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
聚氨酯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弹性纤维分为两类:一类为聚酯链类,一为聚醚链类,聚酯类弹性纤维抗氧化、抗油性较强,聚醚类弹性纤维防霉性,抗洗涤剂较好,在对聚氨酯材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先将聚氨酯泡棉夹置于两个
基层纸之间,通过基层纸能够有效的减小,由于聚氨酯泡棉的粘性导致在生产过程中聚氨酯泡棉黏着于生产材料上。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还存在的缺陷有:在聚氨酯材料的生产中,在对基层纸从聚氨酯泡棉上分离后,需要对基层纸进行重新收卷,通过收卷辊对基层纸收卷后,由于收卷辊的重量过重,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将收卷辊从生产设备上移下,将新的收卷辊进行安装,因此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在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方便工作人员对收卷辊进行拆卸与再次安装,本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有烘干
组件、定型组件、牵引组件以及收卷组件;
7.烘干组件,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加热;
8.定型组件,位于
所述烘干组件的出口处,并形成有供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的定型间距;
9.牵引组件,位于定型组件与收卷组件之间,并带动基层纸朝收卷组件移动;
10.收卷组件,用于收卷基层纸;
11.所述收卷组件包括:
12.收卷辊,转动设置并连接有动力源,基层纸缠绕于所述收卷辊上;
13.转动件,一端开设有供收卷辊插入的安置孔,并以远离安置孔的一
14.端为圆心转动,所述转动件具有锁定工位与解锁工位;当所述收卷辊处于锁定工位时,所述安置孔的开口被密封;当所述收卷辊处于解锁工位时,所述收卷辊能够从安置孔内移出;
15.第一气缸,缸体固定设置,活塞杆与转动件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带动转动件进行转动,降低收卷辊的竖直高度,从而降低工作人员抬动收卷辊的施力,直至转动件处于解锁工位后,工作人员可以将收卷
辊从安置孔内快速移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7.可选的,所述烘干组件包括,
18.加热机构,具有加热管道,并能够朝加热管道喷出热风;
19.热风循环管道,位于加热机构前端,并连通加热管道以吸收热风;
20.传送带,位于加热管道内,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铺设于所述传送带上;
21.排废管道,位于加热管道开口处,并吸收所述加热管道内的废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组件对位于加热管道内的聚氨酯泡棉进行加热以方便后续的生产,且我与加热管道内还设有热风循环管道,将热能进行循环,尽可能的减小生产成本。
23.可选的,所述加热管道包括管身及转动连接于管身的盖子,所述传送带穿设于管身内,所述加热机构、热风循环管道及排废管道架设于盖子上;所述管身上固定连接有单侧烘箱开启气缸,所述单侧烘箱开启气缸的缸身与盖子固定连接,所述单侧烘箱开启气缸的活塞杆与管身固定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要对加热管道内的元件进行维修或是定期检测时,可通过单侧烘箱开启气缸打开加热管道,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25.可选的,所述定型组件包括,沿自身轴心线转动的定型辊与转动辊,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定型辊与转动辊之间并与定型辊与转动辊接触;且所述转动辊与传送带的竖直高度等高;所述定型辊上安装有第二可调行程气缸,所述第二可调行程气缸的缸部固定设置,活塞杆与定型辊连接,以改变定型辊与转动辊之间的距离。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加热管道后的聚氨酯泡棉,由于加热后的缘故会变软,此时通过定型辊与转动辊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按压,使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的表面趋于平整,以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
27.可选的,所述牵引组件包括,沿自身轴心线转动的牵引辊与调节辊,基层纸穿过牵引辊与调节辊之间并与牵引辊与调节辊紧贴,所述调节辊上安装有第三可调行程气缸,所述第三可调行程气缸的缸部固定设置,活塞杆与调节辊连接,以改变牵引辊与调节辊之间的距离。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纸铺设于牵引辊上并保持与牵引辊的紧贴,之后通过对调节辊的调节,使基层纸被按压于牵引辊与调节辊之间以带动基层纸朝收卷辊的方向进行移动。
29.可选的,所述定型组件的出口处还设有超声雷达测距仪,所述超声雷达测距仪与收卷辊电连接,并能够感应与聚氨酯泡棉拐点之间的距离以控制收卷辊的转速;
