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灌封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和石化能源的供应紧张,且石油价格不断飞涨,人类迫切需要更多的清洁能源来应对不断增加的石油危机同时达到降低碳排放的共同目标,因此世界和中国对光伏新能源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从而相关的光伏组件、零配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由于光伏组件可应用于沙漠地带、海河地带等恶劣环境,故需要求光伏组件可适应高温、低温、高湿、高盐雾等环境,基于此,也对光伏组件的灌封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目前应用于电感灌封的胶水种类主要包括加成型硅胶灌封胶、聚氨酯灌封胶、环氧灌封胶,其中加成型硅胶灌封胶以耐高低温好、低粘度、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硅胶本身强度低、粘接力差、硅胶本身透气性差等原因导致耐湿气性能不佳,在要求高粘结、长期耐水、耐盐雾的实际应用要求不足;聚氨酯灌封胶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柔韧性和耐低温性能,但是对于耐高温性和水解性能要求有欠缺;传统的高硬度环氧灌封胶由于硬度过高、固化应力过大,在高低温时发生收缩导致和基材边缘出现开裂现象。
4.现阶段,市面上的一些环氧灌封软胶多采用增塑剂等外添加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硬度,或者采用含硫的巯基改性树脂来进行降低硬度的方法(参见专利号为cn114806477a的专利),采用外添加增塑剂的软胶,在进行长时间高温测试的过程中经常导致开裂、硬度增加明显等问题;其次,采用含硫元素的巯基树脂改性的灌封胶,硬度保持较好,但是也会因为反应比率的问题产生残留的巯基和水结合导致耐水性变差,同时后期硫元素的析出还可能导致金属触点被氧化,影响到导电性能。
5.参见中国专利cn110982466a公开了一种双组分柔性环氧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采用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和油脂(增塑剂)改性a组分,和采用端羧基聚氨酯预聚体来改性甲基纳迪克酸酐的方案,其酸酐的固化体系要求了必须要加热固化,常温不能固化或小于90℃低温短时间加热。
6.因此,针对当前和未来光伏元器件的要求,开发一款于常温下固化,且兼具低温柔韧性好、耐高温好和优异耐盐耐湿气等性能的弹性环氧灌封胶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及其制备方法。
8.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包括按体积比为5:1~6:1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
400的胺值为220~300mgkoh/g,所述聚醚胺d-2000的胺值为50~70mgkoh/g;
35.所述十二烷基酚的分子量为260~400,所述聚己内脂二醇的分子量为550~1000,所述1,4丁二醇的纯度为95~99.9%;
36.所述hdi的nco含量为23.5%。
37.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
38.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步骤1,制备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40.步骤2,向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加入活性稀释剂和助剂,以10~20hz/分钟高速分散预混合20~30分钟,再添加功能性粉料,以30~50hz/分钟、100~110℃的条件继续搅拌50~90分钟,抽真空除气泡,测试包装得到a组分;
41.步骤3,取脂肪族胺类固化剂、促进剂和hdi,在通有氮气保护的反应釜中于70~80℃下进行加成反应3小时,冷却,测试包装得到b组分。
42.上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中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环氧化合物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60~10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01~0.3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1~10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机硅化合物,以10~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90~12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点:
44.(1)本发明的所述弹性环氧胶可于常温下固化,具有邵氏硬度40~70a的低硬度、可耐-50~150℃高低温循环(30min高温+30min低温)1000小时不开裂、耐双85的高温高湿1000小时不变、耐盐雾500小时不变等优异性能,并且于150℃1000小时高温后硬度变化小于10%变化率,兼具良好的阻燃v-0和导热性能;
45.(2)添加适量的低分子量的所述活性稀释剂可对反应体系调节粘度,少量的所述助剂可对反应体系的粉体进行润湿分散,以提高所述功能性粉料的添加量,增加所述功能性粉料和树脂分子之间的亲和性,降低所述功能性粉料的沉降风险,延长产品的存储时间;
46.(3)本发明开创性地采用所述有机硅化合物与柔性环氧化合物反应制得具有优异耐候性能的所述有机硅改性的环氧树脂,有机硅化合物中氨基和环氧基进行部分反应,以引入si-o键,生成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有效地增强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耐温性能,并且通过选择与不同种类的环氧化合物进行反应,可得到不同类功能的有机硅改性的环氧树脂,可以满足耐高温、耐低温、耐化性等多种性能的使用要求;其次,反应体系于氮气保护氛围中进行反应,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水分和氨基反应的影响,减少非必要的副反应,得到更稳定的反应产物,另外利用加热的方式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
附图说明
4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48.图1为本发明中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50.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包括按体积比为5:1~6:1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
51.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50份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2~10份活性稀释剂、0.5~5份助剂和40~70份功能性粉料;
52.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0~30份交联固化剂。
53.较佳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0~50%:30~70%的有机硅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
