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
半导体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制冷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制冷设备使用半导体制冷片,但是目前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状况不佳,从而导致制冷量达不到所需要求,制冷效果较差。为了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能力,通常增加很多的散热铜片,或者使用油冷散热。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结构复杂,体积更大,成本更高,且无法在小型、紧凑型设备上使用。因此,开发一种用于小型、紧凑型设备上的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效果较好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冷散热装置。该一种制冷散热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紧凑、整体尺寸较小,可用于小型、紧凑型设备上,减少设备内部的空间占用,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效果较好,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较好。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包括散冷块、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块,散热块上设有垂直于散热口的多条肋板,散热块外围套设有
风道遮罩;风道遮罩左、右两侧开有多个进风口,进风口垂直于散热块的肋板方向、且最下方的进风口不低于散热块的最底部;风道遮罩底部出风口处装有散热风扇。
6.作为优化,散热块到风道遮罩左、右两侧的距离为1-5mm。
7.作为优化,进风口并列设置3个,每个进风口的长度为35-40mm,宽度为1-5mm,相邻两个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5-8mm。
8.作为优化,包括隔热块,隔热块中间开有空槽,半导体制冷片限位于空槽内,隔热块位于散冷块和散热块之间。
9.作为优化,隔热块的厚度比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略薄。
10.作为优化,包括弹簧和螺钉,螺钉顺次穿过散热块、隔热块和散冷块,弹簧套于螺钉上、且顶在散热块上。
11.作为优化,散冷块外部设有保温棉。
12.作为优化,散冷块底部设有隔热材质的立柱,立柱与散冷块插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紧凑、整体尺寸较小,可用于小型、紧凑型设备上,减少设备内部的空间占用,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效果较好,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制冷散热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一种制冷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一种制冷散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内的弹簧压紧散冷块、隔热块、散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一种制冷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为保温棉、2为散冷块、3为半导体制冷片、4为隔热块、4.1为空槽、5为散热块、6为风道遮罩、6.1为进风口、7为立柱、8为散热风扇、9为弹簧、10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制于下列实施例。
24.如图1-图4所示,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包括散冷块2、半导体制冷片3和散热块5,散热块5上设有垂直于散热口的多条肋板,散热块5外围套设有风道遮罩6;风道遮罩6左、右两侧开有多个进风口6.1,进风口6.1垂直于散热块5的肋板方向、且最下方的进风口6.1不低于散热块5的最底部;风道遮罩6底部出风口处装有散热风扇8。如此设计,通过设置风道遮罩和多个进风口,且进风口垂直于散热块的肋板方向、且最下方的进风口不低于散热块的最底部,能够限制冷空气在肋板之间流动,能够保证从进风口进入的冷空气能够与散热块肋板之间充分且持续不断的热交换,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在冷面搬运到热面的热量充分的散出,避免空气做无用功,空气流动速度加快,相同时间内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有效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能力,制冷效果较好;另外,风道遮罩在散热块和散热风扇之间,进出风口分别在与肋板垂直的风道遮罩两面和风道遮罩底部,限制空气在风道内的流动方向,空气与散热块肋板充分接触,有效提高制冷效果。
25.如图4所示,散热块5到风道遮罩6左、右两侧的距离为1-5mm。如此设计,保证空气能够通过散热块肋板,且防止空气在散热块侧面以及散热块和风道遮罩形成的散热风道内过多流动。
26.如图1、图2、图4所示,进风口6.1并列设置3个,每个进风口6.1的长度为35-40mm,宽度为1-5mm,相邻两个进风口6.1之间的距离为5-8mm。如此设计,散热块和风道遮罩形成的散热风道带走热量较多,效果较好。
27.如图3、图4所示,包括隔热块4,隔热块4中间开有空槽4.1,半导体制冷片3限位于
空槽4.1内,隔热块4位于散冷块2和散热块5之间。如此设计,便于将半导体制冷片的上下左右方向限制在隔热块的空槽内,便于安装;同时,隔热块还有阻挡散热块热量向散冷块传递热量的能力,减少能量损失,防止因为冷热两面接触导致制冷效果下降。
28.如图4所示,隔热块4的厚度比半导体制冷片3的厚度略薄。如此设计,既能限制方向,又能保证散热块、散冷块与半导体制冷片充分接触。