30.当所述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保持设定的距离时,收卷辊保持原有转速;当所述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距离大于设定的距离时,收卷辊转速减小;当所述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时,收卷辊转速增大。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聚氨酯泡棉与基层纸分离速度保持后续工程对聚氨酯泡棉加工的速度相同。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1.在对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先进入加热管道内,通过加热管道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吹风加热,通过加热管道后的夹有聚氨酯泡
棉的基层纸进入定型组件,定型组件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按压定型,之后聚氨酯泡棉与基层纸分离,聚氨酯泡棉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而基层纸则被收卷辊收起。
34.2.在要对加热管道内进行维修时,可通过单侧烘箱开启气缸打开加热管道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烘干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收卷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1、烘干组件;2、定型组件;3、牵引组件;4、收卷组件;5、收卷辊;6、转动件;7、第一气缸;8、加热管道;9、电热机;10、柜式风机;11、热风循环管道;12、传送带;13、排废管道;14、定型辊;15、转动辊;16、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7、牵引辊;18、调节辊;19、超声雷达测距仪;20、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1、第三可调行程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参照图1,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烘干组件1、定型组件2、牵引组件3以及收卷组件4。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先穿过烘干组件1,通过烘干组件1对位于基层纸中间的聚氨酯泡棉进行加热。之后,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烘干组件1后进入定型组件2,为了防止因为加热后,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的厚度发生变化,定型组件2会对加热后的聚氨酯泡棉的厚度再次进行定型。最后,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定型组件2后,基层纸与聚氨酯泡棉分离,基层纸进入牵引组件3,通过牵引组件3进入收卷组件4以被收卷,聚氨酯泡棉进入之后的生产流程中。
41.参照图1、图2,烘干组件1包括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具有加热管道8、柜式风机10以及电热机9,柜式风机10与电热机9连通且两者均架设于加热管道8上。在加热管道8内部还横穿有用于运输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的传送带12,在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铺设于传送带12上并进行运输时,电热机9朝柜式风机10释放热量,同时柜式风机10开始工作并朝加热管道8内部进行吹气,使热气充满整个加热管道8,从而起到对位于加热管道8内的聚氨酯泡棉进行均匀受热。
42.烘干组件1还包括热风循环管道11及排废管道13。排废管道13、热风循环管道11、电热机9及柜式风机10依次架设于加热管道8上,且热风循环管道11的两个管口分别连通加热管道8及电热机9,通过与加热管道8连通的管口对柜式风机10内喷出的热气进行吸收,并通过与电热机9连通的管口将热气排入柜式风机10内,从而达到热气循环的作用。在热风循环管道11对加热管道8内的热气进行循环时,排废管道13也会同时开始工作,吸收与热气发生反应的聚氨酯泡棉散发出的废气。
43.参照图1、图2,加热管道8由管身及转动连接于管身上的盖子组成,传送带12穿设于在管身及盖子之间并架设于管身内,而柜式风机10、电热机9、热风循环管道11及排废管道13依次架设于盖子上。在加热管道8远离盖子与管身铰接的一侧还安装有单侧烘箱开启
气缸20,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0的缸身与盖子固定连接,而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0的活塞杆与管身固定连接。在当工作人员需要查看加热管道8内的聚氨酯材料情况或是要对加热管道8进行维修时,可通过启动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0,使单侧烘箱开启气缸的活塞杆20从缸体内伸出,将盖子撑开以使盖子沿铰接点进行转动,从而打开加热管道8以便工作人员查看加热管道8内的情况。
