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移
基准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光伏可移基准站。
背景技术:
2.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一种实时动态卫星定位技术,被誉为gns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重大里程碑,目前已在导航、国土资源调查、工程测绘、农田水利和房地产测量等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rtk测量仪工作需要不间断实时传输和计算处理大量数据,对电源的容量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3585206u公开了一种供电系统及,涉及供电系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市电停电后手机用户能够用于通讯的时间较短的问题。该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直流接触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直流接触器均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电源单元包括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组;蓄电池组与中的传输设备单元和设备单元并联;第一直流接触器与设备单元串联;第二直流接触器串联在传输设备单元和设备单元并联后的电路中;第三直流接触器与设备单元中的3g设备模块串联;第四直流接触器与设备单元中的4g设备模块串联;第五直流接触器与设备单元中的5g设备模块串联。
4.现有技术中的cn213585206u可提供电源和蓄电池组,但在实际使用时无法快速进行维护和检修,且无法快速进行携带和安装,影响实际使用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为了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伏可移基准站,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光伏可移基准站,包括
底座、基准站本体、外壳和第一连接架,
所述底座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基准站本体的内壁安装有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架内滑动套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外壳的内壁焊接有限位架,且限位架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天线,所述限位架内滑动套接有光伏
板本体,所述光伏板本体上滑动套接有限位件。
7.上述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端面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共设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相对底座呈矩形阵列分布。通过底座的底端面安装有万向轮,方便推动底座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架套接在转轴上,且转轴的大小和第一连接架的内径大小相适配。通过第一连接架套接在转轴上,方便人员对第一连接架转动转动和闭合,方便进行收纳和携带。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销,且固定销滑动套接在限位槽内。通过固定销滑动套接在限位槽内,方便人员将第二连接架通过固定销插接在限位槽内,方便后期推动底座带动第二连接架进行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架内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栓,且螺栓对第二连接架进行限位。通过螺栓对第二连接架进行限位,使人员可滑动第一连接架套接在第二连接架内进行收纳,且方便抽拉出第一连接架进行延长,延长和收纳后可通过螺栓进行限位。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架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端面焊接在基准站本体的顶端面。通过固定杆的底端面焊接在基准站本体的顶端面,方便将限位架与基准站本体进行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侧端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背离限位件的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背离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焊接在外壳内。通过第二连接杆背离限位件的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使限位件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外壳进行连接,保持限位件的稳定性。
1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两端均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且螺杆对限位件进行限位。通过螺杆对限位件进行限位,使人员转动螺杆螺旋向前时对限位件进行挤压,挤压时限位件对光伏板本体进行限位,方便后期对光伏板本体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进行检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15.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的外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万向轮;2-底座;3-固定销;4-基准站本体;5-螺杆;6-天线;7-外壳;8-固定杆;9-转轴;10-第一连接架;11-螺栓;12-第二连接架;13-限位槽;14-限位架;15-光伏板本体;16-限位件;17-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
区分。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可霉素可溶性粉自动分装机,包括底座2、基准站本体4、外壳7和第一连接架10,底座2内开设有限位槽13。
27.底座2的底端面安装有万向轮1,万向轮1共设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1相对底座2呈矩形阵列分布,通过底座2的底端面安装有万向轮1,方便推动底座2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28.第一连接架10套接在转轴9上,且转轴9的大小和第一连接架10的内径大小相适配,通过第一连接架10套接在转轴9上,方便人员对第一连接架10转动转动和闭合,方便进行收纳和携带。
29.基准站本体4的内壁安装有转轴9,第一连接架10内滑动套接有第二连接架12。
30.第二连接架12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销3,且固定销3滑动套接在限位槽13内,通过固定销3滑动套接在限位槽13内,方便人员将第二连接架12通过固定销3插接在限位槽13内,方便后期推动底座2带动第二连接架12进行移动。