54.任选地,所述有机化合物的氨基含量为5~20%,硅含量为1~10%;
55.所述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kbm-602)、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56.任选地,所述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值为0.45~0.7eq/100g;
57.所述环氧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xy812)、癸基缩水甘油醚、海因环氧树脂、丁二烯改性环氧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e51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58.较佳地,所述活性稀释剂为环氧值为0.3~0.7eq/100g的低粘度环氧化合物;
59.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mpeg-eo)、苄基缩水甘油醚(692)、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07)、丙氧基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60.较佳地,所述助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2%:1~10%:1~5%的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和浆;
61.任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200;
62.所述促进剂为十二烷基酚,所述十二烷基酚的分子量为550~1000;
63.所述浆为10%碳黑。
64.较佳地,所述功能性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65~75份阻燃剂、17~22份导热粉和17~22份氧化铝;
65.任选地,所述阻燃剂的密度为1.5~2.0g/ml,粒径d50为5~20μm;
66.所述导热粉的密度为2.5~3.5g/ml,粒径d50为1~3μm;
67.所述氧化铝的密度为3.0~4.0g/ml,粒径d50为10~20μm。
68.较佳地,所述阻燃剂包括10~20μm的聚磷酸氨、5~15μm的三聚氰氨、10~20μm的次磷酸酸铝、8~12μm的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69.所述导热粉为10~20μm熔融硅微粉;
70.所述氧化铝包括1~3μm类球氧化铝、10~20μm球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71.较佳地,所述交联固化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0~40%:30~60%:3~15%的脂肪族胺类固化剂、改性剂和桥接剂;
72.任选地,所述脂肪族胺类固化剂包括n-(3-氨丙基)环己胺(chapa)、聚醚胺d-230、聚醚胺d-400和聚醚胺d-200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73.所述改性剂为十二烷基酚、聚己内脂二醇、1,4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74.所述桥接剂为hdi(tla-100)。
75.较佳地,所述n-(3-氨丙基)环己胺的胺值为1000~1200mgkoh/g,所述聚醚胺d-230的胺值为398~489mgkoh/g,所述聚醚胺d-400的胺值为220~300mgkoh/g,所述聚醚胺d-2000的胺值为50~70mgkoh/g;
76.所述十二烷基酚的分子量为260~400,所述聚己内脂二醇的分子量为550~1000,所述1,4丁二醇的纯度为95~99.9%;
77.所述hdi的nco含量为23.5%。
78.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
79.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0.步骤1,制备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81.步骤2,向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加入活性稀释剂,调节粘度,添加助剂,以10~20hz/分钟高速分散预混合20~30分钟,再添加功能性粉料,以30~50hz/分钟、100~110℃的条件继续搅拌50~90分钟,抽真空除气泡,测试包装得到a组分;具体地,添加适量的低分子量的所述活性稀释剂可对反应体系调节粘度,少量的所述助剂可对反应体系的粉体进行润湿分散,以提高所述功能性粉料的添加量,增加所述功能性粉料和树脂分子之间的亲和性,降低所述功能性粉料的沉降风险,延长产品的存储时间;
82.步骤3,取脂肪族胺类固化剂、促进剂和hdi,在通有氮气保护的反应釜中于70~80℃下进行加成反应3小时,冷却,测试包装得到b组分;
83.较佳地,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环氧化合物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60~10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01~0.3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1~10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机硅化合物,以10~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90~12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具体地,本发明开创性地采用所述有机硅化合物与柔性环氧化合物反应制得具有优异耐候性能的所述有机硅改性的环氧树脂,有机硅化合物中氨基和环氧基进行部分反应,以引入si-o键,生成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有效地增强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耐温性能,并且通过选择与不同种类的环氧化合物进行反应,可得到不同类功能的有机硅改性的环氧树脂,可以满足耐高温、耐低温、耐化性等多种性能的使用要求;其次,反应体系于氮气保护氛围中进行反应,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水分和氨基反应的影响,减少非必要的副反应,得到更稳定的反应产物,另外利用加热的方式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
84.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详细描述如下实施例:
85.实施例1:本实施例合成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步骤:将100份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9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1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5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20份kbm-602,以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10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86.实施例2:本实施例合成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步骤:将100份癸基缩
