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领域,涉及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


背景技术:



2.现今,打印机已经成为日常办公中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喷墨打印机以其价格低廉、加墨简单、打印成本较低等优点,受到了办公者的青睐。目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通常为墨盒与喷头芯片一体,因此,装配墨盒方式一般为从上向下装配,而拆卸墨盒则是从下向上取出,这种装配和拆卸墨盒方式的设计意味着必须在打印机的顶部开设拆卸墨盒的开口,因此打印机的顶部设计受到限制,不能放置物品;同时,在打印机上使用上下拆装墨盒的方案,打印机的顶部也需要增加高度,这样则会增加打印机的体积,不利于打印机轻巧化设计。
3.因此,需开发一种不影响打印机顶部设计,同时不增加打印机顶部高度的侧面拆卸墨盒的喷墨打印机。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印机的墨盒装卸装置限制打印机的顶部设计、增加打印机顶部高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包括:
6.压杆,装设于一转轴上;
7.墨盒,位于所述压杆的下方,所述墨盒的底部设有出墨口;
8.墨车,包括墨车支架、墨盒取放口、进墨口、流道、流道出口及至少一墨盒顶出弹性结构,所述墨车支架围成一墨盒放置槽,所述墨盒取放口设置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侧面,所述进墨口、所述流道及所述流道出口均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所述流道埋设于所述墨车支架中,且所述进墨口、所述流道及所述流道出口自上而下依次连通,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内并与所述墨车支架连接;
9.喷头芯片,包括与所述流道出口连通的喷头。
10.可选地,所述墨车还包括芯片支架,所述墨车支架还围成一芯片支架放置槽以收容所述芯片支架,所述芯片支架放置槽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下方,且所述流道出口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芯片支架。
11.可选地,所述压杆包括握杆及与所述握杆相连的下压部,当所述握杆相对于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下压部的底端向下移动以压紧所述墨盒或向上移动以松开所述墨盒。
12.可选地,所述下压部包括弹性杆、弹簧及弹片中的至少一种。
13.可选地,所述握杆的材质包括塑胶、金属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下压部的材质包括塑胶、金属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14.可选地,所述出墨口向下凸设于所述墨盒的底部,所述进墨口向上凸设于所述墨
盒放置槽的底部,当所述墨盒装配于所述墨车中时,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墨口对准且相互嵌套。
15.可选地,所述墨车支架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墨盒取放口相对设置的墨车挡板,且所述墨车挡板作为所述墨盒放置槽的一限制面,当所述墨盒装配于所述墨车中时,所述墨盒的一侧面与所述墨车挡板接触。
16.可选地,至少一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与所述墨车挡板连接。
17.可选地,至少一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连接。
18.可选地,所述墨车支架包括层叠的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凸部,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部相互配合以构成所述流道。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纹连接、铆钉连接及粘接中的至少一种。
20.可选地,所述进墨口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支架板,所述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流道与垂直流道,所述横向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板与所述第二支架板之间,所述垂直流道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板。
21.可选地,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的材质包括塑胶、橡胶及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22.可选地,所述墨车支架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喷头芯片支架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2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所述墨盒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于墨车侧面的墨盒取放口水平放置墨盒,并将所述墨盒从水平方向向内推至墨盒放置槽中;