44.参照图1、图3,定型组件2包括能够沿自身轴心线进行转动的定型辊14以及转动辊15,在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移出加热管道8后,将进入定型辊14以及转动辊15之间设置的定型间距,且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的两侧将分别与定型辊14或是转动辊15进行接触。转动辊15的竖直高度与传送带12的竖直高度相同,这使得聚氨酯泡棉在移动的途中竖直保持平行,而转动辊15上则设置有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6,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6的缸体固定设置,而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6的活塞杆与转动辊15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6带动转动辊15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改变转动辊15与定型辊14之间的距离。在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入定型辊14与转动辊15之间时,若是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经过加热后表面可能因为受热而有部分凸起,这时的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入定型辊14与转动辊15之间时,将会受到转动辊15与定型辊14对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挤压,从而调整聚氨酯泡棉的表侧,使聚氨酯泡棉的表面趋于平整。
45.参照图1、图3,当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经过定型组件2后,聚氨酯泡棉与基层纸将会分离,基层纸进入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之间并被后续的收卷组件4所收卷。
46.牵引组件3包括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且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均能够沿自身轴心线进行转动。且牵引组件3的共设置有两组,分别用于对聚氨酯泡棉两侧的基层纸进行收卷。基层纸经过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之间时,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同时对基层纸的两侧进行挤压,随着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的转动,基层纸也随之朝着牵引辊17以及调节辊18的转动方向进行移动。在调节辊18上还安装有第三可调行程气缸21,第三可调行程气缸21的缸体固定设置,而第三可调行程气缸21的活塞杆与调节辊18固定连接,通过第三可调行程气缸21以改变调节辊18与牵引辊17之间的距离,从而选择对基层纸的夹紧程度。
47.参照图1、图3,收卷组件4包括转动件6、第一气缸7以及带有动力源的收卷辊5。经过牵引组件3引导后的基层纸缠绕在收卷辊5上,并随着收卷辊5的转动而越积越多的收卷于收卷辊5上。转动件6靠近收卷辊5的一侧开设有供收卷辊5放置的安置孔,转动件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收卷辊5能够在安置孔内转动。第一气缸7的缸体固定设置,而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则与转动件6固定连接。随着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的伸缩程度,转动间具有锁定工位及解锁工位。当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收缩于第一气缸7的缸体内时,此时的转动件6处于锁定工位,这时的收卷辊5在动力源(动力源为转动电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以对基层纸进行收卷,而此时位于安置孔的孔口被密封,收卷辊5无法从安置孔内移出。而所示随着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的移动,转动件6沿远离安置孔的一端为圆心进行圆周转动。直至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完全移出缸体时,此时的转动件6处于解锁工位,这时,工作人员便可将收集好基层纸的收卷辊5从安置孔内取出。
48.参照图1、图3,位于定型组件2之后还设置有与收卷辊5电连接的超声雷达测距仪19,超声雷达测距仪19控制动力源的转速,从而实现控制收卷辊5的转速。与基层纸分离的聚氨酯泡棉穿过定型组件2后,并在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前,处于无张力状态自然下垂,而
超声雷达测距仪19恰好位于聚氨酯泡棉的拐点处并测量与聚氨酯泡棉的拐点的距离。
49.当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19处于设定好的距离时,动力源保持原有的转速,进一步使得收卷辊5的转速不变;而若是聚氨酯泡棉的拐点朝超声雷达测距仪19移动,使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19之间的距离减小了,那么说明收卷辊5对基层纸所收卷的速度过快了,此时的超声雷达测距仪19控制动力源,使动力源的转速减小,进一步使收卷辊5的转速减缓;而若是聚氨酯泡棉的拐点远离超声雷达测距仪19,使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19之间的距离增大了,那么说明收卷辊5对基层纸所收卷的速度过慢了,可能会使聚氨酯泡棉与地面接触而导致聚氨酯泡棉受到污染,此时的超声雷达测距仪19控制动力源,使动力源的转速增大,进一步使收卷辊5的转速加快。