29.如图4所示,包括弹簧9和螺钉10,螺钉10顺次穿过散热块5、隔热块4和散冷块2,弹簧9套于螺钉10上、且顶在散热块5上。如此设计,在螺钉作用下限制两个自由度的活动方向,套在螺钉外的弹簧因为压缩将散冷块、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块压在一起,保证半导体制冷片的两面与散热块、散冷块紧密接触;同时因为弹簧弹力存在可变性,不会对散热块、半导体制冷片产生过大的压力,既能够保证半导体制冷片两面与散热块、散冷块紧密接触,又不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半导体制冷片碎裂。
30.如图1、图2、图4所示,散冷块2外部设有保温棉1。如此设计,将散冷块与外界隔开,减少制冷量散失。另外,散冷块2上设有凹槽,同时作为制冷仓放置试剂或其他物品;散冷块2与半导体制冷片3的冷面接触,并在接触面涂抹导热物质,可保证半导体制冷片3与散冷块2充分接触;散冷块2也起到制冷槽的作用,一面开口,五面制冷,利用物体与散冷块直接接触和冷空气与物体接触两种制冷途径,接触面积大,热交换速度增加,能够将制冷量传导给内部的溶液或其他物品,保证在多个方向制冷,达到更好的制冷效果。
31.如图1、图2、图4所示,散冷块2底部设有隔热材质的立柱7,立柱7与散冷块2插接。如此设计,便于安装、且效果较好。
3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紧凑、整体尺寸较小,可用于小型、紧凑型设备上,减少设备内部的空间占用,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效果较好,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较好。通过设置风道遮罩和多个进风口,且进风口垂直于散热块的肋板方向、且最下方的进风口不低于散热块的最底部,能够限制冷空气在肋板之间流动,能够保证从进风口进入的冷空气能够与散热块肋板之间充分且持续不断的热交换,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在冷面搬运到热面的热量充分的散出,避免空气做无用功,空气流动速度加快,相同时间内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有效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能力,制冷效果较好;另外,风道遮罩在散热块和散热风扇之间,进出风口分别在与肋板垂直的风道遮罩两面和风道遮罩底部,限制空气在风道内的流动方向,空气与散热块肋板充分接触,有效提高制冷效果。
33.以上描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基本原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细节,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应将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看作示范性的,且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包括散冷块(2)、半导体制冷片(3)和散热块(5),
所述散热块(5)上设有垂直于散热口的多条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5)外围套设有风道遮罩(6);所述风道遮罩(6)左、右两侧开有多个进风口(6.1),所述进风口(6.1)垂直于所述散热块(5)的肋板方向、且最下方的进风口(6.1)不低于所述散热块(5)的最底部;所述风道遮罩(6)底部出风口处装有散热风扇(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5)到所述风道遮罩(6)左、右两侧的距离为1-5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6.1)并列设置3个,每个进风口(6.1)的长度为35-40mm,宽度为1-5mm,相邻两个进风口(6.1)之间的距离为5-8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块(4),所述隔热块(4)中间开有空槽(4.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限位于所述空槽(4.1)内,所述隔热块(4)位于所述散冷块(2)和所述散热块(5)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块(4)的厚度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的厚度略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9)和螺钉(10),所述螺钉(10)顺次穿过散热块(5)、隔热块(4)和散冷块(2),所述弹簧(9)套于螺钉(10)上、且顶在所述散热块(5)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冷块(2)外部设有保温棉(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冷块(2)底部设有隔热材质的立柱(7),所述立柱(7)与所述散冷块(2)插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散热装置,包括散冷块、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块,散热块上设有垂直于散热口的多条肋板,散热块外围套设有风道遮罩;风道遮罩左、右两侧开有多个进风口,进风口垂直于散热块的肋板方向、且最下方的进风口不低于散热块的最底部;风道遮罩底部出风口处装有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紧凑、整体尺寸较小,可用于小型、紧凑型设备上,减少设备内部的空间占用,半导体制冷片热面的散热效果较好,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较好。制冷效果较好。制冷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
王文浩 温英利 朱立国 贾平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省高精生物诊断分析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4
技术公布日:
2023/3/28