25.向下旋转并按压压杆,使所述墨盒的出墨口与所述墨车的进墨口对准,且墨盒底部紧压墨盒放置槽内的墨盒顶出弹性结构;
26.固定所述压杆。
27.可选地,所述出墨口向下凸设于所述墨盒的底部,所述进墨口向上凸设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当所述墨盒装配于所述墨车中时,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墨口对准且相互嵌套。
28.可选地,所述墨盒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解除所述压杆的固定;
30.向上旋转并抬起所述压杆,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被释放,将所述墨盒向上抬起预设距离以使所述进墨口与所述出墨口分离;
31.从所述墨盒取放口处水平向外拉出所述墨盒。
3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墨车的设计,使墨盒和喷头芯片分离,再将简单的压杆结构和墨盒顶出弹性结构相结合,在装配墨盒时,从侧面墨盒取放口放入墨盒,并向下旋转压杆的握杆,致使下压部下压墨盒,简单地实现了从侧面装配墨盒;拆卸墨盒时,只需向上旋转压杆的握杆,下压部上抬,墨盒顶出弹性结构将墨盒弹起预设距离以使进墨口与出墨口分离,并从侧面墨盒取放口取出墨盒,从而简单地实现了从侧面拆卸墨盒,操作简单。另外,这种从侧面装卸墨盒的
打印机,有效避免了上下装配墨盒装置占用打印机顶部空间,影响打印机顶部的设计,同时增加打印机顶部高度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33.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35.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配示意图。
36.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拆卸示意图。
37.元件标号说明
[0038]1ꢀꢀꢀꢀꢀꢀꢀꢀꢀꢀꢀꢀꢀꢀꢀꢀꢀꢀꢀꢀꢀꢀꢀ
压杆
[0039]
10
ꢀꢀꢀꢀꢀꢀꢀꢀꢀꢀꢀꢀꢀꢀꢀꢀꢀꢀꢀꢀꢀꢀ
转轴
[0040]
11
ꢀꢀꢀꢀꢀꢀꢀꢀꢀꢀꢀꢀꢀꢀꢀꢀꢀꢀꢀꢀꢀꢀ
握杆
[0041]
12
ꢀꢀꢀꢀꢀꢀꢀꢀꢀꢀꢀꢀꢀꢀꢀꢀꢀꢀꢀꢀꢀꢀ
下压部
[0042]2ꢀꢀꢀꢀꢀꢀꢀꢀꢀꢀꢀꢀꢀꢀꢀꢀꢀꢀꢀꢀꢀꢀꢀ
墨盒
[0043]
21
ꢀꢀꢀꢀꢀꢀꢀꢀꢀꢀꢀꢀꢀꢀꢀꢀꢀꢀꢀꢀꢀꢀ
墨盒出墨口
[0044]3ꢀꢀꢀꢀꢀꢀꢀꢀꢀꢀꢀꢀꢀꢀꢀꢀꢀꢀꢀꢀꢀꢀꢀ
墨车
[0045]
31
ꢀꢀꢀꢀꢀꢀꢀꢀꢀꢀꢀꢀꢀꢀꢀꢀꢀꢀꢀꢀꢀꢀ
墨车支架
[0046]
311
ꢀꢀꢀꢀꢀꢀꢀꢀꢀꢀꢀꢀꢀꢀꢀꢀꢀꢀꢀꢀꢀ
墨盒放置槽
[0047]
312
ꢀꢀꢀꢀꢀꢀꢀꢀꢀꢀꢀꢀꢀꢀꢀꢀꢀꢀꢀꢀꢀ
第一支架板
[0048]
313
ꢀꢀꢀꢀꢀꢀꢀꢀꢀꢀꢀꢀꢀꢀꢀꢀꢀꢀꢀꢀꢀ
第二支架板
[0049]
314
ꢀꢀꢀꢀꢀꢀꢀꢀꢀꢀꢀꢀꢀꢀꢀꢀꢀꢀꢀꢀꢀ
向上凹凸部
[0050]
315
ꢀꢀꢀꢀꢀꢀꢀꢀꢀꢀꢀꢀꢀꢀꢀꢀꢀꢀꢀꢀꢀ
向下凹凸部
[0051]
32
ꢀꢀꢀꢀꢀꢀꢀꢀꢀꢀꢀꢀꢀꢀꢀꢀꢀꢀꢀꢀꢀꢀ
进墨口
[0052]
33
ꢀꢀꢀꢀꢀꢀꢀꢀꢀꢀꢀꢀꢀꢀꢀꢀꢀꢀꢀꢀꢀꢀ
流道
[0053]
33a
ꢀꢀꢀꢀꢀꢀꢀꢀꢀꢀꢀꢀꢀꢀꢀꢀꢀꢀꢀꢀꢀ
垂直流道
[0054]
33b
ꢀꢀꢀꢀꢀꢀꢀꢀꢀꢀꢀꢀꢀꢀꢀꢀꢀꢀꢀꢀꢀ
横向流道
[0055]
34
ꢀꢀꢀꢀꢀꢀꢀꢀꢀꢀꢀꢀꢀꢀꢀꢀꢀꢀꢀꢀꢀꢀ
流道出口
[0056]
35
ꢀꢀꢀꢀꢀꢀꢀꢀꢀꢀꢀꢀꢀꢀꢀꢀꢀꢀꢀꢀꢀꢀ
墨盒顶出弹性结构
[0057]
35a
ꢀꢀꢀꢀꢀꢀꢀꢀꢀꢀꢀꢀꢀꢀꢀꢀꢀꢀꢀꢀꢀ
第一墨盒顶出弹性结构
[0058]
35b
ꢀꢀꢀꢀꢀꢀꢀꢀꢀꢀꢀꢀꢀꢀꢀꢀꢀꢀꢀꢀꢀ
第二墨盒顶出弹性结构
[0059]
36
ꢀꢀꢀꢀꢀꢀꢀꢀꢀꢀꢀꢀꢀꢀꢀꢀꢀꢀꢀꢀꢀꢀ
芯片支架
[0060]
37
ꢀꢀꢀꢀꢀꢀꢀꢀꢀꢀꢀꢀꢀꢀꢀꢀꢀꢀꢀꢀꢀꢀ
芯片支架放置槽
[0061]
38
ꢀꢀꢀꢀꢀꢀꢀꢀꢀꢀꢀꢀꢀꢀꢀꢀꢀꢀꢀꢀꢀꢀ
墨车挡板
[0062]
39
ꢀꢀꢀꢀꢀꢀꢀꢀꢀꢀꢀꢀꢀꢀꢀꢀꢀꢀꢀꢀꢀꢀ
墨盒取放口
[0063]4ꢀꢀꢀꢀꢀꢀꢀꢀꢀꢀꢀꢀꢀꢀꢀꢀꢀꢀꢀꢀꢀꢀꢀ
喷头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
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65]
请参阅图1至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66]
实施例一
[0067]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请参阅图1,显示为该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墨盒装卸装置包括压杆1、墨盒2、墨车3及喷头芯片4,其中,所述压杆1装设于一转轴10上;所述墨盒2位于所述压杆1的下方,所述墨盒2的底部设有出墨口21;所述墨车3包括墨车支架31、墨盒取放口39、进墨口32、流道33、流道出口34及至少一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所述墨车支架31围成一墨盒放置槽311,所述墨盒取放口39设置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侧面,所述进墨口32、所述流道33及所述流道出口34均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底部,所述流道33埋设于所述墨车支架31中,且所述进墨口32、所述流道33及所述流道出口34自上而下依次连通,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内并与所述墨车支架31连接;所述喷头芯片4包括与所述流道出口34连通的喷头。