水甘油醚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9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1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5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20份kbm-602,以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10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87.实施例3:本实施例合成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步骤:将100份癸基缩水甘油醚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9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1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5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35份kbm-602,以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10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88.实施例4:本实施例合成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步骤:将100份海因环氧树脂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9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1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5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20份kbm-602,以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10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89.实施例5:本实施例合成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以下步骤:将100份丁二烯改性环氧树脂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9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1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5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20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10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90.对实施例1-5制得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于25℃下进行粘度性能参数测定,详细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91.表1粘度性能参数测定结果
[0092][0093]
实施例6:本实施例制备a组分,包括以下步骤:向35份实施例1制得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中加入5份甲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0.5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0.3份u碳,以20hz/分钟高速分散预混合30分钟,再添加8份15μm的聚磷酸氨、50份15μm的熔融硅微粉和1.2份3μm的类球氧化铝,以50hz/分钟、110℃的条件继续搅拌60分钟,抽真空除气泡,测试包装得到a组分;其中,所述聚磷酸氨的密度为1.5g/ml,粒径d50为15μm;所述硅微粉的密度为3g/ml,粒径d50为2μm;所述氧化铝的密度为3.0g/ml,粒径d50为10μm。
[0094]
实施例7:本实施例制备a组分,包括以下步骤:向35份实施例2制得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中加入5份甲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0.5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0.3份u碳,以20hz/分钟高速分散预混合30分钟,再添加8份15μm的三聚氰氨、50份15μm的熔融硅微粉和1.2份3μm的类球氧化铝,以50hz/分钟、110℃的条件继续搅拌60分钟,抽真空除气泡,测试包装得到a组分;其中,所述三聚氰氨的密度为1.5g/ml,粒径d50为15μm;所述硅微粉的密度为3g/ml,粒径d50为2μm;所述氧化铝的密度为3.0g/ml,粒径d50为10μm。
[0095]
实施例8:本实施例制备a组分,包括以下步骤:向37份实施例3制得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中加入3份甲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0.5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0.3份u碳,以20hz/分钟高速分散预混合30分钟,再添加8份15μm的次磷酸铝、50份15μm的熔融硅微粉和1.2份3μm的类球氧化铝,以50hz/分钟、110℃的条件继续搅拌60分钟,抽真空除
(3-氨丙基)环己胺、20份胺值为60mgkoh/g的聚醚胺d-2000、25份1,4丁二醇、5份分子量为300的十二烷基酚和10份nco含量为23.5%的hdi,在通有氮气保护的反应釜中于80℃下进行加成反应3小时,冷却,测试包装得到b组分。
[0105]
实施例15:本实施例制备b组分,包括以下步骤:取20份胺值为1000mgkoh/g的n-(3-氨丙基)环己胺、30份胺值为400mgkoh/g的聚醚胺d-230、20份胺值为60mgkoh/g的聚醚胺d-2000、20份1,4丁二醇和10份nco含量为23.5%的hdi,在通有氮气保护的反应釜中于80℃下进行加成反应3小时,冷却,测试包装得到b组分。
[0106]
对实施例12-15制得的a组分进行粘度性能参数测定,详细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0107]
表3粘度性能参数测定结果
[0108][0109]
将以上a组份(实施例8、9、11)和b组分(实施例12、13、14、15)按(a:b=5:1)要求进行混合固化,放置于室温25℃*24小时测试,包括固化硬度(硬度计)、导热性(hodisk测试仪)、阻燃性(3mm厚度胶块)、固化收缩性(比较固化前后的密度)、盐雾测试(5%nacl)500小时、冷热循环(-50~150℃*1000次),高温高湿85℃+85rh%等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0110]
表4综合性能参数测定结果
[0111][0112]
通过反复的实验测试,实施例11和实施列13的组合,其综合性能最好。a组分中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选择癸基缩水甘油醚和kbm-602为改性剂合成的树脂柔软性最好,在a组份中添加量为30份,少量的海因环氧树脂和kbm-602的加成物可以提高灌封胶的阻燃性能,添加量为5.2份;甲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做为活性稀释剂,且添加量为3份,可以有效调节体系的粘度,提高粉体的添加量,降低固化收缩率;促进剂选择十二烷基酚,添加量为0.5
