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林地植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
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3.林地植保过程中需要用到植保无人机,但现有的植保无人机难以进行快速方便的拆卸和组装,从而不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收纳,且不便于对无人机内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难以更好的保证无人机的使用和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包括第一
壳体;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并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并且第一固定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卡槽,固定件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
5.优选的,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相适配,第一卡块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贯穿第一卡槽并延伸
至第一卡槽的内部。
6.优选的,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相适配,并且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相适配。
7.优选的,第二卡块远离固定件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二固定件和第二卡槽并延伸至第二卡槽的内部,第三卡块远离固定件的一侧贯穿第三卡槽并延伸至第三卡槽的内部。
8.优选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相接触,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部与固定件的底部相接触。
9.优选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并且固定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件。
10.优选的,第二卡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并且第一限位孔的内部卡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远离第一限位孔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并延伸至第二壳体的正面。
11.优选的,第二壳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并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与限位杆相适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件、第一卡块、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第二卡块、第三卡块、支撑腿、旋转件、第一限位孔、限位杆和第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快速方便的拆卸和组装,从而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收纳,且便于对无人机内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更好的保证了无人机的使用和收纳。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一的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剖视图;
15.图3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件;4、第一卡块;5、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第三卡槽;8、第二卡块;9、第三卡块;10、支撑腿;11、旋转件;12、第一限位孔;13、限位杆;14、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均为不封闭设置,并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并且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5,第一卡块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6,并且第一固定件3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卡槽7,固定件3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8和第三卡块9,第一卡块4与第一卡槽5相适配,第一卡块4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贯穿第一卡槽5并延伸至第一卡槽5的内部,第二卡块8与第二卡槽6相适配,并且第三卡块9与第三卡槽7相适配,第二卡块8远离固定件3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二固定件3和第二卡槽6并延伸至第二卡槽6的内部,第三卡块9远离固定件3的一侧贯穿第三卡槽7并延伸至第三卡槽7的内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相接触,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顶部与固定件3的底部相接触,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并且固定件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件11。
20.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当需要对无人机进行收纳或需要对无人机内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时,将限位杆13向正面拉动,从而将限位杆13拔出第一限位孔12和第二限位孔14,然后将固定件3向上拉动,带动第二卡块8与第二卡槽6脱离,第三卡块9与第三卡槽7脱离,将固定件3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进行拆卸,最后将第一壳体1向一侧拉动,带动第一卡块4与第一卡槽5脱离,从而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进行拆卸,从而能够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收纳,且便于对无人机内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
21.实施例二
22.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卡块8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2,并且第一限位孔12的内部卡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远离第一限位孔12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2并延伸至第二壳体2的正面,第二壳体2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4,并且第一限位孔12和第二限位孔14均与限位杆13相适配,通过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固定件3、第一卡块4、第一卡槽5、第二卡槽6、第三卡槽7、第二卡块8、第三卡块9、支撑腿10、旋转件11、第一限位孔12、限位杆13和第二限位孔14的设置,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快速方便的拆卸和组装,从而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收纳,且便于对无人机内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更好的保证了无人机的使用和收纳。
23.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孔12、限位杆13和第二限位孔14的设置,能够对第二卡
块8起到很好的限位固定作用,从而增加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固定件3组装后的稳定性。
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2),并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并且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5),第一卡块(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6),并且第一固定件(3)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卡槽(7),固定件(3)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8)和第三卡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块(4)与第一卡槽(5)相适配,第一卡块(4)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贯穿第一卡槽(5)并延伸至第一卡槽(5)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卡块(8)与第二卡槽(6)相适配,并且第三卡块(9)与第三卡槽(7)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卡块(8)远离固定件(3)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二固定件(3)和第二卡槽(6)并延伸至第二卡槽(6)的内部,第三卡块(9)远离固定件(3)的一侧贯穿第三卡槽(7)并延伸至第三卡槽(7)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相接触,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顶部与固定件(3)的底部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并且固定件(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旋转件(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卡块(8)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2),并且第一限位孔(12)的内部卡接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远离第一限位孔(12)的一端贯穿第二壳体(2)并延伸至第二壳体(2)的正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4),并且第一限位孔(12)和第二限位孔(14)均与限位杆(13)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地植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林地植保无人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并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并且第一固定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卡槽,固定件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相适配。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快速方便的拆卸和组装,从而便于对无人机进行收纳,且便于对无人机内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更好的保证了无人机的使用和收纳。更好的保证了无人机的使用和收纳。更好的保证了无人机的使用和收纳。
技术研发人员:
方解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