[0068]
作为示例,所述墨车2还包括芯片支架36,所述墨车支架31还围成一芯片支架放置槽37以收容所述芯片支架36,所述芯片支架放置槽37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下方,且所述流道出口34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芯片支架36。
[0069]
作为示例,所述压杆1包括握杆11及与所述握杆11相连的下压部12,当所述握杆11相对于所述转轴10旋转时,所述下压部12的底端向下移动以压紧所述墨盒2或向上移动以松开所述墨盒2。
[0070]
作为示例,所述下压部12包括弹性杆、弹簧及弹片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类型。
[0071]
作为示例,所述握杆11的材质包括塑胶、金属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材料;所述下压部12的材质包括塑胶、金属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材料。
[0072]
作为示例,所述出墨口21向下凸设于所述墨盒的底部,所述进墨口32向上凸设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底部,当所述墨盒2装配于所述墨车3中时,所述出墨口21与所述进墨口32对准且相互嵌套。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进墨口32嵌套进对应的所述出墨口21中,也可以是每个所述出墨口21嵌套进的对应所述进墨口32中。
[0073]
作为示例,所述墨车支架31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墨盒取放口39相对设置的墨车挡板38,且所述墨车挡板38作为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一限制面,当所述墨盒2装配于所述墨车3中时,所述墨盒2的一侧面与所述墨车挡板38接触。
[0074]
作为示例,所述墨车可包括多个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本实施例中,所述墨车包括与所述墨车挡板38连接的第一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a及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底部连接的第二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b。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的数量和布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075]
作为示例,所述墨车支架31包括层叠的第一支架板312与第二支架板313,所述第
一支架板31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凸部314,所述第二支架板31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凸部315,所述第一凹凸部314与所述第二凹凸部315相互配合以构成所述流道33b。本实施例中,所述进墨口32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支架板313,所述流道33包括相互连通的垂直流道33a及横向流道33b,所述垂直流道33a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板312,且所述垂直流道33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墨口32及所述流道出口34连接,所述横向流道33b横向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板312与所述第二支架板313之间。
[0076]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支架板312与第二支架板313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纹连接、铆钉连接及粘接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连接方式。
[0077]
作为示例,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的材质包括塑胶、橡胶及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其他合适材料。
[0078]
作为示例,所述墨车支架31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其他合适材料;所述芯片支架36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其他合适材料。
[0079]
本实施例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通过在所述墨盒2的上方设置所述压杆1结构,在所述墨车支架31的底部设置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将所述压杆1结构与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结合,并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侧面设置墨盒取放口39,既能够实现从侧面简单的装卸所述墨盒2,又不占用打印机顶部空间,也不影响打印机的顶部设计,另外,通过所述墨车3的结构设计,将所述喷头芯片4与所述墨车3连接,实现了所述墨盒2与所述喷头芯片4分开,使所述墨盒2可以更换,所述喷头芯片4可以重复使用。