份;浆为0.3份;功能性粉料选择了耐高温稳定性高的次磷酸铝,添加量为8份,导热粉选择了10~20微米的球形氧化铝,添加量为50份,并搭配了少量的细颗粒的1~3微米的类球氧化铝起到抗沉降的功能,且添加量为3份。b组份的脂肪族胺类固化剂选择了n-(3-氨丙基)环己胺,且添加量为30份,聚醚胺d-400添加量为40份,改性剂为聚己内脂二醇,且添加量为20份,桥接剂为hdi,添加量为10份,可以和固化剂中氨基和多元醇的羟基同时反应,起到增加柔软性的特性。
[01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体积比为5:1~6:1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50份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2~10份活性稀释剂、0.5~5份助剂和40~70份功能性粉料;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0~30份交联固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0~50%:30~70%的有机硅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任选地,所述有机化合物的氨基含量为5~20%,硅含量为1~10%;所述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任选地,所述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值为0.45~0.7eq/100g;所述环氧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癸基缩水甘油醚、海因环氧树脂、丁二烯改性环氧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e51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为环氧值为0.3~0.7eq/100g的低粘度环氧化合物;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苄基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氧基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2%:1~10%:1~5%的表面活性剂、促进剂和浆;任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200;所述促进剂为十二烷基酚,所述十二烷基酚的分子量为550~1000;所述浆为10%碳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65~75份阻燃剂、17~22份导热粉和17~22份氧化铝;任选地,所述阻燃剂的密度为1.5~2.0g/ml,粒径d50为5~20μm;所述导热粉的密度为2.5~3.5g/ml,粒径d50为1~3μm;所述氧化铝的密度为3.0~4.0g/ml,粒径d50为10~20μ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包括10~20μm的聚磷酸氨、5~15μm的三聚氰氨、10~20μm的次磷酸酸铝、8~12μm的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导热粉为10~20μm熔融硅微粉;所述氧化铝包括1~3μm类球氧化铝、10~20μm球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固化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20~40%:30~60%:3~15%的脂肪族胺类固化剂、改性剂和桥接剂;任选地,所述脂肪族胺类固化剂包括n-(3-氨丙基)环己胺、聚醚胺d-230、聚醚胺d-400
和聚醚胺d-200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改性剂为十二烷基酚、聚己内脂二醇、1,4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桥接剂为hdi。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n-(3-氨丙基)环己胺的胺值为1000~1200mgkoh/g,所述聚醚胺d-230的胺值为398~489mgkoh/g,所述聚醚胺d-400的胺值为220~300mgkoh/g,所述聚醚胺d-2000的胺值为50~70mgkoh/g;所述十二烷基酚的分子量为260~400,所述聚己内脂二醇的分子量为550~1000,所述1,4丁二醇的纯度为95~99.9%;所述hdi的nco含量为23.5%。9.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步骤2,向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加入活性稀释剂和助剂,以10~20hz/分钟高速分散预混合20~30分钟,再添加功能性粉料,以30~50hz/分钟、100~110℃的条件继续搅拌50~90分钟,抽真空除气泡,测试包装得到a组分;步骤3,取脂肪族胺类固化剂、促进剂和hdi,在通有氮气保护的反应釜中于70~80℃下进行加成反应3小时,冷却,测试包装得到b组分。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将环氧化合物加入至反应釜,加热至60~100℃后充入氮气保护,保持0.01~0.3mpa大气压,将湿润的空气排出,再以1~10kg/分钟的流速缓慢加入有机硅化合物,以10~50hz/分钟的转速进行预混合反应90~120分钟,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其包括按体积比为5:1~6:1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A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50份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2~10份活性稀释剂、0.5~5份助剂和40~70份功能性粉料;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0~30份交联固化剂;还公开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光伏电感灌封用弹性环氧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弹性环氧胶可于常温下固化,具有40~70A的低硬度、可耐-50~150℃高低温循环1000小时不开裂、耐双85的高温高湿1000小时不变、耐盐雾500小时不变的性能,于150℃1000小时高温后硬度变化小于10%变化率,兼具良好的阻燃V-0和导热性能。0和导热性能。0和导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伍时县 李妃文 吴小平 周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佳迪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13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08:3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4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环氧树脂   环氧   组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