5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在对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先进入加热管道8内,通过加热管道8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吹风加热,通过加热管道8后的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入定型组件2,定型组件2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按压,避免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因为过热而导致夹有聚氨酯泡棉的表面发生膨起,经过定型组件2后,聚氨酯泡棉与基层纸分离,聚氨酯泡棉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而基层纸则被收卷辊5收起。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依次设有烘干组件(1)、定型组件(2)、牵引组件(3)以及收卷组件(4);烘干组件(1),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加热;定型组件(2),位于所述烘干组件(1)的出口处,并形成有供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的定型间距;牵引组件(3),位于定型组件(2)与收卷组件(4)之间,并带动基层纸朝收卷组件(4)移动;收卷组件(4),用于收卷基层纸;所述收卷组件(4)包括:收卷辊(5),基层纸缠绕于所述收卷辊(5)上;转动件(6),一端开设有供收卷辊(5)插入的安置孔,并以远离安置孔的一端为圆心转动,所述转动件(6)具有锁定工位与解锁工位;当所述收卷辊(5)处于锁定工位时,所述安置孔的缺口被密封;当所述收卷辊(5)处于解锁工位时,所述收卷辊(5)能够从安置孔内移出;第一气缸(7),缸体固定设置,活塞杆与转动件(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1)包括,加热机构,具有加热管道(8),并能够朝加热管道(8)喷出热风;热风循环管道(11),位于加热机构前端,并连通加热管道(8)以吸收热风;传送带(12),位于加热管道(8)内,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铺设于所述传送带上;排废管道(13),位于加热管道(8)开口处,并吸收所述加热管道(8)内的废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道(8)包括管身及转动连接于管身的盖子,所述传送带(12)穿设于管身内,所述加热机构、热风循环管道(11)及排废管道(13)架设于盖子上;所述管身上固定连接有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0),所述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0)的缸身与盖子固定连接,所述单侧烘箱开启气缸(20)的活塞杆与管身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2)包括,沿自身轴心线转动的定型辊(14)与转动辊(15),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定型辊(14)与转动辊(15)之间并与定型辊(14)与转动辊(15)接触;且所述转动辊(15)与传送带(12)的竖直高度等高;所述定型辊(14)上安装有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6),所述第二可调行程气缸(16)的缸部固定设置,活塞杆与定型辊(14)连接,以改变定型辊(14)与转动辊(15)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3)包括,沿自身轴心线转动的牵引辊(17)与调节辊(18),基层纸穿过牵引辊(17)与调节辊(18)之间并与牵引辊(17)与调节辊(18)紧贴,所述调节辊(18)上安装有第三可调行程气缸(21),所述第三可调行程气缸(21)的缸部固定设置,活塞杆与调节辊(18)连接,以改变牵引辊(17)与调节辊(18)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2)的出口处还设有超声雷达测距仪(19),所述超声雷达测距仪(19)与收卷辊(5)电连接,并能够感应与聚氨酯泡棉拐点之间的距离以控制收卷辊(5)的转速;
当所述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19)保持设定的距离时,收卷辊(5)保持原有转速;当所述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19)距离大于设定的距离时,收卷辊(5)转速增大;当所述聚氨酯泡棉的拐点与超声雷达测距仪(19)距离小于设定的距离时,收卷辊(5)转速减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设备,其包括烘干组件、定型组件、牵引组件以及收卷组件;烘干组件,对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进行加热;定型组件,位于烘干组件的出口处,并形成有供夹有聚氨酯泡棉的基层纸穿过的定型间距;牵引组件,位于定型组件与收卷组件之间,并带动基层纸朝收卷组件移动;收卷组件,用于收卷基层纸;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转动设置并连接有动力源,基层纸缠绕于收卷辊上;转动件,一端开设有供收卷辊插入的安置孔,并以远离安置孔的一端为圆心转动,转动件具有锁定工位与解锁工位;第一气缸,活塞杆与转动件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在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方便工作人员对收卷辊进行拆卸与再次安装的效果。员对收卷辊进行拆卸与再次安装的效果。员对收卷辊进行拆卸与再次安装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孝将 姜集信 张德川 杨宗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陈孝将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