[0080]
实施例二
[0081]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请参阅图2,显示为该方法的操作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0082]
s1:于墨车侧面的墨盒取放口水平放置墨盒,并将所述墨盒从水平方向向内推至墨盒放置槽中;
[0083]
s2:向下旋转并按压压杆,使墨盒的出墨口与所述墨车的进墨口对准,且墨盒底部紧压墨盒放置槽内的墨盒顶出弹性结构;
[0084]
s3:固定所述压杆。
[0085]
作为示例,请参阅图3至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各步骤的示意图。
[0086]
首先请参阅图3,执行所述步骤s1:于墨车3的侧面墨盒取放口39水平放置墨盒2,并将所述墨盒2向内推至所述墨盒放置槽311中。
[0087]
具体的,所述墨盒2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侧面墨盒取放口39处水平放到所述墨车支架31上,并将所述墨盒2向内推至所述墨盒放置槽311中,且所述墨盒2朝向里侧的一面顶住所述墨车挡板38。
[0088]
然后请参阅图4,执行所述步骤s2与所述步骤s3:向下旋转并按压压杆1,使所述墨盒2置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内;并固定所述压杆1
[0089]
具体的,向下旋转并按压所述握杆11,所述下压部12受所述握杆11的转动驱动向下下压所述墨盒2,使所述出墨口21与所述进墨口32相互嵌套,然后将所述压杆1固定于下压后的位置处。
[0090]
作为示例,所述出墨口21向下凸设于所述墨盒2的底部,所述进墨口32向上凸设于所述墨盒放置槽311的底部,当所述墨盒2装配于所述墨车3中时,所述出墨口21与所述进墨口32对准且相互嵌套。
[0091]
具体的,所述墨盒2中的墨水通过所述出墨口21与所述进墨口32的结合部进入所述流道33,并通过所述流道33传输到流道出口34,再通过所述流道出口34传输到所述喷头。
[0092]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拆卸所述墨盒2的步骤,其操作步骤与所述的装配步骤相反,首先解除所述压杆1的固定,然后向上旋转并抬起所述握杆11,同时,所述下压部12被抬起;所述墨盒2失去所述下压部12所施加的压力,被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弹起,且所述墨盒2向上抬起预设距离以使所述进墨口32与所述出墨口21分离,最后于所述墨盒取放口39处水平向外拉动所述墨盒2。
[0093]
本实施例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将所述压杆1下压与墨盒顶出弹性结构35上弹结合,通过简单的旋转所述压杆1的操作,实现了所述墨盒2在水平侧面方向的装配与拆卸,避免了上下方向装卸所述墨盒2的设计占用打印机顶部空间,使打印机的顶部设计受限制,增加打印机高度的问题。
[009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通过对墨车及墨盒的结构设计,将喷头芯片与墨车结合,并于墨车支架围成的墨盒放置槽的侧面设置墨盒取放口,实现了墨盒与喷头芯片的分离;采用简单的压杆结构及墨盒顶出弹性结构,通过简单的旋转压杆,并利用压杆的下压部作用于墨盒上,使出墨口与进墨口相互嵌套在一起,从而简单的实现墨盒的侧面装配;另外,通过旋转压杆,压杆的下压部上抬,通过墨盒顶出弹性结构将墨盒弹起预设距离,使进墨口与出墨口分离,并从墨盒取放口取出墨盒,从而实现墨盒的侧面拆卸。这种从侧面装卸墨盒的打印机不影响其的顶部设计,同时不会增加打印机顶部的高度,减小了打印机所占用空间,装备方便,另外,该打印机的墨盒可以更换,喷头芯片可以重复使用,从而节省了费用。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95]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杆,装设于一转轴上;墨盒,位于所述压杆的下方,所述墨盒的底部设有出墨口;墨车,包括墨车支架、墨盒取放口、进墨口、流道、流道出口及至少一墨盒顶出弹性结构,所述墨车支架围成一墨盒放置槽,所述墨盒取放口设置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侧面,所述进墨口、所述流道及所述流道出口均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所述流道埋设于所述墨车支架中,且所述进墨口、所述流道及所述流道出口自上而下依次连通,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内并与所述墨车支架连接;喷头芯片,包括与所述流道出口连通的喷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车还包括芯片支架,所述墨车支架还围成一芯片支架放置槽以收容所述芯片支架,所述芯片支架放置槽位于所述墨盒放置槽下方,且所述流道出口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芯片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包括握杆及与所述握杆相连的下压部,当所述握杆相对于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下压部的底端向下移