31.第一连接架10内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栓11,且螺栓11对第二连接架12进行限位,通过螺栓11对第二连接架12进行限位,使人员可滑动第一连接架10套接在第二连接架12内进行收纳,且方便抽拉出第一连接架10进行延长,延长和收纳后可通过螺栓11进行限位。
32.外壳7的内壁焊接有限位架14,且限位架14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天线6,限位架14内滑动套接有光伏板本体15,光伏板本体15上滑动套接有限位件16。
33.基于实施例1所示:人员在使用基准站本体4作为实时动态卫星定位时,通过固定销3滑动套接在限位槽13内,方便人员将第二连接架12通过固定销3插接在限位槽13内,方便后期推动底座2带动第二连接架12进行移动,移动时通过螺栓11对第二连接架12进行限位,使人员可滑动第一连接架10套接在第二连接架12内进行收纳,且方便抽拉出第一连接架10进行延长,延长和收纳后可通过螺栓11进行限位,且展开和延长时人员可将固定销3插接在地基内进行安装,方便对基准站本体4进行安装和固定,且方便进行携带和移动。
34.实施例二
3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可霉素可溶性粉自动分装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底座2、基准站本体4、外壳7和第一连接架10,底座2内开设有限位槽13,基准站本体4的内壁安装有转轴9,第一连接架10内滑动套接有第二连接架12,外壳7的内壁焊接有限位架14,且限位架14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天线6。
36.限位架14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底端面焊接在基准站本体4的顶端面,通过固定杆8的底端面焊接在基准站本体4的顶端面,方便将限位架14与基准站本体4进行连接。
37.限位件16的侧端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8,且第二连接杆18背离限位件16的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背离第二连接杆18的一端焊接在外壳7内,通过第二连接杆18背离限位件16的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17,使限位件16通过第一连接杆17和第二连接杆18与外壳7进行连接,保持限位件16的稳定性。
38.外壳7的两端均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5,且螺杆5对限位件16进行限位,通过螺杆5对限位件16进行限位,使人员转动螺杆5螺旋向前时对限位件16进行挤压,挤压时限位件16对光伏板本体15进行限位,方便后期对光伏板本体15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进行检修和维
护。
39.限位架14内滑动套接有光伏板本体15,光伏板本体15上滑动套接有限位件16。
40.基于实施例2所示:人员在使用基准站本体4作为实时动态卫星定位时,通过螺杆5对限位件16进行限位,使人员转动螺杆5螺旋向前时对限位件16进行挤压,挤压时限位件16对光伏板本体15进行限位,方便后期对光伏板本体15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进行检修和维护。
4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光伏可移基准站,包括底座(2)、基准站本体(4)、外壳(7)和第一连接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基准站本体(4)的内壁安装有转轴(9),所述第一连接架(10)内滑动套接有第二连接架(12),所述外壳(7)的内壁焊接有限位架(14),且限位架(14)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天线(6),所述限位架(14)内滑动套接有光伏板本体(15),所述光伏板本体(15)上滑动套接有限位件(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底端面安装有万向轮(1),万向轮(1)共设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1)相对底座(2)呈矩形阵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10)套接在转轴(9)上,且转轴(9)的大小和第一连接架(10)的内径大小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12)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销(3),且固定销(3)滑动套接在限位槽(13)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10)内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栓(11),且螺栓(11)对第二连接架(12)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14)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底端面焊接在基准站本体(4)的顶端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6)的侧端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8),且第二连接杆(18)背离限位件(16)的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背离第二连接杆(18)的一端焊接在外壳(7)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可移基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的两端均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5),且螺杆(5)对限位件(16)进行限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伏可移基准站,其包括底座、基准站本体、外壳和第一连接架,所述底座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基准站本体的内壁安装有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架内滑动套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销,且固定销滑动套接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架内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栓,且螺栓对第二连接架进行限位,所述外壳的内壁焊接有限位架,且限位架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天线,所述限位架的底端面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端面焊接在基准站本体的顶端面,所述限位架内滑动套接有光伏板本体,所述光伏板本体上滑动套接有限位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方便进行携带,且使用时安全稳固,方便进行操作和安装。方便进行操作和安装。方便进行操作和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
谢梓鹏 曾家辉 高麒清 李明枫 周璐彦 陈晓萍 曾樊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