所述生活区供汽与生活区供暖管道连接,所述生产线供汽管道与生产线用汽设备进汽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供汽管道、生活区供汽管道、油库区供汽管道、汽轮机供汽管道及预热锅炉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气密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的一种锅炉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高压分汽缸、一个低压分汽缸和一个除氧器,高压分汽缸上连接有余热锅炉进汽管道,高压分汽缸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汽轮机供汽,高压分汽缸上还连接有一个减温减压供低压蒸汽,减温减压功供低压蒸汽与低压分汽缸的进汽口连接,低压分汽缸出汽口连接有一个不凝汽回收管,不凝汽回收管靠近除氧器的一端连接有气密阀,除氧器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汽管,进而通过低压分汽缸将低温低压气体向低压汽体所需设备及管道进行供汽,提高余热汽体的回收效率,同时当高压分汽缸和低压分汽缸的供汽管道均无需供汽时,则通过不凝回收管将汽体输送向除氧器,通过除氧器作业后进行排放。排放。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

陈齐平 王本语 刘大琛 张煜炜 严洲 吴启灵 潘仕友 张春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新福兴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19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09:5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4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汽缸   低压   管道   余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