动以压紧所述墨盒或向上移动以松开所述墨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部包括弹性杆、弹簧及弹片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的材质包括塑胶、金属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下压部的材质包括塑胶、金属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口向下凸设于所述墨盒的底部,所述进墨口向上凸设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当所述墨盒装配于所述墨车中时,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墨口对准且相互嵌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车支架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墨盒取放口相对设置的墨车挡板,且所述墨车挡板作为所述墨盒放置槽的一限制面,当所述墨盒装配于所述墨车中时,所述墨盒的一侧面与所述墨车挡板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与所述墨车挡板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车支架包括层叠的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凸部,所述第二支架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部相互配合以构成所述流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纹连接、铆钉连接及粘接中的至少一种。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墨口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支架板,所述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流道与垂直流道,所述横向流道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板与所述第二支架板之间,所述垂直流道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的
材质包括塑胶、橡胶及金属中的至少一种。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车支架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喷头芯片支架的材质包括塑料、金属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15.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墨车侧面的墨盒取放口水平放置墨盒,并将所述墨盒从水平方向向内推至墨盒放置槽中;向下旋转并按压压杆,使所述墨盒的出墨口与所述墨车的进墨口对准,且墨盒底部紧压墨盒放置槽内的墨盒顶出弹性结构;固定所述压杆。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口向下凸设于所述墨盒的底部,所述进墨口向上凸设于所述墨盒放置槽的底部,当所述墨盒装配于所述墨车中时,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墨口对准且相互嵌套。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式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解除所述压杆的固定;向上旋转并抬起所述压杆,所述墨盒顶出弹性结构被释放,将所述墨盒向上抬起预设距离以使所述进墨口与所述出墨口分离;从所述墨盒取放口处水平向外拉出所述墨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该打印机包括压杆、墨盒、墨车及喷头芯片,其中,压杆装设于一转轴上;墨盒位于压杆的下方且墨盒的底部设有出墨口;墨车包括墨车支架、墨盒取放口、进墨口、流道、流道出口及至少一墨盒顶出弹性结构;喷头芯片包括与流道出口连通的喷头。本发明的一种分离式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装卸方法,通过对所述墨车的设计,实现了墨盒与喷头芯片的分离,于所述墨车支架围成的墨盒放置槽的侧面设置墨盒取放口,利用压杆结构和墨盒顶出弹性结构的结合,简单的实现了墨盒的侧面装卸,解决了上下装卸墨盒装置影响打印机顶部设计的问题。影响打印机顶部设计的问题。影响打印机顶部设计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魏良智 关一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傲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7.06

技术公布日:

2023/1/5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06:4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3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墨盒   支架   喷墨打印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